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最大的进步,这是无人可否认的,但是某些人就见不得中国进步,外媒更是连连质疑。例如,我们研发出弹道反舰导弹之后,外媒就称,打航母体系不能缺卫星,只要打掉我们的卫星就可以让反舰弹道导弹失效,于是我们就展示了自己的快反火箭技术,大大加快放卫星的速度,让损失的卫星可以得到及时补充。这是特意与西方过不去?为什么不呢,面对质疑,我们没有理由客气,必须用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错了!
谈及中国的快反火箭技术的话,西方媒体完全是另一个感觉了,宣称:中国航天不讲理,美国首先提出全新概念,为什么被我们抢先实现?
所谓的快反火箭技术确实是美国最早提出来的,意图缩短发射卫星所需的时间,达到快速反应的要求,可惜美国人提出了相关的概念之后,在具体实施上却出现了问题,再加上运气差了一点,到目前为止,没有开发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快反火箭,相比之下,我们的项目行动要快的多了,一连发展了多个型号,比如:长征11型。
这是一款小型运载火箭,全长约21米,最大直径2米,起飞重量58吨,起飞推力12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700公斤。主要特点就是发射准备快速,为此采用了许多针对性的设计,比如:固体火箭发动机,省略了发射前的燃料加注程序,同时经过简化设计等方式,大大压缩了发射准备时间,最快只需几个小时就完成发射准备工作。对发射场地的要求极低,只要有一块空地即可。
经过一翻设计之后,它达到可以快速部署、快速发射卫星的能力。而且具有一箭多星的能力,在2015年的首飞中,它就一次将四颗小型卫星送入轨道。
如此一来,中国卫星一旦被击毁了,那么使用快反火箭可能在几小时之内,即可将新的卫星发射升空,保证天基系统正常工作,缺点仅为,只能发射小型卫星,在轨运行时间短,这在战时根本不算问题。
当然了,与美国不同的是,我们发展快反火箭技术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打太空战,更多的还是为了抢占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别看快反火箭由于吨位的问题,无法发行大型卫星,但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全球对小型卫星的发射需求也非常大,我们目前的快反火箭实际上就是为了低成本小型卫星发射提供了新选择,这自然等于抢了西方航天企业的饭碗,更加可恶了。
无论别人说什么,如何评价我们,真正重要的还是行动,还是成果,只知道叫喊没有什么意义,如何脚踏实地的行动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