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不是航母,它才是中国军队迫在眉睫的威胁!
www.wforum.com | 2009-12-06 21:00:17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军迷们老喜欢把目光盯在F-22、美国航母一类东西上,却忘了足以对我们构成更致命威胁的另一物!

  已成为远程精确打击主力的巡航导弹目前正在向高速度、高精度、隐形化的方向发展,以改变目前的亚音速巡航导弹超低空、低速飞行等易被发现拦截的缺点。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速度快、突防能力强、攻击目标范围广,从而使巡航导弹具备快速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更能适应未来高节奏作战的需要。可以预见,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将成为未来"防区外空袭"的主要武器,成为当之无愧的"空中超级杀手"。

  所谓高超音速,一般指速度大于5马赫。高超音速导弹可在远程防空导弹射程外发射,因此,挂载导弹的飞机可以放心地瞄准攻击,这样的空袭,除了弹药的消耗,人员和装备的损失系数可以降到最低,甚至接近于零。一旦高超音速导弹研制成功,可以在短短的8分钟内摧毁800公里外的目标。这8分钟时间,正好是一般国家机动部署的战略导弹完成发射和升空飞行的时间。也就是说,敌方的导弹刚升空,就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1996年美国海军提出了研制快鹰(Fasthawk)超音速巡航导弹计划,并与波音北美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先期技术演示合同。快鹰超音速巡航导弹研制进展顺利,到1999年,快鹰试验弹已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3次试验发射,目前进入了工程研制阶段。快鹰的顺利研制给美国海军发展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带来了信心。1998年9月,美国海军提出要发展马赫数为6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并拿出了一个高速打击导弹(HISSM)计划,希望研制一种平均速度为6马赫、最大速度可达8马赫、射程达960公里的导弹,以便为海军提供快速打击远距离目标的能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和美国海军空战中心武器部都在为该计划提供技术支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主要提供高超音速推进技术。据该大学负责先进飞行器技术计划的主任怀特说,借助于实验室在吸气式和冲压发动机方面的经验,将足以能制造出用于进行试验的导弹模型,到2001年可进行全尺寸风洞试验。

  与海军的计划相比美国空军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计划显得有些遥远。美国空军的起跳(JumpStart)计划提出研制速度达8马赫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目前,起跳计划研究的并不是一种具体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而主要是进行技术储备,研制的重点是先进的高能、高密度燃料。

  虽然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已经研制出了实用化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但可以看到未来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雏形将是:飞行速度大于6马赫,采用高能、高密的吸热型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惯性+全球定位系统复合制导,射程大于1000公里,命中精度在15米以内,导弹的出厂单价不高于100万美元,可以从战斗机、战略轰炸机、水面战舰的垂直发射系统或潜艇上发射,用于攻击机动导弹发射车、地下指挥中心等目标。

  世界上第一枚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可能将出自于美国海军空战中心武器部。如果资金能按时到位且一切进展顺利的话,美国海军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将在2004年进入工程研制阶段,2007年前完成试飞,2010年开始部署。但这只是计划的情况,实际的研制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除了高速度外,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还有隐形难、制导难、控制难和精确度难以掌握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2006年10月据11日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美国波音公司计划于2007年试射一型高超音速导弹,届时一架F-15E战斗机将飞越加利福尼亚州波因特穆古军事基地附近的海洋上空,发射三枚这种导弹。据称该导弹射程为640公里,时速可达惊人的5760公里/小时。导弹如此高速,其快速反应与突防能力必然极强,实战与威慑效果也必将是惊人的。

  美国试制高超音速导弹代表了武器发展与战法演变中一个不断明确的方向:杀伤力-精度-速度。

  美军在具备了强大火力和精确打击能力以后,近年来又在执行反恐、防/反扩散任务中发现了打击力量速度不足的缺憾:导弹等武器速度不够快不仅容易被敌方拦截,而且极易失去战机。待美军打击来临,敌方敏感武器和首脑等目标往往已经转移。

  而波音公司即将试验的这型导弹每分钟可以飞行近100公里,数百公里的距离对它来说只是几分钟的事。这几分钟内,假想敌的重要核攻击武器可能刚刚从一个掩蔽部转移出来正在不远的路上。导弹就在这时从天而降,让人防不胜防。

  美国将高超音速导弹当做重要"反核"武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种高速导弹的钻地能力,速度到达8马赫的导弹有很强的攻击惯性,可以快速摧毁地下目标,而不用派飞机到目标上空投放钻地炸弹。

  高速打击导弹带来战术使用上的最直接的好处是对时间敏感目标的威慑比以往大大增加了,并且高速打击导弹具备较大射程,高速打击导弹的作用恐怕就不仅仅是一种战术武器,而是能够在战术和战略之间快速转换提供核常之间灵活变化的得力手段。还有,它携带的是常规弹头,使用它不会违背国际间通用的战争法则,而目前的技术手段却很难拦截。

