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5)
www.wforum.com | 2009-11-11 20:07:54  凤凰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密云不雨,亢龙有悔

    高平之战后,后周基本解除了北方的威胁,可以全力投入到针对南方诸国的统一战争中来了。虽然北汉和契丹都还占据着山西、河北的很多州县,但暂时不会大举南下,而后周北伐获胜的难度也比较大,于是周世宗接受了比部郎中王朴在《平边策》中的建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即先统一南方汉区,再集中力量对付更强大的北敌。后来的宋太祖及其宰相赵普“雪夜定策”,也提出了相同的战略,很多后人以为是他们的原创,其实是继承了王朴的策略。当然,事实上他们都并未严格遵守自己定下的策略,因为战略局势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周在确定这个战略方针之后首先将目标对准了占据淮南、江南的南唐。

    赵匡胤因为高平之战中的杰出表现,被提升为殿前都虞侯,成为禁军系统的主要将领,在讨伐南唐的战役中担当主力。南唐也是一个很忽悠人的国家,其地本来由南吴所占据,后被权臣齐王徐知诰所把持。西元937年,石敬瑭灭后唐,于是徐知诰篡夺南吴皇位,同时宣布自己也是唐朝皇室的后代,改姓名为“李昇”,继续“光复”唐朝,李昇庙号唐烈祖,史称南唐先主。虽然这个国家很忽悠人,但是国力却不弱,因为地处战事相对较少的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甚至比中原国家都要好。当时正处于航运事业的一个大发展时代,南唐的造船业发展很快,甚至通过海船,和契丹帝国建立了稳固的贸易关系。另一方面南唐也打造出一支非常强大的水军,控制着江淮水网和长江天堑,所以能够在五代乱世中自立于东南。周世宗亲征南唐的时候先主已经驾崩,中主(唐元宗)李璟在位,此人在文艺界的成就颇高,是宋词的祖师爷之一,宠信冯延己、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的主角》)这些文人雅士,却不懂军事,不能算一个好皇帝,以他的水平当然远远不是周世宗的对手。

    显德二年(西元955年),周世宗亲征南唐,战略目标是夺取南唐在淮南的领土,将其势力赶到长江以南。周军首先进攻寿州,寿州即汉寿春郡,今安徽寿县,汉末袁术称帝,便定都寿春,是淮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寿州守将刘仁瞻乃五代名将,并且对南唐忠贞不二,周军虽然占据优势,但用尽各种方法始终无法攻克。周世宗派人招降刘仁瞻,只得到一串无情的耻笑。但是南唐的援军却很不争气,均被周军击败。首先是后周的武信军节度使李重进在淮河大败唐军精锐“揵马脾”,阵斩神武统军刘彦贞;之后赵匡胤在涡河口击败万余唐军,阵斩兵马都监何延锡等,然后兵至滁州。南唐江州军节度使皇甫晖率领十五万大军驻守城北清流关,被击败后退入滁州城。皇甫晖在城上喊话:“你我都是各为其主,不要那么拼命,你的炮弹打进来不好受,你不如让点空间,我出城列战如何?”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就同意了。等皇甫晖列好阵之后,赵匡胤纵马疾前,冲开唐军阵型,一刀砍中了皇甫晖的脑袋(但是没死)!唐军大乱,皇甫晖被擒,周军进驻滁州。当夜,赵弘殷所率援军赶到,在城下叫门。赵匡胤在城上答道:“父子之间不可谓不亲,但是我率兵驻城,现在是深夜,军情不明,我不能开门。”赵弘殷无奈。只好在城外露宿,天亮后才被放进城。是的,正是这样的治军风格,才锻造出后来那支勇猛凌厉、纵横捭阖的铁血宋军。

