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中国高官痛批日本核电处置失误 后果非常严重
www.wforum.com | 2011-03-17 21:22:0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日本强烈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事故,使投资者对国内核电项目安全性产生了担忧。第一时间连线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对福岛核电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正在建设的浙江三门核电站项目对中日核电站安全性加以比较。

  福岛事故源自沸水堆本身技术特点

  记者:从技术上看,导致福岛核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国宝:3月14日,我到浙江三门核电站考察,期间与中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日本福岛核电事故成因、堆型、处置 及我国核电装置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三门核电副总经理缪亚平曾作为国际核电协会(WANO)检查组副组长在福岛核电检查一个月,有福岛核电站全套图纸,情况熟悉。

  福岛核电一号机建成于1971年,采用美国GE公司早期生产的46万千瓦沸水堆。当时的安全技术不完善加上沸水堆本身的技术特点,是造成在地震海啸双重打击下发生事故的原因。沸水堆没有蒸发器,只有一个蒸汽回路,反应堆产生的带放射性蒸汽直接进入常规岛推动气轮机发电,所以常规岛也有放射性,采用密闭厂房。

  另一方面,沸水堆也具有工艺简单、造价低、蒸汽压力参数低、炉膛大、线功率密度低等有利于安全的优点。但是在这次地震海啸情况下,应急柴油机组被淹失灵,全厂无电力供应,反应堆无法注水冷却,沸水堆的这些特点成了致命弱点。首先,在紧急情况下不得不排放蒸汽减压,但沸水堆没有二回路,只能排放一回路中含有放射性的蒸汽,造成环境辐射。如是压水堆,可以排放二回路不含放射性的蒸汽。

  记者:福岛核电站氢气爆炸是怎么引起的?从技术上讲,其爆炸及放射性物质外泄是不是完全不可避免?

  张国宝:福岛核电一、三号机组爆炸均因氢气爆炸引起,之所以 发生氢气爆炸,是因为燃料棒过热到1600度以上,燃料棒包壳锆和水发生锆水反应产生氢。

  电视上有专家解读氢是常规岛氢冷却产生的,是错误的。氢气积聚在厂房顶部,而老式的反应堆没有除氢装置,引起了爆炸。现在的新式反应堆有氢复合装置,使氢又复合成水,不至于产生爆炸。

  福岛核电沸水堆的厂房配置最外层是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的类似水立方的厂房,它是没有承压能力的,爆炸炸掉的就是这个厂房的上部。厂房里还有安全壳,安全壳内才是压力容器,核反应在压力容器中进行。所以只有厂房炸开,安全壳尚完好,不至于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电视中有的专家对何处发生了爆炸分析有误。日方在处置中也有失误。从地震海啸发生,到一号厂房爆炸,中间有八小时,日方未采取注入海水的果断措施,可能是抱有侥幸心理,想保全设备,如早下决心注入海水不致酿成大祸。

  3月14日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了福岛二号机的危险。福岛 二号机燃料棒仍然裸露,没浸入水中,持续升温后必然烧熔。二号机安全壳内压力已达8.4 公斤,已达安全值4公斤的两倍,我们已预感到二号机安全壳可能破损,放射性物质外泄,将造成灾难性后果。15日早6点二号机安全壳完全卸压,周边辐射异常高,估计二号机安全壳已破损,辐射灾害终于发生,后果是严重的。

  我国核电项目可有效避免核辐射事故

  记者:与福岛核电站相比,我国核电项目在技术上有哪些特点?安全性能如何?

  张国宝:我国核电项目采用的全部是压水堆,比福岛核电晚建三 四十年,技术上已大大改进。首先压水堆采用三回路,如遇紧急情况需释放蒸汽减压,可将二回路不含放射性的蒸汽外排;二是新堆型已普遍装了氢复合装置,氢复合成水,不会发生福岛核电这样的氢爆炸;三是压水堆有蒸发器,三个蒸发器中的水也可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如遇福岛地震海啸这样的极端情况,压力堆的抗灾能力要优于沸水堆。大家认为我们选择压水堆路线是正确的。

  现在三门正在建设的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大家分析更是针对了这次核事故暴露出的问题。AP1000采用爆破阀,在没有任何外界电源的情况下可自动爆炸,放出二回路蒸汽到顶上水箱减压,顶上水箱下泄水冷却,安注箱向压力容器内注水,另设计上保证即使堆芯都熔化,压力容器也不会烧穿,将放射性物质控制在容器内等等。所以我们选择具有非能动性的三代核电技术是十分正确的,即使发生日本这样的极端情况也能有效应对。

  延伸阅读:

  中国四代核电技术在研 可避免类似福岛事故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让全世界对核电安全的关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引发了国内对核电发展的思考。有关专家今天介绍,我国高温气冷堆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性,可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此次发生事故的福岛核电站主要采用的是第二代核电系统,我国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主要研究的方向——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则分别属于第三代核电系统和第四代核电系统的范畴。

