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专家:不可否定二战中国战场作用但也不应夸大
www.wforum.com | 2015-09-22 19:55:37  环球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8月15日,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杨天石教授应上海市长宁区图书馆、蔚秀报告厅、季我努学社之邀,在长宁区图书馆做精彩讲演。此次系列讲演由长宁区图书馆主办,蔚秀报告厅、季我努学社协办。下面是讲演的精华,在此刊发,以飨读者。

  一、中日两国的强弱差距

  首先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中日两国的强弱差距。抗日战争是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研究两国的国情。日本是当时世界的工业强国之一,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的工业增长速度年均是9.9%,1937年也就是抗战爆发的这一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大概是60亿美元。我们中国呢?只有13.6亿美元,也就是说,日本的年产值是当时中国的4倍还要多。打仗离不开钢铁,当时日本的钢产量是580万吨,中国的钢产量呢?很可怜,只有4万吨,所以日本的钢产量是中国钢产量的145倍。要打仗,飞机要开动、坦克要开动、汽车要开动,不可能没有石油。当时日本的石油是169万顿,中国呢?只有1.31万吨,日本的石油产量是中国的129倍。

  在1937年。日本的武器生产能力可以做到每年生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造船就是造军舰、造轮船的能力,日本造船能力每年是40余万吨,造舰能力每年5万吨。而我们不能够生产一架飞机、一门大口径口炮、一辆坦克、一辆汽车,所以说在这方面,当时我们中国的能力是零。当时中国仅仅能生产少量的小型舰艇,主要的部件和原件还必须要靠进口。在1937年的时候,我们中国只能够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的火炮。

  战前,日本的总兵力是448万人,中国的总兵力呢?大概是200万人。当时的日本有作战飞机1600架,中国只有223架。日本有舰艇285 艘,中国仅有60余艘。以步兵师为例,日本每个师共21945人,中国只有10923人。轻机枪日军每个师配备541挺,中国的每个师只能配备274挺。重机枪日军每个师是104挺,中国的军队只有54挺。野山炮这种重型武器,日军每个师装备64门,中国军队仅仅是9门。可见,当时的中日两国,日本在国家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方面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而中国国家的经济力量、国家的军事力量处于绝对劣势。

  当时中日两国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国力、军力上,而且表现在国家的统一与分裂的歧异上。日本实行天皇制,国家统一、上下齐心、弘扬武士道精神。中国呢?国共两党正在生死搏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跟建都南京的国民政府对立。第二年,日本人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此外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康、陕西、新疆等省的统治者都心怀异志,南京国民政府的号令范围只有长江中下游的有限几个省份。这是我从当时中日两国国力、军力和国家的统一几个方面对两个国家所做的考察,总体来说,日本是一个强劲的对手,而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是一个非常衰弱、非常落后的国家。过去中国有句话大家很熟悉,叫“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我想中日两国当时不是对手,不能成为势均力敌、双方搏斗的对手。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中国抗战必须争取和利用外力

  第二个问题,我想讲的是中国抗战必须争取和利用外力。中国虽然是大国,但是落后,因此一定要争取和利用外部的力量。早在1921年,中国著名的军事家蒋百里将军就提出,日本的战略是速战速决,要尽快灭亡中国。当时日本的一个陆军大将跟日本天皇有个对话,天皇问日本将军说“你看打中国需要多长时间?”那个将军回答“一到两个月。”也就是说日本人原来估计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中国消灭掉。蒋百里将军针锋相对的提出一个战略,叫持久消耗战略。也就是“拖”,拖到什么时候?拖到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拖到西方的战争和东方的战争合流。

  蒋介石在1936年6月跟英国的一个经济学家有一段对话,蒋说“对日抗战是不可避免的,中日两国一定会打一仗。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以击败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蒋介石的意思是要拖延,打持久战。“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中国的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的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的中国,以待英美参加,共同抵抗侵略者。”也就是说,蒋介石继承了蒋百里将军的思想,要打持久战。蒋介石讲这段话的时间是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一年,蒋介石已经对于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它的前途做了一个正确的估计。要争取外国的力量、要争取外国的帮助,首先靠谁?争取谁?过去历史学界有一个很普通的看法,说南京国民政府是“亲英美派”,蒋介石是跟英国、美国友好。说英国、美国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主子,蒋介石一定会按照他主子的命令去反抗日本。但是历史表现出来的情况,完全和这些历史学家们所说相反,蒋介石首先并没有要求英国、美国的援助,首先是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求援。

