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中国媒体:美国若围堵中国不成 必将发动战争
www.wforum.com | 2010-07-27 22:09:43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与日韩强化军事同盟 在南海制造对华敌意

  美国正在从南北两个方向上“围堵中国”吗?这个世界政治的尖锐问题几天来笼罩了亚洲。美韩联合军演还像是个孤立的动作,但希拉里上周末拉拢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对抗中国,舆论的判断迅速在变。多家香港媒体断言“围堵中国”已成为美国的战略重心。其中香港《东方日报》评论说,奥巴马早前宣布要当一名“太平洋总统”,看来他并没有吹牛。美国《国家》杂志认为,美国近来的作为“只是为了筑起一条围绕中国的长城”。加拿大一研究机构的文章甚至认为,当前的中美关系正形成1972年以来最严峻的局面。中国退役将军彭光谦对《环球时报》说,中国完全符合美国找一个足够大敌人的目标,他赞同美国正在“围堵中国”的判断。但几名没有军方背景的学者反对这样的说法,认为这是夸大其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认为,美国确实在中国周边搞不寻常的动作,中国在面临考验。但他同时认为,双方并没有全面冲突的危险,双方也都没有足够大的胃口承受全面对抗。

  美国从两条边界“围堵中国”

  美韩联合军演26日进入第二天,据韩联社报道,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等20多艘舰艇当天进行了反潜演习。但最吸引世界目光的不是演习的内容,而是演习背后大国的对峙。韩国《文化日报》说,朝鲜半岛周边局势出现了进入新冷战的征兆,美国和中国正在回归临时性的冷战关系。

  韩国《朝鲜日报》称,美国在这次军演中投入4架世界最强战机F-22“猛禽”,不仅可以突破朝鲜的防空网,也可以突破中国的,所以消息人士称,此举包含着向中国传递的某种信息。《朝鲜日报》还说,美国的F-22战机部署到中国“前院”还是第一次,有人认为,此次事件也可以说是“大陆势力”和“海洋势力”之间的冲突。即由韩美日三国组成的海洋势力和由朝中俄组成的大陆势力以“天安舰”事件为契机在朝鲜半岛尖锐对峙。

  “美国之音”25日也在报道的标题“美韩军演,震慑平壤”中打了个问号,并说演习让美中韩关系微妙。报道还援引专家的分析说,美国的影响力近几年似乎又开始重返朝鲜半岛,这是中国不乐于看到的,中国不希望演习让韩美、日美靠得更紧密。

  日本是除美韩之外对此次军演最积极的国家,有分析称,日本在有意借机推动美日韩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5日称,在此次军演中,日本舆论毫不迟疑地充当美韩的拉拉队。《产经新闻》的社论称,这次军演“正是体现日美韩团结合作的大好时机”。

  《朝日新闻》透露说,美国为了保证这次军事演习的“防卫目的”,向韩国提出邀请日本海上自卫队官员作为观察员参加的要求。但由于日本曾经把韩国作为殖民地的历史,韩国一度对此表示出为难。其后,经过美国的说服,终于实现了日本海上自卫队官员首次参加美韩军事演习。而韩国则获得美国航母参加这次军演的承诺。

  香港《明报》对此评论说,日本自卫队最后一刻成为这次美韩军演的“观察员”,美日韩三国联盟呼之欲出。这等于是把底牌亮了出来,这个冷战年间已经存在的“铁三角”再次集结,既对付朝鲜,更是把炮口逐渐朝向日益崛起的中国。《产经新闻》也说:“美韩意识到他们要对付朝鲜的前提,就是首先要对付中国。”

  美国在东南亚的动作让它的战略意图显得更加明晰。日本《产经新闻》认为,希拉里在东盟会议上就南海问题的讲话“一定会构成美中之间新的火种”。《韩民族新闻》的分析说,继25日在日本海和黄海开始的韩美军事演习之后,美国在中国南海也设定了“第二战线”;有分析认为,美国通过军演和在南海上的新政策明确了牵制中国的意图。

  加拿大《环球邮报》分析称,冷眼关注中国在东亚日渐扩展的影响力多年,作为这一地区“旧势力”的美国卷土重来,重新介入东亚事务,从东北亚和东南亚两条边界“围堵中国”。

  《华盛顿邮报》25日的文章说,奥巴马政府一方面向东南亚国家递过去“甜饼”,另一方面却把目光瞄准了围堵中国崛起。希拉里插足南海领土争端的讲话让越南听起来很顺耳,但明显是在同中国的立场唱反调。文章还说,这已是几天来奥巴马政府采取措施争取东南亚国家、提防中国崛起的第二件事情,此前美国宣布将重启与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已经冻结了12年的关系。

  军事霸权是美“围堵中国的最后防线”

