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中国无人艇编队在南海摆pose 狼群战术能否"群殴"航母
www.wforum.com | 2018-06-01 20:57:27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日,中国无人艇企业云洲智能发布了一段该企业研发的“蜂群无人艇”在南海海域的演示视频,展示了中国国产“蜂群”无人艇强大的编队行动能力。

  与此前传统的遥控船只不同,蜂群无人艇无需操作员指挥到每艘无人艇,只需要对其下达集体指令,无人艇编队就能自主航行及避撞。

  56艘小型无人艇在接收统一指令后,通过相互间的智能协调系统,在极短时间内精确完成了诸如分两队绕开岛礁,整队转弯等高难度编队动作。而以前的无人艇若想完成这样的动作,就算有56个操作手精确操作也难以完成这样的编队航行。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这56艘无人艇还成功组合成了“军民”的汉字字样,并在视频末尾拼出了航空母舰的甲板轮廓。这暗示该公司研发的蜂群无人艇技术绝不仅仅是民用科技,而且是一款军民融合的复合型技术。

  实际上,美国在2014年也推出了类似的蜂群无人艇技术验证演示。美国海军希望蜂群无人艇技术能够代替舰员,执行部分繁琐而危险的任务。蜂群无人艇可以利用自身的隐蔽和数量优势,利用自身传感器对目标船只进行抵近查证,最大程度上降低舰员的安全风险。而且还可与有人驾驶的舰船合作完成任务,且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避免与载人舰船相撞的情况。

  在港口防卫和巡逻时,蜂群还可以作为一种廉价而隐蔽的“暗哨”使用,能对进出港口的船只进行监测,并且不会发生两艘无人艇对同一目标进行监测的情况,任务完全由蜂群无人艇自主分配,极大增加走私偷运的风险和敌军偷袭的难度。

  同时,蜂群无人艇系统还可以通过较大的搜索扇面,在近海水雷区为军舰迅速侦测或开辟一条安全航线,这对于没有专业扫雷能力的大型舰艇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在军舰出港时,一般都先由扫雷艇前出,对出港航道进行探测,即使在和平时期也是这样。

  未来,蜂群无人艇还有望整合反潜声纳系统,成为对战区反潜体系的有力补充,彻底扫清水下侦测的死角,使敌方潜艇“无处下嘴”。

  不过在这段视频结尾处无人艇们摆出的航母轮廓还是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众所周知,伊朗海军一直在研究快艇“狼群”式攻击航母的战术。中国的蜂群无人艇能否也起到类似效果呢?

  首先,在正常海战中,航空母舰并不会出现在离海岸或敌方主力舰队很近的地方(波斯湾、红海等特殊海域除外),因此蜂群无人艇编队至少需要在大洋航行数百海里才能对航母编队构成威胁。而蜂群无人艇受限于“袖珍”的体型,显然难以携带足够的燃料进行远程突袭。

  为此,美国的蜂群无人艇项目计划利用高效燃料和太阳能、海浪发电提高续航能力。但是这些解决方案要么是遇到了技术瓶颈(如燃料技术实在是挤不出新牙膏了),要么是不能稳定发挥作用(如阴天和晚上没法用太阳能发电)。

  其次,蜂群无人艇的小吨位也带来了耐波性差和武备薄弱的缺点。前者意味着即使航程足够,它们也很可能会在半路上被风浪掀沉了;后者意味着即使侥幸到达敌方航母附近,它们那可怜的攻击和自卫能力实在是不够航母的“带刀护卫”——护航舰艇和舰载机们塞牙缝的。

  最后,蜂群无人艇系统的大量战术决策权交给了负责艇际协调的AI(人工智能),这本身固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无人艇的AI系统在很可能会在战区被敌方电子战部队瘫痪甚至“策反”,此前伊朗就曾成功捕获过一架美军的RQ170“哨兵”无人机。

  因此,蜂群无人艇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作为一种防御性和侦查性武器使用,还远远没有到能威胁敌方航空母舰的程度。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刚宣布胜利 印度就对中国和土耳其“拉清单
巴基斯坦这个举动 印度更是五味杂陈
巴军称摧毁印军S-400 事实究竟如何?
普京为何不愿放下武器?美乌双簧或逼出真相
81亿军购订单告急,又一国质疑“阵风”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刚宣布胜利 印度就对中国和土耳其“拉清单
巴基斯坦这个举动 印度更是五味杂陈
巴军称摧毁印军S-400 事实究竟如何?
普京为何不愿放下武器?美乌双簧或逼出真相
81亿军购订单告急,又一国质疑“阵风”
B-2轰炸机,悄悄撤了?
不拿枪不拿炮?中国机械化步兵还有拿棍子的
莫迪访问S-400基地 巴铁遭到反噬
邀请J-10C参与巴黎航展 法国人的姿态真够高
印高官:回收研究,霹雳-15E远不如本国导弹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