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唯一用中型舰载机取代重型舰载机的,实际上只有俄罗斯。而这个取代原因是非常可笑的。
苏联搞常规起降的舰载机已经是解体前夕了,中型舰载机米格29K和重型舰载机苏27k(后来改称苏33)根本来不及设计成熟就遭遇苏联解体。
在这两种飞机中,米格29K一开始就处于不被看好的位置,因为其载荷航程性能远差于苏33。出于各方面平衡的考虑,米格29K依然获得了公平的竞争机会。
但是由于气动和飞控设计上的不完善,当时的老米格29K在起降时出现了严重的不稳定现象,着舰成功率非常低,根本不能保证安全降落,因此彻底输掉了竞争。
而苏联的航母工程研发,非常高比例的人员和设施都在乌克兰。乌克兰距离欧洲核心文明区更近,是整个斯拉夫文明最重要的精华部分;在苏联时代,不仅是科研和工业重镇,更是海军装备研发制造的核心所在。
苏联的大中型水面军舰和大量的关键系统、设备研制单位,都在乌克兰。在苏联解体以后,有部分苏33是强行飞回俄罗斯的,而相当部分配套的人员和试验设施、乃至样机全部留在了乌克兰。比如中国歼15的蓝本就是从乌克兰获得的T-10K-7号样机。
而印度现在的主力航母维克拉马蒂亚号,前身是俄罗斯的直升机航母戈尔什科夫号。该舰在意外起火后,俄罗斯缺乏足够的财力修复自用,于是索性“赠送”给印度。但是该舰的修复、相关的舰载设备、舰体结构的升级改造,印度则必须支付费用。
由于本身是给直升机和垂直降落飞机用的,戈尔什科夫的上层甲板结构设计上非常弱;再怎么加强,也承受不住苏33这样重型机着舰的降落撞击。于是冤大头印度人花了海量的钱,让俄罗斯有机会把米格29K重新设计了一遍,并更换了全套的数字电传飞控、雷达火控等航电设备。
而苏33现在的情况和新米格29K却完全相反:俄罗斯时代根本没钱继续做完苏33的试飞,只能勉强拖了好些年以后强行宣布定型服役,也一直没有得到重要的技术改进。由于航电火控长期得不到升级,现在的苏33连发射R77主动中距弹都做不到,在现代超视距空战中完全没有生存能力。
而随着苏33的机体寿命不断消耗和数量上的损失,俄罗斯需要新的舰载机。完善并改进苏33可以获得更好的作战性能,但是耗资巨大,而且依旧无力抗衡F35;反倒是原本被俄海军放弃的米格29K,目前发展的远比苏33完善得多,直接采购米格29K作为过渡型号是更经济的选择。
现在有人鼓吹中国也要发展中型舰载机,这事挺搞笑的。航母学习俄罗斯是因为引进了瓦良格号,第一种舰载机学习俄罗斯是因为引进了T-10K-7;现在有了重型舰载机还要回头搞中型舰载机,难道是打算学俄罗斯那种走投无路狗急跳墙的决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