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二战初期美军鱼雷问题严重 15发雷没击沉一艘商船
www.wforum.com | 2018-11-20 17:41:45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对手一旦低估了美国的技术,吃亏在所难免。俄罗斯的四代机因为萨姆3侥幸击落F117而设计“跑偏”,还不是最可悲的,有这么一个国家,也因为类似原因轻视了美国,结局远比俄罗斯可悲的多,它被灭国了。

二战初期美军鱼雷问题严重 15发雷没击沉一艘商船

  这个国家就是旧日本帝国,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宣布对日本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然而,开战第一个月,美军潜艇发射的96条鱼雷仅击沉三艘货轮,使美军防御菲律宾的计划彻底泡汤。恼怒的美军高层认为失败是因为潜艇官兵缺乏训练和斗志,然而,鱼雷极不可靠才是关键。

  当时美国潜艇部队使用的MK14磁性引信鱼雷是海军军械局这个海军司令都无法完全干涉的半自治机构研发的,时值经济萧条,MK14没有实弹检验就下发部队。战争爆发后,同样使用磁性引信鱼雷的德军多次面对哑弹问题,但愚昧的海军军械局官员对此毫不重视。结果,MK14鱼雷成了美军痛恨的“死敌”,不但射程短、速度慢、深度航向不稳定,而且还爱早爆或不爆,更可怕的是,它有时会绕回来击中发射者!反观日本海军氧气鱼雷不但射程远威力大速度高,而且航迹远比MK14隐蔽。有美军官兵自嘲:“MK14的设计者肯定是日本鬼子派来的,因为它最可靠的地方在于其不可靠性。”

二战初期美军鱼雷问题严重 15发雷没击沉一艘商船

  1943年 7月24日,美军黑鯵号潜艇在特鲁克盯上了当时日本最大油轮之一:图南丸号。当时,这艘2万吨级油轮没有护航,完全就是活靶子。黑鯵号靠近到八百米距离4雷齐射后,却只见水花,接下来的齐射好容易有两次正常引爆,让对方失去航行能力。黑鯵号靠近后一口气打出了7枚鱼雷,却全部哑弹!前后吃了15枚鱼雷的图南丸号大难不死,要知道后来美军击沉大和号超级战列舰时,也只击中12枚鱼雷!暴怒的美军艇长只得带着最后一枚鱼雷返航,日本船员却肆意嘲笑着美军潜艇。

  耻辱的失败震惊了美军,潜艇部队司令洛克伍德直接上书高层,声称如果军械局无法提供可靠的鱼雷,那么最好提供可以钩掉日本舰船钢板的钩子。激烈的言辞最终得到重视,尼米兹上将亲自视察的测试中,黑鯵号用那条当初保留的MK14射击一处岩壁,依旧失效;随后换装了原始的触发引信也还是没改善。无奈的美军只得求助赫赫有名的爱因斯坦协助鱼雷改进,作为世界级泰斗,爱因斯坦很快发现了MK14的三大问题:触发引信强度不足、磁性引信容易受到磁场干扰、航行深度超过设计深度。白纸黑字的报告面前,军械局的官僚也不得不面对责任。

  反复改进后,MK14的可靠性大幅提升,美军还研发了没有航迹的电动鱼雷,炸药换成了TORPEX(破坏力超过同体积TNT两倍)。同时,美军潜艇部队也配备了新型雷达,甚至能在潜望镜深度测距,另外,新式火控计算机也让美军如虎添翼,它可以锁定高速目标持续解算,给鱼雷提供准确数据。这一切,让美军潜艇的技术达到世界顶尖,加上美军强大的海空力量和情报机构配合,日本人马上就要倒大霉了。

  反观日本,由于战争前半段对手鱼雷的“低能”表现,使其越发轻视美军潜艇,加上一直迷信于决战赌国运,将本就有限的人力物力都用于发展所谓决战兵力,根本不重视护航反潜,还声称敌人的鱼雷就是木头枪。结果,很多日本运输船队几乎没有护航,而日本的航运密码也被对手破译,最终,美军潜艇活跃在日本海运线上,不断将日本运输船送入海底。非但如此,日军主力舰也多次被美军潜艇暗算,例如马里亚纳海战中,性能世界一流的大凤号新型装甲航母就被美军大青花鱼号的一条鱼雷击中,后爆炸沉没。经统计,日本战时4成多的舰船损失,都是因美军潜艇所致,可以说,岛国日本战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海运生命线被美国切断,战争机器逐步瘫痪。

  打盹的老虎也终究是老虎,将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对手犯错误,离死就不远了。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每发“导弹”13美元?这武器或改变战场规则
白宫最新证实:大人物被干掉
突发!美国对华为将有大动作
叶剑英养女揭:胡耀邦死前邓小平一惊天举措
形势恶劣出乎意料 习愈加疯狂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每发“导弹”13美元?这武器或改变战场规则
白宫最新证实:大人物被干掉
突发!美国对华为将有大动作
叶剑英养女揭:胡耀邦死前邓小平一惊天举措
形势恶劣出乎意料 习愈加疯狂
闭门造车 习又沦为笑柄
夫妻最好的关系 就是这3个字
北京狮子大开口 邻居寸土不让
中国这一产业 距离血流成河不远了
习两会对赵乐际震怒敲桌 传因报告泄露这机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