  1932年12月,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的第二年。蒋介石把一位老外交家颜惠庆派到苏联去,跟苏联的外交部长商谈恢复邦交。中苏两国本来是有外交关系,但是1929年断交了。蒋介石曾在日记里写了一段话,他说“与俄复交,跟苏联恢复外交关系,可以使日本人害怕。”日本人怕什么呢?日本人最害怕的地方就是我首先要采取的对策。蒋介石认为,日本人最害怕的是苏联,所以我首先要做的是跟苏联恢复邦交。

  1937年中苏两国签订了一个条约,叫《互不侵犯条约》。名义上是互不侵犯,实际上是一个同盟条约,是一个互相帮助的条约。有了这个条约,苏联人就可以向中国运送武器,可以向中国运送飞机,可以向中国派顾问、派飞行员来支援中国。所以说最早援助中国的国家是苏联。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跟苏联结成同盟之后,然后才争取同英国、美国结盟。1937年12月南京沦陷,然后就是武汉会战。在武汉会战之前,广州失陷。广州、香港地区原来是英国的势力范围,日本人占领了广州,所以蒋介石就召见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跟他谈了几个小时,就讲华南地区跟你们英国关系密切,是英国的势力范围。现在日本人占领了广州,你们要有所动作。也就是说,蒋介石想争取英国支持中国抗战。但是最后这位卡尔大使只表示我们同情中国。废话一句啊。

  三、中国抗战外交路线的确立

  早在1937年10月28日,当时上海“八一三抗战”已经打了一段时候了。蒋介石到苏州对军队干部发表演讲,题目叫《以光荣的牺牲求最后的胜利》。蒋介石讲:“如果单靠我们一国现有的军事力量,与他对抗,我们建设未成,准备不足,当然不容易打败它。”“但是我们是被侵略的国家,我们是为国家生存而战,是为维护国际正义而战,这种神圣伟大的民族抗战,世界各国除了日本之外都要同情我们、赞助我们,我们就可以用国际形势来压迫敌人。”也就是说,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国际,想要动员国际力量来压迫日本。

  南京沦陷前夕,1938年11月16日,蒋介石在南京主持国防最高会议,他的演讲题目叫《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国民政府已经决定迁往重庆。在演讲里边,蒋介石讲:“现在侵略国家的对面,一定会产生一个英、美、法、苏的联合阵线。可以说国际形势,已被我英勇抗战所改造了,如果我们继续努力抗战下去,一定可以达到各国在远东敌视日本、包围日本的目的,一定使日本陷于绝对的孤立,这个目的是不远的、是很容易达到的。”此时国民政府的外交方针已经定了,即跟英国、美国、法国、苏联组成联合阵线,组成反对日本法西斯的同盟。

  为了这个目的,国民政府,包括蒋介石做了很多努力。我下面举了几个例子,看看国民政府、看看蒋介石当年是怎么努力的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938年12月11日,蒋介石跟美国大使詹森谈话,说“中国一定要争取成为太平洋上独立自由的国家,我们期待着与美国共同担负世界和平的责任。”1939年,当时的立法院长孙科正在苏联访问,蒋介石告诉孙科,英国和俄国正在谈判合作,希望苏联方面不要忘记远东,并且希望能够促成中、俄、英、法在远东的合作,这是蒋在通过孙科对苏联方面做工作,要在远东联合苏联、英国、法国。蒋介石而且要孙科当面去告诉苏联领袖斯大林,要向斯大林讲清楚,中国的抗战与世界和平的关系,让英国、法国都能够透彻的了解,让我们中国参加反侵略的团结,与各国民众进一步的作伸张公理正义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蒋介石再次接见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督促英国政府尽快与苏联缔结军事同盟,而且不仅英国、苏联在欧洲要团结,而且要让它推广到远东和亚洲。当时的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蒋介石告诉英国大使说,如果你们英国需要的话,我们提供20万受过训练的军队。这20万军队归英国指挥、调度,我们共同在远东地区、在香港地区反对日本侵略。

