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毛主席点评:兵败斯大林格勒预示纳粹灭亡
www.wforum.com | 2013-06-26 17:25:25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从战略上说,德国选择了两线作战的那天起,就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在西线战场,德军取得了占领比利时、荷兰等西欧小国,击败一战战胜国法国,并将英国远征军赶回英伦三岛的重大胜利,但是,德国薄弱的海军成为制约德军登陆英国的最大短板。而且,远隔重洋的美国当时虽然没有参战,但绝非国内孤立主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是以罗斯福总统为首的美国军政高层正如一战那样,一直在寻找最佳的介入时机,以最小的代价博取最大的利益,而美国在欧洲的前进基地就是英国,美国绝不会放弃这个在欧洲的“不沉航空母舰”,正如十年后在台湾问题上如出一辙,嘴上说不管了,实际是等待时机。

     在东线战场,德军在战略上根本就低估了苏联的潜在国力,无视苏联军民不惜牺牲、保家卫国的爱国传统,没有做认真细致的作战准备,率然发动了进攻,以为凭借闪电战技法就可以轻易取胜,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希特勒在1941年6月22日发动侵苏战争时曾宣称:“苏联是一座濒临倒塌的破房子,只要在门上踹上一脚,就会轰然倒下。”德军官兵,包括将军、元帅们听到他们元首的这番蛊惑人心的演说后,也同样狂热地向前伸直右臂高唿“hi,Hitler!”悍然将侵略的铁蹄踏上了苏联的国土。但是,战争开始后,一线的德军才真正体会这场与布尔什维克的战争与以前迥然不同,在地理上,苏联国土面积太大,德军自己都感觉如同一滴海水被吸入了一块巨大无比的海绵里;在战场上,尽管战争初期,德军如台风一样狂暴卷进,也有不少苏军官兵投敌或被俘,但更多的苏联红军将士却是如布列斯特要塞、敖德萨要塞战斗所遇到的那样顽强抵抗、宁死不降,即使在处于完全被围困等劣势情况下依然不退半步,这其中既有苏联红军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军队抓政治思想工作生命线的结果,也有苏联最高统帅部斯大林下达的有力督战措施的因素,更有苏联军民中普遍存在的誓死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致,许多敌占区民众以及深陷敌后的苏军部队在布尔什维克的组织领导下,自发成立了抵抗组织和游击部队,给予德军不断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的苏军将领如朱可夫等从前期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并逐步带领部队适应了德军的战法,制定了有效的防御和反攻策略,最令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振奋的是,苏联红军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在战火的熏陶下培养出如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托卢布科、梅列茨科夫、戈沃罗夫、瓦图京等一大批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涌现出一大批如阔日杜布、扎伊采夫、柳德米拉、杰涅金等战斗英雄,诞生了如卓娅和舒拉、青年近卫军等无数可歌可泣的忠勇英烈,激励着苏联军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彻底胜利,最终一路反攻解放东欧,直捣柏林。

     综上,从战略层面上说,纳粹德国从启动战争机器开始起,就不可遏制地必然走向覆灭。这正如毛泽东主席在1942年10月12日为延安《解放日报》为当时正在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所撰社论中指出:“因为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

     至于说到基辅战役,从纯军事角度上说,希特勒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通过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物质资源,进而剥夺敌方的作战能力,压制敌方的战斗意志,最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在基辅战役中,斯大林恰如果粉公在解放战争中所表现的“英明神武”一样,宁可保地失人,结果人地揭失。苏军不仅没有守住基辅,反而导致莫斯科战役中苏军战线西南翼完全暴露在德军的威胁下,也使既可作为战役牵制力量,又可成为预备队的西南方面军彻底覆灭。从德军在严寒中依然将先头部队攻击到莫斯科城郊,甚至在教堂顶楼能瞭望到克里姆林宫的情况看,幸亏远在日本东京的“红色间谍”佐尔格领导的“拉姆扎”小组不惜以自我牺牲精神,及时传回日军将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战略情报,使苏军远东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的精锐部队被紧急抽调到莫斯科城下,顶替了西南方面军充当战役预备队,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则轮到希特勒再犯同样的错误,而斯大林汲取了基辅战役的教训,选择了节节抵抗,诱敌深入的正确决断,以斯大林格勒为砧板,不断吸引德军有生力量投入其中,并通过残酷激烈却有久拖不决的城市巷战使希特勒抓狂不已,导致前线德军将领哀叹:“元首是将斯大林格勒战斗看作他和斯大林之间的个人决斗”,如《孙子兵法》所云:“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终于,在城内苦战的苏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悄然运动到德军两翼后侧的苏军完成了战役准备,接连发动了代号为“天王星”、“指环”等一系列钳形攻势,合围并消灭了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德军,击溃了顿河突出部和克里木方向的德军。从此,苏军不仅赢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决战胜利,也赢得了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彻底扭转了二战中欧洲战场的命运格局。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巴基斯坦向中国求助 印度未必给面子
克什米尔上空风云突变!巴铁中式战机2打4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巴基斯坦向中国求助 印度未必给面子
克什米尔上空风云突变!巴铁中式战机2打4
朝鲜武库舰的隐秘:女兵上舰,美式军服
北约给中国歼-20的代号改为Fagin 为了抹黑
埃及强援或已就位 巴铁还得靠中国武器制胜
美制F-16遭遇“联合猎杀”?
南华早报爆料:这才是习迟迟不愿与美谈判的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