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美军3个月内3次闯南海 中国用这8个字应对是最优策略
www.wforum.com | 2017-08-17 20:36:08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8月10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麦凯恩”号驱逐舰闯入中国南沙美济礁12海里以内海域。

  这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第三次对中国南海岛礁执行所谓“自由航行行动”。

  从本次行动的时机选择、行动方式和主要意图来看,美国当前的“自由航行行动”已经变了味道,带有更强烈的破坏性、煽动性目的。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

  每月1次,美国的“自由航行行动”更有针对性

  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国内对于其如何看待南海,如何延续奥巴马任内的“自由航行行动”有诸多猜测。尤其在今年5月以前,美国迟迟没有按照既定频率在南海执行“自由航行行动”,让美国舆论担忧特朗普是否会为了在朝核问题上与中国合作而放弃这一行动。

  在5月25日特朗普政府首次派出“杜威号”闯入南沙美济礁后,这一疑问才被揭开。在此之后,美国接连在7月2日和8月10日挑战中国在西沙和南沙的岛礁,行动频率达到了几乎每月1次。

  与之前两次“自由航行行动”不同,美国海军此次行动在时间选择上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东北亚,特朗普对朝鲜发出激烈言辞,朝鲜方面则威胁会对关岛实施导弹袭击,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

  在南亚,中国和印度在洞朗地区的边境对峙仍在升温,印度方面认为,美国将在可能的冲突中站在印度一边。

  在东南亚,中国与东盟外长会刚刚顺利通过《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文件,该文件为中国与东南亚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给南海局势降温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中国和菲律宾还就共同开发南海达成高度共识。

  这三点都是美国在此时实施此次“自由航行行动”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变化让美国看到了南海局势可能朝对中国有利方向发展的“危险信号”。

  此次执行行动的“麦凯恩”号驱逐舰以美国参议员、参议院军委会主席麦凯恩的父亲和祖父命名,两人曾是美国海军将军。麦凯恩本人是国会著名的强硬人物,一直支持美军增加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不久之前,他提出了“亚太安全稳定倡议”,计划在2018年至2022年每年投入15亿美元,以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能力”。

  特朗普任内的南海巡航也有明显的强硬色彩。5月25日和8月10日,美军“杜威”号和“麦凯恩”号都进入了美济礁6海里以内,前者曾经停留数小时开展“落水人员搜救”演习,后者则随行了一架P3巡逻机。该巡逻机虽然没有进入美济礁近空,但也是美方前所未有的挑衅行为。7月6日,1架美军B-1B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在东海执行完针对朝鲜的威慑演习后,顺道南下进行了“南海飞行自由”行动。挑战南海成为了美军例行军事操练的“附赠品”。

  从三次“自由航行行动”和一次“南海飞行自由”来看,美国在南海的军事行动不再寻求对冲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而具有实战操练和战术挑衅意味。美国军舰不断试用一些新的战术来测试我海军的现场反应,甚至采取“空海一体”的方式,测试我海军、空军的协调,以及岛礁上军事设施的应对。

  有消息称,在特朗普授权下,美国军方在执行挑战南海岛礁的行动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这可能是此类行动频率增加、行动方式更为实战的主要原因。

  相比文官政府,美国军方在南海议题上对中国有更强的敌意。在他们看来,保护美军在南海的通道安全是美国最重要的国家安全利益之一,而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岛礁建设和“军事化”潜在能力是对通道安全最大挑战。

  “自由航行行动”性质发生变化,成为对抗南海局势缓和的抓手

  在南海议题上,特朗普的文官政府和军方的态度及做法有显著差异。前者基本延续了奥巴马政府的一贯表态,但不像国务卿希拉里那样如此看重这一议题,不当面挑战和驳斥中国方面的提议和表述。后者则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更加积极地就南海议题发声,公然攻击中国所谓“南海军事化”、“违背国际法”等。

  如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就在7月28日的第四届日美军事发言人论坛上称,中国在南海的扩张行为是美国在亚太的三大安全威胁之一,与朝核并列。哈里斯甚至认为,中国在南海的行为已经表明它是美国和日本战略对手的身份。

  事实上,这种差异是默许并且设计出的结果。就像在“自由航行行动”上赋予美国军方更大自由裁量权一样,白宫也让国务院和军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让中国及地区国家搞不清美国真正的意图。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一系列积极变化下,美国这一手两面三刀也不好用了。

  如果中国与东盟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南海问题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与东盟双边的问题。作为外来的和尚,美国军方在这一地区能发挥的作用会显著降低。美军的“自由航行行动”将成为中美双方的问题,反而会被描写为破坏南海地区稳定的外来因素。

