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二战老兵讲述美国潜艇与日舰惊心动魄遭遇战
www.wforum.com | 2010-12-03 19:12:35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潜艇“河豚”号(USS Tambor)在其第10次作战巡逻中,在东海与日本舰艇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在对该事件的详细调查中,该艇艇员提供了详尽的事件经过。

  罗伯特•亨特(Robert Hunt )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鱼雷兵,参与了“河豚”号(SS-198)号12次的连续作战巡逻,他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活下来。在他的90岁生日时,他回顾了自己的过去,“我想我肯定要死的”,“我们失去了多少潜艇和战友,我想自己迟早要在战争中死去,并且这很快就会发生,死了也就算了,但没想到会带伤回到家中。”

  战后的研究证实了亨特的话。52艘美国潜艇被击毁,占参加作战行动的潜艇数量的18%,其中大多数潜艇的艇员全部丧生(一般75到85人)。

  “河豚”号与这些潜艇并肩战斗,在其第10次巡逻中,一位日本驱逐舰舰长根据潜艇泄露的空气和燃油,确定了“河豚”号的位置,“河豚”号在东海水下度过了艰难的17个小时。几年以后,当艇员编写整理关于这次行动的详细报告时,他们本身的行动已经使这个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一,从来没有其他艇员关于这样一件事写过协调信;其二,大多数有这样经历的人已经与他们的潜艇同归于尽了。

  1944年1月28日20点35分,当“河豚”号在执行第10次巡逻任务时,发现了一队正在向北航行的有舰艇护航的船队。当时,能见度特别差,确定攻击方位和航向很困难。最后,当时间已近午夜时,艇长拉塞尔•基福弗(Russell Kefauver)海军少校指挥潜艇从它的左舷后方接近了它。

  一共有7艘船——4艘护航舰艇掩护着3艘大型运输船,基福弗在他的巡逻报告中画出了当时的编队队形。当“河豚”号伺机准备进攻最近的舰艇——一艘1万吨的货船时,艇员汤姆•莱普利(Tom Lampley)站在一个瞭望台上,副炮手卡洛斯•克里夫顿•尼普•霍华德(Carlos Clifton "Nip" Howard)负责一挺20毫米的机枪,随时准备进行水面作战。鲍勃•亨特(Bob Hunt)在艇前部的鱼雷室操作话筒,准备按照指挥塔里传出的命令发射一连串鱼雷(3枚)。在指挥塔里,艇长站在鲍勃•戴伊(Bob Dye)附近,作为雷达官在跟踪目标。基福弗要求值勤官埃德•斯普鲁恩斯(Ed Spruance)——海军上将雷蒙德•斯普鲁恩斯(Raymond Spruance)的儿子向舰桥上派人。他解释说,“我不想在如此近的距离让敌舰吓倒我。”

  这是一次近距离的射击,甚至比基福弗预计的更近。他把潜艇驶到离货船1650码以内,当时货船在潜艇左舷45度处拐弯,全然不知已接近了“河豚”号。当艇长发出射击的命令时,距离仅为600码了,接近了他们以前攻击目标时使用鱼雷的最小距离。当第一枚鱼雷刚发射后,一艘护航舰艇马上亮起了红色航行灯,加速向“河豚”号驶来。基福弗命令发射第二枚鱼雷,然后把艇向左舷机动以规避快速驶来的护航舰艇。在潜艇的前舱里,当发射管打开时,海水流入舱底,把气泡和海水吸进艇里防止敌人侦察,同时保持了潜艇的状态。 然后重新进行装填,但是当潜艇向左弦满舵机动时,鲍勃•亨特感觉到上面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

  两枚鱼雷准确地击中了货船,货船起火并且发出了浓烟。冲击力使“河豚”号的瞭望哨后退,靠在潜望镜导筒上。汤姆•莱普利是右弦的瞭望哨,他看到肢体和残片在闪光中翻飞。然而,护航舰艇继续向前运动,其船头直指“河豚”号,艇上的探照灯在搜索潜艇。当这艘舰艇靠近时,副机枪手霍华德看到甲板上穿着白色制服的日本兵,他跑过去操起艇上的机枪向敌人扫射。基福弗已经走上舰桥发射鱼雷,他说,“所有的人相信撞船是不可避免的了。”

