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图文)浅析中俄洲际导弹 中国核力量已难以重创美国
www.wforum.com | 2011-01-04 19:00:05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最近俄罗斯频频试射洲际导弹,似乎在彰显其仍然强悍的核武力,但接着又有媒体报道指出,即使最新的洲际导弹服役也难掩俄核力量的急剧衰落。那么俄罗斯洲际导弹现状究竟如何?美俄核裁军又带来怎样影响?与俄相比,中国的洲际导弹又处于什么水平?

  美俄核裁军条约让俄罗斯受益

  俄罗斯近期频频试射洲际导弹

  最近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动作频频,12月5日成功试射了1枚SS-25/RT-2PM洲际导弹,早些时候的10月28日左右俄罗斯先后试射了1枚 SS-25导弹,1枚SS-N-18和1枚SS-N-23潜射导弹,10月份俄罗斯还进行了2次新一代布拉瓦(Bulava)潜射洲际导弹的试射,更早一些的8月份俄罗斯试射了2枚SS-N-23潜射导弹。俄罗斯媒体还报道近期最新的“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战略核潜艇也将首次发射布拉瓦导弹。

  俄罗斯洲际导弹正在加速减少

  密集的发射似乎显示着俄罗斯核力量宝刀未老,但12月俄罗斯媒体报道指出,即使最新的RS-24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导弹的服役也无力阻止俄罗斯核力量的衰落。俄罗斯洲际导弹的密集发射,与其说是炫耀武力,不如说是担心无法维持核均势,失去作为超级大国的最后凭仗。

  今年4月8日,美俄双方签订了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进一步削减核武器,各自核弹头减少到1550枚以下,投掷工具减少到700件以下。这表面是奥巴马的胜利,但更是俄罗斯的胜利。因为即使没有这份条约,俄罗斯的核力量也会急剧削弱下去。今年5月美国科学家联盟网站刊登文章指出,俄罗斯尽量夸大了自己的核武器数量。俄罗斯的核武器运载工具也不乐观,固体陆基洲际导弹的主力SS-25和海基洲际导弹的主力SS-N-18/23都已经接近服役年限,试射更多是为了验证延寿,这令俄罗斯对新一代洲际导弹的需求极为迫切。

  白杨-M陆基洲际导弹匆忙服役

  白杨-M:俄新一代洲际导弹

  俄罗斯新一代的洲际导弹分为陆基的SS-27/白杨-M和海基的SS-NX-30/布拉瓦,两者均为莫斯科热工技术研究所(MITT)研制,由于白杨-M只是单弹头洲际导弹同时投掷质量超过1吨,改进为多弹头的呼声一直很高。2007年5月俄罗斯首次试射新型分导式多弹头(MIRV)的固体洲际导弹,编号RS-24。截至目前的信息看,普遍认为这是白杨-M的多弹头版本,这也得到了莫斯科热工所的官方证实。

  SS-27/白杨-M是俄罗斯大力宣传的新一代洲际导弹,它1987年开始研制,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协助研制白杨的莫斯科热工所共同开发,本身是白杨导弹的升级。苏联解体前已经有两枚初样弹送抵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苏联解体对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尤其是固体洲际导弹设计制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白杨洲际导弹的很多关键部件如导航设备由乌克兰开发,俄罗斯实际上失去了固体洲际导弹生产能力。

  白杨-M仅试射4次就定型

  1992年俄罗斯决定以原有的白杨-M设计为基础研制一种纯俄罗斯的固体洲际导弹。1992年莫斯科热工所全面接手研制,使用了大量白杨的成熟设计和现成部件,开发进度很快。1994年12月20日白杨-M就开始了首次试射,仅仅进行了4次试射就正式定型,这甚至比预定的6次试射还少,而苏联时代的洲际导弹研制一般需要15~20次试射。

  白杨-M的试射次数太少并不是军控条约的影响,《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I》中,允许原型阶段最多7次试射,定型服役前最多20次试射。白杨-M快好省的研制过程主要是为了尽快具备生产能力,同时也有节省研制经费的因素,俄罗斯自称白杨-M优化的测试试验节省了210亿卢布(1995年币值)的巨额经费。白杨-M实际上是在没有经过充分测试,也没有多少性能提升的条件下迅速服役的,因此服役后继续进行了密集的测试,截止2000年底白杨-M进行了累计12次试射,包括一次机动版白杨-M的试射。

