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图文)永不会得逞:美军计划F22深入中国猎杀二炮核导弹!
www.wforum.com | 2009-06-04 10:19:23  空军论坛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据6月1日出版的《亚洲军事周刊》报道:美国的一些战略学家又在狂想了。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9日报道,美政府重要智库列克星顿研究所出台最新报告称,F-22“猛禽”战斗机将可用来猎杀中国的战略导弹,是美国维持对中国威慑的重要手段。

一段时间以来为了推动奥巴马政府继续扩大生产F-22“猛禽”战斗机,一些人持续游说,宣称这种战机不仅可以压制中国和俄罗斯空军,也是“可替代核武器的威慑力量”。但直接鼓动用它猎杀中国战略导弹,还很少拿到大众媒体上说。

随着另一个核巨人俄罗斯的衰落,美国近年来出现谋求绝对核安全的野心,两年前甚至有美国学者模拟美一次性摧毁俄中核力量,这种危险的幻想给世界带来挥之不去的隐忧。

一些美国人太自负了。中国如此之大,技术日新月异,F-22虽然先进,但要用它们对付中国,在战略上它们更像是几只蚊子。美国不太可能靠这几架飞机,就从中国拿到"绝对核安全"的保险单。

“猛禽”要深入中国腹地

根据英国《简氏世界飞机》介绍,F-22作为世界唯一现役第五代战斗机,具备超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性能。最让各国空军关注的是它的隐身能力,号称在雷达上的反射面积只有普通飞机的百分之一,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甚至形容它的反射面积比乒乓球还小。

同时它还是唯一具备超音速巡航作战能力的战机,能够持续以1.5倍音速赶往战场,使它的战场机动性能也远远超出其他战机。F-22的这些特性让它一经亮相就被认为可能将彻底改变未来空战的模式。

不过"猛禽"为这些先进性能也付出沉重代价--它的单价超过1亿美元,即使是美国也无力承担。美国最终决定将它的采购数量从381架削减到183架,根据美国的计划,相关的生产计划将在2011年完成,届时生产线也将关闭。

然而美空军高层一直有人鼓吹F-22的威力,希望美军能够采购更多的"猛禽"。为此,F-22不仅被说成是压制中国和俄罗斯空军新一代战机的必备武器,也是"可替代核武器的常规威慑力量",还具备撕开俄制防空保护网的"独门绝技"。如今F-22又被赋予了新任务--猎杀中国战略导弹。

2月6日发表的这份名为《全球威慑--F-22的作用》报告的列克星顿研究所也颇有来头。列克星顿研究所是美国的一家智库。该智库网站的自我介绍称,列克星顿研究所的目标是报告、教育、塑造公众对于国家优先领域的讨论。该智库每年有一些研究报道,但最为外界熟悉的还是那些军事类的报告,有人把它归类为保守派智库。

该研究报告表示,"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强国,不仅成为美国的最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之一,而且毫无疑问地还成为美国潜在的军事竞争者"。在过去十多年间,美中两国关系一直是在合作与对抗中保持着平衡;在维持这种平衡中,美国的常规军事力量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空中力量的常规威慑,又是美军最为依赖的力量。

根据该报告的分析,中国已经不再单纯强调陆军力量,而是把空中、空间和网络定位为美中两国的竞技场;2004年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也明确表示,要精简陆军部队,加强海空军和二炮力量建设。

对此该报告认为,能够发射核武器和攻击太空卫星的中国机动战略导弹发射车,对美国具有最大的威胁,因为机动导弹发射车难以跟踪、瞄准和摧毁。按照各国军事教程,使移动导弹发射车处于被攻击的危险之中将是传统威慑力的最典型体现。然而美军现有的防区外远程导弹能够攻击敌军纵深固定目标,但在攻击机动目标上却存在重大缺陷。

为到达目标区域,导弹从发射到降落最后进行攻击至少需要数分钟,而这段时间足以让导弹机动发射车等被瞄准的目标躲开。事实上1991年的海湾战争表明,美国空军在寻找和摧毁机动式"飞毛腿"导弹发射车方面十分困难,即使在多年后的伊拉克战争中,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依然对此头痛。所以,该报告建议说,美国要想遏制和威慑中国,就必须拥有发现、跟踪和摧毁中国机动导弹发射车的可靠作战能力。

根据该报告的分析,具有最先进的隐形和超音速巡航飞行能力的F-22战机,战时可以深入敌人的防御后方,成为猎杀机动导弹发射车的最佳利器。按照美国空军的评估,F-22战斗机在深入对手的防线后方后,尽管可能面临数倍于己的战机拦截,但"猛禽"能凭借自携的空空和空地武器来战胜对手和完成任务。该研究报告认为F-22战斗机将是威慑中国的首要武器

美国十分防范中国导弹

中国列装的各型战略导弹一直令美国所忌惮,并长期被美国研究中国军事事务的专家认为是中国军队的"撒手锏",

五角大楼每年出版的《中国军力报告》都会使用专门章节大篇幅渲染中国导弹对美国所构成的威胁。

《中国军力报告》宣称,到2010年,中国的战略导弹力量将由固定井式发射的CSS-4、CSS-3洲际导弹,CSS-5中程导弹,机动式发射的"东风-31"和"东风-31A"洲际导弹,以及潜射的"巨浪-1"和"巨浪-2"潜射导弹组成。并且新型的"东风-31"和"东风-31A"由于具有强大的机动能力。