  汤姆•莱普利紧紧抓住瞭望台的横杆,使自己站稳。“我觉得那艘舰艇离我们只有12到15英尺,”他回忆,“当他们的探照灯照住我时,我感到探照灯的光像子弹,但它们不能致人死亡。”可是子弹从其它方向飞了过来。霍华德向敌舰艇的甲板上进行了连续的射击,打坏了探照灯,向舰桥进行了扫射,使对方停止了射击。护航舰艇离潜艇如此之近,当20毫米的机枪猛烈射击时,借助曳光弹的光基福弗能够看清舰弦上的弦号。子弹可能射中了舰艇的舵手,因为敌舰艇偏离了航线,在离“河豚”号艇尾仅有20码处通过。莱普利在前面看得清楚,他说:“我相信霍华德击坏敌人的探照灯并且击倒了敌方的轮舵兵,但是他还紧握着舵轮,当他倒下时他向右打满舵。”

  死里逃生

  刚开始,鲍勃在前舱下面已经听见了枪炮声,他在采取措施保护战位的时侯,了解到潜艇与敌人遭遇的情况。“我们非常幸运采取措施脱离危险, 机枪手应获得奖章,因为他确实救了我们,避免了两船相撞。”

  天亮后,“河豚”号下潜并且沿琉球群岛向南巡逻,当夜幕降临上浮,向西到台湾岛的入口处拦截护航船队。2月2日黎明,雷达发现了几艘船只,经检查是一艘货船和油轮,货船和油轮在一艘新型驱逐舰护航下前进。经过绘图和计算,基福弗和他的跟踪小组制定了一个方案,保证在“河豚”号对货船和油轮进行攻击时,驱逐舰在离他们较远的一侧。鲍勃在其日记中写到:“整个晚上跟踪这艘驱逐舰我们肯定有点紧张,但他们没有发现我们。”

  2月3日凌晨4点,“河豚”号终于开始实施它的方案。左翼的瞭望哨比尔•雷诺兹(Bill Reynolds)正对着日本船只。 “同往常一样,当我听到目标越来越近,最终已经可以分辨出来时,我的胃开始恶心,腿和胳膊开始颤抖”,在前舱,鲍勃和他的战友们已经准备好了6枚鱼雷。4 点16分,鲍勃接到连续发射3枚鱼雷的命令。当一阵压缩空气把鱼雷送出艇外时,艇上的每个人员都感到同样的、柔和的拉力。于此同时,基福弗转变潜艇航向向油轮发射了3枚鱼雷。

  当第一枚鱼雷离开发射管时,基福弗看到驱逐舰改变方向,雷德•梅奥听到驱逐舰把声纳改为近距侦察方式。艇长在其巡逻报告中简要地记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两枚鱼雷击中货船的中部,紧接着一枚击中油轮烟囱的前部。快速向右打满舵,加速向侧翼机动,从正横方向400码的地方经过油轮。在巨大的火光中可以看到船尾甲板上的人员,紧接着油轮传来爆炸声,强光映出“河豚”号的轮廓,驱逐舰开始逐渐缩短距离。

  瞭望哨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爆炸,当鱼雷击中“有明丸”号(Ariake Maru)货船之前,比尔•雷诺斯已把他的双筒望远镜对准了它,一阵水雾飞过,紧接着是隆隆的爆炸声,把货船送到了海底,之后他把望远镜对准了油轮:

  ……同样,一阵火光从烟囱发出然后慢慢变弱,然后我看到了令我终生难忘的场面:油轮起火爆炸了,夜晚顿时变成了白昼,看起来好像正午的太阳正在照耀着东海。

  ……在那令人厌恶的火光照射下,我感觉自己像赤裸着身子在大街上无处躲藏。“下潜!下潜!所有的人到舱里去!”,扩音器发出命令。我是最后一个下来、关闭舱口的人。通风管打开了,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深度计。潜艇悬在那里,最后艇艏向下倾斜一个角度,那一刻,我的记忆一片模糊。我感觉自己像坐在一架失事的飞机上,直到“河豚”号触碰海底,之后,脑子里一片空白。

