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热兰遮战役:中国与西方的第一次交锋
www.wforum.com | 2014-09-20 23:54:05  新京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7世纪,荷兰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帝国,不但在与英国的竞争中胜出,还取代了昔日的殖民霸主西班牙。1624年,荷兰在台湾南部海岸修建了热兰遮城堡,台湾也逐渐发展成为荷兰最富有的一座殖民地。而这时,在与清朝对抗中遭遇挫败的郑成功也将目光瞄向了台湾,他将成为荷兰人在远东最强劲的对手。

  1662年初,经过九个月的激战,郑成功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带领手下将领战胜了如日中天的荷兰人,拿下了台湾。郑成功是如何做到的?史景迁弟子欧阳泰的第二本关于台湾的专着,《1661,决战热兰遮》详尽地叙述了这一过程。

  荷兰人若不犯错即可取胜

  历史研究的技术与视野似乎不能兼。欧阳泰的《1661,决战热兰遮》就属于这类作品,作者的谨慎和背景的宏远不成比例。

  欧阳泰一度相信:明军在数量上拥有十倍的压倒优势,胜负没有悬念可言。一千多荷兰人即使将海军算上,数目也少得可笑。明清战争的任何一方只要有意,随时都能荡平欧洲人的据点。荷兰总督府早在十年前就预测到:郑成功一旦在大陆战争中失利,就会觊觎台湾避难所;但他们毫无办法,只能坐以待毙。然而,军事细节使他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勤奋与渊博。当然,这里面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因素。同时代的东西方史料不能等量齐观,前者通常只有泛泛而谈、无法核对的文学性描绘。作者对意大利战争以来的军事技术演化了若指掌,这些细节决定了战争的成败。荷兰人的要塞和帆船凝集了欧洲近代早期军事革命的精华,在层次上远远高于明军。如果殖民者的领袖没有犯下严重的错误,他们本来可以取胜。如果明军没有获得欧洲变节者的技术和情报,甚至不会有机会利用敌人的错误。

  荷兰人的三角帆船依靠复杂的帆索体系,能够逆风行驶,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度使郑成功濒临精神崩溃。郑氏无疑是东亚走私贸易的王者,他的船只布满从长崎到澳门的航线。清军畏郑成功舰队如虎,输掉了南京战役以前和以后的每一次海战,坐视郑家从闽浙海岸搜走了四倍于鲁王和唐王的赋税,最后只能强迫沿海居民撤退到内地。然而,郑成功的舰队在荷兰人面前没有胜算。如果不是飓风恰好摧毁了北线尾沙洲的堡垒,明军一开始就无法闯进鹿耳门。英勇的克劳森船长冲破了绝对优势的明军包围圈,从巴达维亚带来了十二艘荷兰战舰。欧洲海军的速度和机动能力无可匹敌,完全可以在台湾海峡切断明军补给线,置已经开始缺粮的郑成功于绝境。

  揆一选择了自杀性决策

  这大概是延平王毕生最危险的时刻,因为他没有掌握撤回金门、厦门的制海权。他以前跟清军作战时,即使在陆上惨败,逃亡的海路始终在他的水师控制之下。然而,揆一愚蠢地放弃了自己的优势。他选择正面近战,用援军补充自己的队伍。这无异于将海战变成准陆战,将优势奉送给人数多的一方。揆一选择了敌人都没有指望的自杀性决策。从这一点看,他的十年徒刑并不怎么冤枉。此事和鹿耳门风暴加在一起,决定了战争的命运。郑成功完全有理由据此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荷兰的加尔文主义者有没有深入挖掘另一个泽兰省(热兰遮)陷落的神学意义,不得而知。

  揆一的朋友在三级会议为他辩护,强调他苦守孤城一年多的难度。然而,三级会议没有辜负贤明的盛誉。荷兰的宿敌西班牙人在突尼斯和摩洛哥经常只有几千驻军,一再击破土耳其和摩洛哥的数十万大军。较之明军,穆斯林战士的素质并不逊色。欧洲人天生就应该以寡击众,正如亚细亚帝国就应该以多取胜。揆一在类似情况下不能取得同样或更好战绩,就是他的失职。郑成功在南澳岛基地训练出来的私家军队号称铁人,战斗力不是腐败的明朝正规军所能比拟的。他们身披重铠,刀枪剑戟样样精通。郑成功本人武功了得,虚荣心很重。他亲自上阵,向两军将士炫耀飞马连射的绝技。看来,《三国演义》描绘的那种大军等于观众的场面并不是小说家向壁虚构的产物。这些确实非常出色的表演仅仅赢得了数百名欧洲观众的嘲笑,镇江和宁波的满洲将领是不会如此轻佻的。我们不必奇怪:国姓爷一再勃然大怒,甚至屠杀俘虏泄愤。

