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刘伯承元帅曾点名要哪10位开国上将学打仗?
www.wforum.com | 2015-01-02 23:43:05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954年1月15日,刘伯承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在发言中,他诚恳地点出了杨得志、张爱萍、萧克、萧华、邓华、李达、叶飞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都能来战役系学习。

1947年,刘伯承在为指战员作报告。

  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学府———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相继设立了高级速成系、上级速成系、基本系、情报系、海军系、空军系。而设立培养高级将领的战役系,更是院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关注的大事。1955年9月,人民军队第一次评授军衔时,战役系52名学员都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出现了军事学院战役系“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将军系’”的盛况。

  “将军系”名符其实

  1954年1月15日,刘伯承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在这次会议上,刘伯承具体介绍了军事学院举办战役系的设想,计划招收学员30到60人,主要学习政治、战略、战役、我军战史和苏军战史等内容,培养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发言中,他诚恳地点出了杨得志、张爱萍、萧克、萧华、邓华、李达、叶飞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都能来战役系学习。他还呼吁说:“希望年壮的将领有机会来和我们一道学习。我虽年纪大一点,但仍愿意同诸位年壮的同志一起学习。”这年7月,刘伯承和学院领导陈伯钧、钟期光等又联名向中央军委写报告提出:“学院党委曾向军事系统高干会议提出,在军队改装备、各级学校成立之后,建议开办战役系,加强高级将领的训练,第一期学员名额,拟宜适应国防工作最低的要求,至少为30至40名兵团及其以上高级将领。”

  中央军委迅速批准了他们的报告,从全军各大单位选调52名高级干部进入战役系学习。能够进入战役系学习的,都是人民军队大名鼎鼎的精英,他们包括杨得志、陈锡联、韩先楚、刘震、李天佑、张震、杜义德、吴克华、张祖谅、陈先瑞、秦基伟、曾思玉、廖汉生等人。

  提着马扎,背着图囊

  战役系学员的年龄,多在40至50岁之间,都是军职以上干部,经历了长期革命战争的锻炼和考验,有着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和较高的政治素质,也善于独立思考,不少人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战将。不足之处,是文化水平还比较低,缺乏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对现代军事科学知识知之不多。张震曾回忆说:“就我自己而言,以前从未系统学习过。连年征战,很少能坐下来认真读书。1937年到抗大学习,也仅是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年逾不惑之际,能暂时离开繁重的工作岗位,专门拿出3年的时间系统学习军事理论,特别是有周密的教学计划,有优秀的教员教授,机会十分难得。因此,对这次学习,我倍加珍惜。”

  对战役系学员,军事学院在生活上给予了特别的关照。由于他们的学习时间比较长,学员的职务比较高,年龄也相对大一些,因此允许学员带家属,均安排住在南京宁海路一带,每家一幢房子。学员驻地离院部较远,所以学院干脆就在宁海路附近找了一幢房子,即解放前国民党为美国特使马歇尔的随员准备的办公用房,作为学员的课堂。后来,还盖了一间简易大教室。

  学院对学员在思想上、学习上的要求,却是相当严格的。刘伯承曾多次强调:“唯其是高级干部,更应加强领导。对他们放松了,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相因成习,积重难返。我们对他们的最大照顾,是保障他们能学到东西。”在照顾学员很快安好家后,他就按照打仗的要求来严格规范学员的行动。有一件事,给张震留下的印象很深,并被写入了他的回忆录。刚入校时,学员坐的是皮沙发凳子。刘院长看到后说:“当学生的,就是要坐硬凳子,屁股那么娇贵呀?”他还引用“慈不掌兵”的古语,来说明这个道理。此后,学员就都换成了硬凳子。外出作业时,学员都提着马扎,背着图囊。

  战役系第一年为预科,总训练时间为1200小时,其中1000小时用于补习文化(共设4门,即语文、数学、理化常识和地理),目的在于“提高学员文化水平,为升入正科,学习现代化军事科学与政治理论打开门径”。这也是刘伯承的一贯思想,他多次强调:高级将领的文化学习特别重要。我们工农出身的同志,如果只是政治、经济上带头翻身,而文化上不接着翻身,那就不能掌握科学,不能以军事科学来保卫国防,就是非常不完全的。

  当时规定,不需补习文化者,可以不参加预科学习。所以,战役系第一年只有30多人入学。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刘院长主张因人施教,把学员分别编为甲、乙、丙3个学习组:甲组入学时为初中三年级的语文、初中一年级的数学,乙组为初中一二年级的语文、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丙组为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和三四年级的数学。甲组层次较高,要求结业时能够达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和高中一年级数学的水平。

  牢记自己现在是学员

  1955年9月1日,战役系学员全部转入两年的正科学习。学员重新编为4个学习组。第一组组长陈锡联,第二组组长廖汉生,第三组组长谭希林,第四组组长是张震。班主任由杨得志兼任。后来,院部又派孙继先为副主任。他俩既是领导,又是学员。另外,还有专职协理员桑子祯。

  刘伯承亲自抓训练计划的制订,他要求学员在深入研究苏联军事科学和毛泽东军事著作的基础上,深入研讨战役法,研究战役中各兵种的使用问题。所设课程,是紧紧围绕“以培养成熟的战役指挥员为目的”来安排。政治课,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等;军事课,有军兵种知识和集团军、方面军战役理论等,内容十分丰富,科目种类不少。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教员们的讲授,学员们感觉收获很大。对此,张震有切身体会:“自己觉得以往的一些零碎的经验更加系统了,过去尚不熟悉的东西得到了补充。比如,我们过去打仗,主要靠步兵和一定数量的炮兵,在战役指挥上多是研究步炮协同问题,到了解放战争,我们才从敌人手里缴获了少量的坦克、装甲车,并着手组建海、空军。因此,对诸军兵种合同作战的经验比较缺乏,理论上也不够系统。这次,我们不仅学习了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兵种的运用,还学习了航空兵等军种的运用。特别是着眼现代战争的需要,研究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攻防战役及其组织指挥,研究陆海空三军合同作战,以及研究如何防原子、防化学武器的袭击等。许多都是新东西,所以学起来感到很新鲜,也很有收获。”

  对于战役系学员来讲,如何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尊师重道,处理好学员与教员的关系,也是他们曾经遇到的问题。教员们的军衔,大大低于这些学员。按照内务条令,军衔低的军官见到军衔高的要主动敬礼。而按学院规定,应是学员先给教员敬礼。这就产生了“矛盾”,究竟如何处理?针对这一情况,系党支部专门开会研究,提出要按照刘伯承倡导的“尊师重道”的要求,放下将军的架子,牢记自己现在是学员,不是首长。面对教员,不管其是校官还是尉官,都是学员的老师。每次上课,值班员都要向教员敬礼、报告。

  1957年6月下旬,战役系进行了毕业考试,军事学院战役系52名学员毕业考试及格,准予毕业。战役系的学习,对将军学员们影响深远,张震回忆说:“军事学院的学习,是个加油站,也是个新起点,为尔后的工作,打下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福建舰与郦道元舰同框 或将有若干次的海试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福建舰与郦道元舰同框 或将有若干次的海试
6名核心人物被定点清除 伊朗为何防不住?
伊朗再遭重创!它为何连核专家都保不住?
俄军火药厂成废墟 200种弹药链全面崩断
中国对美国留了这一手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