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英阿马岛之战本可避免 双方都希望美国调停
www.wforum.com | 2016-02-16 17:16:30  新浪历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982年5月4日,英国皇家海军的现代化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在舰长索尔特指挥下正巡游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军封锁圈外。由于没有预警机,英军 特混舰队司令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不得已派出三艘战舰在“无敌号“航空母舰20海里外,作为雷达哨舰执行海空警戒任务。此时一架阿根廷空军的天王星侦察机雷达 上发现了“谢菲尔德号”的信号,随后,一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携带着AM39飞鱼式空对舰导弹起飞升空。

  这名在法国受训的阿军王牌飞行员驾驶着战机在约30米超低空向“谢菲尔德号”飞去。20年后他回忆这段历史,依然记得这种令人兴奋和恐怖的考 验:海面上的浪花似乎已经溅上了机翼,无穷无尽的蓝色海面让人头晕目眩,有时都分不清哪是海洋和天空。在进入飞鱼导弹的射程后,他和僚机同时跃升至150 米高度并打开机载雷达,“谢菲尔德号”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亮点。仅近3秒钟,2枚飞鱼导弹从机翼下闪出。在他们迅速降低高度返航的途中,头脑中“无 敌号”爆炸沉没的画面让单调的返航变得令人兴奋。

  他们错了,这不是“无敌号”航空母舰。但他们还是创造了历史,准确地说,是开创了历史。

  因为皇家海军引以为傲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击中,并最终沉入了冰冷的南大西洋。

  战争本可避免:危机的处理

  尽管马岛战争使英国皇家海军获得了导弹时代的首次战斗经验,也是英国自“二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两栖作战,但为此而带来的种种悲剧本来也许可以避免。在马岛战争之前,英国早已注意到阿根廷军事行动的许多迹象。

  1981年12月20日,一些阿根廷人在未经英国方面授权的情况下登上位于马尔维纳斯群岛东北800英里处的南乔治亚岛。次年3月19日,阿根 廷一家公司的39名工人再次前往南乔治亚岛拆除一家小型渔业工厂,并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方面在提出抗议的同时,于3月24日派出原驻马岛的皇家 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40名士兵,前往南乔治亚岛实施威慑。

  然而此时阿根廷方面已经箭在弦上:两天后的3月26日,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派出以两艘驱逐舰和两艘护卫舰为首的 一支两栖特混舰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乔治亚岛。此次行动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英国《国防与外交》杂志编辑戴维·哈维指出:“鉴于英阿两国对福克兰群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争执的历史,英国政府对战争不给与更多的注意,实 在令人惊讶。”哈维认为,如果英国政府当时能及时对阿根廷的行动作出反应,战争也许可以避免。事实上,过去有一届英国政府在福克兰群岛军事紧张期间曾派遣 军舰前往,成功缓和了局势。

  战后英国下院军事委员会咨询委员亨特表示:“马岛战争是外交失算引起的冲突。英国开始考虑苦于经济衰退的阿根廷不会花费巨额战争费用出兵马尔维 纳斯群岛,继而认为只要英国庞大的特混舰队缓慢驶向马岛,阿军就会迅速撤离。”而阿根廷方面,一开始就一厢情愿地认为,英国不会派遣特遣舰队,后来又把英 国舰队的出动当作一场示威。更糟糕的是,阿根廷错误地估计美国不会倾向英国。

  马岛战争刚刚结束时,准确地说,是1982年6月12日,当时的阿根廷总统兼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接受了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采访。法拉奇把加尔 铁里比作墨索里尼为了转移国内视线而发动战争,质问他是否对英国不会参战存在幻想。加尔铁里不得不承认,尽管他认为英国可能会作出某种反应,但他不相信英 国会为此而大动干戈。“就个人来说,我断定那是几乎不可能或完全不会有的事。”加尔铁里说,“为什么一个地处欧洲中心的国家竟这么关心远在大西洋中的一些 岛屿,而这些岛屿并不与任何国家利益攸关?”

  法拉奇当时问:“顺便提一下,你知不知道大不列颠是北约中最重要的成员国之一?”

