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传奇故事:新疆塔里木柯克亚油田发现始末
www.wforum.com | 2009-01-02 03:08:06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传奇故事:新疆塔里木柯克亚油田发现始末


  30年前发现的柯克亚油田,作为前奏,拉开了塔里木盆地大规模石油勘探的恢宏序幕。随后,塔北、塔中、塔南四处开花,一孔接一孔油井、气井被打出,一个接一个的油田被发现……中国人的目光转向了塔里木盆地,世界的目光转向了塔里木盆地。然而鲜为人知和有趣的是,引发这次大勘探、大发现的,居然是一台10米取样钻的偶然发现和随后发生的一次井下事故。


  小钻机的戏剧性发现

 

  根据国家地质部已故部长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浩瀚的塔里木盆地,有很好的成油条件。从上世纪50年代起,石油部所属勘探队伍就开始沿塔里木盆地周边打钻,开展了大量的石油普查工作。遗憾的是,除了发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依奇克里克小油田外,久久没有新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动摇了,对发现塔里木盆地石油几乎失去了信心。无奈地制订了撤出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队伍,调往内地或调往克拉玛依的计划。

  就在塔里木成为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犹豫间,一件颇具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

  1974年,担任喀什、和田和克州地区地质找矿任务的新疆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二分队,在和田地区皮山县,位于昆仑山脉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塔里木地台莎车中新生代凹陷南部的玉力群———普司各一代进行自然硫矿普查评价工作。

  那年9月中旬的一天,当取样钻班用增光十型取样钻机在H32号孔钻进至13—21.63米的深灰色泥质粉沙岩时,发现有油花随泥浆泛出。当时有人说会不会是油苗?这个猜疑立刻遭到否定。因为大家知道,新疆石油管理局曾用万米大钻在塔里木盆地周边打过大量千米深孔,都没有发现过油气显示。他们不敢相信自己会有这样的好运,别人万米大钻打不到的油苗,能让自己的区区10米钻机给碰到,根本不可能。

  但经过认真鉴别,确认所见确实是油花。于是,有人又怀疑是机器漏的油污。进一步检查机器后,漏油的可能性被排除。分队不敢怠慢,立刻将这一重要情况报告给了大队。大队指示分队,立刻新开一孔,证实这一发现。于是,二分队于当年9月16日在H32号孔旁新开了H33号孔。结果,钻至10.37—20.93米的深灰色泥质粉沙岩时,发现了和前个孔同样的现象。在该孔取得的油砂样,经过一天的沉淀后,浮起一层原油。
于是,油砂样被迅速送到石油部门化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为凝固点低、含胶质少、包腊少的油苗,即石油露头。

  地质理论告诉我们,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与其它盆地一样系沉积形成,塔里木石油的绝大部分油田被数千米上万米的沉积物所覆盖。几十年来,石油部门不计其数的钻孔,之所以不见石油,甚至连油苗都没打到,无非是钻孔位置不对,或是钻孔深度不够。而二分队的取样钻,恰恰遇到了埋藏浅的储油构造。石油的储集分构造、地层、岩性3个基本类型。构造储集中的背斜构造,像个大三角,顶部离地面最近,埋藏较浅的背斜储油构造,从顶部扩散出的石油,就能接近地表,有的还会直接翻涌出来,比如克拉玛依的黑油山就是这种情形。就是说,二分队的10米取样钻,正巧打在了这个埋藏很浅的背斜储油构造的顶部地段,遇到了从那里扩散出来的石油。

  世界上的事儿,有时它就这么巧这么捉弄人。如千军万马般的石油人,历经千辛万苦,转战几十年,苦苦寻觅却死活不见油苗的踪影,不计其数的千米孔、万米孔打不到的宝贝油苗,竟然在不经意间,被找硫磺的地质队,用区区10米钻机给撞到了。

  好事做到底

  玉力群地区发现油苗的消息,给石油部门以极大的振奋,使他们对塔里木盆地的石油,重新燃起了希望。为慎重起见,还需要对油苗进行进一步的验证,10米取样钻打出的油苗,毕竟让人不太踏实。

  当时,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各个行业还不太分彼此,叫做有活同干、有福同享,不像现在把各自的利益分得那么清。于是,当时的石化部长康世恩明确指示:由新疆地质局和新疆石油管理局共同组织力量,对油苗进行重新验证。结果,重新验证油苗的任务,又理所当然地落到了新疆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二分队的身上,颇有让他们好事做到底的意思。

