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美对伊朗动武将付出巨大代价 或损失1艘航母
www.wforum.com | 2019-05-23 18:20:22  参考消息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对伊朗动武将付出巨大代价 或损失1艘航母

      俄罗斯《军工信使》周报网站5月21日发表俄罗斯火箭和炮兵科学院副院长、军事学博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的文章《美国实施攻击伊朗计划要以巨大损失为代价》,摘编如下:

  在未来短期和中期内,美国及其盟友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不大。

  有限导弹空袭将被伊朗空军和防空兵击退,当前地缘政治局势、军事战略和地理条件又不允许以应有的方式准备和发动大规模空中行动或全面战争。单独空中打击的可能性更大。但开展这种行动面临国际法和政治方面的问题。

  评估伊朗击退入侵的能力以及入侵部队需要如何编成才能取得胜利是一件有趣的事。从美国、以色列和几个欧洲国家高官的表态来分析,可以得出4种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方案。

  1。以破坏伊朗重要核设施为目的的有限导弹空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不止一次谈到过这种剧本的必要性。

  2。以破坏伊朗重要军事、核和导弹工业设施为目的的单独空中打击。

  3。以彻底摧毁伊朗核系统、破坏其工业设施为目的的大规模空中行动,在此之后,伊朗将丧失本地区经济和军事领导地位。

  4。投入海陆空三军的全面战争,目的是彻底消灭伊朗武装力量,占领其领土并建立亲美政权。

  执行上述方案的可能性由军事战略因素的影响决定。首先要注意的是地理条件。伊朗现在处于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与它直接接壤的国家至少目前还未表示愿意向北约和以色列提供本国领土,用以部署对伊开展军事行动的部队。

  如此看来,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下,美国、个别北约国家和以色列在筹备对伊军事行动时可以指望的是:

  空军在沙特阿拉伯及其阿拉伯邻国有一个战略据点,在土耳其可能还有一个。相对有限的部队可以从土耳其境内的北约机场发起行动。

  陆军投入地面部队需要实施大规模海上登陆。美国及其盟友使用海军的区域主要受到海基巡航导弹和舰载机的行动半径限制。其活动区域可能是印度洋北部和波斯湾。

  认识到现实军事威胁的伊朗正大幅强化军力。现在,伊朗拥有中东地区人数最多的武装力量。它由两个独立成分组成:军队和革命卫队。两者都有自己的海陆空三军,以及相应的战时和非战时指挥机关体系。此外,和平时期归内政部管辖的执法部队在特殊时期服从武装力量的命令。

  伊朗常规武装力量总共约有90万人,其中67万是军队和革命卫队的陆军,10万是空军,超过4.5万是海军,还有约15万属于“巴斯基”民兵组织和“圣城军”特种部队。陆军预备役约有35万人,还有1000万人可以应召入伍。

  伊朗军事领导层高度重视军队和指挥部的作战训练,定期举行“反侵略演习”。从公开消息源的资料来看,伊朗军队和指挥部的作战训练水平相当高,但必须承认,其技术装备与西方和以色列相比大部分是落后的。军事专家估计,由于缺少足够数量的零配件,伊朗面临外国战斗装备维护困难的问题,特别是西式装备。

  伊朗武装力量隐藏了战斗力。但对战斗编成和兵力的分析已经能足够精确地评估其对抗外来入侵的能力。

  在有效伪装的条件下,伊朗空军和防空兵能击退北约国家和以色列投入300至350架飞机和500枚巡航导弹的空袭。伊方损失估计不会致命,仍能保持战斗力,而入侵者装备损失率可能在5%至15%之间。

  伊朗武装力量可以用中程弹道导弹和战役战术导弹打击敌方战役纵深的目标,让4至6座机场停用2至3天,摧毁那里10%至15%的飞机。

  伊朗海军在沿海200公里范围内才能最有效地对抗美国及其盟友的海军。同时,美国军事专家在用计算机模拟军事行动后估计,在事态发展有利于伊朗的情况下,美国海军驶入波斯湾的损失可能相当大——最多可达1艘航母和8至10艘巡洋舰、驱逐舰级别的水面军舰。但伊朗海军也将受到重创,损失可能超过初始战斗编成的50%。

  在全面动员的情况下,伊朗陆军可以确保在防御战中击退美国及其盟友20万至25万人的陆军集群,即使入侵者者完全取得制空权。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裸奔潮?长发妹双手遮脸漫步商场
中国水炮凶悍 菲律宾船只能“举白旗投降”
兵临城下!中南海已惶惶不可终日
日本的关键转变意味着什么?
注意!下月起Costco这一重要变化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裸奔潮?长发妹双手遮脸漫步商场
中国水炮凶悍 菲律宾船只能“举白旗投降”
兵临城下!中南海已惶惶不可终日
日本的关键转变意味着什么?
注意!下月起Costco这一重要变化
中学女生统一发型“鲶鱼须” 老师们被气疯
中南海附近挤满救护车 死伤不明
真正的聪明人 从来不炫耀这3样东西
巴尔的摩大桥被撞塌 有了新说法
数据曝光 中国仍在疯狂抢购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