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图文)蒋介石在日本当兵 职务就像孙悟空
www.wforum.com | 2015-04-25 21:01:39  冯学荣的博客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冯学荣:作家,着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中国历史的侧面2》、《亲历北洋》等

访谈人:在这一集里,我们谈谈蒋介石和日本的关系。

冯学荣:蒋介石是日本兵出身,二者的关系其实挺有趣。

访谈人:坊间传闻蒋介石是河南许昌人,乳名“郑三发子”,是跟随其母亲改嫁到浙江奉化的,这是不是真的?

冯学荣:蒋介石是土生土长的浙江奉化人,传闻说蒋介石是河南人,本名叫“郑三发子”,这只是民间的一则谣言。中国的历史谣言很多,造成这个的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国民分不清“小说”和“史料”二者之间的严格区别,往往将历史小说误当作史料、予以盲信。蒋介石的“郑三发子”说,是出自于民间各种野史、小说、说书之类的材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那本刻意丑化蒋介石的历史小说《金陵春梦》。对于严肃的历史人而言,蒋介石“河南籍”这个问题,不值一驳。

访谈人: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去的日本念书?

冯学荣:蒋介石平生第一次去日本,是在他19岁的时候,即1906年,在当年的4月,蒋介石去了日本,在东京念了一家叫做“清华学校”的学堂,但是,也是在当年的冬天,蒋介石就不念了,打道回国了。

访谈人:为什么?

冯学荣: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很担心革命党学军事,所以清政府和日本政府早就达成了协议:只有清国公费公派的学生,才能入读日本的军校。也就是说,日本的军事院校,不能招收清国的自费学生。

访谈人:公费公派,这样清政府就能有所控制?

冯学荣:是的。公费公派。当时的清政府认为:凡是民间自费去日本学军事的,一定是革命党。你要想到日本学军事?行,你先在国内向有关部门报名,有关部门审核了你的家底,要身家清白、和革命党没有关系,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要“政审过关”,这样你才能获得清国的公费,公派你去日本学军事,学成回国之后,你要加入清政府的“新军”、为清政府服务。

访谈人:所以蒋介石在日本就是进不了军校,所以无奈回国?

冯学荣:是这样的。蒋介石回国之后,去读了保定军官学校,然后在1907年底,蒋介石考取了清国的公费留学,被清政府公派到日本学军事。

访谈人:这次蒋介石是念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冯学荣:所谓蒋介石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陆士),也是一则历史谣言。1908年,蒋介石以清国公派学生的身份,第二次东渡日本,他在东京入读了一家叫做“振武学校”的军事学堂。

访谈人:这所“振武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有什么关系?

冯学荣:按照当时日本的学制,在东京振武学校毕业之后,需要进入日本陆军,入伍实习一段时间,然后才有机会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进行深造。

访谈人:蒋介石在东京振武学校期间的表现如何?

冯学荣:表现平平。没有什么突出之处。您可以读一下《张群先生话往事》——张群和蒋介石是东京振武学校的同学,也是当时形影不离的亲密好友。张群对蒋介石和他的同窗往事,有一定的记录。

访谈人:后来蒋介石是怎样进入日本陆军的?

冯学荣:那是在1910年,蒋介石从东京振武学校毕业了,遵从日本陆军部的安排,他进入了“帝国陆军第13师团野炮兵第19联队”,当兵,当日本兵,部队的驻扎地是在日本的“高田市”,后来行政区域改制了,现在叫做“上越市”。蒋介石在日本部队期间,主要是养马、洗马、骑马。有点像《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弼马温”。

访谈人:当时在日本部队里面,是不是有歧视清国籍士兵的现象?

冯学荣:恰恰相反。蒋介石这一批清国实习生进入高田市入伍,在高田市当时造成了小轰动。要知道在当时,高田市是日本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地方,那里的日本老百姓一般也没见过外国人,一听有一群清国实习生来到咱高田入伍,哇,轰动一时,当时的报纸大肆报道,当地的舆论都表示欢迎,我记得其中一则新闻的标题叫做什么《清国入伍生大欢迎》,诸如此类。

访谈人:那么部队的日本长官呢?对蒋介石怎么样?

冯学荣:答案也是出乎意料——部队长官对蒋介石不错。日本人吃饭是一小碗一小碗,小里小气的,清国来的学生兵吃不饱,部队的长官为了照顾清国学生兵,特地向军部申请了特殊经费,给清国学生加菜,不但如此,日本长官每个周末还带蒋介石这些清国学生兵出去大吃一顿。您可以参考古屋奎二《蒋介石秘录》,这本书以日本保存的资料为依据,记录了蒋介石在日本的生活以及待遇。

访谈人:当时的日本部队为何要优待清国学生兵?

