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肯尼迪遇刺50周年:重忆血腥一幕 苦寻幕后黑手
www.wforum.com | 2013-11-21 20:22:36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1月22日,是肯尼迪遇刺50周年纪念日。美国各界纪念肯尼迪的活动现在早已进入高潮。从肯尼迪的出生地马萨诸塞州,到肯尼迪的遇刺地达拉斯,众多美国人回到历史的追忆中,在缅怀一代美国总统的同时,也重新审视50年前的血腥一幕。

  1963年11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达拉斯的闹市区遭枪击。据最新资料显示,肯尼迪当时头部遭受致命枪伤,头骨被打碎,“到处都是血”。当时肯尼迪夫人杰奎琳就坐在他身旁,在受到极度惊吓之余,她仍爬上轿车,试图捡拾肯尼迪的头骨碎片和脑组织。

  同车的得克萨斯州州长康纳利夫人向沃伦委员会作证时回忆了当时的恐怖场景,杰奎琳呼喊她的手上“沾满了丈夫的脑浆”。

  目前基本可以认为,肯尼迪被送到医院时就已经去世,但医生还是做了抢救工作。尸检图片显示,肯尼迪头部有大片开放性创伤。他当天穿的衬衣几乎被鲜血完全染红。

  全面反映肯尼迪遇刺过程的是扎普鲁德录像(ZapruderFilm)。录像显示肯尼迪身中枪伤的部分细节,包括肯尼迪的头部受重创、他本人栽倒在轿车里的惊人镜头。

  肯尼迪遇刺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美国人急盼真相的出炉。奥斯瓦尔德很快被抓获,并被当局宣布为唯一凶手。但随着奥斯瓦尔德在案发短短两天后也遇刺身亡,调查便陷入困境。

  饱受争议的沃伦委员会1964年再次确认奥斯瓦尔德是唯一凶手。这一调查结果遭到美国各界的抨击。与调查有关的部分档案至今也仍未公诸于世,完全解密至少要等到2017年。不少分析对档案在半世纪后继续尘封表示不解,认为这是古怪和异常的行为。

  目前,外界依然难以拼凑出奥斯瓦尔德生平的完整画面。毫无疑问奥斯瓦尔德是刺杀行动的参与者,他的苏联背景、从军经历和狙击经验都令他处于刺杀案的漩涡中心。

  然而,单凭奥斯瓦尔德一人之力是否可以完成刺杀美国总统?目前大多数的分析和判断依然对此表示怀疑。21日美国《大西洋月刊》刊登了对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对肯尼迪遇刺的新表态。卡斯特罗甚至认为奥斯瓦尔德并非刺杀肯尼迪的真正凶手。

  1963年的达拉斯,各种政治势力错综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反古巴团体,也有极右翼组织,还有不少情报员。其中很多派别都不喜欢甚至厌恶肯尼迪。

  中新社记者曾实地走访过达拉斯的肯尼迪遇刺地,以及“六楼博物馆”—奥斯瓦尔德被认为从那里刺杀肯尼迪。遇刺地和“六楼博物馆”仍大致保持1963年的原貌。但是在道路中央标明肯尼迪被刺杀具体位置的著名“X”标志竟然在两天前被当局移除。

  在实地走访后,记者现今仍认为,奥斯瓦尔德独立完成整个刺杀行动的难度相当大。奥斯瓦尔德所处射击位置并不佳,他很有可能射伤肯尼迪。但肯尼迪头部的致命伤是否来自奥斯瓦尔德,还是另有其人,美国各界一直争论不断。

  最新民调显示,美国人倾向于认为黑手党或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是可能刺杀肯尼迪的具体幕后黑手。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1968年也遭刺杀)当时正担任美国司法部长,其打击黑势力的工作很可能引发黑手党的不满和愤怒。

  至于CIA,策划刺杀肯尼迪的可能性也不低。肯尼迪自1961年“猪湾事件”后就恶化了和美国情报部门的关系,时任CIA局长杜勒斯更因此事被肯尼迪解职。讽刺的是,杜勒斯后来竟成为调查肯尼迪遇刺的沃伦委员会成员之一。

  或许在美国当局的相关档案完全解密之后,更多真相才可能浮出水面。肯尼迪遇刺案在改变美国历史进程的同时,也让美国人倍加警醒,思考如何让信息更加透明,让悲剧不再重演。然而直至今日,这看起来似乎仍是沉重的话题。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戏剧一幕!阵风被歼10压制 印空军中将被免
巴方对印发出“核警告”前 和中方先通了电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戏剧一幕!阵风被歼10压制 印空军中将被免
巴方对印发出“核警告”前 和中方先通了电
数据碾压,实战惨败 苏-30与“枭龙”谁强?
巴方首曝与印空中对峙细节:三军协同反制
反炮兵雷达一秒锁定 印巴炮兵几个月不挪窝
全球仅此一架?图-119可绕地球飞行80圈
中国不止六代机 美军多领域持续落后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