  做了苏联的工作、做了英国的工作,又做法国的工作。蒋介石给当时中国驻英大使顾维钧打电话,说这次英国和法国在新加坡开军事会议,是否可以将中国与法国在远东的军事合作确定下来,希望法国政府能够让中国参加,并且有所准备、有所决定。此后,蒋介石又见美国的总统顾问叫拉铁摩尔。蒋介石告诉他,我国对日抗战已经四年了,但是四年以来只有我们中国一个国家抗战,孤立于民主阵营之外,我们单单的一国跟日本打。请他转告罗斯福总统促成英、苏两国与中国建立同盟,参加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太平洋的联防会议,借以保证中国与其他民主国家立于平等地位。但是中国政府以及蒋介石的这些努力,并没有能够马上起作用。

  四、中国政府反对英美对日妥协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组建

  我下面讲的问题是中国政府反对英美妥协,有一位历史学家批评我,说蒋介石为什么抗战呢?他是英国人、美国人的“走狗”。他为什么抗战呢?是因为他的主子让蒋介石抗战,所以蒋介石听他主子参加抗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没有根据的。事实是,中国政府对英美的妥协行为做了斗争,英美才分别投入抗日斗争。请看事实。

  英国这个国家老奸巨滑,他对日本长期采取的是妥协、绥靖政策,什么叫绥靖政策呢?就是安抚他,让他别闹、让他爱干什么干什么。中国当时的驻英大使顾维钧曾经回忆,他说“英国的政策就是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极力讨好日本,而不惜牺牲别国的利益,特别是中国的利益。英国人企图使日本不要在中国以外的地域打仗。”

  1939年,英国驻日本的大使叫克莱琪,跟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在东京有一个谈判,谈判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说日本人你别打英国,你别侵犯我英国在远东的利益。你不要去碰香港、不要去碰新加坡,那么我英国支持你。在英国、日本互相谈判的时候,蒋介石发表了一个演说,他说“任何对于日本之让步,将必妨害中国,将必违背九国公约之规定。”就是说,你英国这么做,就等于帮助日本侵略,就等于帮助日本撕毁九国公约,你英国怎么可以背信弃义,甘与侵略国相附而放弃对华久远之谊?可见,中国政府明确反对英国跟日本妥协。

  中国政府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反对美国跟日本妥协,当时的情况是,英国、法国在欧洲已经跟德国打起来了,美国很有可能在太平洋跟日本再打起来。美国人可能陷入一个叫“两洋作战”的局面,什么叫“两洋作战”?即在大西洋跟德国打,在太平洋跟日本打。这个“两洋作战”对美国是不利的,所以美国人想尽可能避免既和德国打又和日本打这种局面,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写了一个备忘录,恢复对日本的经济、贸易关系。

  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曾经给罗斯福打了一个电报,说你们美国如果要帮助中国的话,一定要对日本采取经济方面的制裁。当时日本需要战略物资,需要钢铁、石油、铜、铅,需要大量的战略物资。日本是一个小国,没有钢、没有铁、没有石油,什么都没有,那么日本人为什么能够进攻中国?它这些战略物资从哪儿来呢?从美国买,90%以上的钢、石油、铜、铅都是美国人卖给日本人,所以蒋介石跟美国总统提出,你要帮助我中国抗战,但却把钢铁、石油卖给日本人,这个怎么行呢?希望美国人对日本采取经济封锁、经济制裁,不要把东西卖给日本人。罗斯福当时听了蒋介石的意见,宣布废止美国和日本方面的贸易协定,不卖了。另外,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财产,因为当时日本在美国大概有1亿多美元的储备。美国不卖钢铁了、不卖石油了、财产冻结了,日本就没有办法打仗。这以后,日本和美国之间就开始谈判,谈判的主题就是,生意要继续做,钢铁、石油也要继续卖,日本在美国得存款要解冻。结果,美国准备恢复对日本的经济关系,向日本供应一定数量的石油和大米,以后再增加。那么好了,原来不卖石油,飞机没法上天、坦克无法开动、汽车无法开动,现在美国表示石油继续卖,美国政府准备向日本妥协。

