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隐形人”斯诺登:其实这一年我很忙
www.wforum.com | 2014-08-23 02:41:28  国际先驱导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对于隐居在俄罗斯的斯诺登来说,社交媒体称为他与世界联络的重要渠道。

  爱德华·斯诺登,这名美国中央情报局前技术分析员、国防承包商前雇员的而立之年是在小心翼翼的反侦察和不甘寂寞的积极发声中度过的。

  2013年5月,斯诺登离开风景绮丽的夏威夷和热恋中的女友飞往香港,躲在一家酒店中向事先选定的记者披露了美国“棱镜”大规模监听项目,当即引得全世界关注,随后他为躲避追踪,前往莫斯科。随后于8月1日获得俄罗斯为期一年的临时避难资格。

  一年后,2014年7月31日,斯诺登临时避难申请已期满,据与斯诺登关系密切的律师库切列纳说,斯诺登已向莫斯科州移民局递交申请,希望延长自己在俄罗斯境内的停留期限。但俄官方尚未给予回应。根据俄罗斯相关法律,如果斯诺登的政治避难条件没有变化,他可再获期限为一年的临时避难许可。

  “隐形人”行踪成谜

  一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细细梳理有关斯诺登的所有传闻,遗憾地发现,关于这个在国际舞台上掀起轩然大波的人,我们的认识仍然很有限。这一年中他以何为生,身居何处,至今仍不得而知。

  在斯诺登被困莫斯科机场时,各路记者纷纷聚集于谢列梅捷沃机场并不足够大的航站楼,寄望寻得斯诺登出现的蛛丝马迹,但均未如愿,流传于全球各大媒体上的只有一张此前传出的半身像。

  去年8月1日获得临时避难许可后,俄罗斯电视台画面显示,斯诺登当时穿一件蓝色衬衫,背一个包,进入一辆灰色汽车,司机是年轻男性,戴棒球帽。

  在这个似是而非的画面之后,斯诺登再次隐入人海,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毫无消息,或许是为了平静心情,也或许在给自己的新生活找个方向。

  2013年10月7日,俄罗斯生活新闻网发布了一张疑似斯诺登照片,照片中的男子身着便装,留着山羊胡,头顶架一副墨镜,正推着超市购物车过马路。路上汽车牌照和路口标志文字显示照片摄于俄罗斯,但具体在哪里并无法分辨。这一照片随后被斯诺登的律师库切列纳证实确属真实。

  20多天后这一网站再次上传一张斯诺登乘游船的照片。照片中,疑似斯诺登的男子站在游艇护栏旁,头戴大帽子,但没有像以往那样佩戴太阳眼镜。他身旁一名女子盘着金发,疑为“维基揭秘”网站雇员莎拉·哈里森。她在斯诺登抵达莫斯科后一直陪伴其左右。法新社猜测,照片拍摄于莫斯科河上,因为背景中有莫斯科地标建筑救世主大教堂。由此媒体还推测,斯诺登住在莫斯科,或者时常往来莫斯科。

  斯诺登的俄籍律师库切列纳在这一年中扮演了斯诺登消息的官方发言人的角色,他曾向俄罗斯媒体透露了斯诺登的部分生活细节。他说,由于担心美国执法人员追捕,斯诺登居住在一处秘密地点。出门时没有人能认出他,外貌和着装上的一些改变让他可以和众多路人一样彼此擦肩而过,“我没有撒谎,他确实自由地走在大街上”。同时斯诺登也在努力学习俄语,并且进步神速,“就俄语而言,他学得非常快……只需要几小时或几天,学一点儿窍门,就可以说话了”。

  至于以何为生,在斯诺登收到避难文件后几小时,俄罗斯最大社交网站Vk交友网(VKontakte)创始人之一帕维尔·杜罗夫即在其网站上写道,邀请斯诺登加入自家网站的编程员团队。10月底,库切列纳对媒体表示,斯诺登在俄罗斯一家知名网站找到工作,即将开始挣钱。他说,斯诺登几乎把全部积蓄用在房租、食物、安保等方面,他还从一些机构和“有进取心”的个人那里获得资金支持和其他援助。