  二分队人一点没含糊,完全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事儿,立即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专门队伍,在寒冬腊月奔赴野外,对油苗进行最后的验证。1975年1月19日,先遣队伍顶着严寒,抵达施工现场。当时天已全黑,搭不成帐篷,大伙只好就地宿营,有人睡在铁制的蓄水箱上,有人露宿在雪地上。天一亮,先遣队伍立刻破冻土、垒锅灶、架帐篷。饿了,啃几口干馕;渴了,吃几口积雪,为后来的大部队安扎好了营寨。

  大部队和机器管材一到,立刻安装钻塔。这次用的是地质队的钻机老大———千米钻,钻塔有三四十米高,由上百根数米长的大角铁和铁管构成。当时天寒地冻、北风刺骨,若不戴手套,一抓住那些铁家伙,手就会被沾住。装塔的人更不用说,干不了一会儿就鼻脸刺疼欲裂,手脚麻木。对此,大家全然不顾,争着搬运材料、争着上架安装,场面热火朝天。

  井架和钻机安装好后,暂时没有水车拉水,又雇不到驮水的牲畜,水供不到现场,就开不了钻。随着二分队的一声令下,干部、工人、技术员迅速来到几十米外的河边,凿开厚厚的冰层取水。他们有人用扁担挑,有人排成队一桶桶传递,硬是靠手提肩挑,运足了钻探用水。

  1975年2月14日,石油普查孔正式开钻。

  在钻探过程中,他们发现用泵水冷却钻具的老办法,对含油层的采取率会有影响。在该队钻探技术人员的建议下,钻机采用了无泵钻进的方法进行钻井,非常有效。不过,无泵钻进需要勤提钻,一个班儿干下来,他们个个累得腰酸腿疼,却毫无怨言。

  经过日夜奋战,同年3月上旬,孔深为69.07米的石油普查孔终于完成了。经验证,该孔在17.35米——23.63米的第四系胶结疏松的泥质粉砂岩和下部的老第三系钙质白云岩基岩中见到了油苗。随后,他们又在第四系油苗井段下筛管进行了24小时试油,获得少量液体油样。油苗被再次证实。大家欣喜若狂,如同感情笃深的夫妇,终于喜得贵子一般。

  于是,大伙隆重地为“贵子”取名“争光 ”,还给未来的油田起名“争光油田”。当然,接下来发现的油田,并没有用上他们起的名子,也再没他们什么事儿,更没有几个外人知道H32号孔、H33号孔和石油验证孔是怎么回事,但二分队的历史性发现和专门的验证工作,为塔里木油田的大开发起到的作用,将被载入中国找油史册。H32号孔、H33号孔和石油验证孔,同后来的柯一井一样,成为塔里木石油勘探的丰碑。遗憾的是,作为第一功勋的石油验证孔,已被岁月和风沙所掩埋,没人为它们立一块看得见摸得着的碑文。相比之下,柯一井要幸运得多,在它喷油30周年之际(2007年5月),人们在那里落成一座豪华的大理石纪念碑,供人瞻仰凭吊。

  意外的井喷

  玉力群油苗被验证后,引起石油系统的极大振奋。新疆石油管理局给新疆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二分队发来信函,说玉力群地区油苗的发现,为在叶城、皮山一带进行石油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增强了他们找到新油田的信心和决心。

  就在油苗被验证后的当月,国家石油部作出了在玉力群一带开展石油会战的决策。随后,以新疆石油管理局政治部主任王奎为组长,时任地质处长、后来为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宋汉良为副组长的工作组来到玉力群地区,指挥石油会战,同时,地质部也派人来协助工作。

  很快,原来在库车一代及北疆的几个石油钻井队被调来,地震、物探、测量等辅助探测队伍也云集到这里,在玉力群构造及附近的柯克亚、固曼、桑珠一带摆开战场,开始石油会战。

  1977年5月17日,柯克亚1号井在钻进至3700米的深度时,发生井下事故,工人们在按常规处理事故时,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只听一声巨响,猛烈的高压油气流从井底喷发而出,呼啸着冲天而起,越过井架,高达80多米,在高空形成巨大的蘑菇烟云,然后,散落成油雨砸了下来。原来,在该孔将要打到高压油气层时发生了事故,结果,剩下的油层顶盖在处理事故时被捅穿,埋藏了数千万年的油气终于得到了出口喷发出来。当时,井场上的人被弄得惊慌失措。当他们回过神来确信钻井喷了油时,顾不上喜悦庆贺,立刻投入到残酷的压井战斗中。

  一般在预计出油的油田钻井,将要打到油层时,会在井口提前安装输控装置,以疏导和控制油气的喷发。而这次不同,打了多年的干孔,大家都麻痹了,都没有预料到这个孔会打到油层,而且油井是在处理井下事故,对出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喷发的。以至于会战指挥部在得到钻井队的井喷报告时,都有些不相信,问喷的是水还是油?

