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图文)揭秘:中国新型常规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初始
www.wforum.com | 2010-12-31 19:09:53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0号是人民海军一艘常规潜艇,但它挑起了历史重任,完成了水下弹道导弹发射的试验,为中国核潜艇由攻击型演变成战略型探出一条路子,使中国核潜艇也具备了核打击的能力。尽管它今天已退出现役,但为共和国的辉煌历史永远留下光彩一页。

  从战略导弹三次变迁说起

  自从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太空不再平静,也不再安详了。至今,已有4000多颗形形色色的卫星在“宇宙公海”里航行,其中有相当数量是间谍千里眼。这些间谍卫星的首要任务是寻找和监视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各样导弹发射平台和发射井,尤其是盯着那些战略导弹。从此,藏在深井里的核战略导弹,成了敌人第一批要打击摧毁的目标。怎么办呢?藏在井里不安全了,于是当时苏联人把战略导弹搬到列车上,在列车上可以发射,而且这种特别的列车,不停地在山沟里钻来钻去,不固定某一位置,成了流动的发射站,使太空间谍卫星很难及时测定正确位置,这样使敌方的导弹很难瞄准这种流动发射站。美国人也不甘心落后,把战略导弹搬到B-52巨型轰炸机上,而且这批B-52型轰炸机不停地轮流在天上飞着,时刻改变位置,也成了天空中的流动发射站。这样的确很大程度上可以躲避第一次被摧毁的命运,但耗资巨大,很不安全,很危险,都感到不是最保险的。

  怎么办呢?有没有更可靠保险的办法呢?军事家和科学家们挖空心思去研究,终于寻找到第三种办法,就是把战略导弹搬到水下核潜艇里。它能长时间在汪洋大海的水下游动,隐蔽性非常好,太空间谍卫星很难寻找到它的踪影,又能随时随地从水下发射,进行核反击。因此,强国们为了保持核打击能力,都要研制战略核潜艇,中国也不例外,必须要有战略核潜艇,必须要有和平的盾牌。只有这样才不怕敌人核威胁。中国攻击型核潜艇研制成功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研制战略核潜艇,关键的技术是要攻破水下发射弹道导弹的技术。200号潜艇就担任了这一不寻常的探索者的试验任务。

  “土办法”攻克尖端技术

  1960年美国水下发射导弹成功。苏联潜艇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技术,是1963年才研制成功的。而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试验过水下发射火箭,战败后研制水下发射的专家被美国人抢走,而发射装置又被苏联人抢走。轮到中国人研制导弹核潜艇时,什么资料也没有,美国也好,苏联也好,对中国都实行尖端技术封锁,中国人一切要从头开始,因此更加艰难。

  要想水中试验减少损失,必须在陆上首先趟开路子,积累一些必要的经验,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在国外,都有巨大宽敞的水下试验场,中国没有这个条件,如果等建造起来再搞,不但耗资巨大,而且要使试验推迟5年时间。中国本来已落伍了,再要耽误5年实在是受不了。中国人必须走自己的路,尽量少花钱,走快步。

  有人提出,搞一个巨大钢筒,埋在地里,再糊上水泥,成为发射井,里面灌进水,模型弹就在这水井里试验,解决配药和点火装置,也能代替那个“水下试验场”。这个土办法的确很妙,后来,一系列重大的试验就是在这水井里进行的。

  第一次试验开始了,其目的是要选择一种最好的发射动力系统。吊车将灌满水的模型弹等垂直吊起竖入发射井中,它的质量跟真的导弹一样。

  试验场的人员藏在掩体内,用电钮进行点火,“咣”当一声巨响。燃气发生器喷出的高压气体,虽然把模型弹弹出了发射简,但同时也把发生器的弯管冲破了,就连厚厚的水泥墙也被冲塌打碎。个别配件飞出了10米之外,一辆车子的顶篷被砸出一个大窟窿。在场的人目睹了这一切有点心惊肉跳。有位潜艇艇长也到现场参观,他目瞪口呆了。因为他知道铁壳潜艇并不比这铁筒水泥坚固多少,要是这种情况发生在水下,他的潜艇就会成为“水下棺材”了。

  在那些日子里,围绕发射井,经常是车水马龙,挑灯夜战,试验场成了个不夜城。许多数据、参数、装备都是从这发射井中一次次实验得到的。其中有两位年轻人,几乎形影不离地工作在发射井,一个叫李银芳,一个叫薛佩勤。李银芳是哈军工的毕业生,从事弹体专业,整天在发射井钻来钻去,爬上爬下,对导弹精心维护。导弹装填时,井内拥挤,有时为了纠正弹体错位,李银芳就在狭缝中指挥,只要稍有故障他就会被挤成肉饼。有一回发现一处有漏水,必须用一种特别胶补上,这种胶有毒。接触后会发生积累性中毒,按规定只准干10分钟,要几个人轮换。可是那个地方很狭窄,工作起来很困难,李银芳有些不放心。自己冒着危险延长时间,结果他的眼睛视力下降了,左眼失明了。