  国务卿赫尔在罗斯福备忘录的基础上又定了一个办法,叫“临时过渡办法”。美国同意修改冻结在美日本资产的命令,而且表示继续把石油卖给日本人,另外还从日本进口生丝。这就在罗斯福妥协的基础上进一步妥协了,这个妥协的结果呢?就使得日本可以进一步向中国、向东南亚发动侵略战争。

  我请大家看蒋介石的一段日记,说“看到了美国人所考虑到的对日本放松妥协的条件,痛愤之至。何美国愚懦至此?”又说:美国人怎么这么笨、怎么这么懦弱。蒋介石下了一个结论,说“从此可知,帝国资本主义者惟有损人利己,毫无信义可言。”这个“帝国资本主义者”骂谁啊?骂的是美国。蒋介石说“我过去以为美国人不会这样的,对美国人始终信仰,认为美国人和英国人不一样。从今以后,我就知道世界道德之堕落,看来我们中国除求己以外没有可以相信的朋友。世界道德本来就是这么糟糕、本来如此,我太傻,过于相信别人了。”蒋介石在日记里既自我检讨,又严厉的批评美国。

  我讲到这个地方,是不是会有读者认为,蒋介石也就是在日记里骂骂美国就是了,他敢公开的骂美国吗?当天蒋介石写了一封给胡适的电报。胡适当时是中国政府驻美国的代表。蒋介石在电文中说“从此国际信义与人类道德不可复问”他要求胡适把这个意思告诉美国的国务卿赫尔,切不可对经济封锁有丝毫的放松,说我蒋中正也不相信美国政府到了今天,对日本人还有那么多的幻想。晚上蒋介石又写了第二封电报,说现在由于美国向日本妥协,所以我们中国人心动摇,要求美国政府立即表明跟日本绝不妥协的态度,“藉以安定人心,挽回大局,免使中国抗战前功尽弃、民族牺牲虚掷。”蒋介石一天之内给胡适发了两封电报,要求胡适向美国方面提出交涉。

  除了胡适,当时中国政府还有个代表,即宋子文。蒋介石给宋子文打电报,说“如果美国还是这么对日本妥协的话,那么中国四年半的抗战,死伤无数的生命,遭受历史以来空前未有的牺牲,都是由于美国政府的暧昧游移。这样做下去的话,中国的抗战就功败垂成,世界上的灾难就没有完。”蒋介石在电报里,给了美国一个非常严重的警告,说你跟日本妥协,以后的历史会怎样记载你们美国?!

  胡适把蒋介石的意见告诉了罗斯福,宋子文也把蒋介石的意见告诉了罗斯福。罗斯福就找胡适和宋子文谈话,谈什么?说我们美国这个“临时过渡办法” 确有缺点。罗斯福承认错了。蒋介石除了通过胡适、宋子文对美国提出抗议,还给丘吉尔打了电报。丘吉尔在凌晨打电话给罗斯福,说你不要这么做,你不能跟日本妥协,说“我们为中国担忧,如果中国的战场垮了,那么我们欧洲战场危险就会大大的增加。”蒋介石抗议、丘吉尔反对,所以罗斯福跟外交部长研究之后,最后规定“抛弃这桩蠢事”,决定不再跟日本妥协。

  美国不妥协了,向日本提出了很强硬的条件。日本火了,所以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得出结论,“美国已经彻头彻尾地成为蒋介石的代言人”。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新的强硬的条件的话,那么日清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卢沟桥事变所有的成果都将付诸流水。御前会议决定对美国、英国、荷兰开战,裕仁天皇批准海军军令部总长发出命令,将攻击日期定为12月8日。

