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这就是中国速度!歼20机腹液压导管受损后的紧急更换
www.wforum.com | 2021-03-07 19:44:05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据航空工业成飞官方微信近期报道,在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期间的保障过程中,保障人员发现了歼-20机腹液压导管轻微受损,而外场又缺少备件,是更换还是不更换?要更换的话,离第二天飞行计划只有20个小时,还要内场现生产部件运到外场,来得及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航空工业成飞官方微信的具体报道内容。

  2019年6月13日,航空工业成飞第3联合服务保障中队队长马灵威从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手里郑重地接过“龙之队”的旗帜,并宣读了他们的出征誓言:“我宣誓,坚决守护威龙安全,坚决完成祖国和人民交予的光荣使命……”

  这里的“威龙”,指的就是我国最新装备的歼-20隐身战斗机。

  6月22日,第3联合服务保障中队正式进驻阅兵保障驻地,执行包括歼-20战机在内的阅兵保障任务。

  马灵威和老搭档李涛是外场老兵,他们曾经执行过“9.3”阅兵、朱日和阅兵,以及许许多多重大军事演习的外场保障任务,而这一次很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征程——老兵快要退休了。

  7月23日11点45分,机务正在对歼-20做飞行后的例行检查。机腹下一根导管上挂着的一滴小油珠,让龚灵一下子警觉起来。他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勘察,果然发现导管的喇叭口有受损的情况。

  歼-20机腹太整洁了,根本看不到什么导管呀,难道是哪个龙勃透镜

  “李部,机腹液压导管受损,需要更换。”听到对讲机的呼叫,李涛立刻丢下手中的饭盒,抓起对讲机就往现场跑。但库房没有导管的现成配件了,这个消息让赶到现场的李涛一下揪心起来。此时距离第二天的飞行计划仅剩20小时。

  紧急的现场会议后,大家决定拆卸受损导管,并现场进行三维数字扫描生成数字模型,通过ALIS平台将信息回传成都,由内场重新制造。2小时后,成都内场成功收到传回的数字模型。信息导入,开工生产,一场跨越2000公里的协同作战全面打响。内场紧张地制造着,外场焦急地等待着,大家都只有一个信念:20小时内必须更换完成!

  歼-20机腹部的内置弹舱内倒是有很多的管道

  “装车发运。”凌晨2点,历经5个小时的接力运输,一个全新的导管经绿色通道被送达,一直守候在现场的工作人员立刻进行更换。1小时、2小时、3小时……时间在紧张地忙碌中不知不觉过去了。

  “收工!”更换工作终于完成,李涛高兴地说:“我们全程竟然只用了18个小时,这么快的反应速度,如果没有现在先进技术的支撑,我们根本做不到。”

  官媒报道,截图为证

  这就是中国速度,外场三维数字扫描生成数字模型,并将信息回传内场,内场将信息导入,开工生产,2000公里的协同作战最终在18小时内顺利完成。

  记住,这是和平年代里的一次跨越2000公里的协同作战,而且是装车发运,如果是在战时,速度将更快,完全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专门空运,空运的的手段有多种,可以是直升机直接运输,当然,由于直升机航程有限,中途可能需要加油;也可以是先用直升机将配件送到最近的机场,然后再进行航空运输,到达目的地机场后再通过直升机转运。这样的话,时间可以控制在数小时内。

  也就是说,如果战时歼-20发生战损,需要更换零部件,即使军队库房没有现成的备件,也不用担心,这照着上面的路子走,数小时内解决问题。

  正如外场保障老兵李涛所说:“这么快的反应速度,如果没有现在先进技术的支撑,根本做不到。”

  李涛所说的先进技术支撑,包含了多个方面,比如三维数字扫描生成数字模型技术、ALIS平台信息传输系统等,甚至包括3D打印技术等。

  试飞员和飞行员都对歼-20评价颇高

  而从深层次讲,这还关联到飞机的全数字化飞机研发体系,也就是无纸化设计理念。

  航空工业成飞官方微信此前曾有过一篇题为《歼-20设计制造团队:用青春撑起祖国安宁的天空》,文中提到在成都所科研大楼,工作人员介绍全数字化飞机研发体系:“这样一款先进产品,现场没有一张图纸。”这一技术创新实现了飞机设计完全无纸化,彻底变革了战机研发模式、流程与体系,大大缩短了战机的试制周期。

  而这种全数字化飞机研发体系,对于歼-20的保障工作也是极为有利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在外场三维数字扫描生成数字模型回传内场就可以生产。

  最后想说的是,根据工信部的介绍,我国目前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十三五”以来,中国建成17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持续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快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技术和产品攻关。有目共睹的是,“十三五”以来,中国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嫦娥揽月、高铁提速、C919试飞、北斗组网、天问启程,航空航天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万米深潜、蓝鲸钻井、双龙探极,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快速发展;第三代核电装备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大幅提高;高性能处理器(CPU)创新水平显著提升,语音、图像和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重要领域利用数量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这些,都是中国速度。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数据碾压,实战惨败 苏-30与“枭龙”谁强?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点名中国!泽连斯基喊话各国别去红场阅兵
巴方对印发出“核警告”前 和中方先通了电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数据碾压,实战惨败 苏-30与“枭龙”谁强?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点名中国!泽连斯基喊话各国别去红场阅兵
巴方对印发出“核警告”前 和中方先通了电
巴方首曝与印空中对峙细节:三军协同反制
中日飞机对峙 “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中国不止六代机 美军多领域持续落后
全球仅此一架?图-119可绕地球飞行80圈
印度加入GCAP 被歼-36/50压的招架不住了?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