  美国真的在“围堵中国”吗?许多媒体已经把它当成事实。

  “美国渴望建立‘全亚洲—太平洋军事联盟以此来遏制中国,方法与二战结束后建立北约组织来遏制苏联如出一辙。”美国《国家》杂志对美国的战略意图作出如此判断。该杂志的文章认为,奥巴马政府最近宣布重新恢复同曾经犯下大规模屠杀罪行的印尼特种部队之间的关系。由于同印尼特种部队建立新关系与美国在印尼的具体利益几乎没有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任何联系,所以说美国这么做的一切只是为了筑起一条围绕中国的“长城”。

  香港《东方日报》评论说,奥巴马早前宣布要当一名太平洋总统,看来他并没有吹牛,从美国外交进攻方向以及美军调整的重点来看,太平洋是奥巴马的战略方向,围堵中国是其战略重心。美军已将11艘航母中的6艘和60%的潜艇调到太平洋,在强大武力作后盾背景下,美国在东亚的外交也更加咄咄逼人。

  美国过去也多次传出“围堵中国”的声音,但从来没有一次背后有这么多的军事动作。

  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网站的文章称,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即使是在几个月前似乎也是想象不到的,它是自1972年中美缓和以来最让人想起朝鲜战争的一种局面。“美国军队从多个方位“包围中国”,从陆上和海上,在中亚、南亚和东亚。不过,起初一直是监视和刺探中国举动的政策现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文章列举了美国在中国周边的一系列军事举动之后认为:“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真正胜人一筹的是扩大其在全球的军力部署,并愿意使用武力打击敌人。”

  《东方日报》26日评论说:“美国的军事霸权是它围堵中国的最后防线。”评论认为,在军事领域,中美双方没有“互利空间”,而且“美国自恃仍占优势,并认为可以此为武器逼中国在其他方面让利就范”。不像在其他的国际事务中,中国日益强大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美国大有可利用、互换的地方,已无法单方面打压中国。

  “世界看到亚洲不稳定的新时代”

  中国军事科学院退役少将彭光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赞同美国“围堵中国”的判断,并认为“美国始终是一个霸权国家,是一个没有敌人就不能活的国家,它要靠敌人来实现其全球霸权战略,它不允许任何人比它做得更好”。

  彭光谦说:“中国作为一个与美国意识形态迥异、拥有不同价值观的国家,这些年发展迅速,完全符合美国找一个足够大敌人的目标。"

  清华大学孙哲教授并不认同所谓美国“围堵中国”的说法。他说,根据美国新发表的“国家安全报告”,美国的战略重点并没有明显改变,中美关系也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孙哲表示,过去一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表现得有些咄咄逼人,这与奥巴马政府当初说的“巧实力”外交并不相符,反而跟布什时期的政策非常相似,这让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厚望的人非常失望。中美之间有很多危机和矛盾,但中美关系又对双方都非常重要,斗而不破应该是双方继续坚持的做法。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郑永年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围堵中国”的说法有些夸大其词,美国的动作只是反映了它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他说,美国的东亚外交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一直在东亚有很深的利益,只不过不同政府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美国担心中国强大了它在该地区的利益会受到侵害,因此喜欢东亚出些事情,这样美国才有介入的理由。

  尽管对美国是否在“围堵中国”仍存在争议,但美国媒体上要对中国更强硬的声音很多。

  最新一期《外交政策》杂志刊出美国亚洲问题专家格林的文章,称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应该朝更严厉的方向调整。香港《亚洲时报》的文章称,今年中美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迫使华盛顿的政治家思考,中国模式是否需要被提升为美国模式的意识形态对比物和敌人。

  “如果美国下很大力气来遏制中国,这对中国来说是个考验,中国没有实力阻止美国闹事,而且中国也很难拉到盟友。但无论如何中国都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自卫,来扞卫自己的核心利益。”时殷弘认为。

  日本表现出积极配合美国的态势,外相已经表态要与越南进行战略对话。26日,日本防卫省官员透露,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及针对中国军备增加而强化西南方向防卫等问题将成为新的防卫计划大纲的重要课题。

  东南亚媒体上呼应美国战略姿态要求与中国对抗的声音很少,可能它们更愿意搞平衡,也知道大国对抗的后果。

  美国《玛丽埃塔时报》称,中国和美国正在黄海上演一场比试胆量的游戏,与此同时,日本、韩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一直在幕后起劲地对中国表达担忧,敦促美国做出更大的努力以“应对中国在亚洲日益增强的过分自信”。随着中国周边国家加强同美国的关系以形成围堵过分自信中国的环形带,亚太地区正滑向“战略不稳定的新时代”。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见习近平 曝布林肯准备了“王炸”
中方给布林肯安排的酒店招牌 希望美国能读
飞来艳福?丰满女邻居深夜闯入 情侣吓坏
这一迹象让北京越来越不安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见习近平 曝布林肯准备了“王炸”
中方给布林肯安排的酒店招牌 希望美国能读
飞来艳福?丰满女邻居深夜闯入 情侣吓坏
这一迹象让北京越来越不安
华为重磅发布!
习近平加速中国盛极转衰?起码美国不能这么
中国取得辉达AI芯片突破口 3家大厂被点名
日本真的快要“动手”了
都不给中国面子:一个“已读不回” 一个“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