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图文)山西最后1名慰安妇:大年初二被掳 丈夫被吓傻
www.wforum.com | 2014-05-11 17:28:27  新京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5月3日下午,张先兔盘腿坐在土炕上,这位88岁的老人大部分时间就是这样,借着残存的视力和听力感知外面的阴晴。

  张先兔:一个慰安妇的“最后”时光

  上世纪90年代,山西农妇张先兔的名字随着幸存“慰安妇”的对日诉讼而为外界所知。1995年起,山西16位幸存“慰安妇”代表分三批起诉日本政府,张先兔参与了1998年的那次诉讼。

  十几年中,不断有慰安妇含恨离去,如今,88岁的张先兔成了这批老人中的“最后一个”。

  山西5月多风,沙砾被卷离地面,拍打到窗户上发出脆响。山西省盂县西烟镇北村,张先兔就这么盘腿坐在窗前的土炕上,这位88岁的老人眼睛和耳朵都倦怠了,她尽力往窗边凑,最后大抵是借着阳光的热度来判定,“今儿的天儿还凑合”。

  一天,时常在这样的呆坐中流过,跟其他迟暮之年的老人没什么不同,漫长的人生在记忆里失焦,被问到之前的事,张先兔多半会颤巍巍地摇头,“记不清啦”。

  苦命人

  时间剥夺了张先兔顺畅表达心迹的能力,但一个日子老太太记得清楚,“1942年正月初二,正过年哩”。

  那天,是她被日本兵掳走的日子。

  “日子都给日本人毁啦。”采访这天,张先兔抓着记者的手,说这话时,再把另一只手叠上去,褶皱的皮肤冰凉而松弛,感觉不到一点力气,之后便是长长的沉默。

  关于70多年前那段经历,只能由老人早年的一份口述补全:

  1942年农历正月初二,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我春节前几天刚刚新婚,所以尤其高兴……才起床,日军冲进我家,叽里哇啦拉上我就走,我不让他们拉,一个人举起枪托就打。我男人当时只有13岁,过来拉住日本人求情,一个日本兵端起刺刀就要刺他……根本由不得你,他让你怎样,你就得怎样,稍不如他们的意,不是拳打就是脚踢,脸上不知道挨了他们多少臂斗(巴掌)……

  这段文字,出现在张双兵写的《炮楼里的女人——山西日军性奴隶调查实录》里。

  今年59岁的李贵明和张先兔同村,是山西一位“慰安妇”民间调查员。

  上世纪70年代末,村子有了第一台电视机,全村挤到打谷场里一起看。李贵明记得,当时电视里播抗战剧,村民们讨论,“咱村也有被日本鬼子欺负过的哩。”

  乡亲们的东拼西凑中,年轻的李贵明知道了村里有个叫张先兔的女人。

  她3岁丧母,自小被后妈许配给小她3岁的丈夫,日军抓她时,丈夫被刺刀吓傻,之后几年都不会说话,并落下了浑身哆嗦的毛病。

  张先兔在日军据点里呆了20多天,患上了严重的妇科病,被家人赎出来时,婆家人不搭理,她在娘家养病养了一年多。

  李贵明还记得早些年远远看到张先兔的模样:小脚儿,身体佝偻着,在街上总低着头。凑在巷口聊天晒太阳做针线活儿的老太太中,没有她的身影。

  “去日本,讨公道”

  静默了半个世纪,转机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

  彼时,民间掀起对日索赔潮,许多侵华战争的受害者通过各种渠道对日方追责,“慰安妇”是其中重要一支。

  李贵明首先想到了张先兔。1993年,他第一次找她。

  “她什么都不肯说。”李贵明回忆那次会面,“她和老伴儿郭妹栓一个坐在炕边低头不说话,一个坐在柜子边的矮凳上不停发抖。”

  李贵明一次次地登门游说。这个同村的后生拿报纸上学来的中日关系、国际局势劝说老太太,不管用;讲赴日劳工、细菌战受害者的索赔工作,也不管用。

  直到有次说,“你就真的咽得下这口气,把受的罪都带进棺材?”张先兔才松了口,那是1994年,李贵明已找了张先兔不下20次。

  1998年,在已有两批老人起诉日本的前提下,张先兔和另外9名“慰安妇”代表一起,加入了对日诉讼的队伍。

  2000年,此案开庭,张先兔第一次赴日作证。

  办护照、申请签证、书写材料,所有前期工作都是李贵明帮忙。一直到去日本之前,张先兔的两个儿子都不晓得她在忙什么。1993年开始,每次碰面他们都刻意避开小辈。

  张先兔和多数老太太保持了一致,关于过去对晚辈们只字不提。

  李贵明将张先兔一行送到北京首都机场。“当时她挺高兴,挺乐观的。”李贵明觉得张先兔也在变化,跟参与起诉的老太太一起,大家相互影响,心里的结慢慢松了。

  “去日本,讨公道。”张先兔一直有肺气肿的病,常常一句话说不完就要停下来,被问到14年前唯一一次出国经历,她喘着粗气。

  赌局输了?还有希望

  从日本回国时,李贵明去机场接张先兔回村。“她说在那边很顺利,日本民间很多热心人士帮她。”