  现代核电技术应对核电站出现的紧急事故通常有三种办法:一是进一步增加供电的方式和可靠性,也就是后来的二代改进型;二是把水放在高处,利用重力让水自流到堆芯,也就是三代“非能动”技术;三是干脆改变堆芯的物理特性,大大降低单位空间堆芯发出的能量,最终使得反应堆不需要冷却水或者其他冷却剂,自己就能够把热量散发出去,使核燃料不受损。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张作义告诉记者,我国高温气冷堆采用的就是第三种方式。它的功率密度是压水堆的1/30,产生100 万千瓦核裂变能的压水堆反应堆堆芯体积约30立方米,高温气冷堆的堆芯体积是900立方米。而且,它把一个百万千瓦的大反应堆分成10个小的10万千瓦的模块以增加表面散热面积。这样就能确保在没有冷却剂冷却的条件下,反应堆自动散热,燃料元件不会损坏。因为这种安全特性,高温气冷堆被国际上称为不会熔化的反应堆(Melt—Free),满足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标准。这种特性已经通过实际反应堆的大量科学实验所验证。

  2011年3月初,国务院批准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项目,我国第一座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示范电站的建设正式启动,这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是“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在过去两年所取得的最重大进展之一。

  实际上,早从2009年开始,高温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即将浇灌第一罐混凝土的消息就不断传来,却迟迟未见行动。张作义说,核电站的安全审查十分严格,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国家核安全局组织了几百人一点一点审查各方面的问题,现在已经认定全部都符合安全要求,设备也已经在上海加工。“目前,我们已在清华 200 号建造了模拟核电站反应堆高温高压氦气的环境来试验即将装进去的设备。”

  大地震后日本对华政策的三种可能变化

  9级,海啸,核电站爆炸,虽然这次只是5环,但日本人都知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下一次会是靶心吗?

  灾难之后,日本的政治人物当然会手握拳头向国民表示他们的领导能力,整个国家也当然会一如既往在羊皮的包裹下表现出温顺、秩序和西式文明,因为它们知道西方的老师正在满怀期待地看着呢,之后必然又会满意地发出“啧啧”赞叹声。但是,很不幸的是,还是有人对它这种羊皮下的本性看得非常透彻。正如笔者在《日美安保条约将驱赶日本走向毁灭》一文中所说的,日本再怎么装,本质上还是一个单一的非理性国家,因此,它会把这次灾难看成是因而不是果,在击中靶心亡国灭种之前,会抓紧时间调整对华政策,这种调整可能有三种:

  一是国内的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朝鲜半岛自然首当其冲,然后是东北和台湾;

  二是改善与中国的关系,重返亚洲,重新纳入对中国的朝贡体系,乃至重新融入中华文明圈;

  三是引诱中国共同进攻俄国,瓜分俄国的亚洲领土。

  可以看出,以上任一种变化的目的都是想抢在“击中靶心”之前获取生存的立足之地。但笔者认为日本采取第三种做法有最大的可能性。

  对于第一种政策,本来对日本来说是最可能采取的,因为这样最简单最能出于本性而随心所欲,但就像《毁灭》一文所说,中国只给了它唯一一次机会,时不再来,再来必将死得更快。

  第二种政策本来是日本最理想的归宿,毕竟过去2000年它们就是这么过的,届时,爱戴高帽的中华在“击中靶心”的那一刻肯定会伸出援手划出一块地来圈养它们。但日本的本性和自认为的“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心态使这种选择成为不可能。

  这种情况下,日本唯有向广袤没有人烟的西伯利亚扩张,但独自干风险太大,美国又因为在这里没有生死存亡的利益,肯定不会冒着必然的核战与它同行。德国吗?欧洲其他大国正盯着呢,再愚蠢也不可能第三次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环顾全球,只有对失去领土的思念和耻辱的记忆的中国能够利用,要做的只是先鞠个躬道个歉,如果要演得逼真点再挤出些眼泪,中国人就会如释重负幸福地躲进被窝里抱头痛哭。以后的事就好办了,时不时在“大哥”耳边吹吹风,挑拨挑拨中俄关系,时机成熟就会为“大哥两肋插刀”手拉手进攻俄国。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美国这是白忙活了三年?
这家中企GPU性能超越AMD
一张照片 释放特殊政治信号
去了杭州才发现阔腿裤不兴了 满大街是“杏
中共官员威胁将公开一份秘密录音…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美国这是白忙活了三年?
这家中企GPU性能超越AMD
一张照片 释放特殊政治信号
去了杭州才发现阔腿裤不兴了 满大街是“杏
中共官员威胁将公开一份秘密录音…
她发现 学神学渣 主要看爹
出现这一幕 人民币首先遭殃 跌到8.3
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历史性协议
看到章泽天现在的面相 才明白她为什么能忍
北京迟迟不出台重大经济刺激政策 竟因为一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