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组图)中国“巨浪一号”潜射战略导弹一发失败
www.wforum.com | 2009-06-25 00:59:32  新闻周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国产海鹰系列反舰导弹发射

国产新型C602反舰巡航导弹已经批量列装

国产小型机载C-704反舰导弹

  我国各类地地战略和战术导弹、防空导弹、海防导弹50年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部队的现代化装备水平,在国防科技建设史上竖起了一座保卫和平的丰碑

  经过53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地地战略、战术导弹,已从液体发展到固体,从陆上发射发展到水下潜艇发射,从固定阵地发射发展到机动隐蔽发射,拥有了有效的核威慑力量和防御反击力量;防空导弹已形成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系列,拥有了不同发射方式、攻击不同空域的防空装备体系;海防导弹形成了岸舰、舰舰、空舰、潜舰等反舰导弹系列,具备了抗登陆、封锁重要海域和近海作战的能力。各类导弹已形成完整配套的武器系统,为国家的领土、领空、领海筑起了坚固的钢铁屏障。

  神剑倚天筑国防

  我国第一枚仿制的近程液体地地导弹1059(后命名为“东风一号”)于1960年11月5日一举发射成功,聂荣臻元帅称“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重要转折点”。

  液体地地导弹。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东风二号”中近程液体导弹经过一次发射失败后,于1964年6月29日首次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27 日,我国用改进的“东风二号甲”导弹与原子弹进行了“两弹结合”飞行试验,导弹腾空飞起,准确飞向落区实现核爆炸,试验传来捷报。从此,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导弹核武器。

  1964年我国制定了“八年四弹”规划,使得改进的液体中近程、中程、中远程和远程战略导弹相继研制发射成功。1980 年,我国第一枚远程火箭从酒泉发射基地拔地起飞,30分钟后准确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溅落,全程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进行远程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国家,这是我国战略火箭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固体地地导弹。1967年中央决定研制装备潜艇的固体火箭。这种固体战略导弹由程连昌副部长担任总指挥,黄纬禄担任总设计师。从1977年中央批准实施三项重点航天工程任务以来,这种固体导弹的研制才开始取得实质性进展。

  1982年10月12日,在一发失败后,潜艇进行第二发遥测弹水下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巨浪一号”固体战略导弹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战略导弹技术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国家。1985年后,我国自行研制的固体战略导弹由水下发射搬到陆上发射的机动型号一举发射成功,标志着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达到一个新的技术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代地地战略战术导弹研制又取得新的进展。1995年7月在东海海域进行的导弹发射训练中,最新研制的6枚地地导弹发射全部准确命中目标;1996年3月举行的东南沿海军事演习中,发射的4枚新型地地导弹均准确命中预定目标。1999年8月2日,我国在本国境内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型远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的新突破,登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中国战略导弹武器技术跨入世界先进水平。

  长空飞箭射天狼

  50年来,我国已研制成功20多种型号的“红旗”、“红缨”系列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中高空地空导弹系列。1964年1月,国防部五院提出在“543”导弹仿制成功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研制“红旗二号”地空导弹的任务,并任命钱文极为总设计师,吴展、陈怀瑾、李蕴滋为副总设计师,后陈怀瑾接任总设计师。“红旗二号”增加了导弹的射高和作战斜距,增强了制导站的抗干扰能力,确保了测量精度,改善了操作使用性能。

  到1966年底,“红旗二号”经过多次战斗弹和遥测弹的飞行试验,1967年7月设计定型。同年9月8日,我国防空导弹部队用新装备的“红旗二号”导弹击落窜入我国华东地区上空的美制U-2飞机。1984年和1985年,“红旗二号”实施拦截空中导弹试验获得很好的效果。

  后来,在“红旗二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自主研制成功了“红旗二号甲”和“红旗二号乙”地空导弹系统。“红旗二号甲”提高了飞行速度和抗干扰能力,增强了攻击垂直机动目标的能力和武器系统自卫的能力。“红旗二号乙”具有迎面、侧向、尾追的攻击能力,是一种高效率、全天候、全方位作战的要地防空武器。

  1965年8月6日,七机部提出研制“红旗三号”地空导弹的任务。1966年—1969年,“红旗三号”进行了导弹飞行试验,在扩大作战空域、提高制导精度等方面取得成效,1974年进行拦截高空、高速靶弹试验获得成功。

  低空超低空地空导弹系列。197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研制“红缨五号”地空导弹的任务。“红缨五号”是一种单兵便携式超低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朱玉池、肖林先后担任总设计师。导弹长1423毫米,自重9.8千克,作战高度50米~2300米,最大斜距4200米。1982年-1983年进行定型试验,发射试验圆满成功。1979年,又决定研制改进“红缨五号甲”全天候、红外寻的单兵肩射防空导弹。1985年设计定型。

  1979年 6月下达第二代地空导弹的研制任务。它的特点是低空超低空作战性能好,能跟踪和拦截超低空目标,作战反应时间短,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操作方便,机动性能好,能对付多个目标。1988年进行飞行拦截试验,首次拦截双目标获得圆满结果。该型号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地空导弹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各防空导弹通过检阅,展示出它们的风采。这些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满足了区域防空、要地防空、野战防空、舰队防空和单兵防空的需要,实现了基本型、系列化、高起点、上水平,初步完成了更新换代的要求。

