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七七事变日本人怎么看:轻描淡写将责任归咎中方
www.wforum.com | 2015-07-06 20:11:07  新华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

   78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至今日,这一天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仍难以忘记。

  然而,作为七七事变的制造者,日本国内围绕这一事件的起因和性质却仍认识混乱,特别是安倍政权的扭曲史观和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这一现象不仅难让深受其害的邻国接受,更被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唾弃和讨伐。

  【历史不容否认】

  这段为中国人民谨记的血泪历史,遭到日本右翼分子肆无忌惮地篡改,他们杜撰、扩散各种“阴谋论”,将七七事变以及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的责任推到中国身上。

  作为日本社会整体历史认识混乱的反映,日本学校教科书对于七七事变的记载也是或轻描淡写,或将责任归咎中方。

  日本历史学家、明治大学教授山田朗2013年出版著述《日本如何面对历史》并提出核心设问:“是汲取历史教训,还是逃避历史事实?”

  山田朗说,遗憾的是,这两年来,以首相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日本政府“历史认识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加顽固、倒退”。

  山田朗指出,“宫泽谈话”,“河野谈话”,“村山谈话”是代表日本历届政府历史认知的三个支柱。但自安倍上台后,先是删除了教科书审议基准中的“近邻条款”,这相当于抛弃了宫泽谈话;再是以调查河野谈话为名,否定“强征慰安妇”的历史事实。而在近期,安倍表面上声称继承村山谈话,实际上却准备以“安倍谈话”的形式抹杀村山谈话体现的历史认知。

  此前安倍曾暗示,今年8月发表的“安倍谈话”将以个人谈话形式、而不是形成内阁决议后发表。对此,山田朗认为,安倍有意抛弃村山谈话中侵略、殖民统治等核心表述,企图以个人谈话的方式规避内外压力,在谈话内容上自行其是。

  “历史负资产早晚要还债,越往后推,包括负资产的利息,历史负资产会不断膨胀,问题就会越发严重。”山田朗说。

  【正视历史 才能拥有未来】

  今年3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时说,“总结过去是实现和解的前提”,并在多个场合敦促安倍政府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日本在二战中所犯下的暴行。

  默克尔还在讲话中提及“慰安妇”问题、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加害等,意在告诫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上,国际社会对日本战争罪行早有定论,任何狡辩都不能蒙蔽国际社会,颠倒黑白更不可能蒙混过关。

  这是忠告日本政府,只有正视历史,才能拥有未来。

  今年4月末,就在安倍即将访美前,美国国内敦促其正视历史并就战争罪行道歉的呼声不断高涨。超过20名众议院两党议员联名致信日本驻美大使,要求安倍解决历史认知问题。

  4月29日,安倍在访美演讲中不提“侵略”“殖民统治”,更不提“道歉”的举动引发国际社会更大规模的“讨伐”。

  5月初,187名国际知名史学家向安倍发出联名公开信,敦促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明确道歉,强调“否认”这一话题或“大事化小”的态度“令人无法接受”。

  随后,又有269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欧洲、拉美等地的知名学者加入其中,他们当中不仅有历史学家,还有政治学家、作家和宗教研究者。

  这一行动的发起人、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亚历克西·杜登说,“我们的责任在于促进日本的公开讨论,为今人和后人留下日本历史的真正记录”。杜登表示,事实上,众多学者都意识到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出现让人担心的趋势。

  在公开信上署名的美国康奈尔大学高级研究助理马克·塞尔登也表示,自安倍上台后,日本政治氛围发生许多变化,这封公开信意在引发各界关注。

  即便是在日本国内,安倍内阁的扭曲史观也同样受到诟病。

  前日军“神风”特攻队员冲松信夫就曾表示,当前日本社会否定侵略历史的声音增多,根源在于许多人对当年侵略战争的失败原因和意义没有正确认识和真正反省。

  亲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的85岁老人岩本农夫雄表示,不管安倍晋三今后会发表什么样的谈话,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和痛苦。

  “我个人认为,安倍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反省,”现年83岁的桥村武司说,“日本应该向德国学习,德国对历史进行了彻底反省,才与周边邻国实现了友好。日本目前的做法令人遗憾。”