    南唐的援军都被打掉,寿州成为孤城,但刘仁瞻坚守不让,周世宗也亲临一线指挥。刘仁瞻见到周世宗的伞盖,挽起强弓射去,射到周世宗面前仅数步。左右连忙请周世宗退避,但周世宗毫不畏惧,竟然移步到刚才刘仁瞻射中处大喊道:“刘将军,刚才您没有射中,现在我站近一点,请再射!”刘仁瞻也不客气,再一箭射去,竟然又只差数步!周世宗大笑道:“刘将军请继续射,箭射完了朕再给您送!”刘仁瞻大惊道:“难道他果然是真命天子?看来此城必破,我只有以死报国了!”说罢掷弓于地,仰天长啸。虽然刘仁瞻已经明白天下大势已不属南唐,但仍然忠于职守,周军始终无法攻克寿州。唐军虽然不能解寿州之围,但也逐步开始反击。唐中主集结禁军主力,由其子齐王李景达率领,准备收复扬州。先前攻克并驻守扬州的周将韩令坤兵力不多,奏请弃守扬州。周世宗不允,并令赵匡胤率两千侍卫亲军前往督战。赵匡胤驻军六合,下令“扬州兵敢有过六合者,断其足!”韩令坤只好继续固守,并伺机出城与赵匡胤合兵,在六合大败李景达,斩首万级。这下唐中主已经彻底没办法了,派司空孙晟前往周世宗处求和。周世宗爱惜刘仁瞻的忠义人才,请孙晟到寿州城下劝降,孙晟一口答应,来到寿州城下,周世宗大喜。

    但是孙晟一见到刘仁瞻就大喊道:“刘将军!你是大唐的忠臣,降敌会遗臭万年,不是您做得出来的事情。现在固守在此城,已断无活路,不要再妄想活着回金陵见皇上了,尽忠死节吧!”刘仁瞻在城上听见后痛哭流涕,身被甲胄向孙晟跪拜,三叩而谢,再面向金陵方向叩首,誓要为唐天子尽忠死节!类似的故事在我们的历史上并非独一,七百年后莱州城下的大明巡抚朱万年,假意为汉奸孔有德招降,却对城上喊出了永垂史册的四个字:“向我开炮!”儒家文明的传人从不通过侵略战争的实惠来诱发战士的贪欲,但每当尽忠死节的时刻到来,儒家的精忠思想和武士的刚烈气度融合在一起,迸发出人类心灵深处的最强力量。这种伟大的力量或许无法被某些轻视儒家的“尚武”人士所理解,但青史所载,却总能感动无数正义的人们,化为人类文明的精华。

    周世宗虽怒,却也感怀两人的忠义,并没有杀孙晟,而是将其送回汴京软禁。显德三年七月,宣懿皇后符氏驾崩,周世宗暂回汴京,唐军又重新集结部队来援寿州。南唐镇海军节度使林仁肇带兵进攻下蔡(今安徽凤台)正阳桥,意图切断周军补给线。张永德带领大部队迎战,林仁肇亲率四名勇士突上正阳桥,逆风举火准备烧桥,张永德忙令放箭。林仁肇毫不畏惧,挥剑拨开箭支,继续烧桥。张永德是在高平之战中与赵匡胤一起浴血奋战的猛将,此时也不由得大为感慨林仁肇的勇猛。最终唐军寡不敌众,撤离了战场。张永德又指挥水军大破唐军舰队,保障了周军补给线。汴京的周世宗不断接到捷报,再次准备御驾亲征。此刻后周的情报部门却查获了孙晟正不断的向南唐传递情报,周世宗怒斥孙晟:“上次你不劝降刘仁瞻,我已饶你不死,现在你又偷送情报,我怎能不杀你?”孙晟不慌不忙道:“我现在身陷于此,已不能为国尽忠了,留此身躯何用?就请陛下成全我吧。”周世宗知道再无可能招降他,于是赐死,但随即又后悔不该杀此忠臣,并引为一生憾事。