  阿根廷纪念马岛战争20周年加尔铁里答:“我对他们感到很痛心,我要说,欺人太甚了。因为美国人知道得很清楚,我作为陆军总司令——在我当总统 以前就竭力靠近他们,以重建在前任政府期间已经下降的相互谅解。……我并不期待他(指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黑格)的赞同或支持,但我确信,它将持不偏不倚的中 立态度。当他因无法使双方达成协议而与英国人合作的时候,是多么令人失望啊!最恶劣的是,里根和他的班子也这样做了。的确,阿根廷人和我都认为这是一种背 叛。”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抱有这种心态的并非只有阿根廷人。撒切尔夫人在其著的《唐宁街岁月》一书中透露,英国同样将希望寄托在美国人身上,这个希望是避免战争。

  “我们给里根总统发去一封急件,要求他向阿根廷三人军政府首脑加尔铁里将军施压,把他从战争边缘拉回来。里根总统立即同意这样做。”然而加尔铁 里一开始拒绝接听美国总统的电话,尽管黑格参与了危机调停。遗憾的是,尽管英方获得了加尔铁里期望获得的来自美国的支持,撒切尔同样没有达到目的。当然, 她并非一无所获。在马岛危机开始后,美国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就与英国驻美大使取得联系,表示将尽其所能帮助英国。

  外交斗争

  与阿根廷军政府不同的是,英国对危机产生的迹象反应迟缓,但对危机产生后的反应却表现得富于策略与有效率。阿军登陆马岛、英守军投降后,英国的 舆论工具不间断开始宣传两个观点:英国蒙辱,马岛居民将生活在军事独裁之下。舆论和政界的认识是如此统一,以至于4月3日撒切尔夫人宣布将派特遣舰队时, 英国国会自“二战”后第一次以全票通过了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

  “从短期来看,我们需要在联合国安理会战胜阿根廷,需要确保作出一项决议,谴责他们的侵略行径,并要求他们撤军。但从长远看,我们知道必须力图 使这件事尽可能摆脱联合国的控制。”英国政府抓住反对“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这个口号,及时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控告,致使安理会通过了要求阿根廷撤军和与 英国谈判的决定。而在欧共体和北约组织成员内部,由于英国政府有效的工作,欧共体十国达成了对阿根廷实行武器禁运的决定。此时西德为阿根廷生产的4艘 MEIKO护卫舰已经完工,但西德政府却宣布停止向阿根廷政府交货。不仅如此,阿根廷从西德购买的现代化常规潜艇被派出跟踪英国“无敌号”航空母舰和其他 舰只的时候,在鱼雷射程范围内发射的线导鱼雷却不是没有击中目标就是没有爆炸。阿根廷为此要求西德厂商对潜艇火控系统进行维修,然而西德方面虽然口头上同 意,却故意拖延,使得直到战争结束,阿军潜艇一直无法使用。

  同样,法国也停止向阿根廷交付已经付费的飞鱼式反舰导弹,从战后看,这个打击对阿根廷也许更为严厉。在阿根廷空军对“无敌号”的攻击中,如果能 够像击沉“谢菲尔德号”时那样发射两枚飞鱼导弹,“无敌号”也许不会那样幸运地逃脱。然而不幸的是,阿根廷在战前只采购了6枚飞鱼导弹,而法国在战争一开 始就对阿根廷实施了武器禁运。不仅如此,在英军前往南大西洋途中,法军甚至派出与阿军装备的同型号的幻影式战斗机协助英军进行战术演练,以帮助英军飞行员 和军舰熟悉该型飞机的作战性能,以便找出克敌之道。

  5月20日,英国特种空勤团(SAS)派出16名成员乘坐潜艇潜入位于阿根廷本土的里亚·盖莱戈斯空军基地,将停在停机坪上的超级军旗式战斗机 全部炸毁,随后搭乘直升机迫降于智利彭太·阿连纳斯地区。“一些人视特遣部队为纯粹的外交舰队,它将把阿根廷人拉回到谈判桌旁。他们从未想过它会真的参 战。其他人与我的想法相同:特遣部队必须投入战斗。”正如撒切尔夫人所回忆的,也许英阿双方都低估了她的决心。尽管阿空军仅有几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由于停 在另一个机场而免遭厄运,但阿军的疏忽却导致了致命后果:此后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也无所作为。战争的结局此时已显出轮廓。

