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无台籍自己承担” 台官员发言踩在两国论钢索上
www.wforum.com | 2020-02-14 00:27:26  多维新闻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aEYrv7RrkwRIjAPbelXan-VnhJGlb7DhvrQEzr60BM4.jpg

当地时间2月11日,台湾陆委会表示,考虑人道精神并兼顾人员防疫管理,宣布有条件开放“陆配子女入境台湾”。不过,消息一出却引发台网民热议及反弹,相关的措施一日多变,究竟谁能返台、谁不能,令外界摸不着头绪。

2月12日下午,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台卫福部长陈时中再度召开记者会,宣布撤回“陆配子女入境台湾”措施,并表示:“只要是不具有本国国籍的陆配子女且目前滞留中港澳者,一律不予入境。”另外值得一提,陈时中还在记者会说出:“(防疫)国人优先,国籍是可以选的,一开始就是可以选的,已经选了,没有选台湾的国籍,就必须要自己做承担。

陈时中此番话,不仅成功化解蔡英文政府一日多变的质疑声浪,还赢得台湾舆论掌声、赞赏直称:“霸气的部长”。但在台湾社会一片叫好的情况下,仍必须反思:当初,陆委会提案的动机为何?作为政治人物、作为服务人民的机关,说出“选择承担”是解决社会问题?还是化解舆论压力?而身为台湾卫福部长的陈时中,这席“国籍承担说”能简单概括两岸婚姻家庭的现况?

坦白说,当陈时中宣布取消“陆配子女入境台湾”措施时,应该点到台湾防疫能力为止,不须再进一步谈及“国籍是可以选的,没有选台湾的国籍,就必须要自己做承担”的说法,此举不仅突显蔡英文政府的政策随当前“反中至上”的民意浪潮起起伏伏,更显见政府官员对于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乃至婚姻家庭,毫无基本认知与理解。

事实上,就陆委会第一时间倡议的“陆配子女入台”措施,先前提及此举立意良善,在面对冷酷无情的病毒时,具有雪中送炭的加分效果。毕竟,能够持有“长期居留证、长期探亲证之台人、陆配子女”,本就具备“准台湾人”的身分,且也在台湾生活一段时间,只是碍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管制,才导致这群“准台湾人(非中华民国籍者)”未能及时返家。

同时需注意的是,蔡英文政府自新型冠状肺炎发生以来,不断抛出以照护“国人为主”的防疫策略,依此来看,难道这群“准台湾人”并非台湾官员们口中的“国人”?必须了解的是,这群“准台湾人”绝大多数只是因为时间程序未到,来不及成为“国人”,就因为舆论“反中至上”的压力被割舍、被忽视,牺牲他们回家的路?

其次,当陈时中拍板定案取消“陆配子女入台”措施后,台湾舆论立即反转,更因为陈时中“国籍承担说”让台网民瞬间高潮,一面痛哭流涕的说:“选对了总统”;一面又吹捧“以台湾为荣”等说法。这一切舆论的赞赏,已让蔡英文政府直上云霄,完全忘了这样的言论有可能再度撕裂两岸关系,更伤害了两岸民间良性互动的情感。

众所周知,蔡英文政府一开始是运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之“户籍”处理相关人员返台的问题,避开了“国与国”的说法。然而,陈时中却在取消“陆配子女入台”措施的记者会现场,抛出了“国籍承担说”,不啻踩在两国论的危险钢索上,也让两岸婚姻家庭听了既心寒又无奈。

确实,以往两岸婚姻的经验,大多家庭皆会让孩子入籍“中华民国”,理由不乏为“台湾的护照目前相对好用”、“入台籍持台胞证进入中国大陆很容易;反之,大陆籍入境台湾的手续相当麻烦”、“台湾健保体系、社会福利都很好”等经济因素与便利性的考虑。

然而,随中国大陆经济量体持续扩大,增强了两岸男女在婚后工作长住大陆的意愿,而这般场景当然也让不少两岸家庭“暂缓”陆籍配偶、孩子来到台湾取得“户籍”或“国籍”,毕竟不舍与家庭成员分隔两地,是人之常情。

同时,也不得不考虑现行的两岸婚姻关系上,台籍配偶在婚姻权力当中,不再扮演权势高的一方。也因此,当记者询问两岸家庭之陆籍配偶、子女的“入籍”选择上,通常都会回复:“现在(入籍选择)还不一定”或是“我再与我先生讨论看看、我得跟我太太商量”,这些陈述意味着两岸家庭成员该入哪一地方,并非夫妻某一方能决定的事。

所以,在此说明的是,两岸婚姻面对不同的时空环境,家庭成员的身分选择,是相当复杂的,而这种复杂性不仅仅是两岸政治与经济上的“特殊”关系考虑,其实也表现出夫妻权力关系,以及“何处是我家”的情感性拉扯与挣扎。

回来看到台卫福部部长陈时中的“国籍承担说”,更说明陈时中使用过于轻蔑的心态处理两岸家庭成员的“国籍选择”,完全忽略了牵涉其中的两岸经济、家庭关系、家乡情怀等千丝万缕的面向。反过来问,陈时中为何讲出这一席伤人(商人)刺骨的话,就是因为被选票计算、被政治因素蒙蔽、被舆情压力喘不过气来。

当然,借口理由随便找。但别忘了,陈时中作为台湾政务官员、技术官僚团队之一,应以实事求是,协助民众返回美好生活为依归。况且观察陈时中自新型冠状肺炎爆发以后的发言方式,不时可见称呼“中国”为“大陆”,相信陈时中对于两岸关系的见解,不至于用“仇中”的心态来看待。因此总归一句,蔡英文政府应该与社会舆情适时切割,理性而非感性治理;否则,还不如创造一台人工智能(AI)舆情收集器来作为治理机器,又何必选择政治领袖呢?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裸奔潮?长发妹双手遮脸漫步商场
中国水炮凶悍 菲律宾船只能“举白旗投降”
兵临城下!中南海已惶惶不可终日
注意!下月起Costco这一重要变化
日本的关键转变意味着什么?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裸奔潮?长发妹双手遮脸漫步商场
中国水炮凶悍 菲律宾船只能“举白旗投降”
兵临城下!中南海已惶惶不可终日
注意!下月起Costco这一重要变化
日本的关键转变意味着什么?
中学女生统一发型“鲶鱼须” 老师们被气疯
真正的聪明人 从来不炫耀这3样东西
巴尔的摩大桥被撞塌 有了新说法
数据曝光 中国仍在疯狂抢购
被中共消失6年半 她终于获释
热门专题
1李克强猝逝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中美对抗5新冠疫情6香港局势
7委内瑞拉8华为9美国大选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