  最初的攻击

  当“河豚”号下潜时,驱逐舰正从潜艇的上面经过,当深水炸弹入水时,艇员可以听到水的迸溅声。三枚炸弹在附近爆炸了,震落了艇上的仪表和软木绝缘材料,连续又有三枚和两枚鱼雷在近处爆炸。雷诺兹记得自己在控制室里一阵慌乱,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在如此近的距离上的爆炸。但是基福弗平静地下达命令。雷诺兹说,“纪律仍然存在,我们还是一个整体。”基福弗命令把潜艇下潜268米,潜艇静悄悄地行驶。

  显然,攻击“河豚”号的日本舰长熟悉攻潜战术。驱逐舰有计划地在潜艇上方反复经过,一次投下两枚炸弹,所有的炸弹都在距潜艇很近的地方爆炸。每一次舰艇接近时,隆隆声逐渐增大,最后像一辆蒸汽机车从头顶上压过搁板。然后,通过艇壳他们听到炸弹的落水声,之后是炸弹下沉的过程,最后是爆炸时的一声巨响,震动像一把巨大的锤子击中艇壳。爆炸声使玻璃碎裂、油漆和软木绝缘材料脱落、管子螺丝松动,引起整个潜艇渗漏。最糟糕的一处泄露点在指挥塔上,海水漫过了控制室的地板并且流到处于下面的水泵室的舱底。

  轮机兵雷•博法德(Ray Bouffard)和沃伦•林克(Warren Link)站在轮机室的阀门区,一声爆炸后,他们看到一堵水墙,他们的第一个念头是艇壳已经破损,潜艇完蛋了。杰克•塞缪若斯(Jack Semmelrath)和约翰•斯卡杜托(John Scaduto)也在现场,他们扔掉了武器,但是水墙没有淹没武器,而是流入舱室,被水弄湿的武器反射着灯光。发动机上的一个冷却垫圈被震松了, 向外喷水。看到眼前发生的事,雷•博法德赶紧拧紧了阀门制止了泄露。但是更严峻的事情又发生了,他们清楚地听到空气从艇中逸出的声音,判断是附近压载柜的管道破损导致漏气,他们知道,排出的气泡将暴露潜艇所在的位置。

  回到控制室,尼普•霍华德和比尔•雷诺兹坐在到处是破损的软木的地板上。“嘿,比尔”,尼普说,“你害怕吗?”,“不”比尔撒谎说。“我也不害怕”,尼普回答。或许这样可回答可以使自己保持镇静。

  驱逐舰在他们上面折腾了一个小时,用深水炸弹进行多次攻击后,艇员们又听到了炸裂的声音——巨大的炸裂声音,计时员认为是潜艇攻击的一艘目标在下沉过程中碎裂引起的。然后,驱逐舰从上面经过并且投放了两枚更近的炸弹,爆炸冲击着“河豚”号,其中一枚爆炸时,鲍勃•亨特正站在潜艇装填鱼雷时作为支撑用的大梁上,爆炸震动着鲍勃•亨特的脚,他感觉好像站在一块烧热的煤块上。

  两小时之后,攻击行动平息了,通过艇壳和水声仪器听不到驱逐舰螺旋桨的声音。基福弗决定把潜艇开到另一个地方去。但是这要启动抽水泵把被水淹没的水泵舱室的水抽干,从而使潜艇保持平衡。基福弗后来在他的报告中激动地写道 “这个水泵是一个讨厌的东西。”几分钟后驱逐舰又出现了,它实际上在迷惑潜艇,一直在上面监听。雷德•梅奥在前面舱室里在操作水声仪器,大声喊着:“这个家伙一直在上面,像鬼魂一样。”当螺旋桨的声音从艇壳传过来时,鲍勃感觉脑袋刺痛。“那一瞬间大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写道。深水炸弹下沉268米需要 30秒的时间,30秒过后是一声不可避免的爆炸,这个过程对艇员们是一种折磨。两枚炸弹在离“河豚”号较近的地方爆炸,几分钟之后另两枚在右弦爆炸,引起潜艇产生中拱和中垂现象。鲍勃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艘老艇将要碎成两半了,它似乎不能停止摇动了。”基福弗马上命令河豚号坐沉海底。