  68枚白杨-M洲际导弹已部署

  1998年第一个发射井部署的白杨-M导弹团开始执行战斗值班,随后1999年,2000年和2003年又有3个团开始值班。2006年第一批3枚机动版白杨-M开始在捷伊科沃(Teykovo)服役。2008年初俄罗斯已经服役了48枚地井部署和6枚机动部署的白杨-M洲际导弹,还宣布计划到 2015年采购至少69枚白杨-M导弹。

  根据2010年初的消息,截止2009年底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共部署了68枚白杨-M洲际导弹,其中萨拉托夫州的塔吉谢沃(Tatishchevo) 地井版部署50枚,分属4个白杨-M导弹团。伊万诺沃州的捷伊科沃公路机动版部署18枚,分属2个白杨-M导弹团。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司令2009年末接受采访时宣称2010年将部署10枚地井部署的白杨-M和9枚公路机动部署的白杨-M,不过目前看来只部署了第一批3枚RS-24的服役,没有新增机动版白杨-M,另外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RS-24服役后将不再部署机动版白杨-M,不过地井固定部署的白杨-M将继续部署。

  白杨性能边服役边升级

  白杨-M制导精度达到200米

  作为白杨的升级版本,白杨-M在大量继承的基础上有少量改进。白杨-M三级直径分别为1.86米,1.61米和1.58米,全长22.7米(地井版本)/22.3米(机动版本),导弹质量47.2吨,投掷能力约1200千克。白杨-M使用一枚80万吨的核弹头,射程11000千米,制导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00米。自1998年服役部署以来,白杨-M就是俄罗斯战略火箭军的掌上明珠。

  由于同期美国加快了弹道导弹防御的进度,甚至不惜退出了《反导条约》,俄罗斯对外宣传中极力渲染白杨-M的高性能,号称使用速燃发动机具备更高的加速能力,再入机动弹头可避开末段拦截,高性能诱饵等措施对抗陆基中段拦截,同时可防御高能激光的拦截和近达500米的核爆炸拦截。

  关于机动弹头和速燃发动机

  不过从白杨-M的研制目的和研制时间看,它开始是白杨洲际导弹的替代品,目标是全俄罗斯产的洲际导弹,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境况不佳,那么短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开发出超高指标的洲际导弹。从目前的资料看,宣传中白杨-M洲际导弹最可靠的能力恐怕就是抗核加固了,但为突破核反导拦截,各核大国30年前就为核弹头增加了抗辐射和中子流的能力。再考虑白杨-M的机动版本比地井固定部署的版本晚了将近10年,白杨-M的发展可以说是匆忙上马,快速服役,边服役边测试边升级的螺旋开发模式,1997年定型的导弹不可能具备速燃发动机,机动弹头这些先进技术。

  尽管根据《华盛顿时报》的报道,2005年俄罗斯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白杨-M发射,再入载具在与弹体分离后在飞行中段进行了机动,但这是美国第一次观测到俄罗斯的机动弹头试验,再加上不久后俄罗斯开始试验多弹头的RS-24,恐怕机动弹头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至于传闻已久的速燃发动机,则无论从美国的观测还是发射视频的对比上,都找不到什么证据,笔者倾向于迄今也没有进行过速燃发动机的试验。

  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场身处俄罗斯腹地,助推段处于俄罗斯境内。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评估后认为即使对伊朗助推段拦截都很难实现,更不要说拦截俄罗斯的洲际导弹了。随着美国新一代SBIRS/PTSS天基预警卫星的服役,缩短助推段也无法降低被探测的概率,但更换发动机对于导弹设计变动太大,因此白杨-M 并没有使用速燃发动机的动力。

  RS-24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导弹

  白杨-M螺旋升级过程中,多弹头版本也开始正式露面,这就是2007年试射的RS-24。虽然俄罗斯为了规避《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限制而没有继续沿用白杨-M的编号,但美国仍直接将其称之为SS-27 Mod 2,Mod表示弹头的升级,RS-24的核弹头当量约15~30万吨,技术来源于RS-23UTTH。

  根据公布的视频和图片,RS-24第三级直径相比白杨-M洲际导弹的第三级基本没有变化,这也意味着传闻中携带6个甚至10个弹头的说法并不可信,1.58米的直径无法容纳这么多弹头。2009报道指出RS-24将携带不少于4个核弹头,2010年出现RS-24携带3个核弹头的说法。受俄罗斯经济状况和新一轮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RS-24很可能只携带3个核弹头。

