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军邀请岛内媒体观摩航空部队进行春节期间加强值班值守的演训内容。不过,在这次媒体开放活动中,重点展示的却是一型40多年前生产的“老爷爷”战机——F-5E/F。F-5战机由美国诺斯罗普公司研制,于1962年定型,并被美国国防部选中成为“对外军援”主要机型。该型机于上世纪60年代末进入台军服役,不过此次公开展示的,却是1973年后岛内获许可生产的F-5E/F改进型号。这批轻型战术攻击机本已定于明年全部退役,却在退役“倒计时”时再被台军推到“台前”,颇有点堪用战机捉襟见肘的味道。
对于F-5E/F这款“互动”了几十年的战机,解放军可谓非常熟悉,更不要说就在位于北京的国家航空博物馆里,至今还收藏着两架该型战机。其中一架编号5361,为F-5F双座战斗教练机;另一架为更早期生产的F-5A单座型号。
5361号F-5F战机于1981年8月,由台军飞行考核官黄植诚驾驶飞至福州起义。F-5A战机的经历则颇为复杂。它曾是美国援台战机,台军编号为1254。1972年,1254号战机被转交给当时的南越军队使用。到越南统一后,这架F-5A被送还我国。因此,曾经台军装备数量超过420架的F-5系列主力战机,至少有2架已“身在”祖国大陆。
解放军空军自然不会放过如此难得的练兵机会,公开资料显示,空军专门组织了歼-6战机与F-5A的对抗空战。结果,F-5A被打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不仅如此,空军还拍摄了歼-6与F-5A空战的影片,并在全军巡回放映,普及歼-6打F-5A的知识。
岛内装备的F-5E/F战机经过了多次升级改装,机载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为74公里,可锁定18.5公里内目标。上世纪80年代,该型战机进行了航电升级,加装了利顿 ALR-46(V)3 雷达告警接收机、诺斯罗普 AVQ-27 激光指示器和 Tracor 的 ALE-40(V)7 箔条/燃烧弹投放器。从此,岛内F5-E/F战机开始具备发射AGM-65“幼畜”空地导弹和“宝石路II”激光制导炸弹能力。
F-5E/F战机早期作战半径约为310多公里,属于轻型对地攻击机,只具备挂载格斗弹进行近距离格斗空战能力。其使用的“幼畜”空地导弹最大射程约为43公里,战斗部重100多公斤,可打击坦克、舰船、指挥所等移动和固定目标。台军目前主要将其作为“反击”滩头阵地登陆力量之用。
“幼畜”导弹与“宝石路II”激光制导炸弹对地面、海上目标的威胁不小。但两者投射距离相对较近,更关键的是,F-5E/F战机这一平台实在太过老旧,在海红旗-9、红旗-16、红旗-10、海红旗-7等舰空导弹构成的信息化防空网面前,几无生存能力。
所以,时至今日岛内还让这些老爷机担负春节值班值守任务,除了增添一些心理安慰,实在起不了任何作用。须知解放军海军新组建的护卫舰支队,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护卫跨海登岛作战集群安全航渡海峡。护卫舰支队内的056轻型护卫舰、053H3型护卫舰分别装备了红旗-10、海红旗-7舰空导弹。
红旗-10导弹可以从舰艇和陆上移动装置发射,其反应时间约为10秒,有24管、18管、8管等多种型号,适装性很强,足以抗击多批来袭空中目标发起的“饱和式”攻击。海红旗-7导弹经过多次升级改装后,也具备对付两个以上来袭目标能力,拦截概率高,抗干扰能力强。
除了解放军海军有着强大的海上防空能力,解放军空军2000架战机更不是吃素的。就算其中超过1000架的歼-7、歼-8二代战机,甚至是歼轰-7A战斗轰炸机,“收拾”起F-5E/F来也是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