  在这次巡逻行动刚开始时,克劳德•布朗(Claude Brown )举办了16岁的生日仪式。他在轮机舱中遇到了约翰尼•斯卡杜托。布朗记得:“我们都停下来,彼此对视,他把自己的右手放在克兰施密特盐水蒸发器的盖子上,我抓住轮机旁的栏杆……驱逐舰从我们头顶上吼过并且投下两枚炸弹……我看到前面的隔离舱发出蓝火光,火光沿着电缆移动,引起头顶上的灯泡破碎,玻璃片跌落在他的头发上。然后,因为我们脚下的甲板在晃动,他跑到艇尾,我向前跑到电池舱的后部。”

  水下两小时

  时间已是6点55分,“河豚”号遭受攻击已经两个小时了。当深水炸弹持续在他们周围爆炸时,一个艇员摇着自己的脑袋说,“这艘潜艇肯定能经受住考验的。”但是他们又担心它到底能坚持多久。“河豚”号是该级别潜艇的首艘,是一艘薄壳潜艇,与后来生产的400英尺耐压能力的厚壳潜艇相比,其耐压能力为 250英尺,这意味着它的钢壳耐压已接近极限。“河豚”号坐沉在268英尺的海底,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爆炸冲击,它的每一个舱室都已经损坏了。

  位于潜艇尾部的主机控制舱,海水透过螺旋桨周围的密封填料漏了进来。当深水炸弹在潜艇的尾部爆炸时,雷克斯•哈维(Rex Harvey )和罗伯特•加洛韦(Robert Galloway)大声诅咒,他们看到螺旋桨轴周围的闪光,闻到一股无烟火药的气味。罗伊•富•劳舍尔(Roy "Foo" Rausher)是艇上公认的最强壮的人,“当富紧固艇上的部件时,需要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才能把它松动。”他用扳手紧固螺母和用力转动曲柄,可是他不能止住螺旋桨轴附近的漏水。如果海水漫过狭窄的主机控制室的舱底,超过下面发动机室的挡板,主机将会浸湿。所以,在炸弹攻击的间隙,艇员们组成一个小组,抓紧把水转移到后面较深的鱼雷舱。当驱逐舰过来时,他们赶紧关紧舱室间的水密门,停下来休息,等着攻击过去。

  攻击持续进行着,每隔30分钟一次。曾经有一段时间,敌舰每隔10分钟光临一次。从左舷到右弦,然后返回来,又沿着左舷一侧和右弦一侧运动——它按照固定的路线对“河豚”号进行攻击。日舰根据潜艇漏气位置、实际水深和海图确定潜艇的位置。在8点40分,基福弗记录了以下情况:“日本舰艇沿着左舷一侧机动,在舰桥上方投下两颗“废物”,这是他们在确定“河豚”号的位置,距离近得足可以听到炸弹下沉的声音。”一些艇员回忆,当时这些炸弹落在甲板上,滚了下来,在船舷旁反弹了几下。

  前鱼雷舱较拥挤,由于潜艇是坐在海底,在潜艇底部的主声音接收装置不能起作用,所以无线电员比尔•舒普(Bill Shoop)和雷德•梅奥使用辅助声音接收装置。这是唯一的跟踪敌舰的方式——除非通过艇壳可以听到敌舰螺旋桨的声音。艇长也在该舱,鲍勃指挥其手下的人利用敌舰攻击的间隙进行堵漏、擦水、打扫脱落的碎片——这总比站在那里等待恐怖的爆炸强。

  又一大声大的爆炸传来,爆炸炸断了头顶上的螺栓,螺栓像步枪子弹一样在舱里跳飞,击中了鲍勃。由于大部分能量已经消耗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鲍勃•亨特知道这颗螺丝是固定头顶上的发动机的,若其它的螺丝被震松动后,沉重的机器将会掉落下来。于是,他让下面铺位上的人快离开,以防机器掉下后砸伤他们。“这可把他们吓坏了”,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促使他们马上离开那里,而不是躺在铺上被机器砸伤。”

  当敌舰的攻击暂停时,基福弗从一个舱室走到另一个舱室,查看“河豚”号的状况。见到每个艇员,他总要提醒一下,而当他离开时,他反复说同样的话:“我永远和你们战斗在一起。”

