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中国航空工业才真正起步,以仿制为起点,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我们又走上了独立创新之路,歼20就是最为显著的成果。
我们不会满足眼下的成就,正在想着向新的领域进军,其中之一就是:大型客机,我们必须承认,大型客机尚为中国航空业的短板,但是又必须实现突破,只有打破西方在大客机领域的优势,中国才能够定义为真正的航空大国。
目前我们已试飞C919客机,但是依然处于落后的地位,别着急!我们已经着手研发下一代客机2018年7月,我们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中国商飞下属的“追风”工作室,完成了桁架支撑翼布局缩比验证机的试飞,和翼身融合布局缩比验证机的首飞。
也许有人说了,只是试飞了几款航空模型,咋成中国航空未来希望?这属于对航空技术的误解吧,现代的技术进步可以让许多飞行器,许多设计工作可以在计算机以及风洞之中进行,但是使用模型试飞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能进行这个工程也意义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如今我们能把新设计理念模型进行试飞工作,证明我们对它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步,现在已经进入验证阶段。
我们制造出全新气动设计布局的飞行器试验模型,这是为未来的设计进行准备工作,未来赶超波音空客就全靠它了。如果我们继续开发目前的传统设计,那么属于沿着别人的路走了,眼下可以,未来却不行,别人已经在新飞机设计概念方面进行探索,我们自然也要加紧了。
桁架支撑翼布局和翼身融合布局属于两类新设计理今,其中后者将发动机、机翼以及机体集成为一个升力面,不仅结构更轻,内部空间更大,也具备减噪与节能的优点。属于一个相当受重视的技术,我们也从事相关的研究,也算追赶时尚了!至于前者,桁架支撑翼布局也一样值得研究一下,也同样代表了一个设计思路。
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一直强调:装备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思路,如今的缩比例模型,实质就是预研工作的一部分,为中国未来航空器的研发开辟了一条新路。
事实上,这也不是中国推出的第一款气动布局试验性的验证机,有关研究的历史已相当久,也一直不断有成果推出,比如:2017年,还推出一个叫:灵雀B,主要侧重于大边条翼融合布局,以及V型垂尾设计。
也许不是每一个研究都会形成什么真正的型号产品,但是它们对于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为未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