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图文)直指美国:044近海大陆架潜坐战略导弹潜艇!
www.wforum.com | 2010-10-13 21:09:30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最近的一系列事态再次清晰而明确地证明了一件事情:美国是周边一切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祸乱的总后台!因此必须坚定急速地强化对美国的核威慑力!唯有效震慑美国,中国才能放开手脚对周边敌对势力大打出手!

  作为“三位一体”核力量的中坚,海基核力量担负的责任首当其冲。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如果仅以大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为基础的构建海基核力量将受到诸多的不利因素制约:

  首先,中国近海发射的潜射导弹难以打击美国全境。

  这是由于潜艇空间的限制潜射导弹的长度受到很大制约。大多数潜射导弹的长度限定在12-14米左右,这也就注定了大多数潜射战略导弹的射程在 8000—10000公里之间;而要在中国近海打击美国全境,潜射导弹的射程要达到12000公里(渤海/黄海发射)——14000公里(南海发射)。如果要达到这样的射程,导弹的高度至少要达到20米左右,而这么大的家伙核潜艇是无法装备的。

  其次,中国近海大陆架水深不足,不适合大型战略核潜艇活动。

  中国近海大陆架平均水深不大,以渤海为例:平均水深为17米,最大水深为70米。而黄海及东海的平均水深也不到百米,南海近海大陆架水深也不大仅前出部分有较大的水深。这种现实的情况让中国大型战略核潜艇在近海活动有龙困浅滩的感觉,而这也是中国将最新型战略核潜艇部署于南海的原因。南海海区水位虽然较深但是距美国更远,导弹射程要达到14000公里才能攻击美国全境。这就要求制造更大型的战略导弹,这同样又是核潜艇无法承受的。

  最次,核潜艇如果前出到太平洋,将穿越美日严密控制的第一岛链。

  近海大陆架不适合大型核潜艇活动,同时在中国近海又无法有效攻击美国,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让核潜艇前出到太平洋进行战略巡逻,但又会导致一个致命的危险:导弹核潜艇穿越美日严密控制的第一岛链时将会受到对方的跟踪,战时极可能被对方首先摧毁。

  面对严峻的现实,中国一定要发展出全新概念的战略导弹潜艇!

  本人以前曾提出过“定海神砖”及“渤海水柜”等新概念导弹潜艇 。这类导弹潜艇有如下特点:

  1),战略导弹以水平方式放置于潜艇上。如此配置可以将潜艇的高度做得很低以适合在近海浅水中活动;

  2)潜艇主要以“潜坐—机动—潜坐”模式运行。即潜艇主要以潜坐方式潜伏于近海大陆架上,同时辅以必要的机动。这种潜艇运行模式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声探测、光谱探测、红外探测、尾流探测等现役与未来反潜手段都以发现潜艇;同时这种运行方式还高度节约潜艇电力,常规动力或 AIP动力都可实现与核潜艇相当的超长时间水下潜伏能力(1-2个月不上浮)。

  3)区别在于发射方式。“定海神砖”潜艇设想是水平方式发射战略导弹之后导弹自行拉起大角度出海,而“渤海水柜”则是利用浮筒将导弹放到海面发射。

  现在重新审视这些构想,觉得前二点的思路是对的:导弹以水平方式放置可使潜艇的高度及吨位降低使之适合在浅海活动;潜艇采取以潜坐为主的部署方式有利于隐蔽及低功耗长期潜伏。但是关于导弹的发射方式则要重新审视:

  “定海神砖”那种以水平方式发射战略洲际导弹的难度太大以致不可能,因为潜射洲际导弹的体积与重量远比一般潜射战术巡航导弹要得多,要让如此大型的导弹在水下水平发射再拉成垂直状态太困难;

  而“渤海水柜”所采行的浮筒发射问题也很多:浮筒发射的构想最早始于二战时的德国,美国现役的“三叉乾”潜射战略导弹当时也曾将浮筒发射作为一个考虑方案,而印度最近利用浮筒试射了潜射弹道导弹。但是浮筒发射始终没有正式投入使用,关键原因就在于浮筒发射很难保证弹道导弹出水时的姿态稳定,毕竟浮筒自身的重量与体积都不大,重达几十吨的战略导弹无论是冷发射还是热发射都会让浮筒晃动不已。

  因此,为了能让这种新概念战略导弹潜艇进入实用,就需要对导弹的发射方式作进一步改良。这里推出一种新型射方式:以“水平/垂直起竖耐压发射筒”实现导弹的上艇及发射,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全新的044近海大陆架潜坐战略导弹潜艇。

  构想中的044近海大陆架潜坐战略导弹潜艇的具备以下特点:

  1) 战略导弹以水平方式放置于潜艇。

  2) 潜艇主要以“潜坐—机动—潜坐”部署于近海大陆架。

  3) 导弹通过“水平/垂直起竖耐压发射筒”实现上艇及发射。

  可以看出,044新意在于其导弹发射方式,因此这里重点对其进行说明。“水平/垂直起竖耐压发射筒”的思路其实就来源于公路及铁路机动战略导弹:这类导弹都放置于水平/垂直发射筒中,平时机动及待命时发射筒处于水平状态,而进行发射时再将发射筒将起竖至垂直状态。044战略导弹潜艇正是借签于此,但是根据潜艇上的情况又做了相应的改进:

  其一,导弹的发射筒进行耐高压密封加固,以适应水下几百米的压力;

  其二,发射筒本身有浮力调节系统,使浮力与发射筒自身的重量相等或略大。浮力发射筒的作用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潜艇的重心稳定,无论是发射筒是处于水平状态还是垂直状态。

  “水平/垂直起竖耐压发射筒”发射导弹具有如下优点:

  1) 具有高可靠性。

  在垂直的导弹发射筒中发射导弹是现有陆基与海基战略导弹既有模式,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而与单独的浮筒发射相比,其可靠性可高出一个数量级:毕竟单独的浮筒其自身重量太小稳定性太差,而044的导弹发射筒是与数千吨的潜艇连为一体,进行导弹发射时可以保证发射筒的稳定,进而确证导弹的初始发射姿态的稳定。

  2) 适合装备大射程重型洲际导弹。

  传统的战略核潜艇是采用垂直方式放置导弹,因此对于导弹的高度限制很严(12-14米),这也限制了导弹的射程与威力。采用水平放置这个问题将可以得到解决,潜艇的高度只要大于导弹的直径就可以了。如此中国就可将MX/SS24级别的重型远程洲际导弹(长度20米左右、重量80-100吨、 12000-14000公里射程,10-12枚核弹头)放到潜艇上。

  3) 具有多种发射方式:

  潜艇可以将发射筒略伸出海面进行导弹的干发射;也可以在水下几十米进行导弹的湿发射;如果水深较浅,潜艇也可在海床坐底直接发射。当然此时潜艇先放出支撑架以防止导弹发射时的后座力致潜艇艇体撞击海底受损。

  4) 可以发射多种导弹。

  由于导弹发射筒是以水平方式放置于潜艇的。因此044可以装备并发射多种导弹:只要在非耐压型弹仓里预留接口,就可以将 10-20米之间长短的导弹筒放进去,这在理论上可以将中国所有弹道导弹都放到潜艇上发射。另外由于潜艇可以将发射筒伸出海面进行干发射,如DF31A这种纯陆基战略导弹也可以实现潜艇配置与发射。

  “水平/垂直起竖耐压发射筒”将可以使构想中的044“近海大陆架潜坐战略导弹”趋于成熟,据此可以为044建立如下素描:

  外形结构:呈扁平状。如此结构是为适应导弹的放置及便于潜艇海底潜坐。

  其吨位约:在3000-5000吨左右。

  导弹装载及发射方式:导弹置于“水平/垂直起竖耐压发射筒”放在潜艇弹仓内、发射时发射筒起竖至垂直状态完成水下或水面发射。

  导弹数量:正常配备置有4-6枚洲际导弹;也可以视情增加至8-12枚。当时此时潜艇的排水量将加大。

  活动范围:中国的内海、领海、近海;

  部署方式:潜坐-机动-潜坐

  动力系统:柴电、AIP、微堆

  推进方式:泵 推进

  航速:正常水下航速2-4节;最大航速12节左右;

  自卫武器:少量非再装填型鱼雷

  海上战备时间:2个月

  艇上人员:30-50人。

  一)在很短的时间内对美国形成大规模核威慑。

  这首先是源于044非核动力驱动且吨位较小,因此其成本低,技术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与部署。以中国的现实国力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部署 16-20艘044级潜艇。以每艇配备4-6枚10弹头分导式洲际导弹计算,共可装备约60—120枚重型洲际导弹/600-1000枚战略核弹头。足以对任何一个国家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二)建立更加可靠有效的核威慑能力。

  044战略导弹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化不利为有利”:其小型化及潜坐部署模式充分考虑到中国近海大陆架的优势,而这却是传统折大型核潜艇难以涉足之地;同时由于这种潜艇可以装备大威力/大射程的战略导弹,从而赋予了中国潜艇在近海大陆架就可对美国全境进行打击的能力。中国导弹潜艇根本不必冒险进入对方控制的海区,始终完全处于中国本土防卫系统的有效保护范围之内。如此可靠海基核力量可以确保中国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对潜在敌人有效的威慑。

  当然044战略导弹潜艇的推出并不对传统的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构成挑战或取代,这二者可以形成相互补充,使中国的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更加完善。强大的海基核力量与强大的陆基/空基战略力量结合,可以为中国的国家安全提供全面有效的保证。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见习近平 曝布林肯准备了“王炸”
多少美军派驻台湾 数字曝光
出洋相,解放军自曝短板
中国取得辉达AI芯片突破口 3家大厂被点名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见习近平 曝布林肯准备了“王炸”
多少美军派驻台湾 数字曝光
出洋相,解放军自曝短板
中国取得辉达AI芯片突破口 3家大厂被点名
日本真的快要“动手”了
这一迹象让北京越来越不安
习近平加速中国盛极转衰?起码美国不能这么
亚洲这场战争不可避免了
这才是北京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