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国军内部派系竟如此复杂 | |
www.wforum.com | 2012-10-12 23:53:20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众所周知,国民党军队是一支各军阀的混合体,反映在高级将领上也是如此,其在大陆期间的上将的授予,更明显的揭示了这一特点。 北伐以后,蒋介石通过几次军阀混战确立了最高领袖的位置,但因为历年的混战,造成军队的极不统一,具体说来就是军队“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因而从1934年开始重新评定军衔,1935年4月开始正式授予军衔,此后所有将官都必须经过铨叙厅的铨叙才算正式将官,而此前所获得的军衔一律作废,对于担任相应将官级职务而没有经过铨叙的,也一律不能视为正式的将官。而且,为了限制高级将领的过多过滥,对各级将领,尤其是上将都有严格的员额限制,不得超编。 国军的上将分以下几种:1.特级上将,该军衔是为蒋介石量身打造的,规定“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任为特级上将”。2.一级上将,该军衔定额9名,均为名震一方的大军阀。3.二级上将,该军衔均为省主席级别军阀充任,员额22名左右。4.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该军衔专为一些资深中将但因为员额所限不能被授予二级上将所设,其员额数以陆军上将员额为限。 现在我们分别分析各级上将的派系划分: 首先,特级上将,只有一个蒋介石。其代表中央军,突出了其为国军的老大。 其次,一级上将,员额9人,1935年4月2日授予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为陆军一级上将,1935年9月6日,授予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军衔。后来,因为朱培德于1937年病故,1939年5月13日,晋升程潜为一级上将,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张学良退役,1945年10月5日晋升白崇禧为一级上将,1947年2月21日,晋升陈诚为一级上将。总共在大陆期间现役活着升为一级上将的军官就这12人。而他们的派系分析如下: 国民政府开始北伐时有8个军,这八个军是第一军(何应钦),第二军(谭延凯)、第三军(朱培德)第四军(李济深)、第五军(李福林)、第六军(程潜)、第七军(李宗仁)、第八军(唐生智)。这些人,可以算国民革命军的创始本钱,以后在北伐中陆续有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还有闽系海军加入国民革命军,以后在国军正式叙定军衔时候就大体按这些山头授予一级上将,具体如下: 1.代表晋绥军的阎锡山,阎锡山时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占据山西、绥远两省地盘,有4个正规军,一个护路军、一个骑兵军,拥兵十几万,在北方举足轻重。所以当了排名第一的一级上将。 2.代表西北军的是冯玉祥,冯玉祥时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虽然西北军已经瓦解,但其余部还有宋哲元部、韩复榘部、孙连仲部和梁冠英部等20余万。占据山东、察哈尔两省并在北方有较大的潜势力,所以作为西北军精神领袖的冯玉祥被任命为第二位一级上将。 3.代表东北军的张学良,虽然丢掉了东四省,但仍拥有25个师,20余万军队。强大的军队保证了张学良在一级上将方阵中的一席。 4.何应钦,何应钦时任军政部长,是中央军名副其实的副帅,他代表中央军在一级上将方阵中占一席之地。 5.代表桂系的李宗仁,时任广西绥靖主任,虽然广西地瘠民贫,仅有5-6万正规军,但由于其反蒋坚决并在历史上任曾任北伐军四个集团军之一的总司令,也在其中占一席之地。 6.朱培德时任参谋总长,虽然其第三军是依附中央军的半独立部队,但由于其资格老,代表北伐起家的第三军,所以也被任命为一级上将。 7.唐生智当时任训练总监部总监,虽然已经失去实力,但仍作为第八军的代表被授予一级上将。 8.本来作为小字辈的陈济棠不应该被授予一级上将,但由于其拥有3个军又几个独立师旅和强大的海空军部队(总兵力约15万),又占据富裕的广东,并一直反蒋,作为安抚将其作为第四军的代表被授予一级上将。 9.作为从清末延续下来的闽系海军的代表时任海军部长的陈绍宽顺理成章代表万余闽系海军成为海军一级上将。 抗战开始时,朱培德已经死亡,张学良被捕,冯玉祥、唐生智、陈济棠失去权力,只有4位一级上将参与抗战一线,战争中,闽系海军全军覆没,陈绍宽失去权力,抗战胜利后还能保持一定权力的只剩下阎锡山,何应钦和李宗仁三人了。 10.本来以程潜的资格是可以成为第一批一级上将,但由于北伐期间,程潜的第六军与蒋介石部队发生冲突,第六军被缴械。双方仇怨较大,在第一次授衔的时候双方还未和解,所以程潜与蒋介石讲和后很快就被升补为一级上将。代表程系湘军(第6军)。 11.抗战胜利后时任国防部长的桂系领袖白崇禧,因为其抗战的功劳和当时的地位,升任一级上将。 12.抗战胜利后,中央军的后起之秀,代表当时中央军土木系的时任参谋总长的陈诚升任一级上将。 第三,二级上将,第一批在1935年4月3日授予陈调元等20人为二级上将,以后又陆续授予了一些二级上将(不包括授予后马上退役或追赠的)当时被授衔大多具备省主席和军长以上职务,能代表一些派系等条件。具体为: 1.陈调元,时任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为原直系军阀,投靠蒋介石后任37军军长,后因被红军击败,失去兵权,调任安排失去权力的高级将领养老院---军事参议院院长,但其仍是蒋军中原直系军阀的领袖。代表原来的直系和五省联军余部。 2.何成濬,中央军将领,曾任湖北省主席,时任驻鄂绥靖公署主任,是蒋介石的说客,曾在中原大战中以三千佳丽拉拢了倾向冯玉祥的杂牌军,给蒋介石立了大功。 3.朱绍良,中央军将领,时任甘肃省主席兼甘肃绥靖公署主任。 4.韩复榘,西北军将领,时任山东省主席,第三路军总指挥,拥兵5师1旅,约6万人,割据山东一省地盘。 5.宋哲元,西北军将领,时任察哈尔省主席,第29军军长,拥兵4个师,约5万人,但其在几个月后,占领平津,被任命为冀察政务委员会主席,占领冀察两省,平津两市,扩军到10万人。 