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俄乌最新:俄军夺取巴赫穆特后,局势突发逆转
www.wforum.com | 2023-06-04 19:09:54  中时新闻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俄罗斯佣兵瓦格纳集团(Wagner Group)在五月底表示,他们成功夺佔巴赫穆特(Bakhmut),已完成预定目标,将会把防线交给俄罗斯正规军。然而基辅部队则表示,他们并没有离开巴赫穆特,仍然在城郊有据点,并且准备包围俄军阵地。乌军还表示,俄正规军没有瓦格纳善战,因此目前的态势相对有利。

路透社报道,尽管最近几天巴赫穆特的战斗相对缓和,但衝突仍在持续续,乌克兰表示,坚守该镇的的目标已经达成,不管是瓦格纳部队还是俄罗斯正规军,都在此地遭受重大损失。

乌克兰最高军事指挥部表示,在过去 24 小时内,顿内次克地区、卢甘斯克地区,发生了23次战斗衝突,但是防线没有明显变化。陆军总司令瑟尔斯基(Oleksandr Syrskyi在电报网说:“敌人在巴赫穆特方向继续遭受重大损失,我们会赢。”

军事分析师表示,巴赫穆特是乌克兰排名第56的小镇,战前人口大约7万人,没有战略价值。但莫斯科表示,佔领它将有助于其部队深入乌克兰东部。

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马利亚尔(Hanna Malyar)表示,乌克兰并没有放弃巴赫穆特,基辅军仍控制著巴赫穆特西南郊外。

俄罗斯瓦格纳负责人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坦承,乌克兰已经在那里(西南方)设立了观察点,如果是那种情况,只能等待下一步。”

普里戈津说,他的部队完成夺取巴赫穆特的任务,现在要回到后方休整, 99%的瓦格纳部队已经离开,城镇已移交给俄罗斯正规军。

失去巴赫穆特,对乌克兰的民心士气显然有明显的影响,因为在此之前,总统泽伦斯基多次重申,不会再让俄军夺取乌克兰的领土。他也在巴赫穆特沦敌之后,主动提到大反攻,“乌克兰部队已准备好发动期待已久的反攻,以收复目前被俄罗斯佔领的领土。”基辅希望以有成效的反攻,以挽回15 个月以来,俄罗斯入侵与佔领乌克兰几个主要地区的情势,夺回战场主动权。

在巴赫穆特失陷之后,也可能成为第一个主要收复的地点。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的考夫曼(Michael Kofman)表示,随著瓦格纳的离开,俄罗斯正规军进入巴赫穆特,他们将会很快发现那里很难防御,已成一片瓦砾。

“因此他们可能无法坚守,最终只能自行撤退,可能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根本毫无意义。”

乌克兰内情人士说,乌军已经在侧翼收回了一小块领土,并且以每天几百米的进度推进,巩固防线之馀,寻找机会夺回城区。

(0)
相关新闻
美制F-16遭遇“联合猎杀”?俄胜利日阅兵在即 泽连斯基:你们要小心了
翻浆期结束,俄军开始高歌猛进乌军无人机对俄军工厂、军火库发起新一轮打击
美恢复对乌军售 泽连斯基有了底气,或打击红场泽连斯基暗示要袭击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式?
俄透露库尔斯克参战朝军重要信息:是特战队俄中将被炸飞数米 死在普京“眼皮子底下”
普京开战前的雄心壮志 3年后彻底烟消云散俄方庆祝卫国战争胜利 乌方会怎么参与?
乌军在后勤枢纽波克罗夫斯克,击败俄军客串截击机!乌军米格-29击落俄军无人机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俄罗斯的核大棒果然管用 英国放弃向乌派兵
朝军现在不会离开俄境 仍有三大任务俄军拉开顿巴斯决战大幕 美国担心乌战变核战
俄军发现:击败乌军的关键在于夺取敖德萨港总数达400多辆!乌军得到斯特莱克装甲车
谈不成就打到底?乌方曝出“无人机防线”计划俄罗斯一个月内第二次提停火为了啥?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乌克兰战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巴基斯坦向中国求助 印度未必给面子
北约给中国歼-20的代号改为Fagin 为了抹黑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巴基斯坦向中国求助 印度未必给面子
北约给中国歼-20的代号改为Fagin 为了抹黑
克什米尔上空风云突变!巴铁中式战机2打4
埃及强援或已就位 巴铁还得靠中国武器制胜
南华早报爆料:这才是习迟迟不愿与美谈判的
巴基斯坦公开核武器数量 恐犯下大错?
美制F-16遭遇“联合猎杀”?
热门专题
1土耳其政变2ISIS3叙利亚局势
4朝鲜局势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