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兵圣孙子的最强之战:破楚战争
www.wforum.com | 2011-05-18 04:01:57  中文网络论坛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孙武,这个中国古代兵圣,写下了不世名著《孙子兵法》被后世人尊为兵圣的伟大人物曾经也披甲上阵指挥了一场举世闻名的战役-柏举之战!然而这场战役被后世人认为任然有许多疑点比如孙子发动这场战争的动机是什么,且被一些学者质疑孙子指挥这场战役胜利实在侥幸。为要解开这些谜团及判断孙武是否赢得侥幸,现在就由在下试着分析一二。

    一. 战前

    之所以要分为战前与战后两个部分是因为战争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那么容易,说打就打。孙武曾经留下的孙子兵法中排在最前面以及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计篇和作战篇。就是说战前的准备和战争时机的把握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因素来判断是否可以开战,是否能取得胜利。柏举之战交战双方分别是楚国和吴国。现在我就分析分析战前两国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优劣势。

    (1) 楚国

    楚国幅员辽阔,一直都是南方劲旅。为何会在柏举之战之中输掉呢。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战术方面,还在于楚国国情的一些原因。

    1) 政治

    大家都知道,古代君主在国家拥有绝对的权利(或者说有很大的权利),如果一个国家富强,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一位贤能而有作为的君主。反之,一个国家贫弱,很大程度上是由以为昏君造成的。而这个时候的楚国就遇到了这么一个情况。(神马情况?)楚昭王继位后,内政腐朽。我在这方面缺乏一些历史知识,先跟大家抱歉,不能从正面描述这位仁兄到底做了什么,但是我们任然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楚国内政如何不堪。1.当时的蔡侯和唐成公都是楚国的属国。本来小弟当得好好的,却屡次遭到楚国大臣子常的勒索。这是多么严重的事情,本来好好处置这种人能很好的解决的,但是最后蔡侯和唐成公都反了,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事貌似楚昭王根本没理,如此处置,楚昭王无能可见一斑。更糟糕的是,楚昭王没有看清楚这个奸臣的真面目还在以后委以重任。这不能不说楚昭王连识人的能力都没有。
2.伍子胥这个人大家怕是都不陌生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孙武的鼎力推荐人。他虽然在吴国出任重臣,然而,这个人他根本就不是吴国人!他是当年从楚国叛逃出来的(携带旷世好剑龙渊),不为祖国效力却发誓要灭掉楚国,什么样的国君才能把一个忠臣逼成这样?还有屈巫,这个人金玉良言不得用,后叛逃到晋国,正式这个人把楚国强大的战车战法带到了吴国,让吴国的战斗力如虎添翼。这些名士能臣叛逃也从侧面反映出楚国用人不明,奸臣当道,政治腐败的一个缩影。

    2) 外交

    春秋战国时期,猎枪林立。一个好的外交政策能让一个弱小的国家在列强包围之下诱人有余(烛之武退秦等)。当然,一个失败的外交政策也能让一个强大的国家四面楚歌。兵法亦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外交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这时的楚国碰上了这么一个昏君,其对外政策也是相当的不堪。楚国对周边小国不怀仁义之心,反而肆意虐待他们。从而导致了蔡国等18个小国共谋伐楚,让楚国在道义上立不住脚。这是何等失败的外交。

    3) 军事

   军事上,楚国地广人多,兵源丰富,兵力众多。且战斗力不弱。但是经过了伍子胥的疲楚误楚策略长达6年的折磨之后,战斗力定然大幅度下降。想象一下吧,今天还在北京,明天就让去上海,累啊!更重要的是,由于楚国外交失败引起的18国共谋伐楚,让楚国的主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蔡国正面战场,这为以后的吴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2) 吴国

   1) 政治上

    吴国原本是楚国的属国。但是自从吴国国君寿春继位后,奋发图强。国力开始逐渐变强。到了吴王阖闾时代,吴国国力到达鼎盛时期,且在各种能臣,伍子胥,孙武的共同辅佐下,君臣同心,其利断金。

    2) 外交

    不同于树大招风的楚国,吴国采取了正确的外交策略,远交近攻。这个大家熟悉的外交策略在吴国手上发挥的淋漓尽致。远交,吴国积极拉拢一切楚国的敌人晋国等。且在晋国的帮助下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改善。近攻,自从和楚国翻脸之后,吴国就一直积极打击楚国,从公元前584年之后的60年间,交锋10次,吴国取得了6胜三平一负的优良成绩。且取得了张略要地州平的控制权,为出兵带来了便利。