  峰回路转的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

  布拉瓦14次试射7次失败

  布拉瓦(Bulava)潜射洲际导弹研制更晚。苏联时代台风级核潜艇上已经服役了SS-N-20/R-39潜射固体导弹,俄罗斯最初由马克耶夫设计局以R-39为基础研制R-39UTTH导弹,1998年R-39M第三次试射失败后,俄政府停止了R-39UTTH导弹的开发。鉴于莫斯科热工所在白杨 -M研制上的成功,新一代潜射固体洲际导弹改由莫斯科热工所负责设计,曾经设计了众多苏联潜射导弹,同时也是此前唯一设计过潜射固体导弹的马克耶夫设计局沦为配角。

  布拉瓦导弹和白杨-M尽管质量和尺寸大相径庭,但莫斯科热工所使用了大量白杨-M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布拉瓦也曾被中国军事爱好者戏称为“白杨下海”。不过无论是俄罗斯军方还是莫斯科热工所都低估了潜射固体导弹的研制难度,白杨-M研制上一帆风顺的莫斯科热工所在布拉瓦导弹的研制上步履维艰,试射频频失败目前也只是14次试射成功7次,而官方公布的成功记录,外界报道也不乏部分成功的例子。

  布拉瓦比白杨-M技术更先进

  由于新型布拉瓦潜射导弹的不断拖延和老式潜射导弹的退役,俄罗斯海基核力量面临真空,马克耶夫设计局得到了改进型号R-29RMU/SS-N-23 M1洲际导弹的采购合同,俄方称之为轻舟(Sineva),2007年投入服役,极大的缓解了海基核力量无弹可用的困境。

  2010年布拉瓦的运气不错,最近已经连续两次试射成功,如果2011年的4次试射继续成功,满足连续6次试射成功的前提,将投入生产正式服役,布拉瓦的服役不会早于2012年。根据今年10月的报道,布拉瓦导弹将生产约150~170枚,其中128枚用于实战部署,其余用于测试训练。

  尽管和白杨-M同为莫斯科热工所研制,但布拉瓦导弹实际上是全新开发的导弹,它比白杨-M更轻,技术也更为先进。布拉瓦导弹长约12.1米,直径2 米,虽然质量只有36.8吨,投掷能力却高达1150千克,可携带6枚15万吨级核弹头进行突防,有效射程约8000千米,这个射程足够在巴伦支海值班时打击范围覆盖整个美国。布拉瓦导弹使用惯导和星光复合制导,命中精度也提高到350米以内,足以打击高价值的点目标。

  俄罗斯新洲际导弹仍能对美确保摧毁

  俄洲际导弹仍将能投掷上千枚核弹

  由于老式陆基洲际导弹如R36M/SS-18、UR-100N/SS-19和RT-2PM/SS-25的大规模退役,以及老式R29/SS-N- 18潜射导弹的退役,俄罗斯核力量进一步削弱。俄罗斯政府增加了核武器采购的拨款,但新型洲际导弹都由沃特金斯基(Votkinsk)厂生产,而沃特金斯基在苏联时代的产能只是每年40枚左右。2008年俄罗斯部署了11枚白杨-M,试射了3枚布拉瓦和1枚RS-24,达到15枚导弹的峰值。虽然部署试射的导弹未必全是2008年生产的,但可作为峰值产能的推测。

  如果不投资扩大产能,即使不进行试射,俄罗斯今后7年也只能部署105枚洲际导弹,将新型洲际导弹的数量增加到186枚,其中多数是白杨-M导弹。同时还有20枚老式陆基洲际导弹R-36M,64枚老式潜射导弹R-29RMU,陆基和海基洲际导弹整体规模减少不足300枚。如果俄罗斯扩建沃特金斯基生产厂,乐观的条件下2017年可装备172枚白杨-M系列洲际导弹和64枚布拉瓦潜射导弹。考虑届时俄罗斯洲际导弹多数为MIRV型号,即使较差的情况下,战略火箭军各型洲际导弹可投掷的核弹头总数理论上仍然可以超过千枚。

  美国反导系统发展速度大为减缓

  在俄罗斯核力量持续衰弱的同时,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发展的速度也大为减缓。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取消了助推段拦截的KEI和ABL,取消了中段拦截的倍增器多拦截器(MKV);陆基中段防御GBI的部署数量保持在30枚不再增加;放弃东欧部署的10枚2级GBI,改为分阶段适应路线(PAA),前期使用 SM-3 Block I上陆,最后阶段2020年部署具备洲际导弹拦截的SM-3 Block IIB。