6.刘湘,川军军阀,时任四川省主席、四川剿匪总司令,拥有大半个四川的防区,拥兵约15万。是当时川军的老大。 7.刘峙,中央军将领,中央军五虎上将之首,时任驻豫绥靖公署主任兼河南省主席。 8.万福麟,东北军将领,东北军黑龙江派(吴俊升部队)首领,曾任黑龙江省主席,时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副主任,53军军长,拥兵3万余。 9.何键 ,湘军将领,时任湖南省主席,拥兵5万余人。 10.白崇禧,桂系首脑之一,回族,时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南路军总司令。以后升为一级上将。 11.刘镇华,镇嵩军首脑,时任安徽省主席,11路军总指挥,拥有豫西悍匪组成的2万多军队。几个月后,刘镇华神经错乱,部队交给弟弟刘茂恩,但镇嵩军在刘氏兄弟带领下从1912年存在到1947年底,成为民国期间仅次于晋绥军存在时间第二的地方军阀部队。 12.顾祝同,中央军将领,中央军五虎上将之一,时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兼南昌绥靖公署主任。 13.商震,晋绥军将领,但当时已经脱离晋绥军,独树一帜,曾任山西省主席,时任32军军长,以后历任天津市市长、河北省主席,河南省主席。拥兵2万余。 14.傅作义,晋绥军将领,时任绥远省主席兼35军军长,拥兵2万余。 15.徐永昌,晋绥军将领,时任山西省主席兼33军军长,拥兵2万余,后脱离晋绥军,调任军令部部长。 16.于学忠,东北军将领,事实上的东北军副帅,时任河北省主席兼51军军长,拥有嫡系部队2万余,并可以在张学良不在时代管东北军主力约16万人。 17.杨虎城,陕军将领,时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兼陕西省主席,17路军总指挥,拥有陕西省地盘和约5万军队。 18.蒋鼎文,中央军将领,中央军五虎上将之一,时任驻闽绥靖主任。 19.龙云,滇军领袖,彝族,时任云南省主席兼湘鄂川黔边区“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拥有云南省地盘和4万余军队。 20.徐源泉,直鲁联军余部,时任湘鄂川边区“剿共”总司令兼第十军军长,拥兵2万余。 21.1935年12月10日,授任杨爱源二级上将,杨爱源,晋绥军将领,曾任察哈尔省主席,时任34军军长,是阎锡山的嫡系。 22.1936年1月11日,授任程潜二级上将,程潜,国民党元老,程系湘军首领,当时刚与蒋介石和解,时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后晋升为一级上将。 23.1936年12月31日,授任李烈钧二级上将,李烈钧,国民党元老,当时已经离开军界很久,并非现役军人,西安事变后,被任命为高等军事法庭审判长,负责审判张学良,并授予了二级上将的军衔。 抗战前35年到37年授予的23个二级上将,在抗战开始的时候,就有刘镇华得了神经病,何键、万福麟、杨虎城、何成濬失去权力,李烈钧本来就脱离军界,只有17个二级上将参与抗战一线,其中,程潜在抗战期间晋升一级上将,但很快退出第一线,陈调元、宋哲元、刘湘死亡,韩复榘被处决,徐源泉被撤职查办,朱绍良、刘峙、商震、蒋鼎文、于学忠失去军队指挥权,杨爱源也被阎锡山挂起来,徐永昌也在中央无实权,真正到抗战胜利的时候,拥有实权的只剩下白崇禧、顾祝同、傅作义、龙云,其中龙云抗战胜利后马上被老蒋解决。真正到抗战后还有实权的仅仅剩下3人。 24.1939年5月2日,晋任卫立煌为二级上将,卫立煌,中央军将领,中央军五虎上将之一,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25.1939年5月2日,晋任陈诚为二级上将,陈诚,中央军将领,时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部长、湖北省主席。后晋升为一级上将。 26.1942年2月,孙连仲晋任陆军上将(应该为二级上将),孙连仲,西北军将领,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27.1944年2月9日,晋任薛岳为二级上将,薛岳,原为粤军将领,后投靠中央军,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主席。 28.1945年10月3日,晋任张发奎为二级上将,张发奎,粤军将领,时任第二方面军总司令,专管广东受降。 29.1945年10月3日,晋任张治中为二级上将,张治中,中央军将领,时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 30.1946年6月13日,晋任余汉谋为二级上将,余汉谋,粤军将领,时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 31.1947年2月21日,晋任邓锡侯为二级上将,邓锡侯,川军将领,时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 32.1947年2月21日,晋任陈仪为二级上将,陈仪,中央军将领,时任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 33.1947年2月21日,晋任熊式辉为二级上将,熊式辉,中央军将领,时任东北行辕主任。 34.1948年11月16日,晋任邹作华为二级上将,邹作华,东北军将领,炮兵权威。 由上可知,国军二级上将也很少,基本上都是一些手握重兵的地方军阀或中央军的高级将领,他们大多都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较老的资格,在这些人中,抗战期间死亡4人,但无一阵亡,具体为:处决1人(韩复榘),病亡3人(刘湘、宋哲元、陈调元)。而被拔高很多的黄埔军校学生在大陆期间无一升到二级上将。 最后,是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这个军衔是对那些限于二级上将名额不能成为上将的资深军官的一种补偿,使他们虽然不是二级上将,但可以佩戴二级上将符号。这项制度是从36年开始实施的。具体有: 1.1936年9月12日,授任张发奎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张发奎,粤军将领,时任皖、赣、浙、闽四省边区总指挥及苏浙边区绥靖主任。