  现在除美国外,还有不少国家,比如俄、英、法,日、澳,都在加紧进行相关的技术开发,甚至印度人也出于他们的固有习惯,宣称要开展自己的高超音速研究计划--举动虽然可笑,其憨态可掬的雄心壮志却让人觉得可爱。

  个人感觉:中国正遭遇一场原子时代以来的最大危机。SR-71"黑鸟"横行数十年而从未被击落过,老态龙钟的米格-25挂着老式导弹,仍能给美军造成一定的麻烦,甚至还打下了一架F-18,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天下武功,无招不破,唯快不破。不仅是我们,连美军目前的地面防空系统都拿这类超高速导弹没辙。就算花费出了巨额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用未来最先进的技术堆砌出了能够拦截这些导弹的高性能防空导弹系统,其造价恐怕也惊人,顶多只能在个别最重要的目标周边布署几套,难以将整个国土都纳入保护范围。而最关键的是,高超音速导弹跟原子弹不同,它作为一种常规武器,可以放心大胆地任意使用,是一把随时会挥向我们喉咙的利剑,而不是什么"战略威慑武器"。可是这种战术武器却可以产生战略性的效果!当一个国家可以把对手当靶子任意蹂躏,对手却连招架之功都没有时,其结果显而易见。对我国而言,美国当然不会因为手里多了样高速导弹就准备发动战争,可是美国人却可以利用这根大棒产生的不对称威胁作为压力,在一些事件上--比如台湾、钓鱼岛、南海......来实现自己"战术性"的政治目的。

  所以,目前我们必须立即为美军进入高速攻击导弹时代作准备,一分钟也不能再耽搁了,留给我们的顶多还有十到十五年左右时间。个人认为,目前我们能够采取的措施如下:

  1、开发能够拦截高速目标的新型防空导弹系统。这是一种非常无奈、但又不得不做的工作。

  2、大力开发各类定向能束武器,争取早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能够投入实用。短时期内最有希望的自然当属激光了。除了美、以之外,俄罗斯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只不过近年来几被被我们忘却了而已。我们也应当重点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争取尽快研制出自己的装在拖车上、可机动部署的激光防空系统。

  3、打造我们自己的高速导弹及发射平台,实现以攻为守,这才是我们当前必须立即着手进行的最重要的工作!我们应对核武器威胁的办法就是造出了自己的核武器,这个办法拿到今天来同样适用。正如前面所说的,美军对付这类武器,除了提前摧毁发射平台外,其实也没有更多的好招。你往我家扔石头,那我也要砸烂你家的坛坛罐罐。我们只要同样有能力对敌手作出有力的回敬,那么他们在跟我们动手前就得好好思量思量。从大原则上说,攻击是最好的防守,手捧坚盾不如手执利剑,这是一条永恒不变的法则。对我们来说,研制高速导弹必须解决许多技术上的难关,发动机、超级耐热材料、制导......无一不是我们当前的弱项。我们必须拿出当年搞两弹一星的眼光、干劲和勇气来。

  至于发射平台,除了空基和陆基,我们不妨多考虑一下海基。美军已开始把弹道导弹核潜艇改装成搭载"战斧"巡航导弹的超级平台,俄军也有专用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只不过主要功能是反舰。我们也可考虑建造专门的高速巡航导弹潜艇,即可以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为基础进行重新设计(比如由于导弹的体积减小,那个高高的"龟背"就可以去掉),也可以在新型攻击核潜艇艇身中间插进一段专门的导弹舱段。每艘潜艇搭载数十甚至上百枚的高速攻击导弹,足以对任何对手都产生沉重的压力。

  总之,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尽量争取跟美军大致同时段地进入高速攻击导弹时代。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是就算努力了,但由于技术和资金投入上的差距,我们仍然一如既往地比美军慢上半拍到一拍,美军的导弹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了,而我们仍处于艰难的技术攻关或完善阶段。可以想像,那几年对我军来说将是一段压力空前增大的"黑暗期",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我们的军工科研人员能将这段时期尽可能地缩短。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南海附近挤满救护车 死伤不明
中国尖端无人机现身东海上空 日本战机出
中共军委窝里斗 一位副主席被封杀
俄罗斯给恐袭定调了!幕后黑手就是…
9人家中聚餐7人丧命 竟是因为吃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南海附近挤满救护车 死伤不明
中国尖端无人机现身东海上空 日本战机出
中共军委窝里斗 一位副主席被封杀
俄罗斯给恐袭定调了!幕后黑手就是…
9人家中聚餐7人丧命 竟是因为吃了 …
5只鸡过河视频一夜爆火!没想到被鸡上了一
突发:两架飞机又在机场撞了 机翼损毁
罕见!中国总理李强承认了
习近平当场喊话 正谋划实施重大改革举措
外星人可能是地球的原住民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