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组图文) 朵英贤院士的访谈录和95步枪的改进 [难道是这枪?]
www.wforum.com | 2009-03-25 01:35:00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步枪、轻机枪、狙击步枪统一子弹,不再区分轻重蛋。
2、改进人机工效
3、配发快速榴弹发射器
4、改进外形

--------------------------------

朵英贤院士的访谈录和95步枪的改进

忘情 2009-03-23 02:49:57

昨天早上在中央10台里看到了对朵英贤院士的采访,整个节目约半个小时,从中获得了一些信息。对于这些信息,大家见仁见智。

1、朵英贤院士在节目中强调卡拉什尼科夫和斯通纳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力学上有欠缺。

众所周知,朵英贤院士是大学教师出身,如今是工程院院士,朵老对中国轻武器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可是,虽然东西方轻武器领域的两位大师学历并不高(一个初中,一个高中),但学历并不代表水平,并不代表别人后天不能努力学习充实自己。这两位大师已经用自己的作品证明了自己的水平。他们的作品历经岁月沧桑,历经战火考验,已经成了世界枪械史上的经典之作。而我们国家的自研枪械,要达到这二位大师已经达到的高度,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在我们还没能超越别人之前,或者说这个超越还没被普遍认可之前,我觉得我们是没有本钱瞧不起别人的。

朵英贤院士曾经和卡拉什尼科夫和斯通纳分别面对面交流过,朵院士对二位大师提出过枪械设计力学方面的问题。据朵院士说,面对他的提问,卡拉什尼科夫低头不语,斯通纳把话题岔开。结合朵院士前后话语,他仿佛认为这两位大师之所以不回答问题,是因为学历低,在力学上有欠缺的缘故。

但我觉得,几十年了,两大枪族也在不断改进中。作为大师级的人物,对自己的精典作品无疑是应该烂熟于心的。人家不回答你的问题,不可能是因为水平不够,回答不上来,而仅仅是由于需要保密的缘故。毕竟人家面对的是另一个大国的枪械设计师,这个大国几十年来将二位大师的作品里里外外都研究了个遍。那么再需要当面请教的问题,恐怕就是核心问题所在了。彼此都是行家,有些东西不必说得太过详尽,往往一点就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成是我们,恐怕也不会轻易有问必答,毫无保留地把技术老底都和盘托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2、关于AK系列可靠性好但精度差,M16系列精度好但可靠性差的问题。

朵院士似乎将其原因归结于二位大师的水平问题。但我觉得这是东、西方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战术需求所决定的,并不能简单归结为水平问题。

众所周知,卫国战争的经验对于苏联战后武器发展思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苏联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战争经验表明,对于苏军来说,武器(尤其是轻武器)的简单结实可靠、价格低廉,可迅速大量生产,刚入伍的新兵仅经简单训练就可以掌握,这些优点远比武器复杂精密,精度良好更为重要。整个苏联的战争机器就是时刻准备着打一场象二战那样消耗巨大的全面战争而准备的。轻武器的开发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特点。具体到AK家族,其主要战术任务就是近距离内的火力压制,而非精确打击。

而美国的国情与苏联大不相同,相比言更重视精确打击,更注重人机工效。M16的高精度得益于斯通纳的一系列优化设计。但我们国家似乎总爱拿越战说事,以此证明M16系列的可靠性差。确实M16刚上越南战场时可靠性备受垢病,其中一条重要原因是未燃尽的发射药渣堵塞了细长的导气管。但后来M16系列经过历次改进,在可靠性方面已经大大改善了。

当然,我们的轻武器界总爱拿外国名枪通不过我国的可靠性试验来说事。其实最主要就是那个苛刻的泥沙试验。但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之下,过去制订的那些近乎变态的可靠性试验标准是否仍然合理。作为枪械,其批量生产性能,使用性能,勤务操作性能,战斗效能等等,关乎其设计的均衡性。刻意追求某一项的高性能,而在综合性能方面付出代价,是否会有得不偿失之嫌?

3、关于95式与AK47、M16的比较优势

说到95式对AK47、M16的比较优势,朵院士强调,三种枪里95式长度最短,重量最轻。在一定距离上子弹动能比M16高四分之一,比AK高三分之一。

可是,仅仅这几个指标就能证明95式比人家强吗?那个子弹动能只能说明咱们的5.8毫米小口径弹在某些方面比5.45和5.56有一定优势罢了,并不能说明枪设计得成功。

虽然95式比别人长度短,重量轻,但我觉得和那两支经典名枪比起来,咱们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还太多太多。尤其是人机工效方面。

比较同类武器的优劣,当然应该是综合比较,而不是只盯着个别几个无关大局的指标而沾沾自喜。

4、关于95式的改进型

朵院士说这支改进后的枪将在今年国庆阅兵中亮相,它将把95式所存在的大部分毛病改掉。其中特点提到两条,一是改变了过去轻、重弹之分,弹种统一了;二是有效射程从400米提高到1000米,三是加了一个可以快速发射的榴弹发射器。

