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美国为何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侵入台湾海峡
www.wforum.com | 2013-12-25 23:57:10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朝鲜内战爆发,无论南方或北方谁先发动攻击,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朝鲜的统一,是朝鲜民族的内部事务,不容外国势力干预。《联合国宪章》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指出:“不得干预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之事件。”然而,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当局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立即派出武装部队,干涉朝鲜内战。同时派出海军部队和空军部队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

  那么美国为什么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侵入台湾海峡?

  第一,美国确定国家战略范围时,虽将朝鲜半岛和台湾都划在了防御圈外,但美国没有,也不可能抛弃其在朝鲜半岛和台湾的势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在中国大陆建立一个由美国控制的亲美政权进而控制远东地区的政策已彻底破产,国际政治格局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当局调整了远东战略,确定了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岛屿防御圈。1950年1月12日,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美国新闻俱乐部发表演说,宣布了这个岛屿防御圈的范围。他说:我们的“防御半径沿阿留申群岛至日本,然后延续到琉球群岛……从琉球群岛延至菲律宾群岛。”在此之前,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就已经划出了这个“防御”圈,只不过他所划的顺序与艾奇逊的相反罢了。

  美国将朝鲜和台湾都划在了这个防御圈之外。此外,美国还在1949年底制定的内部宣传文件和1950年初的公开声明中,曾明确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

  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在关于台湾的政策内部宣传指示中指出:“台湾完全是中国政府的责任。在历史上地理上来看,它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没有承担过实际的或道义的责任或义务。”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中,再次明确了这一立场,他指出:1943年12月1日的《开罗宣言》申明,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台湾,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宣称,《开罗宣言》条款应即执行。美国是这一公告的签字国。日本投降时,台湾已归还中国。“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同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解释杜鲁门这一声明时说:“当台湾被当作中国的一个省份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曾对此提出过任何法律上的疑难。此举经认为是符合各项约定的。”

  但是美国在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战争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强国,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推行霸权主义的全球侵略扩张政策,在国际上称王称霸,不可一世。朝鲜半岛南部的李承晚集团和已经从中国大陆逃到台湾岛的蒋介石集团,都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美国虽然将朝鲜半岛和台湾划在了其军事战略范围的圈外,但是,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和霸主,美国并不是也没有抛弃南朝鲜和台湾的国民党当局而放任不管。

  1949年12月30日,杜鲁门批准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2号文件——《美国在亚洲的地位》中规定:岛屿防御圈,是“美国在亚洲必须保持的最低限度的最起码的地位”。它“将使美国能够控制一些交通要道,那是战略开发亚洲的重要地区所必须的”。这条岛屿防御圈,不仅要作为美国的“第一道防御线,而且要成为第一道进攻线”。①艾奇逊1950年1月12日在美国新闻俱乐部发表的演说中,对他所划到圈外地区的安全,特意作了说明,他说:“就太平洋其他地区的军事安全而言,必须讲明,都不能担保这些地区不受军事进攻……如果发生这种进攻……开始一定要依靠受到进攻的人民起来抵抗,然后依靠整个文明世界根据联合国宪章所承担的义务。到目前为止,决心保护自己独立、抵抗外来侵略的人民所依赖的联合国,一直表明它并不是一根脆弱的芦苇”。

  对于台湾,无论美国国务院1949年12月23日关于台湾的政策宣传指示中,还是美国总统杜鲁门1950年1月5日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中,以及同日艾奇逊对杜鲁门声明所作的解释中,都为美国日后在台湾采取军事行动留下了伏笔:一是,继续给蒋介石集团以经济援助;二是,对台湾的政策宣传指示中明确规定,对台湾“应称为‘福摩萨①’”;三是,杜鲁门在声明中,讲到“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时,根据军方的要求,特别在此句的前边加了“现在”一词作为限制;四是,艾奇逊在对杜鲁门声明所作的解释中说,“现在”一词,“只不过是有鉴于一种事实,即万一不幸我们在远东的部队遭到攻击,美国必须完全有自由在任何地区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以保它自己的安全”。

  在中国和苏联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后,美国军方和国务院均有人主张,对杜鲁门1月5日关于台湾问题所作的声明进行修改。参谋长联席会议一直主张给予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以必要的军事援助。麦克阿瑟在6月14日给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备忘录中,更把台湾看成是美国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麦克阿瑟认为,如果台湾落在共产党手里并能为苏联所用,那就等于给了敌人相当于数十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舰队,就是给美国在冲绳和菲律宾的基地“将上一军”。因此,他主张“绝不能让台湾落入共产党手中”。②美国国务院的迪安?腊斯克和约翰?杜勒斯等,也主张在台湾迅速采取“激烈而强硬的立场”,建议美国政府以宣布台湾“中立化”的形式,出动军队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使之不落入共产党人之手。