  剧烈的井喷若不及时压住,一是浪费,更可怕的是一旦遇到火花,喷出的油气就会被点燃,井场在瞬间将变成一片火海,酿成机毁人亡的悲剧,好事将变成坏事。指挥部立刻组成抢险突击队,投入给油井吊装井口(输控装置)的行动。由于高压油气冲劲太大,被吊车吊到井上的5吨重的井口,被冲得东摇西晃。上去安装井口的突击队员,有的被油气熏倒,后备队员将他们抬下去,别的队员冲上去接着干。就这样,突击队员前赴后继一批接一批的拼搏,终于安上了井口,给这匹脱缰的野马套上了龙头,油气被分流放喷,井喷受到了控制。

  据记载,柯一井井喷,日产原油1300多立方米、天然气260多万立方米,从开始到1979年12月23日,前后喷发了两年七个月,是我国采油史上日喷出量最高,井下压力最大,喷发时间最长的一口油井。当时,喷出的原油到处奔流,只好用推土机推出一道道大坝加以拦阻和控制。后来喷出的原油在井架周围形成了巨大的油湖,运送物资和人员只能靠船只运输,呈现出罕见的油湖铁岛奇观。只可惜当时竟没有一幅全景拍摄流传后世。

  柯一井喷出的油质量很好,系中国很少见的凝析油,晶莹清澈。闻讯赶来的老乡将油灌入拖拉机,竟然能直接开动。后来,有人琢磨出了一种简易油炉:一个铁罐引出一只弯曲的嘴朝上、根部带开关的细铜管,伸到放锅的铁架下。在罐中加上原油,拧开开关,火柴一点,火焰就呼呼作响喷射而出,像小喷灯似的。于是,许多当地人和外地人(包括喀什居民)纷纷效仿,做出这种油炉,到“油湖”来运免费的原油做饭烧水。作为发现油苗的新疆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那时也心安理得地开去油罐车,拉回原油分给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家家户户都在用这种油炉做饭,算是享受了一番“爱子”的回报和“孝敬”。

  柯一井的出油,标志着柯克亚油田的发现。随后两年间,两万多石油人继续在这里会战,又陆续打出几十口油气井。接着,在几十公里之外的泽普县,建成了一座石油城,用柯克亚油田的油气加工各种燃料油和化肥,销往喀什、和田和克州,支援那里的工农业建设和人民生活。特别是近年来,天然气被引入千家万户,更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让当地群众直接感受到了柯克亚油田的发现和开发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当然,找到柯克亚油田的最大意义,还在于提供了塔里木盆地确实存在油气田的直接依据,促进了这一地区更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于是,几年之后,库车县境内就传来沙参二井喷发的喜讯。随之,塔中、塔南陆续打出石油,塔里木盆地进入了油气开发的黄金时期。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最新!一半美国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飞来艳福?丰满女邻居深夜闯入 情侣吓坏
中方给布林肯安排的酒店招牌 希望美国能读
得知消息后,伊朗不干了
习近平如果看到这张照片,会怎么想…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最新!一半美国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飞来艳福?丰满女邻居深夜闯入 情侣吓坏
中方给布林肯安排的酒店招牌 希望美国能读
得知消息后,伊朗不干了
习近平如果看到这张照片,会怎么想…
侮辱性极强!布林肯访华 看来又是“鸡同鸭
钱学森和蒋英结婚照 蒋英梳着哪吒头 调皮可
菲律宾总统“向中国宣战”?录音疯传 舆论
纽约时报:为何上海年轻人开始流行吃食堂
曾经的中国好兄弟,逼迫华为搬迁
热门专题
1李克强猝逝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中美对抗5新冠疫情6香港局势
7委内瑞拉8华为9美国大选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