这第一条,统一弹种,照我的理解应该是全用5.8毫米重弹。当年之所以出现了轻弹、重弹,那是因为5.8毫米普通弹达不到通用机枪的要求。现在全统一了,对后勤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改进是否意味着95式的自动机要重新设计了?据说原95式枪族让人最满意的设计就是这个自动机,如今要修改,其综合效果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这第二条:有效射程从400米提高到1000米。主持人刻意在这个问题上着重重提,朵院士也再次作出了明确而肯定的答复。

这就让人太奇怪了,近代随着各种火器的发展,步枪的开火距离也在不断缩短。有研究表明,95%的开火范围在300米以内,步枪有效射程400米足够了。在战场上硝烟弥漫,观察距离近,距离远一点的目标自然有其他武器负责,已经没有必要再大幅延长步枪有效射程了。比较另类的是小日本,该国的89式自动步枪延续了二战时片面强调远射程和高精度的不合时宜的要求,给89式加装了两脚架,有效射程达到了800米。

95式并无将有效射程提高到1000米的战术必要。其无托结构造成枪身短,瞄准基线相对不长,从技术角度上来说,要实现1000米有效射程,我不知道设计人员采取了什么奇思妙想,一切有待于该枪正式亮相后才能见分晓。

第三条,加了一个可以快速发射的榴弹发射器。

我理解他是指95改进型整合了一个一体化的、不可拆卸的榴弹发射器,从而使95改进型是一种单兵战斗武器。否则的话他完全没有必要特意提这个,因为95式配备了下挂式,可拆卸的35毫米榴弹发射器。

这种单兵战斗武器许多国家在研,但都无成熟产品正式装备部队。从理论上来说,步、榴、霰能够三合一当然最为理想,但作为一种大量装备部队的新概念常规武器,如何在性能、体积、重量、可靠性、成本等方面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平衡点,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95改进型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其一体化榴弹发射器口径是多少?弹匣容量是多少?有效射程是多少?目前毫无信息,一切都还是个迷。

5、95式的改进设想

95式装备部队以来,部队有一些问题反映。客观地说,这些问题有一部分确如朵院士所说,是因为部队沿袭几十年形成的,对有托步枪的使用习惯,自然无法适应无托步枪。另外有些问题,是无托这种形式所固有的,共性的,不太可能根本解决。

针对部队反映一些问题,建议设想如下:

1、95式连续发射三个弹匣,前护木温度升得太快,让人很难持握。建议在枪管和护木之间加装隔热层。

2、95式的快慢机旋钮设置在枪尾,操作不便。建议将其改到握把附近。

3、95式弹匣弯度过大,弹匣安装位置和小握把之间的距离不足,装卸弹匣时空间局促,有人反映操作不便。建议将现有的塑料弧形弹匣改为类似于M16弹匣那样的铝合金“直弯直”弹匣。这样可以解决装卸不便的问题,且现有塑料弹匣因为材料问题,壁厚达3毫米方能保证弹匣弹度,改为铝合金弹匣后壁厚将大大缩小,两种弹匣重量差不多。

4、05式9毫米冲锋枪使用了四排50发弹匣,如果这种形式的弹匣在供应5.8毫米这种弹壳锥度比较大的弹药的可靠性可以接受的话,建议给95改进型配备这种弹匣,以大大提高火力持续性。

5、增加空仓挂机机构。这个问题部队反映很大。

6、大握把的实际用处并不大,直托式步枪的瞄准基线本来就高,这个高大的大握把使得射手的暴露面积更大。有可能的话建议将其取消。

7、觇孔直径再作调整。95步枪觇孔直径偏小,快速瞄准困难。

8、改进工艺,提高枪械表面质量。

(0)
相关新闻
攻台新装备!中国推出油电混合版“山猫”意外暴露自家武器落后30年 中媒嗨称技术大
中国的“部分轨道”高超音速武器试验 谁怕空警-3000可能不再顶盘子 还能带一群无人机
伊拉克为何买枭龙3,不买歼10C中型战机?VT-4外贸坦克改名99AE?和99A有什么关系?
中国陆战之王,底盘竟能“适配”出12种战车鹰击-21E高超音速导弹现身航展,这也能卖?
为何中国武器比较畅销?仅仅是便宜好用?中国卖的比较好的外贸武器有哪些?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中国军工""中国陆军"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剑指美国航母 中国空射弹道导弹曝光
“你弄痛我了”貌美妻子开窗求救 结局却大
证据显示:美国人的容忍能力已经达到极限
麻烦了!中国近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陷入困境
被乌俘虏俄军雇佣兵上电视,你猜哪国人最多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剑指美国航母 中国空射弹道导弹曝光
“你弄痛我了”貌美妻子开窗求救 结局却大
证据显示:美国人的容忍能力已经达到极限
麻烦了!中国近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陷入困境
被乌俘虏俄军雇佣兵上电视,你猜哪国人最多
事态升级,全网呼吁:必须死刑!这是故意杀
内裤测出三男DNA!27岁女留学生遭太极大师
女子误饮“壮阳汤”现这3大异状…网友跪求
他说习近平“抢救了解放军”
绝迹200多年巨兽再现大西洋 惊呆科学家:太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