    周世宗御驾再临寿州城下,周军再次发起攻势,李景达也再次集结大军来援,在水陆两路均遭到赵匡胤、李重进的痛击,伤亡惨重。刘仁瞻已经被围一年多,城内军粮已尽,各路援军也纷纷被打退,此时已到强弩之末,城中不少人已经生了降敌之心。刘仁瞻的幼子刘崇(碰巧和后汉国主同名)怕死,单身一人偷跑出城,准备投降,却被抓了回来。刘仁瞻毫不犹豫,立即宣布将其正法!诸军哭请免死,刘仁瞻的妻子薛夫人向将士们流泪道:“将士们浴血奋战,我们刘家的儿子却贪生怕死,投降敌军,若不正法,我们父母也无颜面对三军。”刘仁瞻忍痛将儿子处斩,并将首级巡视全军,全军无不痛哭流涕,纷纷表示愿与刘将军同心死义!后世野史中有杨延昭和戚继光斩子以正军法的故事,但未见正史记载,可能是刘仁瞻斩子史实的演绎,而故事的原型刘仁瞻将军反不为后人所知,殊为可叹。

    斩子后刘仁瞻卧病不起,但仍坚持在床上指挥作战,反而是对方的周世宗被他的忠贞刚烈所感动,停止了强攻,致书一封客气的请刘将军纳降。其实此时胜负已分,根本无需再给对方投降的机会,在这个时候还主动招降,完全只有一个意义:保全对方性命并给予更高的待遇。但此时58岁的刘将军已经成了植物人,副使孙羽等人冒刘仁瞻之名接受了周世宗的招降,并将瘫痪的刘仁瞻用床抬出城纳降。

    后周世宗显德四年,不!大唐元宗保大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在经过17个月的艰苦围城后,后周军终于入驻寿州。周世宗封刘仁瞻为天平军节度使,但其实瘫痪在床的刘将军已经没有能力拒绝了,薛夫人泣血五日,绝食而死。很多唐军将士不愿投降,朝刘仁瞻床前三叩后自刭殉国。当夜,五代名将刘仁瞻卒,周世宗下诏厚葬,追赠为彭城郡王,并率领全军为其送葬。周世宗、未来的大宋太祖赵匡胤、未来的大宋宰相赵普、数万后周将士、寿州城内全体居民,肃立于刘仁瞻将军柩前。整个寿州默然无声,为这位忠贞刚烈的英雄送行。

    《飞龙全传》中有诗为赞:

    阃外元戎号令明,忠勤宁肯遂私情。

    竟将爱子殉军法,愤志于斯一念贞。

    伟哉刘仁瞻!五代中多的是君臣间的勾心斗角、父子间的杀戮篡夺,但也不乏他这样的真正忠义之臣。而在这个你死我活的血腥年代,能够同时得到敌我双方的无限敬仰,死而无憾!死而无憾!

    攻克寿州后周世宗暂时回师休整,十一月又重新南征,濠州刺史郭廷谓,泗州刺史范再遇相继请降。周世宗在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亲率水军大破南唐水军主力,包围了淮南的最后一个大城市楚州。南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兵马都监郑昭业拼死抵抗。周世宗扫平了驻守淮南水网的南唐水军,并征发民夫疏浚了京杭大运河楚州段,将数百艘新建的巨型战列舰开到了楚州城下,南唐军民见后以为是神兵天降,无不震慑。唐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率军来援却被赵匡胤大败活捉,但是张彦卿也是一位忠臣良将,据城死守,仍不投降。赵匡胤用巨砲轰开城门,周军一拥而入,张彦卿仍在城内列阵巷战,数千唐军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最后数千周军将张彦卿一人围在官署,张彦卿仍无意投降,奋力厮杀,兵器都打坏了,抓起床板继续猛砸,最终把房间内的家具全部都砸烂了之后才惨死在乱刀之下。至此,淮南十四州全部被后周攻占,成为了后周以及后来的宋朝统一战争中重要的经济来源。