  根据这些变动,美国重新增加洲际导弹拦截弹之前,俄罗斯已经摆脱了洲际导弹新老交替脱节的窘迫。双方攻防能力的同时下调,使俄罗斯能在未来10年内维持对美国的确保相互摧毁能力,这对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不过维持“确保相会摧毁”的关键仍在于俄罗斯条约之内尽快部署足够的新一代白杨-M和布拉瓦洲际导弹。

  中国洲际导弹难以重创美国

  中国的核战略和核政策

  得益于苏联丰厚的核遗产,俄罗斯依靠老式核导弹在苏联解体后20年内维持了对美国的摧毁能力,为新一代洲际导弹的研制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则远没有这么幸运。

  相对于美俄,中国一直奉行的是自卫的防御性核政策,无意挑战美俄核大国第一和第二的地位,也不会追求与美俄的核均势,更不会在核能力上去意图超越美俄,也不会形成核军备竞赛。中国追求的只是能达到“等效核均势”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能力。所谓“等效核均势”,按照二炮装备研究院张健志研究员的文章(《对中等有核国家核战略之我见》,《解放军报》1987年3月20日),是指不管对方的核攻击力量多么强大和先进,在承受核打击方面同我方一样是不堪一击的。所以,只要我方具备了使对方不能承受的核打击力量,在效果上我方的核力量同对方就是等效的。

  对比冷战时期著名的相互摧毁理论要求——摧毁敌方25%的人口和2/3以上的工业生产能力,即可宣告摧毁了一个国家实体(“确保摧毁”指标是从经济性上考虑的,并不是绝对的指标),中国如果要对美国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打击其十大工商业城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士顿、费城、底特律、三藩市、西雅图、匹兹堡、亚特兰大,即可摧毁美国工业能力的50%,杀伤人口的20%。

  中国洲际导弹数量和整体质量均不理想

  假设二炮装备的DF-5A导弹为500万吨当量单弹头,DF-31A导弹为100万吨当量单弹头。按照这一目标,由于这十大商业城市各自的人口数量,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一样,为了达到全部摧毁的效果,共计需要DF-5A导弹5枚和DF-31A导弹18枚。假设DF-5B导弹携带5枚100万吨当量多弹头,则可用4枚DF-5B导弹替换5枚DF-5A导弹。再将平常维护保养完备率和反导系统拦截等因素考虑进来,按照美国提出的“武器抵达率”(即能完成作战目的的导弹与装备的导弹总数的比值)为37%进行计算,中国陆基洲际导弹所需的装备数量应该是上述数字的3倍,即DF-5A导弹15枚(或DF-5B 导弹12枚)+DF-31A导弹54枚。

  但根据外国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射程覆盖美国的洲际导弹却只有约20枚DF-5和10多枚的DF-31A。这其中占中国洲际导弹大多数的DF-5还是中国发展的第一代洲际导弹,整体技术已经落后,突防能力非常有限。美国有限的陆基中段防御能力已能足以抵消中国的很大一部分核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洲际导弹显然已经无法对美国形成重创,这也是美国在中美关系中处于相对强势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语

  正如前文所说,尽管俄罗斯核力量正在急剧衰弱,洲际导弹发展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美俄核裁军条约的签订和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发展速度的减缓,实际上已经让俄罗斯摆脱了洲际导弹新老交替脱节的窘迫,这使俄罗斯能在未来10年内维持对美国的确保摧毁能力,也维系了俄罗斯在世界的大国地位。

  反观中国尽管历年来对二炮部队发展给予有足够的重视,并且在洲际导弹发展上也未受到任何条约限制,但由于美国反导系统快速发展,这让中国洲际导弹尤其是老式的DF-5洲际导弹在最终突防效果上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再加上洲际导弹数量本就不足,使得中国的核威慑能力仍然非常有限。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裸奔潮?长发妹双手遮脸漫步商场
中国水炮凶悍 菲律宾船只能“举白旗投降”
兵临城下!中南海已惶惶不可终日
日本的关键转变意味着什么?
中南海附近挤满救护车 死伤不明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裸奔潮?长发妹双手遮脸漫步商场
中国水炮凶悍 菲律宾船只能“举白旗投降”
兵临城下!中南海已惶惶不可终日
日本的关键转变意味着什么?
中南海附近挤满救护车 死伤不明
中国尖端无人机现身东海上空 日本战机出
真正的聪明人 从来不炫耀这3样东西
巴尔的摩大桥被撞塌 有了新说法
数据曝光 中国仍在疯狂抢购
中共军委窝里斗 一位副主席被封杀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