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无前例!一座核武基地,这样“消失”了 | |
| www.wforum.com | 2025-11-01 05:05:00 国防故事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你知道 一个核武器基地的最终使命 是什么吗? 在青海金银滩草原深处 曾有一座代号“221”的秘密基地 它从诞生之初 就为了最终“消失” 它孕育的“两弹一星”精神 却永存在一代代人心中 亲手建立的功勋基地 为何又亲手将它“归零”? 221基地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从原子弹到氢弹 从核航弹到核导弹 它为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 立下不朽功勋 孕育了让中华民族挺直脊梁的 “两弹一星”精神 “中国搞核武器的目的 是为了无核武器世界” 为践行和平时期“化剑为犁”的承诺 1987年 国家决定撤销二二一厂 无数建设者不舍地哭了 他们说 “我把整个青春都留在了这里” “我把这里当自己家一样” “这是我第二个故乡” 不舍背后是一个更严峻的问题: 数万人历时7年建起的 核武器研制基地 如何完成自我消解? 二二一人以对待核武器同样的严谨 用5年时间 将超过6000立方米的低放射性废物 清理、填埋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净土行动” 也是世界核基地清污处理的典型范例 1995年 221基地完成使命全面退役 “金银滩”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重新回到地图 数万名职工和家属收拾行囊 去往全国27个省份532个县市 沉默的神秘邻居 竟是共和国的铸盾人 1995年 80多位上海籍二二一人 住进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济阳三村 在邻居眼里 他们是神秘的“外来者” 对自己的过往只字不提 连向家人都未曾透露过自己的工作 直到1999年 23位科学家 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这段被隐藏的历史才被揭晓 人们发现 身边这些沉默的邻居 竟是共和国的铸盾人 上钢新村街道随之举办了 一场特殊的报告会 邀请原二二一厂公安局局长陶瑞滨等人 讲述在221基地的经历 他们回忆 “当时 500多人的大会鸦雀无声 连走廊里都挤满了人” 报告会的强烈反响 让二二一人决定 要把这段历史讲下去 他们守护的精神火种 在烟火人间生生不息 2004年 上海浦东新区“两弹一星”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馆 这是全国第一家由街道创办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馆至今 有数万人走进这里 在江苏南通 90岁的二二一厂老职工张志超 用退休后40年时间 在自家阁楼建起“两弹一星”纪念馆 年轻人都亲切地叫他“青海公公” 在安徽合肥 原二二一厂汽车队书记任铁安 是团安新村335户二二一人的共同亲人 他保存着一本特殊的花名册 里面精心记录着 401位离退休职工的详细信息 “本子上的老同志 已经走了一多半了” 但二二一人精神的延续 从未间断 从国之利器到国之重器 中国核工业人的初心不变 “两弹一星”精神纪念馆 已遍布全国多个城市 二二一人的精神血脉 融入中国数十万核工业从业者中 中核集团福清核电高级工程师 王沁宇 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的建设者 从2015年“华龙一号”开工至今 王沁宇参与了建设、投运的全过程 他说 “中国已成‘世界第一核电大国’ 核心技术也都由我们自己掌控” “华龙一号”已成世界核电技术的标杆 而中国核能的发展蓝图 远不止于此: 热堆技术领跑世界 快堆实现核燃料增殖 “人造太阳”向着人类终极能源不断迈进 …… 核能之光 正照亮一个更辽阔的未来 从算盘到超算 从草原戈壁到沿海电站 这是一条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自主创新之路 王沁宇说: “从保卫国家的国之利器 到造福人类的国之重器 变的是技术 不变的是 每一代核工业人‘强核报国’的初心” |
|
|
|
|
|
|
| 俄罗斯脸挂不住 印度公开羞辱苏-57 | |
| 二战重演!俄乌双方在红军城巷战拼刺刀 | |
| 法国突然对德、西打响战机第一枪 | |
| 四川舰舾装收官 电磁起飞或改写两栖战法 | |
| 中国五层结构的海底杀伤网,且“可自愈” |
| 俄罗斯脸挂不住 印度公开羞辱苏-57 | |
| 二战重演!俄乌双方在红军城巷战拼刺刀 | |
| 法国突然对德、西打响战机第一枪 | |
| 四川舰舾装收官 电磁起飞或改写两栖战法 | |
| 中国五层结构的海底杀伤网,且“可自愈” | |
| F-35深陷交付泥潭 美军空中优势一夜崩塌 | |
| 从7000枚破片到蜂群压制:央视曝光雷达杀手 | |
| F-47战机性能参数曝光 西太格局生变? | |
| 美国技术大突破 挑战ASML台积电 | |
| 乌军宣称“大捷” 结果一看家底快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