    在周世宗亲征淮南的战斗中,我们看到,南唐虽然不敌,但是却涌现出了不少的忠臣义士,孙晟、刘仁瞻、张彦卿明知无力战胜敌人,却依然尽忠死节。他们虽然战败身死,但无愧为儒家文明的忠实门生,用生命诠释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忠义。他们更向世人昭示了:在这礼崩乐坏的时代,仍然有人在坚持着传统的美德。他们的光辉,穿透了五代的血海深渊,照耀后世。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将刘仁瞻和后梁的王彦章、后唐的裴约同列入《死节传》,并说明:“语曰:‘世乱识忠臣。’诚哉!五代之际,不可以为无人,吾得全节之士三人焉,作《死节传》。”三位各为其主的将军,虽然他们都没有为大宋的统一而尽忠,甚至相反,他们抗拒统一,逆历史潮流而动。但是,他们和屈原、诸葛亮一样,后人辨得清忠奸,不会把他们和安禄山、赵元昊那些分裂分子相混淆,他们的这种忠义精神同样融入了统一祖国的志士们的血脉之中。

    为什么几千年来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能够在这个险恶的丛林星球上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每当他陷入低谷的时候,仍然有那些忠贞的儿女,在舍生忘死的捍卫着心中的信念。他们的浩然正气必将永留人间,每当后人回想起他们的事迹,都能够在心中为自己的祖先无比骄傲,并为自己是这个伟大民族的一员而深感自豪!这样的民族即使肉体被杀戮,血统被混杂,但只要有一点信念还在青史中传承,文明的血脉就永远不会断绝!

    黄袍加身,飞龙在天

    在夺取淮南十四州后,后周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加强,赵匡胤也被加封为忠武军节度使,成为实力派武将。周世宗又派张永德北击契丹,使其不敢来犯。但是显德六年(959年),被周世宗视为股肱的王朴却突然病逝,周世宗大哭一场,也陷入病中。王朴提出的《平边策》不但被周世宗所采纳,也被宋太祖、宋太宗所用。每次周世宗御驾亲征,都由他坐镇朝廷,没有发生叛乱,在五代乱世尚未结束的时候,主持制定了礼乐,事实上恢复了暂时断裂的中华文明,其在周世宗朝中的地位不亚于蜀汉的诸葛亮、前秦的王猛、普鲁士的俾斯麦。宋太祖在当了皇帝后也曾说过如果不是王朴早死,自己绝对没有机会当上皇帝。他的死对周世宗和后周朝廷都是重大打击,之后周世宗本人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但是不服输的周世宗仍然点齐三军,北指幽云十六州,准备收复被石敬瑭出卖的这块极具战略意义的国土。

    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今北京市)、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河北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朔州(均在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大致包括山西、河北两省的北部和北京、天津两市。是北中国的战略屏障,不首先占领这些地区是无法修筑长城的,中原的国土安全就完全得不到保障。

    由于周世宗在淮南的胜仗已经名扬天下,辽帝国驻守幽云十六州外围防线的均是汉军将领,战斗力和忠诚度都不够高,于是纷纷请降。只用了42天时间,辽帝国位于关南的瀛、莫二州以及瓦桥关(今河北雄县)、益津关(今河北霸县)的汉军守将纷纷投降,周世宗将两关升级为雄州和霸州。雄霸!很有气势的名字。但是接下来周世宗准备集结重兵围攻重镇幽州(辽帝国南京析津府),却遭到诸将的反对,因为任何人都认为难度太大。周世宗大怒,甚至抛出气话:“你们不愿意继续打就留在这儿玩,朕独自带兵去打幽州!”不过这话也只能是气话了。就在当夜,周世宗病情加剧,实在不能支撑,全军撤回汴京。回师途中辽、北汉均出兵追击,都被李重进率军击败。回到汴京后大家都知道周世宗已经不久于人世,于是立梁王郭宗训为皇储,并任范质、魏仁浦、王溥为相,作为托孤之臣。周世宗的前三个儿子都在乾祐之变中被汉隐帝所杀,剩下最大的儿子宗训也只有七岁,这个小皇帝能够保全于五代这样的乱世之中吗?周世宗显然没有信心,他必须在死前作一些必要的安排。

