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DT登上航母 一次可挂3个电子战吊舱 | |
www.wforum.com | 2025-08-16 22:25:06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一张模糊的歼-15DT照片,暴露出中国航母战斗群正在补上最关键的一块短板。这架带着三个电子战吊舱的舰载机,表面看只是歼-15的魔改版,背后却藏着解放军海军从"能起飞"到"能打仗"的战略跃升。
当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遇上专业电子战平台,西太平洋的电磁频谱争夺战即将进入新回合。 比起辽宁舰和山东舰上那些负重前行的歼-15,歼-15DT(图1)生来就是为电磁弹射量身定做的狠角色。 取消背侧减速板、强化起落架、改用灰色尾翼盖,这些细节改动看似琐碎,实则是为适应弹射时巨大的纵向过载。 更关键的是,翼尖那两个长得像音箱的电子战吊舱,配合机腹下的附加吊舱,组成了中国版"咆哮者"的硬件基础。 虽然还比不上美军EA-18G的冲压涡轮供电系统——后者能保证所有吊舱满功率运行——但用发动机分出一部分电力驱动干扰设备,已经是舰载航空兵从无到有的突破。 要知道,五年前中国海军飞行员还得在陆基模拟甲板上练习目视着舰,现在却要掌握用电子战掩护隐身战机突防的高端战术,这种进化速度让当年嘲笑"库兹涅佐夫魔改"的观察家们集体失语。
电子战飞机上舰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作战体系的质变。 福建舰(图2)未来很可能形成这样的杀伤链:KJ-600预警机在后方画地图,歼-35隐身战机前出踹门,歼-15DT则卡在中间节点,既要用干扰机瘫痪敌方雷达,又要防备对方电子战飞机偷走战场数据。 这种三位一体配置,美军在F-35C、EA-18G和E-2D的组合上演练了十几年,现在中国终于有了对等拼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歼-15DT可能搭载的反辐射导弹,这意味着它不满足于当个"电子护盾",而是要直接敲掉对方雷达站。 这种思维,显然是为台海或南海预设战场准备的——当爱国者导弹阵地突然屏幕雪花,头顶呼啸而来的可能不只是巡航导弹,还有专门猎杀雷达的电磁刺客。 地缘政治棋盘上,电子战能力的跃进往往比导弹数量更让对手警觉。日本已加速部署F-35B到出云级航母,韩国计划购买更多E-2D预警机,五角大楼则把太平洋舰队的电子战演习频率提高40%。
这种连锁反应印证了现代海战的铁律:制电磁权比制空权更致命。中国选择在福建舰成军前曝光歼-15DT,既是对区域对手的武力公示,也可能暗示电磁弹射技术突破比预期更快。毕竟,能让三十吨重的战机满油满弹弹射起飞,这套系统本身就已经是战略威慑。 航母战斗力的核心从来不是单件武器,而是体系融合的艺术。歼-15DT的价值不在于它能携带多少吊舱,而在于它首次让中国海军拥有了大洋上的电子战指挥节点。 当未来某天,福建舰的甲板同时调度着隐身战机、电子战机和攻击无人机时,1996年台海危机中那些被美军EA-6B压制得睁不开眼的雷达屏幕,才会真正成为历史课本里的老照片。不过在此之前,东海和南海的电磁空间里,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早已出鞘多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