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生死之交的破裂:黄兴与孙中山因国旗设计闹掰
www.wforum.com | 2015-12-10 17:38:03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辛亥之际的历史转型中,黄兴是孙中山的最佳配角,他是一个具有强烈配角意识的历史人物,从未想要取代孙中山。虽然他有这样的机会,也有这样的威望与实力。但他认为革命“不能有丝毫私意、私见、私利、私图”,当有人请求他取代孙中山时,黄兴却决然表示,“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且免陷兴于不义。”

  但就是这一对亲密战友,在辛亥革命前却差点关系破裂。事情缘于为选用民国国旗而起争执。

  1905年7月,黄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并和孙中山共同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据《章太炎自定年谱》和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记载,1906年,同盟会集会研究革命方略,并讨论日后所用的中华民国国旗。孙中山主张用他的乡贤、已牺牲的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但黄兴却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觉得青天白日旗设计不美,而且和日本太阳旗又相近似。孙中山于是稍稍作了让步,提出旗子可改作红蓝白三色,这样既符合自由、平等、博爱的真义,又增添美观。不料黄兴还是不予接受。甚至大怒,誓言要脱离同盟会。这是辛亥革命以前孙、黄最大的一次分歧。

  顾全大局———这是黄兴身上一个突出的亮点,也是他鲜明的革命性的体现。这一点,在他兢兢业业辅助孙中山从事革命事业上,尤为明显。对此,我们只要将历史上两次“倒孙”事件重新梳理一下,便可知晓。

  第一次“倒孙”事件发生于1907年3月4日,当时章太炎、张继、陶成章等人就潮州、惠州等地起义失败和孙中山分配赠款一事,要求罢免孙中山同盟会总理职务,改选黄兴为总理。

  黄兴则决然表示,“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且免陷兴于不义。”

  不要陷我黄兴于不义----一个“义”字,就像一面高高飘扬的友善的旗帜,拂去了一片甚嚣尘上的“倒孙”聒噪。

  第二次“倒孙”事件发生在1909年秋天,同盟会会员陶成章和李燮和等人代表七省同志在南洋起草了所谓的《孙文罪状》,要求开会改选同盟会总理。黄兴竭力抵制,还写信为孙中山辩诬,并亲临南洋平息那里的反孙情绪。黄兴又一次举起了友善的旗帜,来化解同志间的矛盾。黄兴逝世后,章太炎书挽联曰:“无公(黄兴)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对此,黄兴本人说得很透彻:“太平天国起初节节胜利,发展很快,但因几个领袖互争权利,终至失败。我们要引为鉴戒。肯自我牺牲的人才能从事革命。革命同志最要紧的是团结一致,才有力量打击敌人。要团结一致,就必须不计较个人的权利,互相推让。”

  黄兴的历史地位被降低,有学者认为,主要缘于1913年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与孙中山之间的激烈争论。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凯指使的刺客暗杀。黄兴主张依靠法律解决“宋案”,孙中山则主张依靠武力,二人各不退让。不久,“二次革命”迅速失败,大部分骨干亡命日本。孙中山在总结失败原因时,强调了革命党人的主观因素:一是不服从,二是不统一,尤其是“不肯服从一个领袖的命令”,着重提到了黄兴。在日本,黄兴去见孙中山,遭到痛骂。两人关系出现裂痕。之后,他们又在建党问题上意见相反,争论激烈。据说,当时二人感情激昂,“时声高惊四壁”。晚餐后又激烈争论,“深夜未尽,不欢而散”。而在此过程中,同为孙中山左膀右臂的辛亥革命早期革命家陈其美,毫无保留地站在孙中山一边,黄兴被孤立。1914年6月,黄兴致函孙中山,作最后“忠告”,孙中山则复函,劝其“静养两年”。1914年,黄兴离日旅居美国。袁世凯死后,他于1916年7月回到上海,同孙中山恢复了往日的亲密,但却于10月31日在上海病逝,享年42岁。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福建舰与郦道元舰同框 或将有若干次的海试
6名核心人物被定点清除 伊朗为何防不住?
伊朗再遭重创!它为何连核专家都保不住?
俄军火药厂成废墟 200种弹药链全面崩断
中国对美国留了这一手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