后晋升为二级上将。 2.1936年9月12日,授任余汉谋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余汉谋,粤军将领,时任广东绥靖主任。接任刚刚垮台的陈济棠执掌广东军权,有军队15万左右。后晋升为二级上将。 3.1936年9月26日,授任张治中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张治中,中央军将领。后晋升为二级上将。 4.1936年9月26日,授任张之江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张之江,西北军将领。为西北军五虎将之首,曾任察哈尔都统,代理国民军总司令,时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中央国术馆馆长。 5.1936年9月26日,授任钱大钧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钱大钧,中央军将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处长。 6.1936年9月26日,授任鹿钟麟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鹿钟麟,西北军将领,为西北军五虎将之一,曾任察哈尔都统,代理西北军总司令,时任军事参议院参议。 7.1936年9月26日,授任陈诚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陈诚,中央军将领,时任广州行营主任,后晋升至一级上将。 8.1936年9月26日,授任卫立煌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卫立煌,中央军将领,时任徐海绥靖分区司令官兼14军军长。后晋升为二级上将。 9.1936年9月26日,授任马鸿逵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马鸿逵,西北回军将领,回族,时任宁夏省主席兼15路军总指挥。有军队2万人左右。 10.1936年9月26日,授任薛岳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薛岳,原为粤军将领,现投奔中央军,时任贵阳绥靖主任,后晋升为二级上将(在大陆)。 11.1936年9月26日,授任刘建绪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刘建绪为何系湘军将领,时任第4路军总指挥兼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取代何键成为何系湘军首脑。拥兵5万余人。 12.1936年12月16日,晋授盛世才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盛世才,新疆军阀,时任新疆省主席。有军队1万多人。 13.1936年12月16日,晋授庞炳勋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庞炳勋,西北军旁系原国民3军余部,时任40军军长,有军队1万多人。 14.1936年12月16日,晋授孙连仲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孙连仲,西北军将领,时任26路军总指挥,有军队3万多人。 15.1937年1月8日,晋授吕超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吕超,国民党元老,老川军军阀,时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长。 16.1937年3月13日,晋授李品仙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李品仙,桂系将领,时任桂系总部参谋长。 17.1937年3月31日,晋授邓锡侯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邓锡侯,川军将领,时任28军军长,有军队4万人,割据四川一隅。 18.1937年4月10日,晋授朱绶光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朱绶光,晋绥军将领,时任太原绥靖公署参谋长。 19.1937年5月14日,晋授廖磊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廖磊,桂系将领,时任第七军军长。 20.1937年5月14日,晋授夏威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夏威,桂系将领,时任48军军长。 21.1937年6月7日,晋授王树常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王树常,东北军将领,曾任河北省主席,时任军事参议院副院长。 22.1937年9月2日,晋授黄绍竑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黄绍竑,原为桂系军阀,现投靠中央军,时任军委第一部长。 23.1937年9月2日,晋授黄旭初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黄旭初,桂系军阀,时任广西省政府主席。 24.1937年9月2日,晋授陈仪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陈仪,中央军将领,时任福建省主席。后晋升为二级上将。 25.1937年9月2日,晋授熊式辉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熊式辉,中央军将领,时任江西省主席。后晋升为二级上将。 26.1937年9月2日,晋授邹作华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邹作华,东北军将领,时任炮兵总指挥。后晋升为二级上将。 27.1937年9月18日,晋授刘文辉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刘文辉,四川军阀,时任24军军长,割据西康,有军队2万。 