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导弹斗法靶机:新型导弹厂家曾求蓝军“放水”
www.wforum.com | 2008-12-07 23:59:10  环球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导弹斗法靶机:新型导弹厂家曾求蓝军“放水”


2008年12月08日
环球时报


“靶机起飞”!戈壁深处一秘密“蓝军”阵地上,银色的靶机跃上蓝天,悄悄接近“红军”的导弹阵地。

“靶弹起飞”!“蓝军”发射的靶弹从不同的方位砸向“红军”指挥所、通信枢纽等要害部位。

“施放干扰”!面对“红军”歼击机、导弹的拦截,“蓝军”实施了电子干扰。又一次将对手逼向了危险境地。

扮演“蓝军”的便是多次在重大演习中出色完成任务的空军某基地二区某电子对抗靶标站。

没有虎狼就没有好猎手。尽管他们组建只有短短5年时间,但因其手法诡异多变,狡计频出,迫使各路“红军”不得不拿出看家本领,使出顽强招法,从而使得我军战机的羽翼更加牢固,导弹的锋刃更加锋利,祖国的防空天网更加牢不可破。

紧贴实战砺“神箭”

“导弹性能还有余量,靶标速度能不能再快点!”百公里之外,指挥所传出某新装备研制老总急切的声音。

这是个令“铸箭人”梦寐以求的喜讯。前两次靶标进入遭遇区时靶标的速度都在×M以上,这次要求靶标继续“提速”,说明性能先进的新装备试验进展得非常顺利。

要提高靶标的速度,“蓝军”的供靶分队能够做到。

供靶分队官兵顾不上风沙的侵袭,在两个小时内把阵地向前推进了10余公里,这样靶标进入遭遇区时飞行速度会更快。

天公作美,发射时刻风沙停了,如血的夕阳将靶弹映照得十分壮观。

“靶标阵地工作正常。”供靶总指挥刘建设向指挥所报告了工作情况。

“靶标发射”!随着一声轰鸣,靶弹向预定区域奔去。

“高度好、速度好”,“遭遇了!遭遇了!”看着计算机上靶弹的高度急剧下降,供靶分队官兵知道,那是新武器系统又一次准确拦截了靶标。依靠性能符合指标的实体靶标,成功地进行了检验某新型防空导弹的性能。

“ 一等天,二等弹,没有靶标团团转”。作为地空导弹装备武器系统的“考官”,除必须具备良好的测控条件外,还离不开靶标。该部建场初期,往往是新装备已经到位,但经常因靶标不具备发射条件延误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因为导弹打靶,绝不像步枪打靶那样简单,往木板上糊张纸就行。相应来说,导弹的性能有多高,靶标的性能就要更高。

时间不能等。发奋图强,自己动手。从最初的手工绘图,加工材料并制造出第一个“图强一号”靶弹,到现在依靠计算机技术、优化设计等先进理论,靶场已自主成功研制了仿高空高速目标、仿弹道导弹和红外及电子干扰等十余种靶标。靶标的研制、生产已初步形成系列化、规模化,解决了以前靶标与兵器发展相脱节的局面,较好地满足了各型武器系统试验鉴定需求,完成了海陆空多种型号防空兵器的性能鉴定试验任务。

近年来,随着部队信息建设的推进,该区党委超前谋划,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曾自筹经费200多万元,进行某新型靶标的研制,为后来不久进行的科研试验不仅及时提供了靶标,也砺练了“神箭”,为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去年进行的一次防空演练中,“蓝军”“驾驶”靶机按预演方案准确进入航区,只见拔地而起的防空导弹像长了“眼睛”似的朝靶机扑来。面对拦路者,“蓝军”岂肯就范,看准时机,投放诱饵弹,只见3发诱饵弹从靶机的肚皮下钻出,就在导弹快要接近靶机时,导弹不自觉地“低了一下头”,从靶机肚皮下方穿过,朝诱饵弹扑去。