  日本人在给美国的回答里面指责美国顺从重庆方面的意愿,12月8日4点20分,两个日本代表向美国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和向美、英宣战的天皇诏书,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蓄谋已久,它之所以发生在12月初,是由于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府的意见,改变了对日妥协政策所致,因此在12月8日,美国、英国也对日本宣战。

  同样在12月8日,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表示,将竭其全力与美、英、苏联及其他诸友邦共同作战,以促成日本及其同盟轴心国家的完全失败。而且蒋介石提出,应该成立军事同盟,这个同盟应以美国为领袖。1941年12月10日,蒋介石在重庆接见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提议建立中、英、美、苏、荷五国的军事合作,订立互助协定。12月10日,蒋介石致电驻美代表宋子文,建议制订中美英荷四国联合作战计划。1941年12月16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建议蒋在重庆召开联合军事会议,产生一个永久机构来指挥。1941年12月31日晚上,罗斯福约见中国代表宋子文,商谈发表联合宣言。罗斯福提出,将由英、美、俄、中四强先行签字,其余各国将于明天签字,宋子文当即代表中国签字。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此进一步获得世界更多国家的同情、声援和支持,成为取得最后胜利最坚强的保证。

  我前面所讲中国政府在反对英美妥协里边起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在改变美国政府的立场上起了重要作用。由于美国政府从向日本妥协转变为对日强硬,因此日本发动了“珍珠港事变”、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因此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这个过程里面,中国政府、蒋介石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五、美苏两国是反法西斯力量的主力军

  前些年有一个日本的NHK电台记者到北京访问,谈到日本的战败问题。我讲了一句话,“你们日本被我们中国打败了。”这个日本记者马上表示说,杨先生你这样讲不对,我们日本不是被你们中国打败的,我们日本是被美国打败的。为什么好多日本人到现在还不承认是被中国打败的?这个我是下面想讲的,就是说,美、苏两国消灭了日本的侵略主力。

  我举几个例子,当年美国打日本叫“太平洋战争”,采取的战术叫跳岛战术,太平洋上好多岛,怎么打呢?打下一个岛再跳打另外一个岛。例如中途岛战役,日本丧失了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1艘、飞机275架、阵亡3500人。另外一个战斗叫莱特湾之战,日军4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被击沉,飞机损失数百架,并有1万多名飞行员和水兵牺牲。冲绳岛战役,日军死亡至少有十万七千人。还有硫磺岛,在1945年2月19日晨,在900 余艘战舰、200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美军以22万人之众的兵力对只有2万人的日军守卫的硫磺岛发起进攻。美军全歼岛上2.2万人的日军,但是美军也付出了2.8万人伤亡的沉重代价。战役使得美国陆战3师的战斗部队伤亡60%,而陆战4师、5师战斗部队的伤亡更是高达75%,美军陆战部队几乎失去了战斗力。

  我讲这些例子是说明,美军在太平洋的战斗里边,每打一个岛屿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付出巨大的牺牲。所以罗斯福受不了了,罗斯福觉得美军这么打的话牺牲沉重,所以他要找寻一个“捷径”让美国人、美军死得少一点,那么这个“捷径”终于找出来了,就是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9号向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在此期间,苏军出兵东北。1945年8月8日,莫洛托夫接见日本驻苏大使递交宣战书,苏军150万人进军东北,经过一周激战,苏军伤亡2万余人,歼灭日本关东军8万人。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诏书,8月 18日下午关东军司令部下令投降,60余万关东军成为俘虏。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什么胜利了,过去有一个说法,叫苏武、屈原之争。苏武是指靠苏联的武装、苏联红军打东北,这叫苏武。屈原是指屈服在原子弹前面,所以这叫苏武、屈原之争。这个争论从二战胜利之后一直到现在还存在,但是我想从我上面的叙述看来,日本之所以投降,其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美国、苏联。美国和苏联摧毁了日本侵略的主力,摧毁了日本侵略者的意志,所以这个我想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六、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之后

