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摧毁对手千辆坦克,使用武器却很简陋
www.wforum.com | 2020-10-29 19:03:4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摧毁对手千辆坦克,使用武器却很简陋

在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装甲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匮乏状态,更不要说与美国装甲部队相媲美了。当时美军一个装甲师便拥有上百辆各型坦克,就连最基础的美军步兵师都配属了师属支援坦克部队,随时可以用其坦克火炮协助步兵作战。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装备了包括M4A3谢尔曼、M24、M4A1、M46、百夫长、M46巴顿、M26潘兴在内的数款坦克。在朝鲜战争中后期,我国的确从苏联采购了一批IS-2、T-34-85等型号坦克装备志愿军一线部队,总计大约投入了11个坦克团总计1000余辆各型坦克,这已经是当时能够动用的最大规模装甲力量了。不过由于经验、道路、补给等问题,我军装甲部队的作战规模、战场作用其实相较美军装甲部队还是有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只能尽可能地强化步兵反装甲力量,寄希望于在阵地战与奇袭战中解决对手的装甲部队。综合各方面统计,整场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损失了超过一千辆各型坦克。

入朝作战前期,我军步兵主要装备苏联生产的RPG-43型反坦克手榴弹,这款武器是全世界第一种使用“聚能装药破甲”原理的反坦克手榴弹,在苏德战争前期投入生产。其全重约为1200g,战斗部装药达到了612克,基本上可以打穿美军绝大多数坦克的侧面装甲。由于这款反坦克手雷的重量实在太大,其有效投掷距离不超过15米,基本上使用者在投出手雷后便会被对手跟随坦克的步兵火力覆盖,凶多吉少。能够使用这款武器的人都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毕竟大部分使用者根本没有机会在使用后逃生。

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摧毁对手千辆坦克,使用武器却很简陋

随后,我军开始装备苏联生产的RPG-6型反坦克手榴弹,这款武器为RPG-43的后续改进型号,全重较原先有一定的降低。不过,其破甲深度达到了惊人的100毫米,足以击穿M4中型坦克的正面装甲,获得的好评要远超RPG-43。我军士兵普遍使用波波沙冲锋枪与RPG-6反坦克手榴弹配合,在投弹之前使用波波沙快速击倒坦克附近的步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在七峰山299.3高地防御作战中,我军十名战士使用火箭筒与RPG-6在半个小时内便摧毁了超过十辆战车。

在朝鲜战争中后期,美国方面开始在前线大量使用“坦克劈入战”,营一级装甲作战单位配属相应装甲步兵单位(可直接搭乘坦克)沿着公路突破我军防线,在我军防线后方步兵下车开始挖掘防御阵地。美军的坦克劈入战一度给我军防线带来十分严重的军事威胁,甚至被视作是“攻破中国防线的唯一手段”。不过,在1951年的夏秋季防御作战中,志愿军68军204师的610团便在文登里击败了美军的坦克劈入战。当时,该单位在无后坐力炮、战防炮与大量单兵反坦克手雷的攻势下,总共击毁了对手约47辆各型坦克,此事件后联合国军所谓装甲劈入战便宣告失效。

除上述反坦克武器外,我军还装备有少量更为先进的51式反坦克火箭筒,这款火箭筒是在美国巴祖卡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最终产量达到5000支左右。可以说,我军正是用这些被联合国军看不起的“土办法”重创对手,数次立下赫赫战功。时至今日,我军装备的反坦克武器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齐全,从无制导的反坦克火箭,到制导型反坦克导弹,从光学瞄准跟踪的红箭-8,到发射后不管的红箭-12,从单兵式导弹到轮式/履带式反坦克发射车。根据相应报道显示,我军空中突击部队甚至每人配发两枚一次性火箭筒,看来源自朝鲜战场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当然,这其实不仅反映了我军装备水平的巨大进步,更深刻的继承了我军步兵对抗钢铁洪流的英雄气魄。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罗斯,踩中国线了
5000吨星舰上天 中国航天被美国航天颠覆式
美将军警告 以中国为首的“邪恶轴心”浮出
俄攻不动了! 乌军精锐抵战场 俄海上补给现
他的“真心话”泄漏:“乌克兰很快就要失败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罗斯,踩中国线了
5000吨星舰上天 中国航天被美国航天颠覆式
美将军警告 以中国为首的“邪恶轴心”浮出
俄攻不动了! 乌军精锐抵战场 俄海上补给现
他的“真心话”泄漏:“乌克兰很快就要失败
中国政局突变正在逼近 后习时代或突然到来
台海战争进入倒计时
气炸了 他可能是祖父性侵母亲的结果
“只是上个厕所,别再为难我了!”
绝了!女教师晒听课记录,字迹如同行走的打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