  艇长似乎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但这个举动坦率地道出了艇员们的所思所想。尽管如此,艇员们还是继续努力工作,漏气渐渐地被控制住了。机械师格斯•贝尔德(Gus Builder)和威廉•伍德(William Wood )做出了勇敢的举动,他们从潜艇电池上面的橡胶垫子上爬过去,进入压力壳内部,对一号空气柜内部的零部件进行了紧固。

  经过了长时间严峻的考验后,接下来是一段平静的时间,这段时间持续了3个小时。这时艇员们想睡一会,他们以为敌舰已开走了,鲍勃在日记中写道:

  许多人把在装满弹药、到处是水和软木的艇上休息一会视为最好的休息方式。正午时,敌舰又出现了,在我们正上方投下了一颗炸弹,我们像跳水运动员一样离开自己的床铺。我们原以为敌舰已走了,攻击似乎已经结束了,我们没弄明白敌舰是如何发现我们的位置的。……可能的原因是漏油?……

  然后,敌舰在水面上开过来又开过去,距离如此之近,我们通过艇壳可以听到它的螺旋桨的声音。正在我们的头顶上,我们认为潜艇肯定不行了,我们只有站在那里等待着,别无选择。

  水下八小时

  时间已过正午,“河豚”号经受了敌舰8个小时深弹的攻击。敌舰仍然一颗接一颗地投掷着,所有的炸弹都接近潜艇。在炸弹攻击的间隙,指挥官基福弗看着一块长期战斗的副艇长的眼睛问道,“鲍勃,你曾经在如此近的距离听过深弹爆炸吗?”,“没有,艇长”,鲍勃回答道。然后,基福弗说,“我们必须离开这里。”

  立即,他转身向控制室走去,以最快的速度穿过每个舱室的密封门。一到控制室,他立即命令比尔•布雷肯贝克(Bill Blakenbaker)启动水泵,使“河豚”号能够行动。他告诉大家:“我们必须浮出水面战斗。”驱逐舰依靠舰炮,奈何不了潜艇,但是它可以用其它方法炸毁“河豚”号。

  负责潜艇上浮和下潜的军官布雷肯贝克检查深度计,发现潜艇已经陷入海床12英尺。爆炸搅起的泥沙、潜艇的震动使其向下移动,陷入海床。他下达命令后,控制室立即变成了使潜艇获得自由的力量源泉。负责水泵管道的艇员把舱底的水抽到海里去以减轻艇的重量;负责液压管道系统的人打开和关闭阀门,使水在水柜之间流动从而使潜艇平衡;负责通气管道的艇员做着同样的事情;主控制室的艇员向螺旋桨提供能量,使螺旋桨正转和反转。目的是移动潜艇,从一侧到另一侧,从艇艏到艇尾,如同移动一辆陷在泥淖中的小车一样。

  在前轮机室的杰克•塞缪若斯十分焦急地观察着,因为随着每一次尝试的进行,灯泡的光变得昏暗了。他知道电池快要耗尽了,那才是最危险的,因为没有电源,水泵就不能工作。 “河豚”号要摆脱深陷淤泥的困境,要消耗空气和电源,并且发出很大的噪声,易被敌舰发现。

  水下潜艇上的艇员,14小时后开始感觉到呼气困难,因为艇上空气中的含氧量在减少。在东海的水下生死行动中,“河豚”号在水下坚持了17个小时。

  布雷肯贝克逐渐发现把重量的分配和轮机的驱动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潜艇摆脱困境。鲍勃记得这个过程持续了2个小时,克拉伦斯•埃里希(Clarence Erich)认为是5个小时。

  当潜艇最终摆脱了困境,艇员开始了紧张的驾驶潜艇行动。由于舱室进水,潜艇严重失去平衡,倾斜着并且向上翘,失去控制。控制室的仪表不能工作或者指示不准,可能是脱落的碎片击打的缘故, 所以,布雷肯贝克只能凭感觉操作设备,继续抽各个箱子里的空气和水,目的是使“河豚”号保持基本正常的姿态,避免在水面上发生横转,因为在水面上敌舰将用舰炮消灭“河豚”号。布雷肯贝克要求双桨同时满功率工作使潜艇平稳,但是状态还是很难建立起来。最终他们依靠高超的技术以及控制室与主控制室之间的快速协调反应 ,渐渐控制住了潜艇并且使其浮在水下。考虑到潜艇的平稳,基福弗命令潜艇向深水机动,这时,驱逐舰又投下一枚炸弹,雷德•梅奥仍然在前舱,专心致志地监视着敌舰的行动。摆脱困境