  历史不容忘记,历史昭示未来。只有正确认知历史,日本才能拥有未来!一味地否认历史,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到头来受到世界同伐。(编辑谢琳、李洁,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无法忘却的那一天——全景还原“七七事变”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是北京档案馆珍藏的《卢沟桥歌》词曲,作于78年之前“七七事变”之后。78年过去了,这首歌中透出的悲壮与豪迈,仍让人动容。

  1937年7月7日,农历六月廿九。历史奔流至此,瞬间迅猛改道。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抵抗外敌入侵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为惨烈的战争,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赢得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由此开始。

  挑起事端

  站在今天的北京宛平城墙下,仍能看到78年前的弹孔。家住卢沟桥畔85岁的郑福来老人回忆,“七七”当天晚上,他在睡梦中被枪炮声惊醒,翌日早上一枚炮弹在自家北房西侧爆炸,小伙伴四春子被炸死。

  史料记载:7月7日上午,日军到卢沟桥以北地区进行演习。下午,日军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中队长清水节郎的带领下,由丰台兵营开到龙王庙,声称进行夜间演习。

  “龙王庙位于宛平城西北,距离仅有千米,而且龙王庙内有中国军队驻扎,日军在此夜间演习,显然另有企图。”平西抗战研究者张东升说。而清水节郎在他当天的日记中这么写道:“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没有月光。星空下,可以隐约看到远处宛平的城墙和附近不时移动的中国士兵的影子。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日本人打破了这个寂静的夜晚。19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点40分,在宛平城东北日军演习方向响起了一阵枪声。随后几名日军来到宛平城下,硬说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遂包围宛平县城。

  午夜12时,日方向冀察政务委员会就“日本兵失踪事件”提出交涉,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索失踪士兵。时任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得纯拒绝日方的进城要求,但为了协商解决问题,告知日方“等天亮后,令该地军警代为寻觅,如查有日本兵,即行送还”。

  据时任宛平县长王冷斋的《卢沟桥事变始末》等史料记载,秦得纯随即要求驻守宛平的部队严密戒备,随时准备应战,并指示王冷斋“迅即查明,以便处理”。经查明,中国军队并无开枪之事,也未发现有所谓失踪日兵的踪迹。

  事实上,日军所谓“失踪”的士兵志村菊次郎,很快就归队了。当年中日关系舞台上的活跃角色松本重治在自己的回忆录《上海时代》中“卢沟桥畔的枪声”一节如是记述:“这个新兵担任传令兵,在离队解手返回时,在黑暗中走了相反的方向,因此延误了归队时间。”“七七事变”关键人物之一、日军第八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1938年6月30日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也坦承:当时已接到士兵归队的报告。

  日军在进城彻查被拒绝后,立即开枪示威,并向城内发射炮弹。潜伏在铁路东侧的日军轻重机枪及山炮一齐向宛平城开火,中国守军被迫还击。

  奋起反击

  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出乎日军意料。29军抱定与城、桥共存亡的决心,在宛平城居民的协助下,把城东门堵紧,城西门只留下一条缝隙供人出入。29军的大刀队,继长城抗战后,又一次让日本人魂飞魄散。为拖延时间,日军诡计百出,一再提出谈判,又不断撕毁协议。

  7月8日凌晨2时,日军加强了卢沟桥地区的兵力配置,部队集结在卢沟桥火车站西南方,随时准备开战。凌晨2时3分,日军占领了宛平城外唯一的制高点沙岗。

  日本人已经做好了发动战争的准备,却以和谈之名,调兵遣将。“其实在中日双方开始谈判前半个小时,日方已经得到了这名失踪士兵归队的报告,却仍以这个理由坚决要进入宛平城。”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谢荫明说。

  8日凌晨3时,中国代表到达北平日本特务机关部进行谈判;4时左右,中日双方代表进入宛平城谈判。同时,日本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也在天津召开会议,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凌晨5时,接到命令的日军再次向宛平城发起了进攻,谈判中断。守城部队即刻还击。激战一个多小时后,日军未能前进一步,日方谈判代表见事态不妙,遂手持白旗登上宛平城墙,日军借机停止射击,双方又开始谈判。

  7时30分,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对驻天津的部队下达了准备出动的命令,并命令在秦皇岛的部队返回北平。

