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伐魏屡次失败是输在蜀国人口过少上 | |
www.wforum.com | 2013-06-14 19:47:31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诸葛亮是输在人口上,这不错,诸葛亮不止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蜀国当时人口少,而且由于中国的产马之地都在北方。长期的割据战争,南北交流隔绝,造成蜀国军队的组成主要以步兵,山地弩兵为主,少量的骑兵战马都是通过走私来的,诸葛亮多次伐魏,都是谋求占领如今的青海,甘肃一带,就是为了得到产马之地和当地的人口。只要有效占领几年,凭诸葛亮的治国才能,就能构筑一个进攻魏国的前进基地,在魏国有内乱或与吴发生战争,难以两面兼顾的情况下,就能直取关中地区,然后闭潼关,涵谷关等关口坚守,发挥步兵防守的优势,象秦国军队顶住六国进攻一样,顶住魏国的反攻。只要这样的计划能实现,凭借关中和陇上的人口,战马,以及关中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形优势,击败魏国统一天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诸葛亮对魏国作战,正因为深刻的知道敌我的优劣,长短之处,才会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的进行。至于说诸葛亮军事上不如魏延,姜维,只能说大家只看到了军事上的战术方面,跟魏延一样,只想到以少量军队出其不意占领长安,谋求军事打击的震撼效果。但魏国众多的人口,比较开明的政治,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较强,军队训练有素等等因素就没有考虑,有以上和因素,魏国不会轻易就崩溃,占领长安后,面对魏国大量军队的反攻,围攻怎么应对?以数千人马困守长安几年吗?还是用倾国的,还不占数量优势的步兵,在平原上与魏国以骑兵为主的军队打一场决战,轰轰烈烈的大败,然后魏国反攻占领蜀国。或者就只能任由长安的部队自生自灭,这就是战术性胜利的结果。至于说姜维,完全是认可诸葛亮的战略的,后来说姜维九伐中原,战略上完全与诸葛亮一脉相承的。诸葛亮屡次夺取陇上,屡次不能守住,也就是兵力上过少,离后方太远,不能夺取并守住陇上,没有攻魏的前进基地,导致后续的战略无法实现是诸葛亮不成功的原因和撼事。 至于说关羽进攻樊城确是错误,荆州两面受敌,战略态势极为不利,诸葛亮保留荆州只不过是保留一个前进的基地,给关羽的战略对策是“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就是说孙权在魏国的压力下,出于抱团取暖的心态,不说作为荆州的后方,也不会进攻荆州,北面面对魏国,虽然留给关羽的是骑兵为主的百战精兵,(这里要说明一下,关羽的兵不是拼凑起来的,刘备入川的时候,带走的是适于山地作战的步兵,而把百战之余的骑兵精锐都留给了关羽,这也是关羽有底气进攻樊城的原因。)但相对魏国来说关羽的军队就太少,守有余而攻不足。关羽进攻樊城,只能说关羽战略上的短视,关羽只是一个战术性的人才。只看到自己军队的精锐,不论是对那一方都能轻易取得战术性的局部的胜利,长江天险与东吴共有,对东吴只需少量军队戒备,东吴出于同盟和不能轻易地取胜的原因,不会冒险进攻。而自己只要打下樊城,力量对比就更强,更安全。说白了就是想建功立业的心理作怪,就进行了军事上的冒险,完全忽略了战略方面的利弊。 而东吴对于荆州只是出于大的战略才容忍的,荆州是蜀国的前进基地,但不只是能进攻魏国,在东吴力量减弱的时候,同样也可以进攻东吴,让东吴如骨梗在喉,而关羽进攻樊城让东吴看到了可以轻易得到荆州的机会,为了长久的利益,东吴袭击荆州就是必然的了。 而刘备进攻东吴,荆州事件只不过是导火索,关键是刘备得到益州,汉中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认为如果打下东吴就有了能与魏国抗衡的资本,而且地理上也不利,西边是连绵的群山,东边是长江,魏国难以进攻自己而自己可以慢慢蚕食魏国,只不过没有想到吴国当时政治稳固,军力也不弱,不是能够速胜的。
|
|
|
|
![]() |
![]() |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
![]() |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
![]() |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
![]() |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
![]() |
北约给中国歼-20的代号改为Fagin 为了抹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