依照美国人的判断,中国拥有的战略导弹能力,除保持大国所应有的战略威慑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台海问题上发挥吓阻美国出兵的作用。因此,美国综合运用各种侦察手段,严密关注、广泛搜集有关中国导弹的各种信息。

从近年来美国披露的有关中国导弹的信息来源看,间谍卫星发挥了首屈一指的作用。美国目前至少有50余颗各类卫星在空中担负直接或间接的侦察任务。据悉,在通常情况下,平均每6个小时就有1颗美国的侦察卫星从中国大陆及沿海的上空飞越。

如果说间谍卫星是美国侦察中国的"眼睛",那么美国在我国周边地区设立的各种电子侦察基地,就是刺探我国导弹情报的"耳朵"。近年来,美国还打着反恐的幌子,利用与我国邻近的中亚国家和蒙古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和驻军的机会,设立直接针对我国的雷达测控和电子监控站点。

此外,近年来,为推进导弹防御系统建设,美国在阿拉斯加和日本部署了X波段雷达,这为美国探测中国的导弹信息提供了助益。

针对"中国导弹威胁",美国军方和智库部门一直在研究应对之策。美军认为摧毁固定井式发射的战略导弹较为方便,只要确定发射井的方位,使用具备远程攻击能力、精确制导型"钻地炸弹"就可以完成使命。但要对付中国机动发射的导弹则困难很多。

美军认为目前还需要两方面的强化能力。一是侦察预警能力,即要及时发现导弹发射车的准确位置,并要将位置信息及时传递给打击武器平台。二是打击武器必须具备快速打击能力,否则目标可能在短时间内转移阵地,致使武器失去目标。

对此美军重点建设的"国防支援卫星"项目和"天基红外卫星"项目系统就是弥补侦察能力的不足。而兰德公司曾表示,中国地幅辽阔,战略纵深大,制约美国打击中国机动导弹发射阵地能力的关键因素就是缺乏高速武器。为此美国正在研制超高音速导弹,而可超音速巡航的F-22战机也担负起这一任务。

"猎杀中国导弹"只是夸张说法

"实际上,单纯的F-22对中国有威慑作用的说法并不新,也不准确。"中国军事专家戴旭说,F-22利用其超级隐身性能和超机动性能,在现有防空条件下可以轻松突破对方防空防线,但是仅凭这一架飞机,不进行战术搭配并不能对中国构成威胁。他说,根据F-22的技术性能,美国的战术空军司令部专门制定了战略战术,其中之一就是消灭对方的弹道导弹,减少对方的二次反击能力,美国人将其形容为"把门踹开"。

在这个战术基础上,美国成立了一个全球特遣隐形打击分队,部署在关岛,由12架隐形战略轰炸机B-2和48架F-22组成。"当时就有人说,这个分队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针对中国的导弹。但事实上如果没有 B-2的配合,F-22并不具备震慑中国弹道导弹的能力。"

军事专家魏国安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F-22能够猎杀中国机动导弹"的这种说法是美国媒体在虚张声势。因为机动部署的弹道导弹隐蔽性能好,即使是美国卫星也很难准确捕捉到这些导弹的行踪。

此外即使中国机动导弹部队暴露了目标,但战机从获得目标位置、赶赴目标区域、确认信息、再发动攻击的这一整套不可压缩的战机攻击模式,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间导弹部队完全能够赶在这之前将导弹发射出去,因此所谓的"F-22能猎杀中国机动导弹 "只是媒体的夸张说法,并没有实际意义。

"美国的军方和政界一直有一种思想,就是追求绝对的安全。但是安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追求绝对安全必然是以别人的不安全做代价的,那别人反过来也要追求自己的绝对安全。这种螺旋式上升实际上是没有终点的。

"戴旭告诉记者,这些年来美国追求绝对安全的尝试,始终没有成功过。"美国拥有了核武器后,很快别的国家也有了核武器。后来美国又追求武器信息化,如今其他国家的武器也开始信息化。"戴旭表示,美国没有能力垄断全世界的军事技术,因此也不可能垄断全世界的军事发展。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南海附近挤满救护车 死伤不明
中国尖端无人机现身东海上空 日本战机出
中共军委窝里斗 一位副主席被封杀
俄罗斯给恐袭定调了!幕后黑手就是…
5只鸡过河视频一夜爆火!没想到被鸡上了一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南海附近挤满救护车 死伤不明
中国尖端无人机现身东海上空 日本战机出
中共军委窝里斗 一位副主席被封杀
俄罗斯给恐袭定调了!幕后黑手就是…
5只鸡过河视频一夜爆火!没想到被鸡上了一
突发:两架飞机又在机场撞了 机翼损毁
9人家中聚餐7人丧命 竟是因为吃了 …
罕见!中国总理李强承认了
习近平当场喊话 正谋划实施重大改革举措
外星人可能是地球的原住民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