  我讲到这个地方,大家会有一个问题,那么我们中国呢?中国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所以我下面讲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参加反法西斯联盟之后,我们中国做了什么、我们中国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是蒋介石访问印度,争取印度参加反法西斯联盟。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但是印度这个国家很怪,地位很尴尬。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印度人为了独立,要反对英国,但是英国又是中国的同盟国,是中国的战友。如果印度这个国家站到日本方面、站到德国方面,不堪设想。当时印度有没有可能参加法西斯阵营呢?参加轴心国呢?可能性很大,因为印度民族、印度的党派,国大党有两个领袖,一个是我们熟悉的尼赫鲁,另外一个是甘地,这两个人都反对英国。当时东方的日本、西方的德国都在拉拢印度。说你印度别跟着英国、美国走,你跟我们日本走,你只要跟我们走,我们保证你将来印度可以独立,这个很有诱惑力。当时有一个印度人,叫博斯,成立了一支军队,叫“印度国民军”。成立了一个政府,在新加坡,这个“印度国民军”就是跟日本合作的。如果整个的印度都倒过去,那么对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日本拉印度,西方的德国也在拉印度,说你站到我们德国方面来,我们德国人帮你独立。而且德国人还有一手,德国人派了一个秘密代表叫洋克,洋克跟蒋介石的代表桂永清谈判,准备秘密签订一个条约——中德军事密约。这个密约讲什么呢?你中国从缅甸去打印度,我们德国从中东去打印度,德国和中国打下印度之后,让德国的军队和日本的军队在印度会师。这就很危险了,印度是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大国,东方的日本、西方的德国都想拉拢印度站到自己一边,而印度主要的政党又很有可能要站到法西斯一边。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蒋介石、宋美龄去访问印度。这是他们夫妇在抗战期间第一次离开中国,干嘛呢?调解,调解英国和印度的矛盾。蒋介石夫妇对英国的殖民政府讲,说你们对印度要宽大一点、宽容一点,要允许印度自治。另外蒋介石、宋美玲又跟印度的两个政党领袖(尼赫鲁、甘地)讲,说你们要参加反法西斯阵营,跟我们中国合作打日本,至于印度独立将来再说。蒋介石、宋美龄要去印度访问,谁不高兴,谁反对呢?英国反对,英国的丘吉尔反对。他想印度是我英国的殖民地,你中国的领导人跑到印度来干什么?

  丘吉尔反对蒋氏夫妇访问,特别反对蒋介石到瓦达去会见甘地,写信给蒋要好好思索,说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英国的印度总督会见宋美龄,要求蒋不要首先会见在新德里的尼赫鲁,被宋拒绝了。蒋要求英方安排与甘地见面,英方提出在第三地见面。1942年2月18日蒋夫妇在加尔各答会见了甘地,提出中印共同奋斗,寻求两国合作的共同基础,甘地没有回答。蒋回到中国以后,提醒英方对国大党要宽容。1942年夏,英国与国大党谈判决裂,逮捕了甘地与尼赫鲁,丘吉尔提出彼此不干涉内政,反对蒋介石要求释放国大党尼赫鲁甘地的工作。

