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失去抵抗力 竟从从城上扔死尸 | |
www.wforum.com | 2012-05-31 20:28:54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父亲离休后,一些老战友时常找他来聊天叙旧,他们经常讲起所在部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战斗经历,回忆激情似火的年代和在炮火硝烟里一起滚过来的生死与共的战友,追思在战争中牺牲的同志。我也多次听他讲到在解放战争中,他们部队围打山西应县的那次战斗。父亲说应县那个地方不大,也不是大城市,打起来确实很费劲,四周有高大的城墙环绕。那次战斗,部队打得很艰苦,十分残烈,应县敌军比较顽强,城防工事坚固,我军伤亡不小。在他们围打之前我军曾围打过二次都没打下来,他们第三次围打,才打下应县,三次围攻应县还惊动了毛主席。 应县位于山西省境北部,朔州市东部,面积1667平方公里,辖3镇9乡,人口30万。县政府驻金城镇。应县战国为赵地,秦属雁门郡。西汉置剧阳县,唐末置金城县,五代后唐置应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始称应县。应县是晋北地区解放最迟的一个城镇。当时应县隶属察哈尔省。 1947年冬,我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开国上将),政委罗瑞卿(开国大将)率主力所发起的保北战役,给傅作义部以相当沉重的打击。晋察冀军区根据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指示,11月6日解放石家庄战役打响。军区集中第3、第4纵队和冀中、晋冀军区4个独立旅投入战斗。父亲所在的晋冀军区独立2旅5团(团长李喜亭、政委朱卿云、参谋长林向荣) 从西北攻入石家庄市区进行巷战,晋察冀军区部队仅用6天6夜,攻克华北重镇石家庄,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 1948年春,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集中主力于北平(今北京)、天津、保定地区,仍采取“以主力对主力”的战法,对抗人民解放军的攻势。在这种情况下,为消灭其外围分散之敌,石家庄解放后,晋察冀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实施宽大机动,以分散和歼灭敌人的指示,决心避实就虚,以第1、第6纵队为左翼兵团,第2、第3、第4纵队为右翼兵团,向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河北)南部地区发起进攻。另以第7纵队和地方武装一部伪装主力,活动于北平、保定之间和天津周围地区,掩护主力部队向察南挺进。晋察冀军区决定左翼兵团两个纵队位于柴沟堡以西至大同间。当时第一纵队的任务就是夺取天镇和应县。在夺取了天镇和解放了绥东广大地区后,晋察冀军区第一纵及第六纵一部、冀晋一分区新编一团、应县大队、山阴独立营配合,奉命包围了应县城。4月17日(农历三月初九),我第一纵队逼近城下,全面包围了应县城,第一纵二旅旅长成少甫(开国少将)、副旅长刘苏(1964年晋为少将)率领4团、5团、6团同时开始挖战壕、筑工事,进行攻城准备。这时父亲从第一纵二旅5团调到6团任主任,团长是刘续昆同志。第一纵队是1947年11月石家庄战役后,以北岳军区独一、独二、独四旅编组而成,亦称北岳纵队,归北岳军区指挥,1948年7月编人华北军区第三兵团。 这次战斗由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1949年2月,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六十六军)司令员唐延杰(开国中将)、政委王平(开国上将)任总指挥,围城39天,共发起3次总攻。 从1947年下半年开始,国民党、三青团、同志会、佛教会等蒋介石、阎锡山的势力,统统伸向应县。邻县的顽伪余党、乡下的逃亡地主及各种道会门也不断涌进城里,组成游击队(还乡团、复仇队)1000余人,还有保安团、大刀队800余人,也在城内四处活动,全是亡命之徒。在乡下活动的国民党军队,从四面撤至城内。而此时,应县城内守敌为暂编步兵第一团,整编为5个营,共3500余人。这些人在城内外和城墙上加紧构筑工事。同时,收缴民间生铁,依据日本人原野的图纸,赶制守城武器——点雷(这种武器,因以点火引爆而得名),这种武器,因以点火引爆而得名,解放军在攻城中受到点雷的很大威胁。当我军从城下豋云梯攻城时,敌人从城垛上点燃后往下扔,造成攻城部队极大伤亡。城内的国民党军队也在不断加固城墙,挖枪眼,搬运弹药,以应付攻城。 