    3) 军事

    任用兵圣孙武为将,教授兵法,操练队伍,且在了解吸收楚国车战战法之后更为强大。且伍子胥运用疲楚误楚策略之后,有效的消耗了楚军的实力保存了吴军的实力(伍子胥把军队分为三批,三班倒,轮流骚扰)

    二. 战时

    终于,不可避免的,吴国趁楚国忙于平叛蔡国的时候,果断出兵。对战时的分析,我们不妨运用孙子的五事七计来庙算之。兵法曰: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吾以此知胜负矣。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1) 道
在当时的背景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楚国有多么的无道,就像现在的美国,到处欺负小国,大家纷纷揭竿而起,谁有道,一目了然。

    2) 天地
战时初期吴楚对峙于汉水,吴欲进,楚固守。楚有汉水天险
    3) 将

    吴军主帅,不用说了,兵圣孙子,且加上伍子胥更有吴王亲自驾临,这等豪华阵容,旷世少见,任谁前来也是暗淡无光啊。

    4) 兵
楚国虽然兵多,但是此时已是兵困将乏。反观吴国,在孙子的调教下,日益强大,且在伍子胥疲楚误楚战略方针打击下,战斗力下降巨大。所以对比一下,此时的吴军精悍,兵锋正锐。其他的我们姑且画上等号。结果,楚国:吴国=1:3

    战争时,楚国本来具有地利,汉水。且吴军兵锋正锐。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其锐气,等待吴军消耗。这个战术可行的重要原因就是吴国长途跋涉到楚国,这是楚国,楚军本土作战,补给相当没有压力。吴国补给就相当困难。长此下去,吴军必然无粮。且在左司马提出并开始实行的夹击之法之后,如果能按照这个步骤来打,吴军必败无疑。然而,吴国君臣看到了自己利在速战,楚军主帅贪功,轻敌的情况下,果断改变战术,向后撤退,引诱楚军追击。果然,贪功冒进的楚军主帅子常(就是前面那个勒索别人的奸臣)错误的认为吴军撤退了,不等左司马从后面夹击吴军,指挥军队度过了汉水。失去了地利。此时的楚军已经毫无胜算。依五事七计算之,吴军:楚军=4:0.优势不能不说很大!很明显的,毫不意外的,在停止撤退的吴军打击下,楚军溃不成军,败得那叫一个惨,逃跑的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吃。主将子常也逃到了郑国。提出正确战略主张的左司马,也在赶来救援途中正面不敌锐气正盛的吴军,兵败被杀(自杀的)。此时,楚国再无力反抗。主力失败,孙武表示攻入楚国都城毫无压力!

    三. 结论

    (1) 为啥吴国发动这场战争?春秋时期,大家都还不敢奢望统一全国,只以称霸诸侯为终极目标。吴,楚相邻,吴国富强起来,想要称霸,需要解决的第一个国家就是相邻的强大楚国。所以,孙武在吴国相对比较强大,楚国相对比较弱小的这个时期,抓住这个机会,给与楚国重创,从而扫清称霸路上的一个强敌。

    (2) 关于孙子赢得侥幸、从战时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吴军取得的优势并不是偶然的,二是经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从一个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上积累下来的!且在孙子的正确指挥下,让这些优势最大化的发挥,且有效的消灭,减小敌方的优势,最大化增加胜利的概率!所以在战争时,吴楚谁胜一目了然,在一开始的时候,楚国就输了,输在了政治,输在了外交,输在了军事。完美的诠释了孙子提出的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战的全胜理论,孙子不愧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军击落F-16 俘虏巴基斯坦飞行员?
俄乌和印巴冲突 暴露出各国同中美的军力代
巴基斯坦轻敌 停战前关键基地遭偷袭
隐身巡航导弹被击落 印巴冲突,法国成为输
阵风折戟原因探究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军击落F-16 俘虏巴基斯坦飞行员?
俄乌和印巴冲突 暴露出各国同中美的军力代
巴基斯坦轻敌 停战前关键基地遭偷袭
隐身巡航导弹被击落 印巴冲突,法国成为输
阵风折戟原因探究
歼35隐身机+电磁弹射 官方突然释放重要信息
“宁遭桃花劫 勿近白虎身”何为白虎?
巴方截获印军阵风被击落时一段空中对话
印度空军:所有飞行员都已“回家”
俄新型S8000巡航导弹 配备中国涡喷发动机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