  海鹰翱翔卫国疆

  1960年,我国同时开始仿制“542”(苏制C-2)和“544”(苏制II-15)两种反舰导弹,1961年7月决定集中力量仿制“544”导弹。国防部五院先后任命李同力、吕琳为“544”导弹总设计师。“544”系一种舰舰导弹,仿制成功后命名为“上游一号”。1966年6月,“上游一号”导弹完成研制性飞行试验,同年11月进行定型试验,按不同高度、射程实施单射与双发齐射,结果试验成功,达到定型要求。1967年8月,“上游一号”舰舰导弹设计定型。

  1974年5月,经过改进,换装了末制导雷达和无线电高度表,简化了发动机,使用了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使其满足导弹超低空飞行弹道的控制要求,改型后的“上游一号”命名为“上游一号甲”导弹,1984年3月设计定型。

  海鹰反舰导弹系列。1965年,决定将“上游一号”舰舰导弹改进设计成岸舰导弹,命名为“海鹰一号”,用于攻击敌方水面舰艇,保卫沿海城市、海港,封锁海峡、海湾。1970年10月“海鹰一号”定型飞行试验成功,1974年8月设计定型。

  “海鹰一号”研制成功后,为了担负海军远洋护航任务,决定将“海鹰一号”岸舰导弹装备到导弹驱逐舰上,改作为舰舰导弹武器系统。1973年9月,“海鹰一号”导弹装在驱逐舰上进行首次飞行试验,4发导弹全部命中目标。1976年1月,“海鹰一号”舰舰导弹设计定型,1983年-1985年对“海鹰一号” 舰舰导弹又作了改进,在飞行试验中取得好成绩,后来将它命名为“海鹰一号甲”舰舰导弹。

  1965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在“海鹰一号”的基础上研制“海鹰二号”岸舰导弹。“海鹰二号”导弹加大了射程,提高了命中概率。梁守被任命为总设计师,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一系列技术和工艺难题。 1967年9月圆满完成研制性飞行试验,1970年3月圆满完成定型试验飞行。

  1970年为了提高“海鹰二号”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和空防能力,将其雷达导引头换装成红外导引头,命名为“海鹰二号甲”红外弹,1980年完成定型试验;与此同时,又将导弹换装单脉冲体制的雷达导引头,选用新的高度表,以降低导弹平飞高度,实现超低空飞行,研制成功“海鹰二号乙”,1979年成功地进行了研制性飞行试验,1982年设计定型试验取得好成绩,1984年1月设计定型。

  1970年4月,全面开展研制“海鹰三号”低空、超声速岸舰导弹。这种导弹采用先进的冲压发动机,具有抗干扰性能好、威力大的特点,1979年7月发射试验成功。

  鹰击反舰导弹系列。“鹰击六号”: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论证了空舰导弹的总体方案。这种导弹由机载发射,攻击水面舰艇,具有射程远、作战区域大、机动性能好等特点。1977年审定了空舰导弹武器系统方案,导弹用“轰六丁”飞机发射,命名为“鹰击六号”空舰导弹,路史光担任总设计师。“鹰击六号”导弹武器系统于1982年开始研制性海上飞行试验,空中发射4发均直接命中目标。1984年“鹰击六号”完成设计定型试验。

  “鹰击八号 ”:1977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鹰击八号”超声速反舰导弹研制方案,鲍克明、路史光、姚绍福先后任总设计师。“鹰击八号”采用两级固体发动机,具有超低空掠海飞行、突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一弹多用和小型化的特点。1985年9月进行导弹装快艇的设计定型试验。“鹰击八号”共有装飞机、舰艇的5种型号。在1984年国庆35周年的阅兵式上亮相,外国人惊呼中国有了“飞鱼”导弹。

  “鹰击一号”:1989年在第38届巴黎国际航空博览会上,我国展出了“鹰击一号”低空超声速空舰导弹。“鹰击一号”导弹总设计师是沈世绵。这种导弹的巡航速度为两倍声速,最大射程50千米,主动力装置为冲压发动机,具有突防能力强、弹小威力大、安全方便等特点。1979年开始飞行试验,1986年取得导弹发射完全成功。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举行的东海海域军事训练和东南沿海军事演习中,我国的飞航式导弹已有20多种型号,在技术上从亚声速发展到超声速,从液体发动机发展到固体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从单项制导发展到综合制导,在小型化、高精度、超低空、抗干扰方面获得很大发展,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多少美军派驻台湾 数字曝光
见习近平 曝布林肯准备了“王炸”
中方给布林肯安排的酒店招牌 希望美国能读
这一迹象让北京越来越不安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非胸非腿 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多少美军派驻台湾 数字曝光
见习近平 曝布林肯准备了“王炸”
中方给布林肯安排的酒店招牌 希望美国能读
这一迹象让北京越来越不安
飞来艳福?丰满女邻居深夜闯入 情侣吓坏
华为重磅发布!
习近平加速中国盛极转衰?起码美国不能这么
中国取得辉达AI芯片突破口 3家大厂被点名
日本真的快要“动手”了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