  经验与教训

  正如危机是对领导者战略和外交决策能力的考验,战争中武器系统的效率不仅有赖于其本身的质量,还有赖于对其操作人员施以酷似实战的充分训练,以 及第一流的维修保养和提供零备件的工作。谈到英国特遣部队的胜利就不能忽略他们表现出的军事技能、耐力和信心。与阿根廷军队不同的是,英国特遣部队是专业 化的职业军人部队。战后英国国防大臣表示,“特遣部队对他遇到的许多挑战和困难作出反应的情况,完全证明了我们赋予各级训练以优先权地位是正确的。”他还 强调,“这次战役再次突出说明了体格强壮和意志坚强的重要性。”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英国特别空勤团(SAS)和特别舟艇中队在这次战役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们在英国地面部队主力到达之前就开始活动,以搜集 必不可少的情报,其任务还包括实施广泛的袭击,以便骚扰和迷惑岛上的阿根廷部队。对英国皇家海军来说,马岛战争提供了在战斗中考验英军装备性能的大好机 会。英国的核动力潜艇在马岛战争初期就轻易击沉了阿根廷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此后阿根廷海军实际上就再也没有参战。虽然比较广泛的说法是, 皇家海军的“征服者号”攻击型核潜艇是用虎鱼式线导鱼雷击沉了这艘军舰,但美国前国防部长小约翰·莱曼在1983年2月3日美国众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海上 力量与重要战略物资小组委员会上表示,英国人使用的是两枚具有50年历史的马克3型老式直航鱼雷。战后英国国防大臣表示:“它(核潜艇)构成了无处不在的 威胁。对此,阿根廷人既无法估量,又无力对付。”

  然而由于缺乏大型航空母舰,英国海军的轻型航母只能提供有限的防空和预警能力,不得不远离本土7000英里,在阿根廷战斗机航程之内冒险进行两 栖登陆作战。由于缺乏预警飞机,损失舰只的风险似乎不可避免。英国海军不得已使用了二战时期的雷达哨舰战术,即向航母周围派遣军舰作为雷达哨,以提早发现 敌方的海空威胁。“这样做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国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钱晋上校指出,“类似于中国象棋中的‘丢卒保帅’,在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如果 不派出雷达哨舰,被飞鱼导弹击沉的可能不是‘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而是‘无敌号’航空母舰。”

  有关“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击沉一事在马岛战争之后引起了海军界和造船界的热烈讨论。当时参战的皇家海军21级护卫舰上层建筑使用了铝合金以降低军 舰重心,减轻军舰重量。这种材料还被广泛用来建造非主结构的轻舱壁、扶梯和通风管道。然而在军舰被击中引起的大火中,铝合金由于熔点低而迅速熔化,导致军 舰更容易失去战斗力或损毁。被击沉的42级驱逐舰“谢菲尔德号”上就没有使用铝合金,而是采用钢结构。

  战争除了造成巨大损失之外并非一无所获。对于马岛战争中英国皇家海军的损失,美国海军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托马斯·穆勒认为,这足以 说明海军力量行将过时的说法并非事实。“相反,这些经验教训突出说明了这种力量日益强大的重要性。这场战争的确突出表明,即使是第三世界较弱的军事力量现 在也有了先进的武器,不仅可以向强国挑战,而且会使强国付出痛苦的代价。”有关经验与教训的探讨在这场20年前的战争结束后已经谈得够多的了。也许美国前 国防部长温伯格在1984年度国防报告中的一句话至今仍有警示意义,他说:“保持足够的威慑力量所付出的代价,比不保持威慑力量而导致战争所付出的代价小得多。”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福建舰与郦道元舰同框 或将有若干次的海试
6名核心人物被定点清除 伊朗为何防不住?
伊朗再遭重创!它为何连核专家都保不住?
俄军火药厂成废墟 200种弹药链全面崩断
中国对美国留了这一手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