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日本的野心!曾经打算迁都北京进军印度
www.wforum.com | 2010-04-22 00:35:15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当我们已经用一种特定的眼光打量中国近代屈辱的时候,赫然发现,日本总是出现在中国每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

  所以我们不禁会有疑问,为什么总是这样?

  如果说是为了利益,这是问题的本身,而非问题的答案。答案,在日本这个国家的基因之中。一个国家的基因,主要表现在这个国家所传承的文化。当我们沿着上述问题去打量日本文化的时候,会发现,征服大陆,到大陆上开疆拓土,几乎是日本传统文化中千百年来的一个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尾声的时候,日本对于美国仍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对手。日本会不会投降?这个问题困扰着美国的决策者。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女士受命于美国政府,通过解剖日本文化,写成了一个研究报告,就是那本薄薄的名着《菊与刀》。鲁思·本尼迪克特通过采访日本战俘和研究日本历史,发现日本文化的“特殊之处”:日本人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这样一个民族,由于与中国为近邻,其命运既受到中国的巨大影响,也注定对中国的命运产生重大的影响。曾几何时,在文化传承和历史演进过程中,日本一直在存于强势的中国文化的影子里。

  历史上,日本通过与中国、朝鲜数百年的交往,吸收了冶炼、制陶、纺织、建筑等技术以及文字、儒学、佛教等文化内涵。

  中国历史课本上的遣唐使,使日本出现了一个“唐化”的过程。中国的文化与思想被日本吸收。

  然而,历史的发展却将日本演变成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国度--一个神道文化统治的国家。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日本历史是一个对外学习文化、政治和对外输出武力的过程。纵观日本的历史,可以发现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文化输入”与“武力输出”。

  通过大化改新,从中国汲取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人类文明成果;通过明治维新,移植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而在汲取外来文明而强大之后,日本便不满足于那一片狭窄的岛屿,而是将炮火燃向近邻。

  1000多年前,日本通过向隋唐时期的中国学习,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文化大跃进。由此,一个还没有文字的“蒙昧民族”抓住了世界文化的主流。

  100多年前,日本通过向欧洲文明学习,经历了第二次文化大跃进。日本如同从一个年幼的儿童突然发育为成人。

  在最近400余年的历史中,日本一直将中国视为征服对象。

  日本的“神道史观”认为:日本不是普通的国家,而是神的国土。远古时代的先王先祖不是人、而是神,所以日本人都是神的子孙。

  “神道史观”又演绎出了“皇道史观”:天皇既是主宰日本的神、又是政治的君王和军事的统帅;天皇的权威来自于神话中的皇祖因而神圣不可侵犯。

  19世纪中叶,“日本中心主义”学说继承“皇道史观”,进而提出“八肱一宇”的观点:世界是由八条大绳子紧密连在一起的,最终归结到一个中心点,这就是日本;世界正等待着伟大的天皇之军来抚育、教化和征服万国,地球将被日本统一。与其为近邻的中国自然成为日本进攻的主要目标。可以说,征服中国,就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岛国精神与作为扩张意识形态的天下观

  日本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又是一个狭隘的民族。它在强者面前是一副谦虚的模样,对于弱者却往往暴露其野蛮和非人性的一面。

  日本国土狭窄,生存环境局促,注定了其担心被边缘化、被征服而必须“走出去”的心态。一旦走出去,发现昔日的强者--中国这样一个国家竟然是如此的虚弱,那种盛唐时代对中国的谦卑心态荡然无存。一种暴发户、颠覆者心态暴露了其兽性的一面。

  在侵略中国过程中,日本屡屡对中国平民肆意屠杀、虐杀,强暴妇女,其恶行背后是狭隘的民族心理使然--面对如此幅员辽阔的中国,他们有一种征服之、毁灭之的欲望。

  日本为什么要扩张?日本的政客曾有过“理论性”的回答。

  1937年初,日本发生政治危机,近卫内阁上台。这位谋划了全面侵华的政客是一位臭名昭着的扩张主义者。他曾经提出一套“国际正义”世界政治观。

  所谓国际正义,就是说日本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岛国,日本要保障本民族的生存权,就必须重新分配世界领土。

  1937年6月4日,近卫内阁成立。这天,近卫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解释其政治纲领:新内阁的的对外政策就是谋求“基于国际正义的真正和平”,而不是单纯维持现状的和平。世界不重新分配土地,就不能实现国际正义。日本要获得的国际正义就是有获得资源的自由、开拓市场的自由和转移劳动力的自由。

  这一侵略逻辑将日本数百年来对外扩张思想--重分世界的“天下观”发展到了顶峰。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决定意识”的说法来解释日本这种天下观,是很容易理解,也确实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岛国狭窄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日本狭隘的民族心理,狭隘的民族心理铸成了以对外扩张为核心的天下观。

  在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中,与日本情况相近的国家当属英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也曾经四处扩张,满世界都是其殖民地,因而有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英国改变了世界,日本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

  正是由于这种孤立于主流世界之外的地缘特点,造就了日本民族具有扩张意识的天下观。

  历史上盛行于日本的“神道史观”认为,日本不是普通的国家、而是神的国土,在远古时代的先王先祖不是人、而是神,所以日本人都是神的子孙。神道观念作为日本的一种意识形态,至今一直支配着日本民族。

  伴随着明治维新,天皇的权威得到空前的维护,于是神道史观演绎出了“皇道史观”:天皇既是主宰日本的神、又是政治的君王和军事的统帅;天皇的权威来自于神话中的皇祖因而神圣不可侵犯。