依靠小小的诱饵,“蓝军”又一次得胜。

一连好几次,导弹都追着诱饵弹去了。这下,前来试验的几个厂家着急了,纷纷向“蓝军”求情,不要给靶机加装这类设备,或按他们的要求供靶。

“导弹因性能缺陷而‘发育不全’哪能得到‘准生证’?下次再见,并祝早点取得胜利。”话虽不多,但厂家已明白他的意思。坚持原则、磨砺“神箭”是“蓝军”的使命。

取胜要靠真本事,厂家只有把功夫花在了导弹性能的改进上。

等到再次见面的时候,“蓝军”虽然吃了败仗,靶机一次次被打得凌空开花,但“蓝军”有说不出的高兴,毕竟一次次超越对手,促使新装备的性能一次次提高。


走出大漠“显神威”

2005年仲夏的一天,戈壁深处某军用车站上,装载着整整一列车皮的装备已蒙上了厚厚的帆布,显得异常神秘。

迎着初升的朝阳,该区刘红利司令员与其他常委一行来到车站为官兵送行。“同志们有没信心完成任务?”

“有!”供靶分队官兵的回答坚定而有力。

按照上级要求,“蓝军”官兵将走出戈壁,远赴千里之外的渤海湾为海军某部执行供靶任务。

几天之后,他们顺利到达目的地。靶标阵地距离海边仅有40多米,这是他们第一次,也可能是距海边最近的导弹发射。

群群海鸥在展翅翱翔,阵阵浪涛拍打着海岸。大多数官兵还没见过大海,但他们来不及欣赏美景,紧张地进行着供靶前的各项准备。

远离部队执行任务,他们将面临着重重困难。指挥系统与海军通信体制不同,特别是马上就要进行靶弹发射而某型油机发生故障后,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圆满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按时为海军某新型装备检验进行了×发靶弹的供靶,从而使该型武器系统顺利定型,为我国大型舰队的远洋防空提供了利剑,加速了我国大型舰队建设的进程。“蓝军”官兵良好的表现受到了海军机关和部队的称赞,他们又一次为空军赢得了荣誉。

这已不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了,近年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留下了“蓝军”官兵的身影。

2007夏,深居戈壁的“蓝军”再次被总部机关人员造访,随后接到了赴东南某地执行供靶的任务。原来,一场大规模的实兵演习即将展开,各种先进武器集体亮相,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对手”,总部机关跑遍了全军后,最终,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蓝军”。

精挑细选之后,由33名作风严谨、技术精湛的官兵组成了供靶分队,先后分两批奔赴东南沿海某地。进驻某孤岛后,他们发现岛上荒无人烟,蛇虫遍地,台风暴雨十分频繁,天气炎热潮湿,无任何生活依托,饮用水、给养完全靠陆上供给,所处环境在演习部队中是最艰苦的。

几天的长途行军之后,官兵们顾不上休息,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当天完成卸车任务。在随后的任务准备阶段,适逢当地十年不遇的高温,酷热潮湿天气整整持续了八天多,这对久驻戈壁的官兵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许多官兵睡不好,吃不香,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皮肤病,有的同志甚至中暑。

就在官兵努力克服气候难以适应时,另一个困难又接踵而来。9月21日,“麦莎”台风登陆。一时间,肆虐着整个东南沿海。狂风携带着暴雨向“蓝军”驻扎的小岛袭来,海浪夹杂着沙石拍打着岸边。雨声、风声、海浪声充满了整个驻地。

戈壁滩上的风沙见多了,再大也不怕。但台风,对来自戈壁的官兵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海水一波又一波向岛上涌来。阵地上的装备仅披着一层蓬布,随着台风疯狂的撕扯,眼看电气部分就要暴露到雨中。

“保护装备!”官兵们冲进风雨中,冲向阵地……

风吹翻了发射架上的蓬布,官兵们急急拴上;风撕破了发射架上的塑料布,官兵们脱下身上雨衣再系上。海水漫到了腰际,任凭风雨吹打在脸上……

风更大了,雨更急了。官兵们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退缩,顽强战斗着,泥浆伴随着冰冷的雨水顺着脸颊流淌,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奋战,最终确保设备安然无恙。

在而后的演习中,他们又一次高质量完成供靶任务。

人才方阵助威“蓝军”

2006 年9月,东南沿海一个小型码头上。10米多长,5米多宽,10多吨重的靶标发射架,相对于宽度不到6米的登陆艇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蓝军”官兵看着随海浪来回摇晃的登陆艇就头晕。因此想请长期驾驶轮渡的友邻部队官兵帮忙,人家一看,婉言回绝。岸上围观了上千名群众看热闹。

“我来!”“蓝军”部队的特装车辆驾驶员四级士官安燕鸿走进了驾驶室。他是来自甘肃的“旱鸭子”,“行吗?”大家在想?

