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考古 专家推翻藏宝说
www.wforum.com | 2017-03-23 04:01:24  成都商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考古现场

成都商报独家专访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领队周春水

上万件出水文物中,听说还有铸“西王赏功”币的模具及被斩开的玉玺?

周春水:出水文物里是有一个铸“西王赏功”钱币的模具,目前正在修复。破损的不是玉玺,是出水的金印,金印有多少个还没有统计出来。至于为什么被斩开,目前还不清楚,因为之前没有人见到过。从痕迹上来看,是用工具斩开的,一种解释是:张献忠想把抢来的金银融化掉,作为军饷来用。这些文物我觉得都比较特殊,很有代表性了,其他的都是一个数量的累计。



考古和挖宝有何异同?

挖宝是强盗抢夺 考古为研究保护


成都商报记者:“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如何看待这次考古?

周春水:网上有人说,不就是挖宝嘛,为什么你们能挖,我们不能挖?考古发掘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首先,性质不同。民间挖宝是私人违法的行为,最终目的是私人所有,用私人力量去组织。考古是按照文物保护法进行的,文物的归属是国家所有,通过有从业资质的人去做,参与的人考古专业素养很高。

其次,目的不同。民间挖宝是为了个人占有,私人牟利。考古发掘出于研究、保护的目的。如江口沉银遗址,我们需要研究是否和张献忠有关系?水下情况怎样?沉银有什么价值?内涵很多,我们了解这些,是为了尽可能地保护这个遗址。

第三,方法不同。民间挖宝是采取破坏性的手段,之前这段的捞沙船、背着气瓶下去乱摸啊,想挖哪儿挖哪儿,带有强盗和抢夺的性质。考古则是一个很谨慎的过程,除了科学发掘,文物出水后还要进行保护。

我们在考古过程中会使用很多手段,也有多个单位参与。为了还原河道,我们用了三维制图等,以后想建博物馆,我们就可以用三维打印机按照一定比例将河道打印在沙盘上。此外,我们还有视频、登记等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让整个考古发掘的过程可以追溯。

在保护方面,像我们把木鞘一拿出来,马上就要进行处理,喷药水,送进实验室里进行低温保存,以保证木鞘不被破坏。木鞘在水里,有机质都流失了,显微镜一放大,它里面全是空洞,水有填充作用,但在空气中放上两三个小时,没有水做填充,里面的结构就会坍塌,木头就开裂了。

第四,考古在计划性和减小社会影响上和挖宝也有很大不同。挖宝是想挖就挖,而考古发掘是有计划性的。什么时候挖?如何挖?每年挖多少?虽然有时会有调整,但都会有科学的计划。我们希望公众对考古工作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不能将考古等同于挖宝。



既是战场遗址,为何无战船?

水下是卵石底,船体很难保存下来


江口沉银遗址 出水文物

成都商报记者:你们如何确定这里是张献忠战场遗址的?

周春水:2013年眉山警方立案之前,我们水下考古中心和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就来看过了,在酝酿这件事,公安破案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过程。

发掘到现在,我们得出遗址的性质是战场遗址。一是从发掘出水的文物看,出水文物主要有五大类:抢劫明朝藩王的财物、州县官府的库银、民间百姓的金银财宝、张献忠自己铸造的货币、打仗用的兵器。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众多出水文物中,还有金耳环、发簪、金戒指、手镯,这是张献忠掠夺四川百姓的最直接证据。

二是,文献上记载张献忠和杨展在此激战。从整个堆积上可以看出,出水文物是零星地堆积在卵石层中,不是很集中地堆放,说明当时是一个动态的环境。这样引申出来,是一个无意识的沉银,而不是主动沉银。这些都和历史记载相结合,两者结合起来,就能确定这是战场遗址。

成都商报记者:既是战场遗址,为何没有发现战船?

周春水:因为水下的船要保存下来,有它的特殊条件。在我遇到的海上沉船中,完整保存下来的沉船几乎没有,至少在中国境内没有,水线以下情况好的时候,一条船能够保存1/4就不错了。

海船是尖的,沉在水下会倾斜,海浪会一直冲刷。如果沉船在沙里面,沙会慢慢掏蚀,掏蚀的过程中,沉船一般会慢慢摆正继续往下沉一米左右。此时海浪拍打,铁钉锈掉,船就会塌掉,塌下来的船板很快就会被浪卷走了。一些船能保存下来1/4左右的样子,是因为船上有货物把船板等压住了。当然,埋在沙里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假如海底或河底是礁石、岩石底,船沉下去就在岩石表面。这种情况,海浪不断拍打,船体一点都不会留下来,只可能会有一些船上的货物留在石缝之间。江口沉银就是卵石底,船体很难保存下来;再加上又是战船,可能有火烧等情况,受损严重,所以能保存下来的几率是很小的。



挖出来的文物如何处理?