  丘吉尔顽固不化,蒋曾经争取罗斯福的帮助,但是英美同盟使罗斯福不愿意插手,就劝蒋避免任何交涉。后来宋美龄到美国去演说,强调印度独立对于同盟国的重要性,要求无条件释放甘地、尼赫鲁。丘吉尔给英国的外交大臣艾登写信,认为宋美龄是“麻烦制造者”,是“被宠坏了的小孩”,准备向中国提出抗议。所以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当时中国政府一心一意的要调解英国和印度的矛盾,目的是为了防止印度被拉进法西斯阵营,要求他们站到反法西斯阵营,尽管这一件事情由于英国的反对没有能够完成,但是中国政府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个重点要讲的是,派遣远征军出战缅甸。缅甸是中国的南方邻国,缅甸对中国有特殊的重要性。中国抗战需要接受外国的军火、需要接受外国的援助,靠什么?首先靠香港,香港被日本占领了,所以这条路断了。然后靠滇粤铁路,云南到越南的铁路,由于越南被日本占领了,这条路也断了。最后只剩下滇缅公路,从云南到缅甸的公路。西方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援助都是先运到缅甸的仰光,然后通过缅甸的公路运到中国的西南方。日军为了截断中国抗战的国际通道,所以一定要占领缅甸,一定要斩断这条公路。所以说中国一定要援助缅甸,但是缅甸又是英国的殖民地,丘吉尔不愿意中国的军队进入缅甸,一直到了仰光被英国占领了,丘吉尔才勉强同意中国政府军队进入缅甸。中国军队进入缅甸以后首先打的第一仗是同古保卫战,同古是缅甸南部的战略要地。中国军队作战的第200师,杜聿明是首任师长。杜聿明升为军长以后由戴安澜继续当师长。当年中国远征军有一所战歌,“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到缅甸去吧,走上国际的战场。”戴安澜师长的军队到达同古的目的本来是支援英军守住仰光这个海口城市,但是在中国军队到达之前的一天,英国已经下令撤离仰光,所以英国人实际上是骗中国军队来掩护他们撤退。中国的军队在同古奋战了12天,伤亡千人,消灭了日军5000多人,在一个夜里撤退了。对中国军队的表现,英国的《泰晤士报》说:“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的经过,实使中国军队之光荣簿中增一新页。”日军一个军官叫横田,他说南进以来从未遭遇过像这样的劲敌,劲敌是谁呢?就是中国的军队。

  第二个战斗仁安羌之战。孙立人将军以少数部队把日军打败了,把7000个英国兵救出来,所以4月20日这一天就被定为克服仁安羌解救的日子,孙立人被英国国王授予帝国司令勋章,这个是中国远征军第二次打的很漂亮的一个战斗。

  第三个战斗是攻克密支那,密支那是缅北的重镇。中国军队为了打通当时正在建设的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道——中印公路,另外是为了减低驼峰航线的危险。大家知道,驼峰航线是一条空中航线,是一条飞越喜马拉雅山的航线。所以为了减低驼峰航线的危险,就是要把密支那拿下来,让驼峰航线的安全度提高。另外要使得日军在缅甸北部的军队,让他没有后路。这一次战斗是由中国的郑洞国将军指挥的。英国人不想打这场战斗,英国人只想保住印度,另外只想控制香港、控制东南亚,所以反对在密支那进攻日军。由于美国方面的支持,最后密支那这场战斗还是发生了,打了100天,把密支那拿下来了。密支那拿下来之后,中国驻印军完全掌握了缅北的主动权,滇缅形势完全改变,美国将军的评价是中国士兵完全能同世界上的任何军队媲美,吃苦耐劳、长时间任劳任怨。在密支那战斗里边,美国将军先后换过三位美国的战地指挥官,不断的扩大中国将领的指挥权,最后由中国将领指挥全部的作战行动。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远征军的一部分,从印度出发进攻缅北日军。兵力12万人,一年半中收复缅甸大小城镇50多座,挺进2400公里,解放了缅甸国土13万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在云南的怒江以东的中国远征军16万人,1944年5月反攻,经过8个多月的苦战,收复滇西全部失地 38000平方公里,毙伤日军21000人。英军和中国远征军两军合计打死日军48850人,中国远征军伤亡79154人,有2900人长眠在缅甸的土地上。这是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做的第二个工作。

  打击、牵制、困扰日本,这个是中国军队做的第三件工作。从1937年冬到1940年冬,日本在中国的陆军占其陆军总数的78%,最高时达 94%。二战战区是2200万平方公里,中国战区是600万平方公里,德、日、意的法西斯军队是1100万人,中国抗击了其中的240万人。由于中国战场的存在,由于中国军队的抗战,第一,阻碍了日军的北进计划,使得苏联得以加强欧洲战场,避免两线作战,专心致志的对付希特勒的部队。从1941年春到 1944年秋,苏联先后从远东地区调集了54万人,5000门大炮、33000多辆坦克到欧洲。自然,这对于保卫苏联的欧洲国土以及最后反攻,击溃德军起了重要的作用。