  进入水下发射之前。成百上千个难题,一个个被攻克了。

  作好万无一失的准备

  200号潜艇完成改装任务之后,就紧张地进入发射准备工作。有关工作人员要按照导弹程序,对导弹进行发射前的检查,并让其准时进入发射海区,下潜到规定深度,准确就位,正确操艇使之满足发射条件,准确、安全、可靠地将导弹发射出去。每个动作是否准确都关系到试验的成败。除了这些训练之外,还要进行各种各样弹艇协调的技术测试,先后要完成900项检修改装任务。在潜艇上安装有400多台专用设备,如何使用如何协调都要一点一滴摸索,然后编成条例,制定每个操作艇员的规程,导弹部门专门进行装弹、退弹、艇上测试、水下发射等6个部署的反复训练。

  此外,潜艇还要到水下熟悉发射海区的环境,摸清发射导弹时的操纵、机动、航向、航速、纵倾、横摇和深度等一系列规律。而且还要进行万一发生水下爆炸如何从潜艇里逃生的训练。不但艇员要进行这种训练,就连上艇的科技人员也要进行这种逃生训练,其中包括女同志在内。

  孙淑贤和藏丹两位女同志。被批准上艇,她们也要过这一关。可以说,中国妇女中她俩是独享此“殊荣”。

  训练开始了,潜艇鱼雷发射舱内,藏丹和孙淑贤在着装,两人红红的脸上挂满汗珠,目光中有些畏惧。两人互相鼓励说:“男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对。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也有女人”两人点点头,把潜水面罩戴上了。

  这时,鱼雷发射管的后盖打开了,是个长长的发射筒,两人像鱼雷一样伸直双手和双脚,用肘挪动爬了进去。

  筒内又光又滑,伸手不见五指,往里一爬,就好像与世隔绝,掉进了可怕的黑洞。

  突然警铃响了,后盖哐当一声被关死。两人就在铁筒里,心快跳到嗓子眼,一个劲嘱咐自己要沉着,要冷静,别惊慌啊!

  此时灯光闪了一下,一股响声喷了进来,鱼雷发射管里开始注水,海水渐渐地漫过她俩的身子,最后把全身都淹没了。接着咣当一声,前盖打开, 一股压力把她俩从管里射了出来,两人此刻就逃出潜艇了。这就是逃生训练的全过程。

  藏丹体质强,因此在水下能游能划。她终于浮出海面了。可是孙淑贤体质差点,再加上心情紧张,水下又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可能弄错了开关,突然供气断了,一个死神黑影向她扑了过来,不一会她就不省人事了。

  男人们马上跳进海里,潜入水下,把昏迷的孙淑贤救捞上来。经过医生急救,她从死神怀抱里挣脱出来。待她清醒过来,男人们以为这下把她吓破胆了,不会再坚持上潜艇参加发射试验了。可是这是为了祖国事业,全中国亿万妇女中,惟有她俩走进核潜艇参加发射,难道这份资格要被淘汰吗?不,孙淑贤站了起来,她笑笑说: “没啥了不起,我要再来一次!”她第二次、第三次训练都参加了,都成功了。她与藏丹成了中华妇女之最,被载入中国水下发射的史册。

  首发失败之后

  1982年10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禁航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2年10月7日至10月26日,向以北纬28-53’为中心,半径35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为了过往船只和飞机的安全,中国政府要求有关国家政府,通知本国的船舶、飞机,在当地时间每天9点至17点,不要进入上述海域和海域上空。”

  10月7日下达了发射命令,这天清晨,参加水下发射的艇员和科技人员,告别了亲人,带着人民重托和前来码头送行的首长和同志们的祝福,登上200号潜艇,驶向发射海区,潜入大海。

  导弹舱内的操作手们、科技人员,个个全神贯注地监视着工作台上闪亮的红绿灯。

  “30,20,10,……5,4,3,2,1,发射!”操作手屏住呼吸,有力地按动发射按钮。13时14分零1秒,发射动力系统点火,瞬间导弹从发射筒弹出,越过水障,跃出水面。一级发动机点火,发射成功。

  这时海面上、空中、山头上所有测量仪器一齐捕捉、跟踪目标、遥测系统适时地将火箭内部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等候着导弹出水、起飞实况。但是当人们对发射成功的喜悦心情还未来得及表达时,火箭出水仅4,2秒,突然失控翻滚,在空中轰隆一声巨响,爆炸自毁了。