不偏不倚,一次到位,而且还是倒着将发射架送进了登陆艇的“肚子”里。

岸上掌声如潮,他们精彩的表现令群众倾倒。

无独有偶,在随后的演练中,一名技术人员设计了一个三角木作为发射装置的专用制动工具,成功解决了舱底坡度较大,海浪颠簸造成仪器停放不稳的问题,保证了兵器和人员的安全。一次任务中,兵器突发故障后,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仅用2分钟就进行了故障定位,5分钟后排除了故障。

一个个技术娴熟的操作手,一批批经验丰富的维护员正推动着“蓝军”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面对飞速发展的军事科技,面对深刻的军事变革,面对日益繁重的任务,该站清醒地认识到人才是部队创新发展之本,为此他们加快了人才培养步伐。官兵以时不我待的急迫心情在向试验队专家学,在实践中学。一批一专多能的操作手相继涌现,一批经验丰富、攻坚克难的专家型人才相继成熟,他们在各类重大演习、重要科研中发展了积极作用,给“蓝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那是一次重大演习,一个新型号的靶标作为“新秀”准备隆重登场,最后因其落点误差超标怕“丢人”而落选。如何使“新人”有新 “作为”,只有让其少走“弯路”而回到“正路”上来。

随之出现了发射车连同发射筒进煤场的故事,这是为了量它的体重,看看发射架给靶标出筒时的磨擦力有多大。而后高级工程师李斌又经过反复计算,给发射筒装上了发射闭锁挡弹器,以给靶标出筒时指明“前进的方向”,并对修正量进行了重新设置。

经多项技术改进后,此后该靶标以优异的性能受到了极大的“青睐”,在多次新装备性能检验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科研人才的涌现带来了大量的技术储备,推动了靶标飞得更快、更高和更准。

一次,在该型靶弹的鉴定试验中,设计生产部门为了保证靶弹发射的可靠性,去掉了发射车的发射闭锁器。在随后的数次供靶中,“蓝军”发现该型靶弹飞行弹道的偏差达到X公里,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和航区测量设备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总体室的高工们利用专业优势,实地测量发射车外形尺寸,查阅靶弹各种地面试验数据,分析靶弹的飞行试验弹道数据。经过技术论证,计算出了方位系统修正量,推翻了工业部门对发射车技术状态的更改方案,恢复使用发射车的发射闭锁器。同时,大胆利用气象修正模型,进一步修正该型靶弹的发射方位角度。

试验中的两发靶弹的弹道飞行数据证明,弹道的偏差符合技术要求,方位系统修正量合理,彻底解决了弹道的偏差安全问题。

(0)
相关新闻
遭外机“亮肚皮”威吓 轰-6K称如被人用枪指中共歼-35漂亮参数曝光,实战能力受质疑
突发 日本战斗机拦截中国核轰炸机这装备露馅儿! 遭外机插入 歼-20隐形机队
中国空军异动!新部署违背世界常规做法中国空军作战能力大飞跃 引来高度关注
中国防长从莫斯科回国,买回俄方“重器”中国空军环台演习,自曝多项弱点
中东土豪顶住美国压力 不惜放弃F35买中国战中国有没有打下过美国间谍气球?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中国空军""中国军工"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叛逃官员爆料 这才是习明泽真容
金正恩逼看处决 女歌手当众尿失禁
女警偷吃空军少校 少校很 “卖力”玩到没
中国被俄罗斯“坑了”
中国一则爆料疯传全网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叛逃官员爆料 这才是习明泽真容
金正恩逼看处决 女歌手当众尿失禁
女警偷吃空军少校 少校很 “卖力”玩到没
中国被俄罗斯“坑了”
中国一则爆料疯传全网
中国神秘太空飞机释放神秘物体 美军方正在
“老泄残精 人穷寿尽”是真的吗?
全球首款 清华大学研成“天眸芯”芯片
王朝覆灭的强烈征兆
她很忙!47岁中国大妈被美国顾客公认为“美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