28.1937年9月18日,晋授杨森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杨森,四川军阀,时任20军军长,有军队2万。 29.1937年10月15日,晋授杨杰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杨杰,白族,民国兵学专家,出身滇军,后投靠中央军,时任赴苏考察团团长。 30.1937年10月22日,晋授刘兴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刘兴,湘军将领,时任27军军长。 31.1938年2月2日,晋授贺耀祖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贺耀祖,原为湘军将领,后投靠中央军,时任兰州行辕主任兼甘肃省主席。 32.1938年10月24日,晋授唐式遵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唐式遵,四川军阀刘湘部将领,时任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33.1939年5月2日,晋授张自忠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张自忠,西北军将领,时任33集团军总司令。 34.1939年5月2日,晋授孙震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孙震,四川军阀,时任第22集团军总司令。有3万军队。 35.1939年5月13日,晋授卢汉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卢汉,滇军将领,彝族,时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 36.1940年5月25日,晋授潘文华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潘文华,四川军阀刘湘部将领,时任川陕鄂边区绥靖主任兼第28集团军总司令。 37.1940年5月25日,晋授王瓒绪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王瓒绪,四川军阀刘湘部将领,时任第29集团军总司令。 38.1940年5月25日,晋授王陵基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王陵基,四川军阀刘湘部将领,时任第30集团军总司令。 39.1945年10月3日,晋授胡宗南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胡宗南,中央军胡宗南系首领,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其为黄埔军校学生在大陆时期唯一的上将。 40.1946年2月18日,晋授汤恩伯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汤恩伯,中央军汤恩伯系首领,时任任南京卫戍总司令、徐州绥靖公署第一兵团司令。 41.1946年6月13日,晋授黄琪翔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黄琪翔,粤军将领,曾任远征军副总司令。 42.1946年6月13日,晋授罗卓英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罗卓英,中央军土木系将领,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 43.1946年11月14日,授任伯达马宁尔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44.1947年8月9日,晋授林蔚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林蔚,中央军将领,长期为蒋介石掌管军事机要,为蒋介石的参谋长,时任国防部第一次长。 45.1949年2月21日,晋授李汉魂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李汉魂,粤军将领,曾任广东省主席,时任国民政府参军长。 46.1949年5月24日,晋授刘士毅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刘士毅,桂系将领,时任国民政府参军长。 47.1949年8月17日,晋授马步芳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马步芳,西北回军将领,回族,时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民国时期国军的正式上将(不包括追赠和提升后马上退役、除役并不占员额的)还是很严格的,这些人都是民国时期的响当当的人物,看到胡宗南、汤恩伯也不过在抗战结束后才晋升到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马步芳只不过在覆灭前才晋升到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那些大吹国军抗战阵亡多少上将(只真正阵亡1个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的张自忠,投降了一个庞炳勋,病死了一个廖磊),还有张灵甫或黄百韬想打好一仗以晋升上将等说法让人感到是多么的可笑。
|
|
|
|
![]() |
![]() |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
![]() |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
![]() |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
![]() |
戏剧一幕!阵风被歼10压制 印空军中将被免 |
![]() |
巴方对印发出“核警告”前 和中方先通了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