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最先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谁?
www.wforum.com | 2012-07-20 00:41:33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从史料上看,三国时,提出把皇帝留在自己的集团中以便向天下发号施令,最早的人是智囊贾诩。其实贾诩并不是高大全的人物,甚至在品德上,也不如荀彧,然而,生处乱世,自保都困难,谈仁义道德,真真不是普罗大众该干的事。

    我们可以敬佩荀彧的忠心,但又怎能苛责贾诩,因为董卓被杀后,他曾向无头苍蝇李傕提出了两点:一是说如果现在散伙,“即一亭长能束君矣”,放下武器,解散队伍逃跑,可能一个小小的亭长都能把你李傕给捆了。近代的陈独秀就是没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从如日中天,一下掉到了低谷,从此没能够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二是说“奉国家以征天下”,就这两点,就使西凉余孽整个团结起来,甚至打败了三国武功天下第一的吕布,攻下长安,一时间,又是一场血雨腥风,长安又陷入西凉余孽的疯狂蹂躏中。

    在乱世,本无对错之分,若是心存仁善,大都不是济济无名,就是草草丧命。贾诩用自己智慧,不但挽救了自己的性命,还使自己扬名天下,有实力的人,可以效仿之!

    因此,“奉国家以征天下”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前身了。

    当然,“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身是贬义词,因为“挟”有要胁,强迫的意思,所以,刘备在面试诸葛孔明时,孔明知道曹操是皇叔不共戴天的仇人,就用了“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以争锋也。”

    要说孔明为什么招刘皇叔喜欢,你看人向上管理的功夫做的多到位。“挟”,曹操挟持皇帝,果然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刘备听了,自然很受用。

    同样的河北袁绍阵营里的沮授,智谋应该不输孔明,然而,措辞言语方面,实在无法望孔明项背。

    他也想劝袁绍把皇帝接来,你看他怎么说话,“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有这么劝主子干坏事的吗?

    相反,毛玠劝谏曹操的话就说的冠冕堂皇多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同样的意思,然而,用了一个“奉”字,曹操立刻从王莽上升到了周公的境界。曹操又岂能不允?

    因此,向上管理这门课,很有必要普及,沮授若是用毛玠的言语劝谏袁绍,袁绍可能还真会把皇帝接过来,谁不想做周公呢?那估计,官渡之战,曹操就要在许昌吐血斗升而亡了。

    当然,现在是事后诸葛亮,一片的声音说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一手是多么多么的高瞻远瞩,是曹操最终成就霸业的关键一步。

    但其实,我们若放在当时的整个形势来看,其实,袁绍自己不会因为沮授把自己比做王莽而放弃迎接汉献帝,当时皇帝是一个烫手的山芋,甚至,把皇帝接来,可能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这是袁绍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不久前,董卓也想当周公,结果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差点在虎牢关前就要了自己干儿子吕布的命。董卓都避到了长安,结果,仍不免横尸街头的噩运。

    美女虽好,要看你能不能做得了护花使者;同样,皇帝虽好,也要看你有没有实力控制好,处理的不好,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这一点上,从南明诸势力的灭亡可以看出来,朱由崧一监国,立刻成为众矢之的,左良玉以清君侧之名,发兵进逼南京,南明内讧立起,清军立刻南下,击溃南明的乌合之众,史可法战死,福王被俘获处死,其它拥戴福王的人降的降,逃的逃。

    接着隆武政权,朱聿键,刚成立不久,清军又发兵杀至,迅速擒杀朱聿键,郑芝龙虽降也被杀。

    同时的鲁王朱以海也迅速被清军清剿,鲁王的大臣逃得逃,死的死。

    只有永历帝朱由榔在南明第一骁将李定国的庇护下,政权得以存在十余年。然而,由于永历帝在军中,李定国成为清军攻击的首要人物。大小血战十余次,最终桂王由于自己的懦弱,龟缩在缅甸,不敢回到李定国身旁,最终反而被吴三桂擒获处死。

    而一代名将李定国就此忧愤而去世。相比之下,在东南的郑成功就成功避开了清军的主力,公平的说,郑成功的成就,有一半是李定国帮助了他,由于李定国的骁勇善战和桂王在李定国军中,清军的重兵一直用来对付李定国,使郑成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势力。

    从理论上,有一句古语“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因此,朱元璋起兵后,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纷纷称王,而朱元璋却守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宗旨,低调处事,避免成为各派势力攻伐的首选目标。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霸业,朱元璋却是“缓称王”而最后成就帝业,相比之下,我更欣赏明太祖的所为。

    而曹操,其实,走的是一步险棋,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在他的北面,有三世为公的实力强大的河北袁绍。你想奉天子以令不臣,思路是好的,可是,打战,讲的是实力,单从实力论,196年,曹操实力差袁绍尚远,曹操将汉献帝接到许昌,无疑是甩了袁绍一巴掌,你曹操老大还是我袁绍老大。

袁绍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清君侧起兵,可惜的是,直到四年后的200年,袁绍才出兵官渡,可见袁绍虽有大批谋士,却是个庸才。或曰:袁绍先打败公孙瓒,扫除后顾之忧,再攻曹操,顺序上也并无过错,他们却不知机不可失的内涵。

曹操初将献帝接来,各方皆不知曹操用意,包括那些跟随汉献帝的大臣,特别是曹操要让皇帝离开国都,随他去许昌,这可就地地道道的不是“奉天子”而是“挟天子”了,当此时,不服之人,必然大有人在,如果袁绍能当机立断,弃只图自保的公孙瓒而不理,而迅速出兵,则,汉献帝旁的大臣,定然会有许多和袁绍遥相唿应。

    要知道,到了200年,曹操已经完全控制了汉献帝,董承还设法要奉衣带诏,组成“七义灭曹组。”如果袁绍能及早以勤王之名出兵,我看不少割据势力定然会趁机跟着踩曹操两脚。

    很遗憾,袁绍没有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曹操“挟天子”作为勤王的借口,出兵攻曹,而是等曹操扫除了周边势力,稳定了内部局势,才发动官渡之战,时间上,整整晚了四年,时机上,最佳时间点已经错过,才想到“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勖哉!”

    这时候,袁绍想做忠臣了。早四年,用这个借口攻打曹操,曹操焉能在河南立足?

    因此,我个人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来看,太过冒险,只不过,前提条件,也许,曹操深知袁绍是个庸才, 才敢下这个决心。袁绍若为一个雄才,曹操此举必然会激怒袁绍,而让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只是,历史,向来由成功者书写,你赢了,不管是怎么赢的,都是妙计!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戏剧一幕!阵风被歼10压制 印空军中将被免
数据碾压,实战惨败 苏-30与“枭龙”谁强?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戏剧一幕!阵风被歼10压制 印空军中将被免
数据碾压,实战惨败 苏-30与“枭龙”谁强?
巴方对印发出“核警告”前 和中方先通了电
巴方首曝与印空中对峙细节:三军协同反制
反炮兵雷达一秒锁定 印巴炮兵几个月不挪窝
点名中国!泽连斯基喊话各国别去红场阅兵
全球仅此一架?图-119可绕地球飞行80圈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