  到1950年6月,美国武装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和对台湾实施军事占领,决心已定,只是在等待时机。麦克阿瑟声称:如果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台湾的作战,他将火速赶赴战地指挥反击作战,“使他们遭到惨败,从而使这场战斗成为世界上决定性的战斗之一”。他说:“我每个夜晚都祈祷红色中国能这样做──我常常是跪下来在那里祈祷。”①

  这些说明,美国的岛屿防御圈战略,并不意味着放弃朝鲜和台湾,而是等待时机,随时准备寻找借口,实施直接军事入侵。

  第二,朝鲜内战爆发为美国在亚洲推行所谓“遏制”共产主义的霸权行动提供了契机

  1949年9月3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核垄断。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改变了国际社会上两大阵营力量的对比。这促使美国调整安全战略。根据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指令,由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共同组成联合小组,分析了新的国际政治、军事局势,从外交和军事方面重新审议了美国的安全战略,于1950年4月7日向杜鲁门提交一个报告。这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

  《第68号文件》指出:在美国领导的“自由世界”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将存在着长期对抗。美国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苏联的直接挑战,而且还有那些动摇新老殖民主义政权的、土生土长的民族主义运动”,“共产主义在任何地方的胜利,都意味着美国的相应失败”。认为,美国作为“自由世界”的力量中心和反对“苏联扩张”的堡垒,拥有“世界上任何单独一国所没有的最大军事潜力。然而对照苏联,美国的军事弱点在于现有的力量和人员在数量上处于劣势”。苏联的武装部队数量已经远远超过美国,原子弹储备也在迅速增加,如果再加上热核武器,将大大加重对美国的损害。“为了保证美国任何报复性打击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我们原子武器的数量和威力是必要的”,而且“大幅度增强常规空中、地面和海上的力量,以及加强防空和民防力量计划,也是很有必要的”。美国及其盟国“如果没有占优势的、随时都能动员的联合军事力量,‘遏制’政策就只不过是一个唬人的讹诈政策”。

  这个文件的基本含义,就是以军事实力支持“遏制”政策,并强调进攻性。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把纯属内政事务的国家、民族统一运动,把代表社会进步的民族民主革命,都视为对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挑战,对自由世界的“侵犯”,美国都要迅速做出最激烈的反应,直至进行武装干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莱德雷称:“从本质上讲,《第68号文件》是一个‘号召武装起来’的响亮的动员令,目的是剔除我们冷战方针中顾此失彼的矛盾现象。从此以后,我们将以军事实力来支持遏制政策。”①

  杜鲁门完全接受了《第68号文件》确定的安全战略,但暂时没有批准这一文件,因为要实现这一文件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扩军备战计划,将需把每年的国防预算至少增加到400亿美元,而当时美国政府向国会提出的国防预算只有100亿~130亿美元,国会根本就不会接受这项新的费用,如此高昂的扩军备战计划。杜鲁门及其高级幕僚们因而断定,只有发生一场危机,才能欺骗舆论,制造声势,说服美国国会和公众支持大幅度增加军事预算。

  恰好在这时,在远东,在距美国本土几千英里以外的地方,朝鲜战争爆发了。杜鲁门政府立即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将《第68号文件》中所规划的战略方针和扩军备战计划全部付诸实施。正如杜鲁门的一位顾问后来所说的那样:“1950年6月,我们正为这项计划——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焦虑万分。接着,感谢上帝,朝鲜战争正当其时地爆发了。”②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美国的决策者中,无论总统杜鲁门,还是国务卿艾奇逊,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荒谬地认为:朝鲜的事件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向“自由世界”的挑战,苏联显然是在冒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至少是苏联对美国抵御共产党阵营“扩张决心”的一个试探,或是挑起一场全面战争的前奏。③作为“自由世界”的“领袖”──美国,对此不能视而不见,美国必须在朝鲜采取行动。

  杜鲁门在回忆录中竭力为美国干涉朝鲜内战寻找“理由”进行辩解,他说:当时“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如果容忍共产党人以武力侵入大韩民国,而不遭到自由世界的反对,那么,就没有哪一个小国会有勇气来抵抗来自较为强大的共产主义邻邦的威胁和侵略。如果对这种侵略行动不加以制止,那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如由于类似的事件而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我还清楚地认识到,除非这次对朝鲜的攻击得到制止,联合国的基础和原则将受到威胁”。①