  “隐形人”不甘寂寞

  用斯诺登自己的话来说,他在俄罗斯居住期间,可以接触因特网、律师和记者,但几乎不会离开住所。“我没有那么多需求。只要我能坐下思考、写东西或与人谈话,那对我来说比出门逛更有意义。”对他而言,因特网就是无边无际的图书馆,以及追踪“棱镜门”后续进展的窗口。

  在行踪高度保密的前提下,这一年来斯诺登在摄像机镜头里和网络的另一端着实忙得不亦乐乎,接受各国采访、与美国民众视频对话、向普京提问……甚至还由学生推举、担任了英国一所大学的校长。

  避难生活伊始,就在人们猜测斯诺登可能就此销声匿迹之时,斯诺登就亲自打破了这一传言:他积极接受采访,在美国、英国、德国、巴西等国的媒体上频频发声,呼吁公众加强对情报监控项目的监督、强调通信安全理念,同时呼吁美国政府停止大规模监听项目。斯诺登说,“我已经赢了”,“于我而言,从个人满足感的角度,使命已然完成。”他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义的,从没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努力让国安局进步”。“我现在仍为国安局’工作’。只有他们看不到这一点。”斯诺登说。

  最初斯诺登只接受纸媒邮件采访,后发展到可与电视媒体进行面对面采访,可以看出,这一前特工安全感与日俱增,他已学会如何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宣传自己的理念。他的电视采访、视频画面均经过特殊处理,背景模煳,除人像外未提供任何细节。

  同时他对媒体也很谨慎,成功获得采访机会的媒体显然经过精心挑选,本报记者也曾动用各种资源多方联系,希望获得专访机会,但最终未能成功。

  今年4月17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民众连线的互动节目上,斯诺登意外现身,他通过一段视频向普京发问,题目仍是通信安全和监视活动:“我想问您,俄罗斯是否以任何方式截获、存储和分析数以百万计个人通信内容?您认为,把整个社会、而不是特定对象置于监视之下,是不是提高情报效果或有助于司法调查的合理手段?”

  同为情报系统出身的普京向这名前“同行”打招呼:“斯诺登先生,你是前特工,我也与这行有些渊源,所以我将用行话回答。”这番话引发现场观众笑声和掌声。对这位前“同行”,普京曾评价说“他才30岁出头,却做出了高尚但艰难的选择。”

  “隐形人”威力不隐形

  虽然在给斯诺登提供临时避难资格时,俄罗斯曾要求他“不做有损美国的事”,斯诺登自己也曾表示,他已无料可爆,所掌握资料悉数已交给某些记者。

  但去年10月开始,斯诺登爆料再掀高潮。

  英国《卫报》报道,根据斯诺登提供的一份机密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得到美国另一个政府部门的官员所提供的电话号码后对35个外国领导人的电话内容进行了监听,其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此事一出欧洲各国一片哗然。

  斯诺登向德国《明镜》周刊曝光的一份文件显示:作为美国国安局全球监控计划的一部分,美国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国签署了一份叫“五只眼”的情报共享协议,协议国之间共享高度机密情报,并承诺“彼此不开展谍报活动”。

  据另一份斯诺登披露的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已经秘密侵入了雅虎和谷歌数据中心的通信连接装置,可以随意搜集上亿用户的账户数据……

  英国《卫报》总编辑艾伦·拉斯布里杰去年12月在英国下院接受反恐质询时曾表示,在斯诺登向《卫报》提供的大量信息中,该报只报道了极少部分。他说,在进行报道前,报社做了审慎的选择,考虑过哪些能够发表和哪些不能,而且没有泄露任何人名。

  另据知情人透露,斯诺登共下载了5万到20万份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政府的机密文件,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已公布。并且他已将一批高度机密的材料进行了云储存,并且用一套复杂的加密系统进行保护。这套加密系统需要输入多重密码才能打开。密码掌握在至少3个人手中,而且每天只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才有效。密码持有者的身份并不清楚。

  美国政府的一些官员私下表示,斯诺登下载的材料足以让新闻媒体再报道两年,并且为英美情报机构带来“世界末日”般的后果。

  如此看来,隐形人,仍将掀风浪。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福建舰与郦道元舰同框 或将有若干次的海试
6名核心人物被定点清除 伊朗为何防不住?
伊朗再遭重创!它为何连核专家都保不住?
俄军火药厂成废墟 200种弹药链全面崩断
中国对美国留了这一手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