冯学荣:我们谈历史有一个时空坐标问题,时空坐标一定要摆正,否则历史观就会错乱。我们印象中的日本人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野兽,对,在战场上确实是这样。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是友好的、礼貌的,甚至是有情有义的。这个与我国历史爱好者的认知相反。尤其是在清末年间,要知道在1910年的那个时期,清政府和日本政府之间的关系在总体上是良好的,换句话说,在1910年,日清两国不但不是敌国,而且还是友邦。所以我们在清国人留学日本的相关史料里,经常可以看到日本人优待清国学生的历史事实,而且这个在当时是普遍现象,并不仅仅是蒋介石、鲁迅这些人在日本得到过优待,相当多的清国学生都在日本受过优待。

访谈人:也就是说,日本人后来杀进中国,穷凶极恶,那是后来两国关系恶化之后才发生的事情,而在1910年的时候,日本和清国的关系是良好的,因此才有蒋介石在日本受到优待的现象?

冯学荣:正是如此。1928年蒋介石下野之后,去了日本,拜访了日本陆军第13师团的老长官长冈外史,蒋介石在长冈外史的家里,手书了“不忘师教”的四个大字,以表示感激老师曾经对自己的优待。

访谈人:当时日本陆军为何要将军事技术教给清国人?他们不是要灭亡中国吗?难道不怕清国学生兵学成之后、调转枪口打日本?

冯学荣:这是一个好问题。很少人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事实是这样的:1910年的日本,并没有一个“灭亡中国”的国策,当时日本对清国的政策是:大力培养亲日人才,以便将来日本在清国获取更多的经济以及政治上的特权。在清末年间,日本并不想灭亡清国,但日本想在清国获取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特权,这是事实。

访谈人:所以日本招收了许多清国的政法学生,还有医学、测绘、军事等等,各方各面。

冯学荣:是的。日本当年招收清国来的军事学生,教给他们军事,当然不是为了叫他们将来打老师。问题是在1910年的时候,日本根本也没有预想到将来和清国会打仗。后来爆发辛亥革命,清政府倒台、国民党上台、开始反日排日、中日关系恶化、乃至爆发大战,那都是后来的事情,而在1910年的时候,没有人能预料到。

访谈人:这批清国军事学生后来确实有一部分是参加了对日抗战。蒋介石就不必说了,还有阎锡山、蒋百里、何应钦……一大堆,都是清国留日的军事学生,学来本领之后打老师。

冯学荣:日本在清末年代为什么要为清国培养军事学生?这个问题,我建议您读一读实藤惠秀的《清国学生留学日本史》,这里面对日本政府为何招收清国军事学生,有着清晰的记载。当时日本政府的想法是:招收清国的军事学生,期望他们学成之后,成为一群亲日的军事将才,这样在不远的将来,日本和清国就有望结成军事同盟,而日本可以从日清军事同盟里受益。后面这两个字很关键——“受益”。一切国家政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说得再清楚一点:日本培养清国留学生,不是出于善心,而是出于谋利的动机、自私的动机。

访谈人:蒋介石在日本陆军里面当了多久的日本兵?后来是怎么结束的?

冯学荣:蒋介石当日本兵,只当了一年左右的时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蒋介石找他的长官撒谎,说我有事,要请假两天,然后蒋介石就熘了,从横滨上船,回到上海,参加了辛亥革命。

访谈人:日本部队方面的反应怎样?

冯学荣:日本陆军第13师团很恼火,首先他们认为:蒋介石不诚实,欺骗长官,其次呢,他们认为这是“逃兵”行为,于是第13师团将“帝国陆军清国籍候补士官生蒋志清逃兵”的消息,通报给了陆军省。(蒋介石学名“蒋志清”)陆军省则通报了外务省。外务部长内田康哉火冒三丈,他说:“清国学生尽管是清国人,但他既在我帝国陆军一天,他就是我帝国陆军的一个兵,今天他以欺骗的手段逃离部队,这就是逃兵行为、是严重违反军纪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然后呢,内田康哉立马通报了清国驻日公使。只是,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清政府已经处于剧烈摇晃当中,清国驻日公使自顾不暇,接到这种报告,也就不了了之,没人管了。

访谈人:所以蒋介石在日本留下了黑档案,再也无法到日本学习军事了。

冯学荣:正是如此。所以1912年蒋介石在上海刺杀了陶成章之后,逃亡日本避难,在日本只能学习德文、不能再学军事了,因为蒋介石在日本军部已经有了“当逃兵”的黑档案,没有军事院校会收他。

访谈人:似乎蒋介石不是仅仅一次避难日本?

冯学荣:是,日本是蒋介石的惯常避难所,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蒋介石也是避难于日本,所以在蒋介石的整个青年时期,他经常性地跑到日本去避难。

访谈人:此后蒋介石再和日本发生关系,就不再是愉快的关系了?

冯学荣:对。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一大),并对外公布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一大宣言),在“一大”之后,国民党宣布:与苏联合作,共同对抗英日帝国主义(反帝),蒋介石不能置身事外,他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校长,从此,也参加了这次反帝浪潮。

访谈人:在1924年的语境之下,“反帝”就是“反英”、“反日”的意思。蒋介石身为日本的学生,为什么要参加反日?