4月23日(农历三月十五)傍晚,我军第一次总攻发起。三旅在旅长马辉(开国少将)指挥下从西南角进攻,十二团、二旅四团担任主攻,一旅进占南关为预备队。二旅炮轰城墙东南角,集中兵力攻打东关。至次日天亮,东关被攻下,战斗结束。 第二次总攻于5月3日(农历三月廿五)18时发起,一旅担任主攻,继续攻击东南角,二旅从东南角助攻,伺机轰炸城门。激战持续到第二天拂晓,但攻城却并不顺利,城头上弓矢如雨,滚木礌石,不但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很多爬梯也被拦腰砸断,第一波攻城受挫。一旅的部队死打硬拼登上城墙,遭到国民党守军的顽强反扑,一旅后续梯队没有跟上,不得不撤下去。此次战斗,双方伤亡惨重。守城的国民党守军在此次战斗中失去有生力量。一天早饭后,在城墙上插起旗子,准备从城北突围,冲过护城壕后,被我军分割包围,就地歼灭在城下。 第三次总攻于5月17日(农历四月初九)18时发起。一旅的三个团担任主攻,二旅四团、三旅七团从西南角攻城。我军重炮轰击,城墙西南角的突出部被轰平,一旅一团、二团占领了西南角的城墙,后因后续部队没跟上来,国民党军队乘机从城墙地道窜出,堵截了攻城队伍前进的道路。先期登城一部分人员因此无法后撤,被迫潜伏在老君庙半天,后因目标暴露惨遭杀害。18日拂晓,攻城我军误信大同来敌增援,主动撤围。 这次激战之后,应县城国民党军队伤亡过半,大同国民党军队三十八师派出两个团来桑干河北岸接应,一个团驻应县城北的刘霍庄村,一个团驻应县城北的韩家坊村,同解放军山阴独立营接火。由于敌强我弱,经过激战,山阴独立营受到重大损失,我军在这次打援中失利。 经过我军不断加强攻势,守城的国民党军队己失去抵抗能力,已伤亡过半,全面失去战斗力,用绞绳从城上往下拉死尸,强迫中学学生站岗放哨。1948年5月25日上午,解放军攻城部队进入城内,应县宣告解放。1948年我军第三次攻打应县城,伤亡2400多人。 据64军和66軍许多老同志回忆及军史记载,我军曾三次围打应县,三次共围攻了一百天。 第一次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还命令日军不得向中共武装投降,并派兵向解放区进攻。驻应县的日伪军在国民党的授意下拒绝向八路军缴械投降。八路军为了收复国土,给国民党以有力的回击,决定消灭应县一带的拒不缴械的日伪军。晚上,晋察冀北岳军区雁北支队的3个连、应县支队、县大队、六团和民兵等第一次包围了应县城,以伪县长苑文达为司令官组成城防司令部,布告全城守城,等待“国军”接收。当时,城内伪警察约500人,苑文达、伪警察队长陈宝林、伪城防司令吕尚卿等,抱着敌视态度,执意不开城门向八路军投降。 这一次,八路军围城12天。围城的八路军,一面开展政治攻势,在城外喊话;一面从西关挖地道,准备爆破突袭。在城内据守的伪警察,也只是困守等待。虽然内外围守者各为一方,但交战的气氛并不激烈。此后又持续了5日,8月30日(农历七月二十三)午饭后,警察在西北角城墙插上了青天白日旗,从木塔三层用机枪向外扫射。并将老百姓集中到西门,迎接“国军”。第二天,大同伪警察队大队长张朴从大同带来伪警察约500人,驻进东关。这时,八路军在西关挖的地道,已接近城下,为防止敌人两面夹击,没装炸药爆破就撤围,第一次围打应县城就此结束。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挑起了大规模的全面内战,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在北线,毛泽东拟定了半年内夺取“三路四城”(三路,指占领平汉路的一段、正太路与同蒲路。四城,指攻下石家庄、保定、太原和大同。这个计划造成的损失,主要反映在打大同上)的作战计划。为了对付阎锡山部对太岳解放区的进攻,并为此后迎击傅作义部可能向绥东地区的进攻,1946年6月16日至8月11日,由晋绥军区和晋察冀军区的野战军与地方兵团共15000余人,进行了解放战争的第一仗——晋北战役。 晋北战役的第二阶段是7月31日至9月15日发起的大同战役。晋绥、晋察冀军区部队组成临时野战军(纵队划归野战军指挥),成立大同战役前线指挥部,以晋绥军区副司令张宗逊为司令员(开国上将),杨成武为副司令员(开国上将),罗瑞卿为政委。 前指决定第二次攻打应县城。这一次打应县是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旅担任攻击任务。本次战役是从1946年7月20日起至9月6日止,围城49天,共发起3次攻击。应县城内的守敌是阎锡山二战区的雁北挺进纵队及若干地方武装,乔日成为司令(社会上通称乔军,阎锡山给他四十九师暂编第一团番号)。从大同来的原伪警察直辖队编为一团;原应县伪警察队编为二团。7月20日(农历六月二十二)拂晓,发起第一次总攻。我军以猛打猛冲的战术,集中火力炮击城墙的东南角和西南角。