  斯大林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他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中国)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说,“如果日本进取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够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罗斯福对他的儿子小罗斯福讲,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战场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反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开,吞并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中国政府对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忠诚的,在中日漫长的战争过程中,据统计日本人曾经跟国民政府谈判过12次,想把中国政府拉到日本方面来,让蒋介石和汪精卫合流,但是都被重庆政府、蒋介石拒绝了。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一年日本人找到蒋介石在香港的代表,说只要重庆政府坐到谈判桌上来跟日本谈判,我们日本保证两条,第一条抛弃汪精卫,第二可以把汪精卫杀掉。孔祥熙觉得这个条件很好,只要坐到谈判桌前来谈判,日本人抛弃汪精卫而且可以把汪精卫杀掉,这不是很好吗?所以孔祥熙就给蒋介石写了封信,说条件不错,马上派人到香港谈判。但是蒋介石在孔祥熙的报告上批了一行字,说如果有人继续借汪精卫来劝我跟日本人谈判,杀无赦。用非常坚决的态度拒绝了跟日本人谈判。

  我刚才讲到,1942年,德国的戈林,希特勒的第二把手派一个代表到瑞士跟蒋介石的代表桂永清谈判,建议订立中德军事密约。共同进攻印度,让西方的德国军队和东方的日本军队联合起来,蒋介石指示严词拒绝,绝不可能跟希特勒合作。

  中国政府参加反法西斯联盟以后一个最大的活动就是开罗会议,1943年中期,盟国开始考虑举行一次最高级的会议,讨论对于轴心国的作战和战后安排。苏联因为当时还没有对日作战,所以斯大林没有参加,第一次在开罗是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第二次是在伊朗的德黑兰是由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参加。前面的开罗会议讨论远东,德黑兰会议讨论欧洲。这个会议决定恢复中国主权,要把日本占领的东北、台湾、澎湖、辽东半岛归还中国,决定对日本的惩罚办法,要决定要不要保留天皇制,由日本人民自己来决定。讨论了战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罗斯福提出来以中国为主,蒋介石提出要以美国为主,关于战争赔偿问题,蒋介石提出来要实物赔偿。会议还讨论了周边国家的独立问题,关于朝鲜,中国方面主张让朝鲜自由独立,但是英国提出来不讲独立,只写明脱离日本的统治,由于中国政府坚决主张,所以后来开罗宣言明确表示,朝鲜要独立。所以说12月1日开罗宣言发表: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开罗会议的意义在于,让中国首脑跟美国、英国的首脑平等会晤,共商世界大事,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事情。第二个事情,开罗会议宣言反映了中国人民恢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愿望。

  七、两个联盟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最后谈一个问题,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中国抗战为什么胜利了?我认为是由于两个同盟的存在。国内是以国共为基础的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的统一战线。有了这个统一战线,才有了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国际是以美、苏、英、中为主体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如果没有第二个同盟,中国单独对日作战的话,最终我相信中国也会胜利,但是时间会更漫长,不止8年,可能会更长,困难也会更大。最近大家在热议抗战胜利的原因,热议中国战场的作用。那么我想介绍毛泽东在50年代跟南斯拉夫代表讲的两句话,毛泽东跟南斯拉夫代表团讲,反法西斯战争我们不是主力军,我们只是分队。我想毛泽东的这一段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东方主战场,这个战场在打击日军、牵制日军、困住日军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刚才引用了斯大林、引用了丘吉尔、引用了罗斯福的话,他们都承认中国战场在打击日军、牵制日军、困住日军方面的作用,让它的双脚陷在中国战争的泥塘里边拔不出来,这个是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苏联的作用。毛泽东讲“我们不是主力军,我们只是分队。”这当然反映了毛泽东的谦虚,但是我认为,也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实际。我们既不能否定中国战场的作用,但是也不应该夸大它的作用。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福建舰与郦道元舰同框 或将有若干次的海试
6名核心人物被定点清除 伊朗为何防不住?
伊朗再遭重创!它为何连核专家都保不住?
俄军火药厂成废墟 200种弹药链全面崩断
中国对美国留了这一手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