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初期的不抵抗是为了 | |
www.wforum.com | 2012-11-07 21:59:03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初期的不抵抗是为了保存实力吗? ──全面认识“九一八事变”之五 从容361:首先说明,本主题谈的是“九一八事变”初期张学良的不抵抗,其中有两个涵义:第一,张学良的不抵抗仅限于“九一八事变”初期,9月23日后张已经放弃了老蒋政权的不抵抗政策,组织了抵抗;第二,“九一八事变”初期的不抵抗仅限于张学良,东北军在事变爆发后并没有像“济南惨案”中的北伐军那样严格执行不抵抗命令,而是自发进行了抵抗。 愚公:这个现在应该没疑问。 从容361:有人一再暗示或明说张学良的不抵抗是为了保存实力,这个说法是很荒谬的。提个问题:“军阀混战”,争的是什么? 愚公:网上查一下,这个词与争地盘关系最密切。 从容361:是这样。军阀最重要的实力是地盘,其次是物资,如果把武器从物资中单列出来应该排在第三位,人员只能居它们之后,最多居第四位。 愚公:前两项更重要我没有疑问,但是关于武器,我有两个问题:1.武器比其他物资地位低吗?2.武器与人员可以并列吧?比如A军打败了B军,人和武器不是都可以归A军了吗? 从容361:不然,军阀们一般在处理上对武器很看重,对人则慎重。 愚公:为什么? 从容361:因为军阀的武器装备一般都会差一点,需要补充。而人是需要吃饭的。只有人,兵员再多,没有武器就与老百姓没有两样,没有粮食更无法生存;即使有武器,弹药不足时也接近老百姓,毕竟现在是热兵器时代,打仗么,“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的是钢铁。 愚公:而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中,损失最严重的恰恰是地盘。 从容361:此后东北军就每况愈下了,后来就被“发配”到陕西了。而且不仅地盘损失,兵力也损失严重。大家可以看看地图,辽宁在什么地方?黑龙江、吉林又在哪里?“九一八”之初的不抵抗(严格说是抵抗不力不利),使得黑龙江、吉林的兵力基本全失,即使辽宁部分也“开小差”严重,跑出去的也很多失去了武器,军事上损失很惊人。 愚公:物资武器损失也很厉害。 从容361:是啊,资料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仅官方财产损失,就达到18亿元以上。而军械弹药物资的损失更为严重,损失飞机262架、迫击炮和各种口径大炮3019门、战车26辆、各式机关枪5864挺、各种步枪和手枪118206支,以及大量的各种枪炮弹药、被服、粮等不尽其数。象中国银行的4000万两白银被掠劫,汤玉麟公馆“被日军掠夺之财物及军物物品约载十余汽车”,张家的财富也基本上被抢完了。 愚公:损失惨重。 从容361:所以 “九一八事变”初期张学良的不抵抗,显然不是为了保存实力,而是在形势误判下执行了老蒋政权的不抵抗政策。如果要保存实力,当初就不会“易帜”,“易帜”后也会与日本虚与委蛇,靠损失主权来换取和平;事变爆发后也应该有组织地抵抗一下,保证兵力、物资相对完全运走啊! 愚公:当初“易帜”,压力是很大的。 从容361:不仅日本百般阻挠,东北军内部也有很多人反对。但是不“易帜”,东北将持续是日本的半殖民地,并随着日本胃口加大成为殖民地,没有外交权。在如此环境里,根本不可能成为张学良“说了算”的“独立王国”。而且与其他中国军队也将有冲突。
|
|
|
|
![]() |
![]() |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
![]() |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
![]() |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
![]() |
戏剧一幕!阵风被歼10压制 印空军中将被免 |
![]() |
克什米尔上空风云突变!巴铁中式战机2打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