  “啊!?”人们惊骇,笑容顿时消失,顷刻间情绪低落。

  有些部门之间互相猜测、怀疑,好像事故是某个单位、部门造成的。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年过半百的老人出来说话了:“大家不要有压力,问题是运载火箭本身,责任在我这个总体设计师。”他就是水下发射导弹的总设计师黄纬禄,著名的中国火箭专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还在英国一家工厂实习,那天突然间一枚德国V-2飞弹在附近爆炸,差点把他埋在地下。他感到非常惊奇,没有飞机,没有大炮,德国人用火箭从海峡对岸飞过来。黄纬禄马上想到,中国军队打日本人时有这种火箭该多好,对,将来回国一定要为祖国制造火箭,回击那些侵略者。

  上世纪50年代,黄纬禄应邀参加了钱学森关于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报告会。他举目一看,全是军人,而且多数是同龄的老将军,他有些惭愧,当祖国最需要时,他在国外,而在座的同龄将军们却在沙场上浴血拼杀。如今要建设新中国,难道自己还不应把科学知识献给祖国吗?他下决心,要为祖国火箭事业奋斗。

  从此,他埋头铸神箭,作贡献。他曾担任我国各种型号的中、远程火箭的副总设计师,还设计出我国第一枚固体燃料运载火箭。

  为了这一枚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他跑遍了处在穷乡僻壤、大漠的发射试验场,和战友们一起到处安营扎寨,奔波往来。

  在水下发射火箭设计的日子里,对他来说,火箭比他的生命都重要。在北京召开总设计师会议,时间5天,黄纬禄因患胃溃疡引起发烧,大便出血,他悄悄叫秘书拿些止血药,并叮嘱“保密”,硬是坚持了5天主持会议直到会议结束。后来在弹艇协调准备发射的日子里,他担任试验发射副总指挥。在80天日子里,他的体重从 128斤降到106斤,一下子掉了22斤肉,但他仍然废寝忘食地工作。

  分析失败原因的工作就在求实和团结的气氛中深入展开了。很快揭开了火箭失败的毛病。大家顾不得休息,立即对准备发射的第二发弹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作进一步检查,全力做好再次发射的准备。

  共和国的“辉煌一瞬间”

  10月12日5时,实施第二发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200号潜艇载着运载火箭,在一队队水面舰艇和观测船护航下,驶入大海,直下“龙宫”。

  发射准备进入最后时刻,发射舱格外沉静,布满红黄绿信号的发射系统各个工作台前,操作手密切注视着信号灯依次闪亮。这时的人们,脑子里一片洁白纯净,什么杂念也没有,只在听那机声的运转。进入5分种准备时,现场更加宁静,人们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保险栓打开,可发射!测试插头分离!发射控制台上表示发射条件全部满足的最后两个信号灯亮了,人们的耳边顿时响起指挥员的报时声。时间一到,发射操作手把右手拇指放在按钮上,身子一动不动地坐在发射控制台前。

  “发射!”就在这撼人心魄的命令下达的同时,操作手有力地一按。潜艇猛烈一震,紧接着是一阵海水刷刷的响声,火箭以雷霆万钧之势跃出发射筒,穿过深深的海水,冲向海面。

  金色的阳光照在碧波如镜的海面。突然,从海底传来一声轰响,冲起几十米高的水柱。像宝塔一样兀立在海上。

  乳白色的“巨龙”从高大的水柱中飞窜出来。浑身披着水帘。火箭向上飞腾,水帘倒挂下来,犹如悬在空中的瀑布。水珠四溅,像水晶、翡翠在阳光中闪烁,晶莹迷人。

  只见火箭喷出的橘红色火焰。把蓝天、碧海染得金碧辉煌。巨大的气浪压得升腾的水柱绽开,犹如一朵盛开的巨大雪莲。

  水下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人民海军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很快中国第一艘战略核潜艇又进行了实弹发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此开始为共和国在碧波下站岗放哨。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飞来艳福?丰满女邻居深夜闯入 情侣吓坏
中方给布林肯安排的酒店招牌 希望美国能读
华为重磅发布!
都不给中国面子:一个“已读不回” 一个“
最新!一半美国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飞来艳福?丰满女邻居深夜闯入 情侣吓坏
中方给布林肯安排的酒店招牌 希望美国能读
华为重磅发布!
都不给中国面子:一个“已读不回” 一个“
最新!一半美国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纽约时报:为何上海年轻人开始流行吃食堂
钱学森和蒋英结婚照 蒋英梳着哪吒头 调皮可
习近平如果看到这张照片,会怎么想…
CNN记者:宁住面临中国威胁的台湾,而非美
侮辱性极强!布林肯访华 看来又是“鸡同鸭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