  郑成功几乎全军覆没

  荷兰人的自信有其道理,因为军事工程学的奥秘在东方仍然不为人知。热兰遮的大炮火力勐,射程远,精度高。棱堡和炮位相互配合,实现了交叉火力的全方位覆盖。郑成功部队掌握了火枪齐射的技术,已经比大部分清军强很多;但远不能跟纳骚亲王的步兵操练相比,他的火炮也没有荷兰火炮射程远。他没有意识到双方军队的质量差距,或者原本就打算不计伤亡,贸然进入自己的火炮死角和敌军的火炮范围,几乎全军覆没。

  郑成功没有足够的给养。他原先的作战方式接近流寇主义,依靠行动迅速、军容浩大震慑毫无准备的州县,迫使他们自动投降,然后掠夺浮财和物资,弃空城而去。清军驻防部队赶到时,只剩下必须救济的饥民。这种方法使清军对付明朝正规军的大部分技术都丧失了作用,也使他无法建立可靠的地方管理机构,白白浪费了军事胜利造成的许多有利机会。张煌言和众多遗民都批评他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甚至因此怀疑他对大明的忠诚;但这更有可能出于海上走私集团的本性,他们条件反射地认为海盗贸易是任何远征的唯一正当目的。而且,海盗贸易者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难以见容于士大夫,使郑成功缺少文官储备。根据司徒琳的说法,他即使在占领台湾以后,也只能实施军事统治。

  郑成功很可能像丰臣秀吉在朝鲜一样,以为荷兰人的物资就是为自己准备的,现在大失所望。他的知识储备只剩下屯田这一招,前线只留下三百人。与其说是围攻,不如说是侦察。可想而知,屯田的效果很差。这主要是出身和行为模式的问题,走私者和农民兵的性格完全不同。后来台湾的垦殖,仍然少不了招募流民。无论怎样解释,次年春天的郑军已经处在饥荒的边缘。巴达维亚曾经遭到爪哇土着王朝的围攻,也是出于类似的原因解围的。正在这时,揆一的愚蠢抵销了郑成功的轻率。

  以廉价的生命和诡诈的手段获胜

  即使援军失败,热兰遮的防御仍然是坚固的。据说,要塞的陷落最终仍然必须变节者。任何一邦都出不起东方大皇帝的高价,购买或盗窃他们的关键技术并不特别困难。郑成功有自己的洛迪斯中士,他是郑军当中唯一精通欧洲兵法的人。明军在城外的高地照样修筑棱堡,荷兰人没有足够的人力阻止他们。棱堡一旦建成,就不会再有任何援军入城,荷兰人的投降只是时间问题。洛迪斯的战术酷似突尼斯战役。二十万土耳其人也是用同样的办法,攻陷了两千西班牙人据守的果莱达要塞。

  热兰遮战役是中国和西方的第一次交锋,但并不是东方和西方的第一次交锋。远东形势孤立,远离世界秩序的焦点。经典的东西方冲突主要发生在中东,至多包括印度。三千年来,这些冲突的基本模式似乎变化不大。两套故事情节交替出现。或是寥寥无几的西方精锐横扫人数众多的乌合之众,以征服者姿态统治驯服的东方。或是狡诈的东方君主利用谋略和西方的弱点,以数十倍群众大军的代价歼灭了少量的西方精英军队。这两种模式交替出现,没有一方是注定胜利的;但东方总是依靠更加廉价的生命和更加诡诈的手段,抵消西方更加原创的技术和更加勇敢的精神。热兰遮战役虽然是西方的失败,却没有超出古老的模式。这个结论是作者不敢提出的,但他的材料给东方读者留下的印象就是这样。东方读者有权不受作者的限制,直接将问题引向更危险的地方。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福建舰与郦道元舰同框 或将有若干次的海试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福建舰与郦道元舰同框 或将有若干次的海试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6名核心人物被定点清除 伊朗为何防不住?
伊朗再遭重创!它为何连核专家都保不住?
俄军火药厂成废墟 200种弹药链全面崩断
中国对美国留了这一手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