彭山已经启动筹建江口沉银博物馆


成都商报记者:挖出来的文物如何处理?网上有人对文物用途和归属也有一些疑问。

周春水:这我知道,网上有人怀疑参与者有利益在里面,实际上说这些话的人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不能说我没有参与,参与者就有利益在里面。这个考古项目,它完全是一个公开性的项目,还在网上做过志愿者招聘,但需要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来参与。

这些出水文物有几个方面的用途:研究、保护、展示利用。这也是现在国际上通行的遗产保护原则。在保护方面,这些文物既可以研究明代历史、册封制度、税收等,还可以研究民间金银工艺,甚至张献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保护方面,这些东西压在卵石层里面,有些压坏了,有些压扁了,我们肯定要进行保护,尤其是按不同的材质保护,近期就会进行修护。比如木材肯定要进行脱水,里面填充东西,让它把水分蒸发掉,这样可以在空气里进行展存,让它保存下来。

这些文物会留在彭山,不会带走。彭山筹建江口沉银博物馆的相关情况已经启动,这有一个过程。可以肯定的是,将对周边资源进行整合,对打造彭山的长寿文化、江口古镇和推动地方经济的作用是明显的。



为何陆地发掘,却叫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不一定非要背气瓶到水下摸


成都商报记者:网上有很多网友在说,这个项目的发掘就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为什么又叫水下考古呢?

周春水:这就是一些人对考古不了解,过于纠结于工作方法的问题,不一定背着气瓶到水下去摸才叫水下考古。

首先,从遗址性质来讲,它就是水下遗址,因为它就在水里形成,这几百年来它都在水下环境里。只不过是为了工作方便,我们采取围堰的方式来做。

其次,要说它是完全的田园考古,不是;但完全是水下考古,也不像。水下考古是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去做,比如南海1号的发掘就有点类似,它(南海1号)完全在水里面,然后把它掏起来,现在也在博物馆里来做,就是为了考虑海里能见度差,浮潜难度大的问题。江口沉银遗址也是同样的道理,江水里面什么也看不见,潜水员只能摸,最后能摸到多少东西?而且还会增加很大的风险,有可能潜水员会被水冲走。

最主要的是,违背了文物保真性的问题。随便去摸一个东西起来,文字记录没有,无法摄像、照相,无法确定位置,无法还原文物的原真性,也无法追溯,造成文物信息的缺失。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才采取这样的方式。

其实,这样的方式在国内外都有不少的案例,比如法国马赛的港口清淤,中国蓬莱的项目,都是把水抽干了考古发掘。

20日,“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召开,相关专家确定江口遗址就是张献忠沉银处,并透露已经发掘出上万件文物(成都商报21日报道),引起网友们极大关注,也发出了许多疑问。

22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领队周春水独家接受成都商报专访,详细回应了网友们热议的“考古与挖宝异同、文物用途、为什么此次叫水下考古”等问题。

周春水透露,出水的文物很有代表性,不但有铸“西王赏功”钱币的模具,还出水了破损的金印。



还有什么有代表性的出水文物?

有“西王赏功”钱币的模具 还有斩开的金印


成都商报记者:除了之前我们见到的出水文物,还有什么代表性文物?听说还有铸“西王赏功”币的模具及被斩开的玉玺?

周春水:出水文物里是有一个铸“西王赏功”钱币的模具,目前正在修复。破损的不是玉玺,是出水的金印,金印有多少个还没有统计出来。至于为什么被斩开,目前还不清楚,因为之前没有人见到过。从痕迹上来看,是用工具斩开的,一种解释是:张献忠想把抢来的金银融化掉,作为军饷来用。这些文物我觉得都比较特殊,很有代表性了,其他的都是一个数量的累计。

成都商报记者:现在回过头来看,围堰范围是否合理?和之前预判的有无变化?

周春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围堰比较合理,比较大了,我们做工作不可能完全准确,我们之前综合了很多因素所做的预判已经很准确了,我们布的探方也很准确,是按照战船的行军路线来做的,出水足够多的文物也证实了这一点。



你是四川人,接受项目和身份有关吗?

我有个很大的情结,就是想为家乡做点事情


成都商报记者:听说你是四川人,你接受这个项目和你的身份有关系吗?

周春水(笑):对,我是四川南充人,我有很深的家乡情结。当初这个项目成立之后,水下研究中心“点将”定谁去领这个项目时,得知我是四川人问我的意见,我说“当然可以啊”。其实,我有个很大的情结就是想为家乡做点事情。听说是四川的项目,我就欣然过来,这个项目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海水沉船遗址,也不同于内水的考古,完全是个新的东西,要是做得不好的话,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家乡父老面前,交不了差。

虽然很有压力,但我想,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尽我的力量,把这个事情往好的方面去做。目前做到现在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还是可以的吧。

新闻人物 周春水

自2004年第三期全国水下考古培训后,几乎参与了历年来所有的国家水下考古项目。他主持过的考古项目,2012年“南澳一号”明代沉船水下考古项目获评田野考古三等奖,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获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周春水,1973年生,四川人,199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副研究员。现任职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内容涉及水下考古、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这一次北京为何忍气吞声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见习近平 曝布林肯准备了“王炸”
中国财政部表态 货币策略重大转向
毛泽东见江青前夫唐纳 惊讶说了“三个字”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这一次北京为何忍气吞声
见习近平 曝布林肯准备了“王炸”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中国财政部表态 货币策略重大转向
毛泽东见江青前夫唐纳 惊讶说了“三个字”
多少美军派驻台湾 数字曝光
出洋相,解放军自曝短板
中国取得辉达AI芯片突破口 3家大厂被点名
日本真的快要“动手”了
亚洲这场战争不可避免了
热门专题
1李克强猝逝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中美对抗5新冠疫情6香港局势
7委内瑞拉8华为9美国大选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