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要是取了益州 中国将提前进入南北朝 | |
www.wforum.com | 2013-04-17 19:07:47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说到三国人物.“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典范,似乎就是诸葛亮了.的确,以羸弱的蜀汉,矢志不忘北伐,不忘对先主的承诺,这样的情怀,千古之下,都让人敬佩不已.可是,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之前,.“隆中对”美好的战略构想早已成了一纸空文。 面对曹魏集团的优势,反而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曹魏在天下的优势反而越来越不可动摇 而在演义中,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的周瑜,则反而是有机会雄视天下,逆转曹魏天下的人物. 说起周瑜的才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所有的光芒都闪耀在赤壁那熊熊大火之中。可是赤壁熊熊大火的光芒,远远不是周瑜雄心壮志和杰出才干的全部。 至于周瑜如何辅佐孙策略定江东,如何辅佐孙权平稳过渡,这些事迹虽然暂且按下不表,因为这些不是今天谈论的主题,而且史书也基本一笔带过。这里就周郎的几件事情,来看看周瑜的智慧。 1、官渡之战之后,曹操曾经致书孙权,要求孙权遣子为质。当时张昭等人都犹豫不决,只有周瑜反对。大意是,如今就归附曹操,不过获得一些好的待遇罢了,这些待遇哪里能与我们争雄天下的雄心相配呢?我们应该观察曹操的作为,如果他遵循道义,那么我们再归附也不迟,如果他玩兵自焚,那我们就更不能归附了。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周瑜的务实与雄心。官渡之后,曹操的确掌握了一统天下的主动权,如果他不犯错误,步步推进,那么,即使是再大的雄心,也是无法抵挡的。这个时候,保全江东百姓的利益,可以归附。这样的想法,可以说,是很周全的了。可是,历史证明,曹操在平定刘表之后,不顾各种不利条件,轻率地企图江东,使得东吴有机会与之一战,并且逆转天下。 2、江陵之战。赤壁之战之后,孙权发起反攻,当时主要是两个方向上的反攻。孙权自己反攻合肥,经略淮南;周瑜反攻荆州,经略荆襄;东西两线并进。从当时曹操的部署来看,主要的抵抗力量都压在西线,曹仁、乐进、徐晃、文聘、满宠、李通,众多名将都在荆州先后参战,而对于东线,则基本只是配属了地方武装在抗衡。 东线的孙权,在强攻不下之后,居然被一份假情报所迷惑,以为曹操会派四万大军救援,就稀里煳涂地退兵了。 而西线的周瑜,在兵力不足,对手强悍的情况下,通过在夷陵、当阳等地的一系列漂亮的战役机动,迫使曹仁推出江陵,从而使得长江中上游的形势稳固起来。终东吴一世,这些地区都是“国之藩表”,这些是后话了。 我以为,江陵之战是赤壁之战以外,更能体现周瑜全面军事能力的一战了。此战中,所使用的机动作战,包括西方人所说的“间接路线战略”,甚至还有设法逼迫敌军下马让马这样的小聪明,都体现出了周瑜战术上的灵活性。 3、一统天下的战略企图。 “现在曹操刚刚遭受挫败,正有忧虑在心,不能和将军您交兵作战。我恳请和奋威将军一同进攻夺取蜀地,占领蜀地而吞并张鲁,就留下奋威将军固守那里,好同马超结盟援助。周瑜我回来和将军您占据襄阳来进逼曹操,北方就能够谋取。” 这是周瑜去世前不久,和孙权的谋划。可是,就在他备战入川的时候,英年早逝了。而失去了这样的统帅,孙权和鲁肃才把江陵借给刘备,让刘备在西线抵挡曹操,自己集中精力防卫东线。从而使得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这个战略构想也随着周瑜而去了,虽然未必敢说这个战略构想能够实现,但是如果周郎晚走一些,或许三国的历史会有别样的精彩吧!也或许,就不会有三国了,至少刘备不一定会蹦起来。
|
|
|
|
![]() |
![]() |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
![]() |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
![]() |
克什米尔上空风云突变!巴铁中式战机2打4 |
![]() |
巴基斯坦向中国求助 印度未必给面子 |
![]() |
朝鲜武库舰的隐秘:女兵上舰,美式军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