  第三,美国军方对入侵朝鲜早有预案

  1949年6月20日,在美国占领军从朝鲜全部撤军的前10天,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莱德雷,曾在致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一份备忘录中,陈述了他对从朝鲜撤军可能导致来自北方“入侵”的担心,他建议:如果发生北方进攻的事件,美国应首先撤退侨民,然后将“侵略”行动作为对国际和平的威胁,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促使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并组建联合国部队来制止“侵略”。

  同年6月27日,美国陆军参谋部拟制了一份绝密的关于在朝鲜的作战预案,确定一旦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美国军队将迅速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其所开列的行动方案包括:A. 紧急撤离在朝鲜的美国侨民;B. 将“入侵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C. “经联合国准许,由美国部队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部队组成军事特遣部队进入朝鲜,实施警察行动,旨在恢复法律与秩序,恢复不可侵犯的三八线边界。”陆军参谋部建议以方案A和B作为美国的对朝基本方案,而方案C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军事行动”,只有在“所有其他办法均告失败”的情况下才予以考虑。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表示同意这些判断。②

  因此,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立即作出武装干预的决定。与此同时,美国借此机会实现其对台湾的既定政策,派出海军舰队和空军飞机侵入台湾和台湾海峡。

  6月25日11时30分,国务卿艾奇逊在国务院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和军方首脑联席会议,建议:立即出动美国海军和空军部队,在朝鲜汉城、金浦、仁川地区建立警戒圈,为美国侨民和外交官家属撤离朝鲜进行空中掩护和海上支援,攻击妨碍这一行动的北朝鲜飞机和坦克;授权麦克阿瑟根据美国驻朝军事顾问团的要求,向南朝鲜军队提供所需要的一切装备,不受任何计划限制;美国军事顾问继续留在南朝鲜军队中,指挥作战;授权麦克阿瑟指挥美国在朝鲜的一切军事行动;准备授权麦克阿瑟动用包括第七舰队在内的一切力量。会议结束后,这些方案通过电传会议传达给了麦克阿瑟。美国武装入侵朝鲜的第一步由此开始迈出。

  当晚,美国总统杜鲁门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对朝鲜内战应该采取的行动。艾奇逊首先汇报了与军方首脑联席会议所形成的方案,并建议:应该立即考虑给予南朝鲜方面比这些措施更多的援助。同时建议,立即令第七舰队从菲律宾苏比克湾基地北上,进入台湾海峡,制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发动的对台湾进攻作战;立即对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提供援助。杜鲁门随即批准采取艾奇逊所建议的措施,并要求三军参谋长做好在朝鲜投入美国部队必要的准备。

  6月26日,美国驻日本的空军飞机和海军舰艇出现在朝鲜半岛空中和海面。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作战舰船已经从菲律宾起锚,驶向台湾海峡。7月1日,美国侵略朝鲜的第一批地面部队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一团第二营乘飞机开进到南朝鲜。

  6月27日上午,杜鲁门发表了总统声明,宣称:“我已命令美国的空海军部队给予韩国政府部队以掩护及支持。”并称:“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进攻……福摩萨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本的和平解决或联合国的审议。”

  从此,美国公然武装介入了朝鲜内战。由于美国军队的武装介入,朝鲜战争的性质即由内战转变为美国侵略、朝鲜人民反侵略的战争。而美国侵略中国台湾的行径,则使得美国在武装干涉朝鲜内战一开始就将朝鲜问题与中国的主权尊严联到一起。

  总之,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和侵入中国台湾及台湾海峡,是美国推行称霸全球,实行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决定的。美国侵入台湾及台湾海峡不是因为朝鲜内战爆发,而是早有企图,等待时机,朝鲜内战爆发只不过为美国对中国台湾采取军事行动提供了一个契机。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戏剧一幕!阵风被歼10压制 印空军中将被免
克什米尔上空风云突变!巴铁中式战机2打4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戏剧一幕!阵风被歼10压制 印空军中将被免
克什米尔上空风云突变!巴铁中式战机2打4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朝鲜武库舰的隐秘:女兵上舰,美式军服
巴方对印发出“核警告”前 和中方先通了电
美制F-16遭遇“联合猎杀”?
疑点重重!2021年美潜艇南海“撞山”
巴方首曝与印空中对峙细节:三军协同反制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