  9时30分,日方再度攻打宛平城和卢沟桥。金振中带着两个连队,反击围攻铁路桥东端的日军,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日军被击退到2华里之外,收复了铁路桥东段,战况稳定下来。

  “在停战协议不断签订的同时,战斗也一直没有停止。因为宛平城和卢沟桥有坚固的城墙和石桥为依托,日军多次进攻未能得手,于是他们把突破口选在了卢沟铁桥和龙王庙一带。”谢荫明说。

  16时,日方让中方代表出城谈判,遭到拒绝。17时,日方再次派人送信,发出最后通牒,提出中国军队限时撤退等要求。未收到满意回复的日军于18时5分炮击宛平城,战斗持续3个多小时,专员公署成为一片废墟,大批民房被炸毁。

  王冷斋曾回忆一个细节,可见日本人的狡猾:日本派出的三个谈判代表步行进入宛平城时,用步履丈量了宛平城县公府大厅距离城墙的位置,然后将信息传给城外的日本人。谈判过程中,日本的第一枚炮弹就越过宛平城墙,准确无误地炸在县公府里,企图以武力胁迫中方退让。

  中国人誓死不退。29军大刀队强袭龙王庙,不到2个小时就夺回了龙王庙阵地。守城中国军队打退了日军的坦克进攻,以血肉之躯,筑起让敌人无法逾越的长城。

  抗战到底

  卢沟桥和宛平城是出入北京的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七七事变’是在日本蓄谋已久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一点可以从事变的时间轴清晰看出。”谢荫明说,从“七七事变”整个过程来看,日本军队从蓄意挑衅到寻找借口,直至提出无理要求,得寸进尺,步步紧逼,超出了当时中方的容忍底线。事变爆发并非偶然。根据1901年屈辱的《辛丑条约》,日军获得了平津线一带驻军的权利。“七七事变”前一段时间,日军以丰台驻地不够居住为由,提出在丰台与卢沟桥之间修筑兵营和机场,遭到拒绝。之后,日军无视中方抗议,在卢沟桥附近加紧军事演习,由白天演习发展到夜间演习,由虚弹射击发展到实弹射击。

  日本人为何如此想霸占卢沟桥?从当年的地图上可以看出:此时北平城事实上已三面陷入日伪包围,只剩西南面尚有29军驻防,宛平一失,平汉线被切断,北平将成一座孤城,守住卢沟桥,就是守住北平与中原的通道。

  日军以演习为借口,经常到宛平城、卢沟桥一带活动,侦察地形,并多次与29军发生争执。进入1937年夏天,日军加大挑衅力度,战火已一触即发:当年6月,驻丰台日军一部以攻取宛平城为目标,不分昼夜进行演习。6月21日,日本中国驻屯军紧急成立了临时作战课。《金井武夫回忆录》记载,东京流传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

  就在“七七事变”前一天的7月6日,日军不顾大雨泥泞在龙王庙以卢沟桥为目标进行攻击性演习。同时,一队日军要求通过宛平城到长辛店演习,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遂在城外进行部署,威胁守军,双方相持十几小时,日军退回丰台。

  面对紧急局面,驻守北平的中国军队加强了戒备。谢荫明介绍,负责具体防务的金振中对部队进行了针对性部署,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金振中要求全营官兵在吃饭前、睡觉前都高呼“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口号,以激励官兵守土抗战的斗志。

  7月8日,“七七事变”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八年抗战,由此开始。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重大反转,歼10不要了?印尼敲定阵风大单
阵风折翼 印度翻脸取消74亿美元军购?
印度传来坏消息 日本抢先研究霹雳15残骸
“美国给中国提速了”
关岛雷达停摆 才发现美军唱了半年“空城计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重大反转,歼10不要了?印尼敲定阵风大单
阵风折翼 印度翻脸取消74亿美元军购?
印度传来坏消息 日本抢先研究霹雳15残骸
“美国给中国提速了”
关岛雷达停摆 才发现美军唱了半年“空城计
中国赠送2条潜艇后 孟加拉国却买了6条韩国
歼10能击败“阵风” 是以色列的功劳?
福建舰1天弹射300次 是山东舰的6倍?
击落F-16?印度在自家米格-21残骸贴上巴国
印度不愿面对现实 拒绝法国调查阵风战机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