  张双兵也觉得,在先后参与诉讼的16位老人中,张先兔是相对乐观的一个,“总觉得官司肯定能赢。”

  张双兵,山村老师,30多年里一直致力于山西慰安妇调查,他碰撞的现实是,老人们三次自揭伤疤的勇敢,最终却都没等到期许的“公道”。

  1998年的那次起诉,结果并无意外,2003年和2005年,东京地方法院和东京高等法院先后驳回诉讼;2005年11月,日本高等法院作出决定,不予受理。

  “败诉对老人们的打击很大。”张双兵说,她们背着恐惧和屈辱活了一辈子,晚年终于把隐藏最深的秘密说出来,她们都是在赌。

  但是十几年中,付出了各种努力,撕开了各种伤疤,逝去的老人把遗憾带进黄土,而活着的老人们发现,赌局输了。

  赌局不止是对日本,李贵明记得,张先兔曾自言自语,“到底值不值啊,官司没打赢,名誉也没了,过去的事儿村里都知道了。”

  李贵明不住地说“还有希望,还有希望。”

  现实生活还在继续,7年前,老伴儿郭妹栓过世,张先兔的日子更为寡淡了。

  李贵明将郭妹栓视为上天对张先兔唯一的厚爱,很多受欺凌的“慰安妇”被遗弃、无法生育,婚姻和家庭都无比悲凉,张先兔算个例外。

  张先兔和老伴儿跌跌撞撞走过一生,育有两子。小辈们也很孝顺,李贵明觉得,张先兔之所以问值不值得,很可能是觉得,自己原本可以有个更为平静的晚年。

  上天似乎想让张先兔把世间的苦楚都尝个遍,50多天前,张先兔64岁的大儿子因病去世,老太太的精神一度垮掉了。“我活得太久了唉!”儿子的死,让老人无法释怀。

  最后一个

  从1982年意外发现第一位“慰安妇”开始,张双兵总共在山西境内寻访到123名慰安妇。

  这两年,他参加最多的不是会议,而是葬礼。

  2014年,张双兵参加葬礼频率更高,每个月都有几场,一月份,山西健在的慰安妇是23人,过了四个月,只剩下11人。

  今年4月,“16人诉讼团”中的李秀梅老人离世,张先兔成了16人中唯一在世的老人。

  这阵子,老太太也大体从访客的叙述里知道,自己成了“最后一个”。

  2007年至今,民间团体和志愿者的工作重心转向关爱和救助尚在世的慰安妇,以此延缓她们的接连消逝,“和时间抢证据”。

  张双兵等志愿者们最怕的,就是时间;但有的时候,他们又相信时间,“时间总会给历史以真相。”

  最近,吉林省档案馆公布83件日军侵华的档案,“这里面就有关于慰安妇罪行的铁证。包括日本军国主义对慰安妇的资金支持,都可以证明是一种国家行为。”很多志愿者看到了希望。

  最近,一位已故“慰安妇”的子女正在收集相关材料,准备代替母亲展开新一轮的诉讼。中国“慰安妇”群体索赔团的名单中,“某某子女代为起诉”的字样越来越多。路很长,不好走,但即便老人离去了,她们后代对“公道”的诉求还没有放弃。

  有一种痕迹可以看出,张先兔老人也没有放弃,每当有诉讼团的姐妹离开,逢人来看望,老人总会说“这些老太太死得不服气,心里还有怨有恨呢。”

  每当张双兵跟她“汇报”,哪个团体又争取到一笔款项资助慰安妇群体,哪些组织准备开始对日本新一轮的诉讼。张先兔总会说,“双兵,你要坚持啊。”

  这十几年里,一群陌生人注入了一位老者的暮年生活,张先兔的小屋中从不缺乏人气,后人们尽力不提起,尽力不使气氛变得压抑,尽力让老人的余生减少压力。

  张先兔的孙女也说,看到年轻人造访,老太太也欢喜,她会拉着小一辈的手说,“谢谢你们来看我”。

  有人发现,老人那间小屋虽然低矮局促,但有限的空间被收拾得干净整洁。被夸赞时,老太太会不好意思地笑出来,“日子嘛,就要打点得整齐些,我喜欢体体面面的,一辈子都是。”

  临告别时,她最常说的一句“你们要记住历史,帮我们把路走下去。” 然后送到门口,远远地还挥手。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福建舰与郦道元舰同框 或将有若干次的海试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福建舰与郦道元舰同框 或将有若干次的海试
6名核心人物被定点清除 伊朗为何防不住?
伊朗再遭重创!它为何连核专家都保不住?
俄军火药厂成废墟 200种弹药链全面崩断
中国对美国留了这一手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