经过半天一夜的激战,乔军外围不能支持,遂将张朴带的一团从东关撤至城内,四纵十旅夺取了东西两关。从此,阎锡山军队在城上筑工事,解放军在城外挖地道。围守双方相持至第7日,西南角城墙由于天降大雨而滑塌。与此同时,我军的地道和交通壕也挖到城下。7月28日中午发起第二次总攻。四纵十旅二十九团从西关攻打,靠机枪掩护,用云梯登城墙,虽登上城墙,但没有攻克县城。晋察冀军区四纵队先后两次攻打应县城,歼灭了国民党军队乔日成顽匪主力部队。 关于父亲他们部队攻打应县的战斗,我90高龄的老母亲至今仍记很清楚。今年,她又跟我唠起了当年攻打应县的这件事,还说她带着我到过应县前线。在攻打应县时,根据地人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展开了大规模的支前运动,真正做到了“要人有人,要物有物”,“部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唐县老根据地组织支前队伍跟着部队去送弹药抢救伤员。老娘又带着我又上山西应县。我们经唐县军城、川里、倒马关、涞源县、灵丘县到达应县附近。同去的还有我三姨姥爷,他是唐县管家佐村武委会主任,他带着他们村的支前队伍,他看见我娘俩,他抱着我,就问我娘,“这孩子这么小,怎么跟着来了?这里又打仗多危险”。我娘说“他姥姥看着4个孩子实在看不过来(我舅舅2个小孩和我姐姐),我就把他也带出来了,他姥姥说什么也不让带他出来,怕出危险”。支前是件相当危险的事儿,白天的飞机不断地狂轰滥炸,支前民工们赶着牲口挑着担子只能边躲边走。一路上不能生火做饭,不能抽烟,怕暴露目标,饿了啃几口家里带的饼子,昼夜赶路,腿肿了,鞋破了,脚上起了一个个水泡。坚持不掉队。就这样,辗转数百里,把军粮弹药送到了解放军的手中,他们在前线从战场上抬烈士的遗体,把伤员转送到后方医院。老母亲说,骑个毛驴跟着支前队伍走,毛驴上驮着两个筐,一边一个筐,一个筐里装着粮食,一个筐装着我,走一段路,我就要下来,让人抱着或者背着,飞机来了还得把我摁在地上趴着,我也把大人们累得够呛。 在山西应县路上我们遇到敌机狂轰滥炸和扫射,眼看着一些人和牲口被炸死。在打应县时,傅作义的飞机天天来轰炸,部队就组织防空,当听见飞机响时,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趴在地上。攻城的解放军部队经过激战,於1948年5月25日早晨,攻进城内,应县解放。父亲所在部队在打下应县后,转到涞源一带休整时,我们见到了父亲时,他和6团团长刘续昆在一起,刘伯伯把我抱起来说:“你小子也打仗来了”。 1948年7月,第1纵队参加了保(定)北战役。8月,为适应大规模运动战与攻坚战需要,第1纵队编为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1纵队。唐延杰(开国中将)任司令员,旷伏兆(开国中将)任政治委员,张连奎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9月,该部参加察绥战役。先后攻克集宁、丰镇、凉城等据点,协同兄弟部队解放了绥远和察北广大地区。12月,参加平津战役,同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张家口、宣化等城镇。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命令,华北第3兵团第1纵队在河北省顺义县(今属北京)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隶属第20兵团(直属总部)。萧新槐(开国中将)任军长,王紫峰(开国中将)任政治委员,张连奎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原辖第1旅改称第196师,曾美(开国少将)任师长,丁莱夫(开国少将)任政治委员;第2旅改称为第197师,成少甫(开国少将)任师长,钟炳昌(开国少将)任政治委员;第3旅改称第198师,张开荆(开国少将)任师长,黄连秋(开国少将)任政治委员。1949年4月,第66军参加太原战役,协同友军解放了太原,在解放太原战斗中父亲的老战友590团参谋长林向荣(林彪的胞弟)英勇牺牲。第197师第589团荣获"登城先锋团"的光荣称号。
|
|
|
|
![]() |
![]() |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
![]() |
克什米尔上空风云突变!巴铁中式战机2打4 |
![]() |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
![]() |
巴基斯坦向中国求助 印度未必给面子 |
![]() |
朝鲜武库舰的隐秘:女兵上舰,美式军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