  美国更担心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油气开发上达成事实上的行动,这将让中方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从理念变成现实,冲击美国方面一贯在南海议题上“用国际法攻击中国主权“的策略,甚至也会威胁到西方油气服务商对这一地区的垄断。美国方面担心,一旦油气共同开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源,菲律宾或其他南海国家会马上忘记对美国而言更为重要的通道安全和中国军事威胁。在美国看来,菲律宾非常有可能成为南海地区首先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菲律宾既是美国的盟友,又是之前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争执最为激烈的国家。该国的态度对其他东盟国家和南海周边国家有重要指标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美国“自由航行行动”的主要目的就是破坏中国与东盟及南海周边国家走近的进程,再次给地区灌输南海对各方的战略价值,促使中国或其中任何一方抛开现有的缓和路线,重新走到美国希望的道路之上。

  美国深知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并未消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尚未给东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是美国方面短暂而难得的窗口期。

  处乱不惊,稳步推进是中国的最优策略

  然而,美国的三次“自由航行行动”并未达到其目标。

  中国方面的反应专业、迅速、低调,无意把事情搞大。中国军方还主动协助美方搜救南海地区的落水士兵,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军方具有的人道主义精神,严格遵守中美《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相关内容。在此情况下,其他南海周边国家也本着希望维持当前缓和局势的方向看待问题。

  美国下阶段还可能采取更多措施破坏这一来之不易的稳定期:

  其一是鼓动其他南海周边国提请国际仲裁。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得意之作就是鼓动和组织菲律宾在国际法庭上就南海问题提出仲裁。在美国精心准备下,该仲裁结果几乎完全符合美方的诉求和一贯主张。而中国则被迫与菲律宾翻脸,中断了《南海行为准则》等南海机制性合作。美国很有可能再次策划复制这一模式,鼓动的对象很可能是也与我存在较大争议的越南。如果越南在我与东盟签订《南海行为准则》前提请国际仲裁,那么《南海行为准则》可能将再次搁置。

  其二是采取更有军事挑衅意味的“自由航行行动”。

  美国军方对“自由航行行动”的尺度逐步放宽,未来可能采取更有危险性的行为。例如派出军机和舰艇同时闯入我岛礁临近海域,在12海里内展开具有更强军事意味的演练,同时派出多艘舰只闯入,或驶出后再次返回闯入,这些方式实质上不会主动对我构成真正威胁,但借助媒体炒作将释放出美军屡次对中国叫阵的信号。

  其三是拉拢其他大国联合行动。

  美国正积极拉拢印度、日本或其他域外大国参与其南海巡航或“自由航行行动”,此类联合巡航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常态。7月27日,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外交及国防会议上率先宣称,英国海军两艘新航母服役后,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到亚太海域开展“航行自由行动”。英国国防大臣随后表示,英国希望明年向亚太地区派遣一艘军舰,“我们驶经南海不会受到中国的限制”。

  其四是运用媒体和舆论炒作、放大中国在南海上的一举一动。

  以此影射为中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证据,影响东盟和南海其他周边国家民众和社会对我国的看法。美国多家智库和媒体仍然在以每周更新的频率公开我国南海岛礁的卫星、航拍照片,比对其中变化,试图找出任何可以炒作的内容。

  处乱不惊是当前中国应对美国这些阴谋和阳谋的最佳策略。

  特朗普不是奥巴马,今天的南海也不是昨天的南海。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给了东南亚国家一个教训,跟着美国混无利可图,还可能被美国绑上与中国对抗这辆危险的战车。因此,如今的东南亚国家自主性显著上升,更聚焦于实现东盟自身的发展和强大。中美在这一地区的竞争已经从海上转为陆上,谁能够帮助东盟实现这一历史性目标,谁就有可能在这一地区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乌军战线快要崩溃了 俄军惊人坦克曝光
以色列导弹袭击后,伊朗马上宣布…
习近平和朔尔茨在钓鱼台散步 让人刮目相
国际首次 中国成功研制出这种芯片
通车才3年:中国造价2亿的大桥 风一吹就倒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乌军战线快要崩溃了 俄军惊人坦克曝光
以色列导弹袭击后,伊朗马上宣布…
习近平和朔尔茨在钓鱼台散步 让人刮目相
国际首次 中国成功研制出这种芯片
通车才3年:中国造价2亿的大桥 风一吹就倒
固态电池 开始出现“人传人”现象
俄外交密件曝光:俄乌之战真正目标是…涉及
讲讲墨西哥考察经历 方知中国制造现状
傻眼!女作家在机场被迫脱下戴了15年的“假
彭博:中国或将超越传统的经济大国G7集团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