    当时最有实力篡位的两位武将是李重进和张永德。李重进时任淮南节度使,主要负责后周南方边境的防务,手握重兵,是最大的外镇将领。和周世宗一样,他也是周太祖的外侄,而且年龄比周世宗大,出道带兵也更早,立下战功无数,本也是有资格继承周太祖皇位的人,周世宗一死,他很有理由考虑一下皇位;张永德时任殿前都点检,是驻京禁军中最大的将领。他是周太祖的女婿,也就是周世宗的姐夫,也曾以其勇猛立下卓越战功,也是有资格问鼎皇位的人物。周世宗在亲征契丹时居然在文书中发现一句“点检作天子”。这不得不令其深刻怀疑张永德,于是罢免了他的实职,以他最信任、而且相对缺乏政治背景的赵匡胤取代了殿前都点检的关键职务,同时升任检校太傅。

    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六月十九日,周世宗驾崩,梁王郭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以符皇后为皇太后,以第二年继续为显德七年,以示对周世宗的无比崇敬,改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周世宗郭荣(柴荣)在位仅六年时间,不但没有被篡位,还整饬朝政,稳定政局,发展经济,恢复礼乐,堪称一位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军事上四面出击,在各个战场均取得了重大胜利,尤其是高平之战,亲冒矢石,击败了以辽帝国为后援的北汉军,使汉民族避免了在最衰弱的时刻彻底灭绝,无愧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宋朝的薛居正、欧阳修、司马光等史学大家都对这位前朝皇帝不吝溢美之词,热情讴歌他的神武雄略。当然,有一些现代人认为如果不是他的英年早逝,“积弱积贫”的宋朝就不会建立,在他的带领下,后周可以统一全国,并且收回幽云十六州,痛击契丹。这显然又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观点,宋太祖、宋太宗其实都是不逊于周世宗的强人,而且他们的硬件条件在周世宗的基础上还更有进步,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周世宗也很难做到。周世宗轻松收复的瀛、莫二州(关南十县)其实本来就是辽军最难援救的地区,之后也再未从宋朝手中夺回。而周世宗决意攻打幽州,诸军都很反对,如果他要强行攻打,辽帝国奋力防守,他获胜的可能性其实也并不大。事实上,五代中还有一位军事能力比周世宗更强的神将级人物:唐庄宗(李存勖),其叱咤于战场之威风,还要更胜于柴荣,当时之世,无人敢撄其锋,仅论战斗力,我个人认为甚至不亚于唐太宗。但在五代这个乱世中,他却依然被其弟篡夺皇位,身败名裂。试想如果周世宗攻打幽州一旦不顺利,后方很容易发生政变,他像唐庄宗一样在野外饿冻而死的可能性当在90%以上。

    后周显德七年(西元960年),北边急报,北汉又与辽帝国联军大举来侵,范质、王溥等奏请符太后定夺,这些人都完全不懂军事,只好召来赵匡胤商议。赵匡胤则建议集结主力北上抗击,把后周的主力部队都带走了。到了汴京北边不远的陈桥驿,军中一位会看星象的苗训先生(《宋史》将其归入《方士列传》)说太阳下面还有一个太阳,意思是天有二日,大家得解决掉一个。于是诸军齐集,齐呼“点检作天子”,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郭延赟、李处耘等人找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即宋太宗,后避宋太祖讳改名“光义”,即位后又改名“炅”)公开商议要拥立新皇帝的事宜,闹了一夜赵匡胤似乎并不知道,舒舒服服的睡到了天亮。天一亮,赵匡义闯进他的房间要求他称帝,他一走出房间,又发现大家很有秩序的围住他,亮出兵刃,一致要求他称帝。他还没来得及回答,就有人拿出一件黄袍给他套上了,众人罗拜。赵匡胤于是与大家约法三章:“我当皇帝可以,但是你们必须听从我的号令,善待后周皇室,不许袭扰小皇帝和太后,也不许趁机劫掠士大夫和富庶人家,更不准杀害前朝旧官,不然我就不做你们的皇帝。”众人答应下来,夹着他的马回到开封即位。