  皇道史观认为,世界是由八条大绳子紧密连在一起的,最终归结到一个中心点,这就是日本;世界正等待着伟大的天皇之军来抚育、教化和征服万国,地球将被日本统一。

  向日本民族灌输这种思想的,当然是日本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日本社会精英对民众灌输这种思想,从不乏近卫内阁起可以上溯到300多年以前的丰臣秀吉。

  在日本的历史上,总是不乏反复论证“扩张有理”的知识分子。令人感慨的是,数百年来,日本的社会精英总是与对外扩张结下不解之缘。

  大致总结一下,这些扩张理论主要包括:

  1855年吉田松阴提出的“扩张补偿论”;

  1868年,明治天皇提出的“大陆政策”;

  1869年,木户效允提出的“征韩论”;

  1890年,山县有朋提出的“利益线论”;

  1928年,石原莞尔提出的“满洲利益线理论”,

  以及近卫提出的“国际正义论”等等。

  从上述时间表可以看出,日本并非在通过明治维新国力上升之后,才有扩张的冲动。对外扩张是其民族的基因,一直是一脉相承的。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它只是一种“学说”,而在条件具备的时候,立即就成了一种实践。

  迁都北京,进军印度!

  早在16世纪末日本的战国时期,以武力统一日本的封建领主丰臣秀吉(1536-1598)就提出了大陆扩张的构想。

  1578年,丰臣秀吉表明他的“宏大志向”:“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

  1584年,担任太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提出了一个带有时间表的扩张计划:在占领朝鲜之后,于1593年初占领北京,1594年日本迁都北京,然后再进军印度。

  1590年,丰臣写信给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1592年,日本首次侵朝初期进展顺利,丰臣秀吉就开始筹划迁都于北京,自己“居守宁波府”,以便“尊圣意,占领天苎印度”。

  不过,丰臣秀吉的计划主要停留在“理想层面”。

  丰臣秀吉两度兴兵进犯朝鲜,史称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侵略者遭到了朝鲜的沉重打击,均以失败而告终。

  在中国的明代历史上,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抗倭战争”,其实就与丰臣秀吉和其侵略思想有关。

  明代嘉靖年间起,日本人就在山东至广东沿海一带经常出没,抢占地盘、烧杀抢掠,他们长期骚扰中国海岸线,才有了戚继光打击倭寇的故事。尽管戚继光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无法改变日本对此后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正是由于回应日本的侵扰,同时又避免中国海盗与日本人勾结,明朝实施了闭关禁海的政策,曾经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大明朝,由此转向了保守,大国的胸襟就此渐渐失去,中国封建社会走向下坡。

  中学历史课本上有这样的表述,明代江南的手工业、制造业发达,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但随着明朝的闭关政策的确立,“萌芽”的“资本主义”最终没能进一步发展。按照这种说法,有可能进一步融入世界文明的中国,就此徘徊不前,大陆文明未能及时连接海上文明。

  帝国的停滞,自然有各种因素所决定。倭寇的骚扰让统治者不胜其烦,不能说不是原因之一。

  随着丰臣秀吉于1598年病死,其迁都北京进攻印度的扩张大陆的计划彻底失败。然而,丰臣秀吉“灭朝鲜,侵中国”的战争思路,却为后来的历代统治者所继承。

  幕府时代,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本居宣长(1730-1801)的“八弘一宇”的思想树立了日本民族优越、应该主宰世界的理念。这种思想认为,日本是日出之国,乃世界万国之中最优秀之国家。

  本居宣长出身商人家庭,是日本国学家、历史学家,也是引领“大日本帝国”思潮的先导之一。他主张,必须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新华夷秩序,要各国都前来向日本朝贡。鉴于他在日本学者中的地位,众多日本人对其思想推崇备至,并开启了矛头指向中国的“大日本帝国”战略构想。

  其实,这种思想的出现,与古代日本受中国冲击和影响严重有关。当日本社会面临文化问题与社会危机的时候,日本的思想家们便提出,危机的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污染,从而提出日本原生的文化高于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心理,这其实是将外来文化作为现实挫折的替罪羊,意在重建日本文化,突出自身的优越性以建立民族自信心。

  本居宣长的民族优越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外来文化的一种冲击,具有保守倾向。从本质上说,他表达了日本文人试图让日本文化独立于中国文化之外,摆脱中国文化的冲击,从而塑造日本民族的自我认同。

  但由此而引发的“日本是神的国度,是世界的中心”的自恋倾向,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日本后来的扩张的一个思想源泉,并为后来的军国主义思想埋下了伏笔。

  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大化改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

  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日本是一个幸运的学生、也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但是所有学到的东西,必然会与本民族的文化相交融。

  日本是一个骤然站立起来的民族,在突然强大之后必然有扩张的冲动。这种冲动实际上本来就是这个狭长岛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飞来艳福?丰满女邻居深夜闯入 情侣吓坏
中方给布林肯安排的酒店招牌 希望美国能读
这一迹象让北京越来越不安
华为重磅发布!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飞来艳福?丰满女邻居深夜闯入 情侣吓坏
中方给布林肯安排的酒店招牌 希望美国能读
这一迹象让北京越来越不安
华为重磅发布!
习近平加速中国盛极转衰?起码美国不能这么
都不给中国面子:一个“已读不回” 一个“
这才是北京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
纽约时报:为何上海年轻人开始流行吃食堂
CNN记者:宁住面临中国威胁的台湾,而非美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