  “河豚”号规避机动花费了2个小时,艇员们一边监听着敌舰,一边等着天完全黑下来。21点,基福弗决定上浮至水面,同时采用了战术隐藏了自己的位置。在浮起的过程中,舵手费了好大劲才保持住既定的航向,这表明水下有暗流。发现有暗流,基福弗命令把潜艇直接开进洋流中,让洋流把漏气和漏油带到后面很远的地方去。

  当“河豚”号浮到水面后,基福弗竟然有点不敢相信敌人已经走了,他甚至认为打开指挥塔口也是一个危险的举动。没有专用仪器,使艇内外压力保持平衡靠经验。当“嘭”的一声打开舱门时,几乎把梯子上的人给带出去。在减压过程中,指挥塔的空气中充满了烟雾,光线也变得黯淡。瞭望哨跑到舰桥上,观察这片海域,东海被夜幕笼罩着,“河豚”号终于脱离了危险,他们相信再也不用进行水面作战了。

  第二天早晨,维修小组检查了潜艇上部,他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潜艇上层有一片片的斑迹,这些斑迹闻起来有TNT的气味;子母弹的碎片刺入木板中;在后甲板上,5英寸的重机枪被从它的炮耳上震脱,尽管支撑枪管的支架还没有移位;指挥塔向下移位3英寸紧顶压力壳,方向也有些偏移;最令人震惊的是外壳上有一道21英寸的裂缝,左舷燃油压载箱里的数千加仑的燃油从裂缝中流出。

  “河豚”号继续漏油,它的下潜能力受到影响。它也不能发报告诉指挥所自己的位置和情况,由于潜望镜和雷达的损坏,“河豚”号几乎与外面隔绝。它仅有的武器是20毫米炮、小型武器和前部鱼雷,没有状态良好的鱼雷控制计算机,用现有的鱼雷攻击任何目标都是困难的,于是,艇员们再一次开始维修工作。

  为了把发动机的风箱安装在其基座上,格斯•贝尔德(Gus Builder)和沃伦•林克用艇上的车床和材料加工新的螺栓。贝尔德用锉子加工螺栓的六角形头部,利用原先的螺孔,风箱很快安装好了。彻斯特•德比(Chesty DeBay)重新维修了风箱的马达,使其恢复了工作。贝尔德和阿特•斯垂考(Art Strickle)拆开两台坏压缩机,用好的部件替换损坏的部件,最终使一台不能工作的机器开始运转——“河豚”号又可以压缩空气进行下潜了。

  比尔•舒普(Bill Shoop)、哈维•瑞芬斯特夫(Harvey Refensterf)和雷德•梅奥齐心协力重修了无线电通信设备。 他们干燥发射机,从控制室通过指挥塔舱口拉起一条电线作为发射天线,为了使潜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下潜,舱门口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用斧头砍断电线。雷德•梅奥因为敌方炸弹爆炸引起一只耳朵轻微失聪,进行无线电联络时听力受到影响。潜艇通过短距信号联络,但是信号太弱,不能到达美国本土的指挥所。他们也没有听到“东京玫瑰”(Tokyo Rose)报道关于“河豚”号失事的消息,但这份报道当时确实送到了在华盛顿特区海军通信站工作的、枪炮官维托•韦图斯(Vito Vitucci)妻子的手里。