冯学荣:国民党“一大”之后,联俄反帝,在当时国民党的内部,已经是全党的共识,蒋介石身处于国民党之内,他别无选择,无论蒋介石的个人态度是亲日还是反日,他在当时除非回家耕田,要革命就要反日,不反日就无法革命——当时苏联出钱、出抢、出顾问,就是要利用国民党、将英国势力、日本势力驱逐出中国,然后呢?然后就是全面赤化中国——这个是苏联当时的既定政策,从现在看来,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访谈人:所以国民党从1924年“一大”开始、直至1927年“四一二”分共,在这三年时间里,是有着“赤化”色彩的。

冯学荣:说得很对。1924春-1927年春这三年的时间里,在日本人、英国人的眼中,国民党就是一个赤化的党,是苏联的一枚棋子,而蒋介石本人也因此在日本人的眼中,此时已经变化成一个赤化分子。由苏联支持的国民党“一大”以及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的反日运动,是中日关系加速度恶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的历史爱好者如果不看清楚这一点,则看中日关系史,怎么看都是煳涂的。

访谈人:那么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呢?

冯学荣:1924年国民党“一大”之后,定下了“反帝”的主旋律,这个时候蒋介石他只能随大流,他别无选择,就算假设蒋介石登上高处振臂一唿:“大家不要反日”,也没有人会理他,搞不好还惹来一身唾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势比人强”,身处反帝的浪潮之中,1924年的蒋介石无论内心亲日还是反日,他也必须参加反帝。实际上蒋介石对于日本的态度,在1928年之前,其实谈不上特别的仇恨,而他开始真正仇恨日本,其实是从1928年“五三惨案”(又称“济南惨案”)开始的。当年蒋介石带领北伐军开进济南、和赶来护侨的日本兵干了一仗,从此之后,在蒋介石的心中,日本这个老师,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仇人。

访谈人: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选择不抵抗,是不是与他对日本这个老师的恐惧情绪有关?

冯学荣:谈不上恐惧。“九一八”之后,蒋介石选择暂时不抗日,仅仅是表现上不抗日,实际上从“九一八”开始,蒋介石已经开始积极准备扩军、练军,并在华东地带频繁演习、建筑碉堡防线等,积极准备日后打日本。

访谈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蒋介石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冯学荣:依据刚刚解密的《蒋介石日记》,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蒋介石耳边时,蒋介石的第一反应是:不明白日本想干什么?日本如果要一举吞并中国的话,在南京附近挑事是最合乎逻辑的,而不应该在卢沟桥这个边远地方挑起事端,但消息告诉蒋介石:这次又真的是在卢沟桥出事了。所以蒋介石他很困惑,不理解,不知道日本要干什么。

访谈人: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促使蒋介石下定决心发起全面抗战?

冯学荣:关键点是1937年7月11日,日本内阁向华北增兵。这件事十分关键。在蒋介石以及他的智囊们看来,日本这次是要用武力吞并华北——中国人无法再妥协了,必须奋起抗战了,死就死,跟他拼了算了。

访谈人:那么7月11日(卢沟桥事变之后4天),日本内阁为什么要向中国华北增兵?

冯学荣:这也是一个好问题。我的答案也许会让你反感——日本内阁这次增兵,不是为了“吞并华北”,而是为了保护华北的日本侨民。我可以迁就读者的爱国情感,违心地说“日本增兵华北是为了吞并华北、进而蚕食全中国”,但我不是横店神剧的编剧,我是一个严肃的历史人,我不能撒谎。人们可以不关注我、可以唾弃我,但却不能阻止我讲真话——1937年7月11日,日本内阁决议增兵华北,不是为了吞并华北,而是为了护侨。人们质疑我的话,可以参考以下几册史料:《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近卫手记:日本政界二十年》、《今井武夫回忆录》等,还有很多。当然,你大可以说日本增兵华北护侨是一种霸道的行径,但霸道是霸道,它的目的是为了护侨,这是两回事。

访谈人:也就是说,7月11日之后,国民党对日本的意图产生了误判?

冯学荣:不但是国民党对日本的意图产生了误判,而是全中国人民都对日本的意图产生了误判。所以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着名的《庐山谈话》——“地无分东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发表完《庐山谈话》之后,蒋介石命令张治中出兵上海、攻击驻扎在上海租界虹口日侨聚居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而日本受到攻击之后,火速派兵上海,展开疯狂报复(所谓“膺惩暴支”),从此,中日大战全面爆发,一发不可收拾。是为后话。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多少美军派驻台湾 数字曝光
出洋相,解放军自曝短板
见习近平 曝布林肯准备了“王炸”
这一迹象让北京越来越不安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多少美军派驻台湾 数字曝光
出洋相,解放军自曝短板
见习近平 曝布林肯准备了“王炸”
这一迹象让北京越来越不安
中方给布林肯安排的酒店招牌 希望美国能读
习近平加速中国盛极转衰?起码美国不能这么
中国取得辉达AI芯片突破口 3家大厂被点名
日本真的快要“动手”了
华为重磅发布!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