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7000枚破片到蜂群压制:央视曝光雷达杀手 | |
| www.wforum.com | 2025-10-30 16:43:04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10月末,央视军事频道罕见发布了一段高强度演训画面,主角是解放军东部战区某部队的ASN-301巡飞弹。画面中,多辆卡车式发射平台依次展开,每车搭载9至18枚导弹,进行大规模模拟打击。解说词中,一个技术细节被突出强调——每枚弹头爆破时可产生超过7000枚破片,目标直指敌方雷达站及其操作人员。 这段画面的时点并不寻常。10月中旬,台军刚结束一轮联合防空演习,主打“高机动雷达抗干扰”与“导弹诱骗战术”;而美军P-8A与RC-135机型近期也连续多日现身台东外海空域,强度接近环台侦察高峰期。在这种敏感节奏下,中方主动披露一款主打电子压制与反雷达作战的新型巡飞弹,信号远超技术层面,更直指战术对峙的重构。 央视选择此时公开ASN-301的部署与战术应用,某种程度上是对外释放明确威慑信号。若说弹道导弹展示的是杀伤力,那么这一次,展示的是“使对方系统失效”的能力。 蜂群与低成本:巡飞弹如何重新定义电子压制?ASN-301的外形并不惊艳——无尾三角翼布局,小展弦比,机体约2.5米长,翼展1.5米,采用汽油发动机推进。但其战术价值,恰恰在于“量”与“隐”。 央视画面显示,其发射方式极具操作弹性:从卡车平台发射,无需跑道或固定阵地,每波可批量起飞。火箭助推使其快速脱离地面,之后进入巡航模式,最长滞空时间达4小时,最大射程500公里,可覆盖台岛全境。 更关键的是成本控制能力。据美方2022年对比评估,以色列“哈比”无人机单价约为150万美元,部署一轮饱和打击成本极高;而ASN-301由中国国内军工体系完全自产,制造链高度垂直整合,批量价格大幅下降,具备“消耗型战斗平台”的部署价值。 这意味着,过去那种“用千万级导弹摧毁百万级雷达”的逻辑,在ASN-301面前彻底改写。它将“电子压制”从精准导向变为弹海封锁。不是精确击毁某一台设备,而是让敌人不敢开机。 蜂群逻辑之下,单靠拦截将失去意义,打击面将被迫放大,作战节奏也会被敌手所主导。 台岛雷达网的命门:为何“开机即死”?台湾的防空体系虽然拥有若干高性能雷达,但整体呈“点状高精+面状防盲”的混合形态。最具代表性的是乐山雷达站,其覆盖半径可达5000公里,是台美共同操作的战略预警节点。岛内另有约80处中短程雷达,覆盖海岸线与空域接近点。 然而,在ASN-301面前,这一体系面临系统性威胁。其被动雷达锁定系统工作在2-16GHz宽频段,可预装各类目标雷达信号模板,且不发射主动信号,难以被敌方发现。一旦目标开机,其信号就成为锁定源,巡飞弹即可发起自上而下俯冲打击。 其战斗部采用激光近炸引信设计,在距离目标几米处自动引爆,喷洒出超过7000枚金属破片,专门针对天线阵列、操作岗哨及通信节点。 美国智库“防务优先”在2024年一项模拟研究中指出,若遭遇连续蜂群打击,防空雷达若选择保持工作状态,首轮即可能瘫痪40%以上高频搜索节点;若选择关机避弹,则整体空情认知能力在6小时内将降为不足30%。 这意味着,在面对ASN-301的饱和式侦锁时,“开机”意味着被打,“关机”等于自盲。对整个防空指挥系统而言,这无异于“死循环”。 主战平台联动:立体化打击体系浮出水面在央视演训画面中,ASN-301并未单独出场。它与战区常规导弹部队、电子战平台同时被展示,暗示其并非孤立平台,而是联动体系中的一环。 从解放军近年来的战术演进来看,战区层级的电子压制打法已形成“干扰—穿透—压制—毁伤”四段式节奏。首先由电子干扰机与干扰弹压制敌方频段,再由ASN-301蜂群穿透空域,打击关键信号源,最后才由东风系列战术导弹完成高强度打击。 这一打法的优点在于节约主力火力——让成本极低的巡飞弹承担“敲门砖”角色,将高价值弹药用于高价值目标。其模式类似于“海上狼群”概念,但对象从舰队转向雷达与通信阵地。 此外,ASN-301的部署机动性也远高于传统导弹平台。其使用普通军卡即可搭载,快速部署、快速转移,尤其适应东南沿海复杂地形。具备突击性、灵活性、可重复打击三大特点。 这类“前压无人平台+后排打击火力”构成的新型“智能火力波次”,是当前中国战区联合作战思维的重要体现,某种程度上正在弥合电子战与常规打击之间的传统断层。 战略信号与美台困局:无人压制的未来战争雏形?对于台湾而言,ASN-301的威胁并不止于打击,更在于其制造的“系统不确定性”。无法预测何时来袭、无法判断哪些是实弹、何处是佯攻,对一个以“系统联动反应”为基础的防空网而言,这正是最大噩梦。 美国方面对此并非毫无预警。2023年,兰德公司发布的《中国无人系统部署评估报告》中就提到,中国正在大量部署“低成本、高频度、蜂群式”的作战平台,这类平台对依赖固定通信链路的盟友构成严重挑战。报告预测,至2026年,解放军可能部署超过2万个各类巡飞弹,用于“战时多轴、多波次打击”任务。 而台军现行反制方案仍以“点拦截+信号欺骗”为主,难以应对数量层面的“压倒性打击”。就算引入美制PAC-3系统,也只能应对高价值导弹,在面对数量百倍的廉价巡飞弹时毫无胜算。 在未来的冲突想定中,若台湾雷达、通信、导航站点被迅速瘫痪,其整套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侦察)将形同瘫痪,形成“雷达黑夜”。在这种条件下,美军能否“有效介入”,已变成不确定事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ASN-301及其蜂群打击体系的展示,是中方对无人化战场控制权的一次主动试探。而它所揭示的,并非某一款武器的性能优势,而是一整套“战术思维的替代”:即打败敌人,不在于打穿防线,而在于让他不敢打开防线。 | |
|  |  | 
| 
 |   | 
|  | 俄乌阵亡遗体交换比1:37,为何如此悬殊? | 
|  | 央视罕见曝光 中国机载激光炮现身歼-11B | 
|  | 空军司令也栽了? 曝中共高层震荡 传他被查 | 
|  | 中国卫星看光台湾!分辨率以厘米为单位 | 
|  | 第二架“歼-36”亮相 整体设计进行重大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