  重新投入战斗

  维修工作继续进行。鲍勃•戴伊(Bob Dye)坐在控制室的舱板上,检查连接放大管的电线,电线已烧坏。发射管是用来驱动火力控制雷达线圈的,没有雷达就不能对来袭飞机进行提前预警。没有状态良好的鱼雷控制计算机,艇上最好的武器性能也将受限,所以他们制定一个计划,从潜望镜井底找回标度盘。沃伦•林克是艇上最瘦小的人,他同意进入狭小的井底寻找标度盘。沃尔特•珀斯特(Walter Post)和艾尔默•艾奇逊(Elmer Atchison)用缆绳做了一个绳套和枕头样的东西,林克头部先进入,用绳子捆住自己的脚踝,手电挂在脖子上。这个空间对林克来说也是较小的,身上涂抹油脂后,他才能滑入35英尺的黑魆魆的井中。几分钟后,上面的人把林克从井里拉了出来,他终于拿到了至关重要的标度盘。又经过14个小时的维修工作,鱼雷控制计算机终于可以重新工作了。

  然而,“河豚”号没有后部保护措施,甲板上的机枪以及后部鱼雷管都已损坏。潜艇的舱门漏气,尽管卡尔•约翰逊(Carl Johnson)和他的同伴做出了努力,还是不能堵上。更为严峻的是燃油载重箱开裂。经过三天的维修工作后,在2月7日,鲍勃在其日记中写道:

  ……仍然漏油,海上到处都是泄露的燃油,试图向外部发报还不能成功……所有的维修工作都在前舱进行。现在我们正在搜索日舰,我们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作战,但是假若我们堵住了泄露的燃油,我们将不可能处于如此危险的境地。

  两天后,艇员们发现了漏点,制定了维修计划。他们把余下的燃油移到其它油箱后,冲洗毁坏的油箱以完全消除漏油的痕迹。该油箱的泵被其它的载重箱使用,用来抽排海水。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两个人从主甲板下面混乱的缆线上爬过去,移走一组金属板。这样的工作一般是在白天、在水面状态下进行的。沃伦•林克和约翰•斯卡杜托——因为负责供油工作而得了“油王”的绰号,两人自愿参加维修任务。基福弗告诉他们:假若“河豚” 号被敌人发现,即使他们不能爬出来进入艇内,为了保证潜艇和全体舰员的安全,他将不得不紧急下潜。

  在穿过上层甲板的灯光的照耀下,斯卡杜托和林克在狭小的空间迅速而小心地工作着,他们把遇到的螺栓和螺母放进自己胸前的口袋里。潜艇位于日本近海水域,离日本本土只有几海里,这里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敌机,尤其是当雷达发出早期预警信号时。两个人明白当时的形势,于是他们快速完成工作,最后,他们拧紧了螺栓,测试了转换阀门,压缩机又发出了正常的声音。斯卡杜托从狭小的空间出来后,一边向舱门口跑去,一边大声喊着:“不要挡路!”

  维修工作结束了。“发现一个潜望镜在观察目标,距离离我们非常近,很快一艘潜艇从那里浮了出来”,鲍勃在其日记中写道,“我想当我们观察它时,它正准备射击。”2月8日,基福弗在其巡逻报告中写道:“所有重要的维修工作已结束。所有的鱼雷发射管可以手动发射;电力维修工作继续进行。鉴于潜艇可以遂行作战任务,“河豚”号开始沿向东航线继续巡逻”

  “河豚”号和它的艇员在海上呆了36天(几乎全部时间是在敌方海域)。经历了“差点被碰撞——遭受敌舰长时间的深弹攻击毁坏严重(甚至潜望镜也只剩下一个,观察模糊)——修复后带伤战斗”的过程,现在终于又可以重新执行任务了。

  四天后,“河豚”号击沉了“仑山丸”号(Ronsan Maru)——一艘2700顿客货两用船。在以后的作战行动中,“河豚”号经历了17次深弹的攻击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十天后,在“河豚”号返回的途中,艇员们了解到他们的邮件没有从珍珠港转递,原因是“河豚”号被认为失事了。 后来,经过大规模的维修后,它又参与了另外三次重大任务。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戏剧一幕!阵风被歼10压制 印空军中将被免
数据碾压,实战惨败 苏-30与“枭龙”谁强?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戏剧一幕!阵风被歼10压制 印空军中将被免
数据碾压,实战惨败 苏-30与“枭龙”谁强?
巴方对印发出“核警告”前 和中方先通了电
巴方首曝与印空中对峙细节:三军协同反制
反炮兵雷达一秒锁定 印巴炮兵几个月不挪窝
全球仅此一架?图-119可绕地球飞行80圈
中国不止六代机 美军多领域持续落后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