    回到开封,赵匡胤一见到宰相范质,不等他开口就抢先抓住手一阵痛哭:“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范质手被捏得生痛,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的将校抽出剑厉声道:“我们没有皇帝,今天必须即位!”宗训虽小,难道不是皇帝么?这些武将的语言逻辑真的很差。范质见势已不可挽回,于是带领后周朝臣罗拜匡胤,同意拥立。此时唯一一位忠臣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京城都巡检韩通准备抵抗,但尚未来得及调集本部兵马就被赵匡胤的部将王彦昇冲入府邸杀光全家。严格的说这违背了赵匡胤不准杀害前朝旧臣的纪律,所以后来作为宋太祖最心腹的将领王彦昇有拥立之功却始终无法受封节度。韩通将军后来被宋太祖追赠为中书令,他其实是一位非常值得赞赏的忠臣义士,明知形势已经不可逆转,仍然要为后周尽忠。但韩通在野史中形象却非常之差,尤其是《飞龙全传》将其描写为一位恶霸无赖,这正是我对此书最为反感之处。

    到此时,符太后和小皇帝已经全然无力抵抗,后周显德七年(西元960年),周恭帝(郭宗训)禅位于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归德军即宋州,所以赵匡胤建立新朝,国号“宋”,改元建隆,赵匡胤即为宋太祖。郭宗训还柴姓,12年后去世,年仅19岁,谥为“周恭帝”。至此,历史意义上的“五代十国”正式宣告结束,共计53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血腥乱世。当然,本书想要告诉您的是:建隆元年,只是宋朝建立的一年,可以作为五代结束的具体标志,但事实上并不完全是乱世的真正终结,宋太祖也并没有完成中国的统一,甚至没有彻底解决五代更迭的根本问题,这些问题还要留给二十年后他的弟弟宋太宗来最终完成。

    是的,宋朝就是这样建立的,客观的说,来得并不光彩。在此毋庸讳言,没错,我们的大宋王朝就是通过篡位建立的一个王朝,这是无法抹去的污点,也无需辩驳。而且我们可以坦率的讲,陈桥兵变和周太祖取代后汉的过程非常相似,但实质上又恶劣得多。周太祖在称帝之前已经完全掌控了后汉朝政,本人确实无意篡位,是被利欲熏心的部将们强行推上了皇位。而赵匡胤本身并不是后周朝廷中最有权势的人,他首先捏造了北汉联合辽帝国入寇的军情(《宋史》、《辽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均无此次军事行动的记载,显然是出于捏造),通过这样的手段带走了后周的主力部队,籍此造反。而从陈桥兵变的井然有序和那件肯定早就准备好了的黄袍来看,这完全是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表演。

    从中国传统的史学观来看,宋太祖篡位事件的性质比周太祖要恶劣得多。后人还说宋太祖欺负孤儿寡母,巧取江山,这个指责也没有错。但是,我还是希望后人能够明白,在五代的乱世中,七岁的宗训是绝对绝对不可能守住江山的,如果宋太祖不取,那很可能就被李重进或者张永德甚至其他黑马取走,那他们建立的朝代是什么样子?这很难想象。或许只不过是继后周之后的第六代,并且还将开启第七、第八代,直至n代或者契丹帝国重主中原,汉民族彻底消亡为止。那么人类文明还能够“造极于赵宋之世”吗?更无法想象。从后周皇室的角度而言,宋太祖的作为极端不义,也是应该谴责的;但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而言,宋朝再不建立,恐怕汉民族就快要自灭了!所以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陈桥兵变这件事情在正反两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后人只要不偏激,不刻薄,全面看待问题,还是很容易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这一次北京为何忍气吞声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见习近平 曝布林肯准备了“王炸”
多少美军派驻台湾 数字曝光
中国财政部表态 货币策略重大转向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这一次北京为何忍气吞声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见习近平 曝布林肯准备了“王炸”
多少美军派驻台湾 数字曝光
中国财政部表态 货币策略重大转向
出洋相,解放军自曝短板
中国取得辉达AI芯片突破口 3家大厂被点名
日本真的快要“动手”了
亚洲这场战争不可避免了
这一迹象让北京越来越不安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